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合成条件的优化
1
作者 颜媛 刘吉华 +1 位作者 余伯阳 张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LAT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0·2%L-赖氨酸,3%可溶性淀粉,0·5%KH2PO4,0·1%MgSO4·7H2O.通过考察菌株生长与产酶进程发现,培养52h时酶活达到峰值1217U·L-1,与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 优化 发酵 L-哌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迷走神经背核乙酰胆碱转移酶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连辉 蔡青青 王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10N)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方法 16只SD...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后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the vagus,10N)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方法 16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6-OHDA,对照组双侧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观察SN和10N中的Nissl小体,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SN内TH和10N内ChAT与T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TH阳性细胞数量从(54±5)个减少至(13±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62±0.13降低至0.34±0.11(P<0.05),10N中ChAT阳性细胞数量从(37±3)个减少到(26±5)个(P<0.05),TH阳性细胞数量从(6±3)个增加到(13±2)个(P<0.05),背侧延髓内ChAT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07±0.02下降至0.05±0.02(P<0.05),TH蛋白表达水平从0.08±0.05增高到0.13±0.04(P<0.05)。结论 6-OHDA大鼠10N中ChAT和TH表达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 迷走神经背核 乙酰胆碱转移 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调控H9c2细胞中HIF-1α/VEGF通路(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燕 刘淑宝 +1 位作者 张文菁 朱冰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2D,KMT2D)作为主要的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H3K4)甲基转移酶,在调控胚胎发育、组织分化、代谢和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小鼠体内,敲除Kmt2d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发育缺陷...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2D,KMT2D)作为主要的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H3K4)甲基转移酶,在调控胚胎发育、组织分化、代谢和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小鼠体内,敲除Kmt2d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发育缺陷最终造成胚胎期死亡。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作为调节细胞应对低氧的关键转录因子,能够调控多种下游基因转录。有相关研究揭示,表观遗传调控者能够调节HIF-1α的稳定性和活性。同样,作为表观遗传调控者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KMT2D是否参与低氧条件下HIF-1α对下游基因的调控,目前仍未知。在本研究中,观察在Kmt2d正常或缺乏的情况下,心肌细胞H9c2对低氧环境的应答反应。结果显示,与常氧条件相比,低氧状态下HIF-1α、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KMT2D及其介导的H3K4一甲基化(H3K4 mono-methylation,H3K4me1)的蛋白质水平增加(P<0.05);HIF-1α下游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qPCR)检测结果显示,H3K4me1和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istone 3 lysine 27 acetylation,H3K27ac)在Veg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结合丰度明显增加(P<0.05)。低氧条件下沉默Kmt2d之后,H3K4me1蛋白水平和Vegf的mRNA表达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低氧条件下KMT2D参与调控HIF-1α和下游基因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转移2D 组蛋白H3K4一甲基化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杜静海 陈春悠 +1 位作者 郭欣 张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3-550,共8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Kat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Kat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K1细胞和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Kat5组(si-Kat5组)。空白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不转染,阴性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Kat5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Kat5 siRN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TPC-1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PC-1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P21、P5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和K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P<0.05)。各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CDK2、P21、P53、cleaved caspase-3、PI3K、p-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si-Kat5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DK2、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21、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沉默Kat5基因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丝/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发酵和生物催化产生L-2-氨基己二酸
5
作者 刘姣 夏仕文 黄文薪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2,I0003,共9页
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为出发菌株,110 mmol/L L-赖氨酸单盐酸盐为发酵前体,144 h发酵后L-2-氨基己二酸浓度达到10.4 mmol/L,产率为9.5%.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利用共生的L-赖氨酸6-脱氢酶和?-1-哌啶啉-6... 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为出发菌株,110 mmol/L L-赖氨酸单盐酸盐为发酵前体,144 h发酵后L-2-氨基己二酸浓度达到10.4 mmol/L,产率为9.5%.以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XX-2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利用共生的L-赖氨酸6-脱氢酶和?-1-哌啶啉-6-羧酸脱氢酶催化L-赖氨酸单盐酸盐转化为L-2-氨基己二酸.最优条件为:细胞浓度为45 g(干重)/L,L-赖氨酸单盐酸盐浓度为100 mmol/L,pH=7.0,温度为30℃,反应时间144 h.在最优条件下,从100 mmol/L L-赖氨酸单盐酸盐产生90 mmol/L L-2-氨基己二酸,产率为90%.我们推测了生物催化过程中L-2-氨基己二酸产生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木糖芽孢杆菌XX-2 发酵 生物催化 L-2-氨基己二 L-6-脱氢 ?-1-哌啶啉-6-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位氨基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及其修饰酶在小鼠不同组织中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钰莹 王新力 +10 位作者 张冉 张之岩 汪钰 杨博 王冠杰 张鑫 马福浩 许宏业 武晓慧 张丰 李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1-1497,共7页
目的研究出生后7日龄和2月龄小鼠各组织器官中27位氨基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的水平及其修饰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B(Kdm6B/JMJD3)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A(Kdm6A/UTX)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出生后7日龄和2月龄小鼠各组织器官中27位氨基酸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的水平及其修饰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B(Kdm6B/JMJD3)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A(Kdm6A/UTX)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日龄和2月龄小鼠脑、涎腺、背部脂肪、胸腺、肺、心脏、胃、肠、肝、睾丸、皮肤组织中H3K27me3、EZH2、JMJD3和UTX表达,实时定量PCR验证,统计分析H3K27me3水平与EZH2、JMJD3和UTX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H3K27me3在7日龄和2月龄小鼠被检测组织中均持续存在;EZH2在7日龄和2月龄小鼠脑、心肌、肝及皮肤中表达,但仅在2月龄小鼠涎腺、肠、睾丸、肺、脂肪组织、胸腺中持续表达;JMJD3在7日龄小鼠脑、皮肤、涎腺、心肌、肠、睾丸、肺、脂肪组织、胃中表达,但在2月龄小鼠的肺、脂肪组织、胃中不再表达;UTX在7日龄小鼠的脑、皮肤、涎腺、心肌、睾丸、肺及脂肪组织中表达,但仅在2月龄小鼠睾丸中表达;大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H3K27甲基调节酶相应的mRNA呈中等或较高水平表达。结论 H3K27me3在小鼠不同时期各组织中均持续存在;EZH2多存在于2月龄小鼠脑、皮肤、涎腺、心肌、肠、睾丸、肺、脂肪组织、肝、胸腺;JMJD3、UTX多存在于7日龄小鼠脑、皮肤、涎腺、心肌、睾丸、肺、脂肪组织;H3K27me3分布与EZH2的表达之间无明显一致关系,与JMJD3或UTX不存在明显反向分布关系,EZH2与JMJD3或UTX的表达分布也不存在反向关系。提示EZH2、JMJD3和UTX在小鼠出生后多种组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体内H3K27me3水平及其修饰酶可能受多因素控制,以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位氨基三甲基化的组蛋白3(H3K27me3) 修饰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 特异性脱甲基6B(Kdm6B/JMJD3) 特异性脱甲基6A(Kdm6A/U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5’-核苷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蔡夏夏 鲍雷 +5 位作者 王楠 徐美虹 李迪 武欣 张召锋 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12-216,共5页
目的:研究膳食5’-核苷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葡萄糖等热量对照组、普通饲料组、质量分数0.04%、0.16%5’-核苷酸干预组,连续饲养7周,测定大鼠... 目的:研究膳食5’-核苷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葡萄糖等热量对照组、普通饲料组、质量分数0.04%、0.16%5’-核苷酸干预组,连续饲养7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脏体比、血清乙醇体积分数、血清转氨酶活力、血脂水平及总蛋白含量等相关指标;平板培养大鼠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算大鼠粪便中各种细菌的菌落数。结果:膳食5’-核苷酸能够增加酒精引起的大鼠体质量降低,轻度抑制血清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抑制酒精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力和甘油三酯水平等升高(P<0.05),增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含量(P<0.05);并能够增加肝体比,减少盲体比(P<0.05);膳食5’-核苷酸能够增加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同时减少大肠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P<0.05)。结论:膳食5’-核苷酸能够改善酒精引起的大鼠肝脏损伤,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核苷 酒精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氨基转移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棕榈酰化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运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晨 冯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3-689,共7页
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对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和人海藻酸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它们的棕榈酰化修饰对其膜表面分布和内化... 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对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和人海藻酸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它们的棕榈酰化修饰对其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NMDA受体在其C末端有2个不同的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C末端近膜区(CysclusterⅠ),它的棕榈酰化可以增高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增加受体膜表面分布,影响神经元中NMDA受体的组构性内化;另1个位于C末端中部(CysclusterⅡ),它受到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使得受体在高尔基体大量积聚,从而影响受体的膜表面分布.与NMDA受体相似,AMPA受体也存在2个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在第2跨膜域,受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能导致AMPA受体在高尔基体的积聚.另1个位点在受体C末端近膜区,它的棕榈酰化能降低AMPA受体和4.1N蛋白的相互作用,并调节受体的内化.这两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棕榈酰化机制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均对受体的运输、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化 N-甲基-D-天冬(NMDA)受体 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AMPA)受体 蛋白质酰基转移 表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羟基苯基)丙酸在酿酒酵母中的生物合成
9
作者 江晶洁 庄以彬 +2 位作者 殷华 刘涛 刘少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4-190,共7页
3-(4-羟基苯基)丙酸(HPPA)是一种芳香类化合物,作为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旨在实现HPPA在酿酒酵母中的从头合成,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过表达约氏黄杆菌来源的酪氨酸转移酶(Fj TAL)、拟南芥来源的对香... 3-(4-羟基苯基)丙酸(HPPA)是一种芳香类化合物,作为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旨在实现HPPA在酿酒酵母中的从头合成,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过表达约氏黄杆菌来源的酪氨酸转移酶(Fj TAL)、拟南芥来源的对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At4CL),同时利用酿酒酵母BY4742自身来源的超长链烯酰辅酶A还原酶(Sc TSC13)、硫酯水解酶,实现了在酿酒酵母中从头合成HPPA,产量约为70 mg/L左右。在以4 mmol/L酪氨酸为前体、半乳糖诱导Fj TAL过表达、30℃发酵培养72 h的条件下,约36%的酪氨酸转化生成对香豆酸;在以4 mmol/L对香豆酸或咖啡酸为前体,半乳糖诱导At4CL过表达,同时利用酵母内源Sc TSC13、硫酯水解酶,30℃发酵培养72 h的条件下,约94%的对香豆酸被还原成HPPA,约91%的咖啡酸被还原成3,4-二羟基苯丙酸(DHPPA),为进一步生物合成HPPA及其衍生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3-(4-羟基苯基)丙(HPPA) 生物合成 氨基转移 对香豆酰辅A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T6B通过增强IL-6基因启动子区H3K23ac募集促进IL-6的产生
10
作者 孙东豪 温巧莲 王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1-1447,共7页
目的探索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6B(KAT6B)在巨噬细胞中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与RAW264.7巨噬细胞并以100 ng/mL LPS刺激0、2、4、6 h,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 目的探索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6B(KAT6B)在巨噬细胞中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与RAW264.7巨噬细胞并以100 ng/mL LPS刺激0、2、4、6 h,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KAT6B mRNA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KAT6B的表达,qRT-PCR检测LPS诱导的小鼠原代巨噬细胞IL-6 mRNA水平,ELISA检测IL-6蛋白水平;同时在RAW264.7细胞中过表达KAT6B,qRT-PCR检测其产生IL-6 mRNA的水平,ELISA检测分泌IL-6蛋白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对LPS诱发的核因子κB(NF-κB)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KAT6B对IL-6基因的启动子区的影响;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 IP)检测KAT6B对IL-6基因启动子区第23位赖氨酸乙酰化的组蛋白3(H3K23ac)募集的影响。结果 LPS上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RAW264.7细胞中KAT6B mRNA的表达;敲低KAT6B水平后,抑制腹腔巨噬细胞IL-6的分泌;过表达V5-KAT6B促进RAW264.7细胞IL-6的分泌;NF-κB与MAPK相关分子活化无差异;KAT6B在NF-κBp65下游发挥对IL-6的调控作用;KAT6B增强IL-6启动子区H3K23ac的募集促进IL-6的转录。结论 KAT6B通过增强IL-6基因启动子区H3K23的乙酰化修饰促进LPS诱导的IL-6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转移6B(KAT6B) 组蛋白乙酰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代谢物犬尿氨酸途径的调节和功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查翠芳(译) 王文策(校) 《广东饲料》 2019年第3期51-51,共1页
本综述主要讲解了色氨酸(Trp)降解为犬尿氨酸(K)途径(KP)在调节功能方面的作用。犬尿氨酸途径约占日粮中色氨酸代谢的95%,其中90%与肝脏犬尿氨酸有关。在免疫激活过程中,肝外的KP起着更为活跃的作用。KP的速度受肝脏中色氨酸2,3-双加氧... 本综述主要讲解了色氨酸(Trp)降解为犬尿氨酸(K)途径(KP)在调节功能方面的作用。犬尿氨酸途径约占日粮中色氨酸代谢的95%,其中90%与肝脏犬尿氨酸有关。在免疫激活过程中,肝外的KP起着更为活跃的作用。KP的速度受肝脏中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和其他地方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限制。TDO受糖皮质激素诱导,底物激活和稳定受色氨酸诱导,辅助因子的活化受亚铁血红素诱导,终产物的抑制受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诱导。IDO可受IFN-γ和其他细胞因子以及NO的调控。KP可以代谢掉过量的Trp,调控肝脏血红素合成以及Trp在脑部血清素合成过程中的有效性,并产生免疫调节和神经活性代谢物,也就是B3"维生素"烟酸和氧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许多KP过程的酶在疾病中的作用还未确定,并且可作为免疫学、神经学治疗的靶点,和神经退行性导致的癌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尿 犬尿氨基转移 吲哚胺2 3-双加氧 2 3-双加氧 处理 烟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18)F-FET PET/MR术前评估成人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12
作者 韩青青 李拓 +7 位作者 林增萍 李恩慧 杨阳 刘家惠 邢浩 王裕 程欣 霍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目的 旨在研究一体化^(18)F-氟乙基酪氨酸(^(18)F-fluoroethyltyrosine, ^(18)F-F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MR对成人胶质瘤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 目的 旨在研究一体化^(18)F-氟乙基酪氨酸(^(18)F-fluoroethyltyrosine, ^(18)F-F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MR对成人胶质瘤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未经活检或治疗的胶质瘤患者资料16例,均完成一体化PET/MR扫描,包括^(18)F-FET PET、常规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以靶本比(target-background ratio, TBR)=1.6为阈值对PET图像进行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 VOI)分割,通过刚性配准获得肿瘤VOI对应的IVIM图及其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伪扩散系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DC)和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 α),使用pyradiomics对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对应的一阶灰度直方图特征。计算每个IVIM参数图对应的特征值与^(18)F-FET PET参数的关系,并利用组间比较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探究PET和IVIM参数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区分能力。结果 IVIM-α的两个特征值90分位值(r=0.526,P<0.05)和最大值(r=0.520, P<0.05)与PET参数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standarduptakevalue,SUVmean)呈正相关;IVIM-α和SUVmean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IVIM-α均值和SUVmean显著高于阴性组;融合IVIM-α均值和SUVmean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区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7。结论 基于一体化PET/MR的^(18)F-FET PET和IVIM参数能够有效预测胶质瘤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启动子甲基化 ^(18)F-氟乙基酪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与α-SMA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盛松 陶辉 +1 位作者 石开虎 丁季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ZH2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研究。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切取的右心耳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ZH2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研究。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切取的右心耳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F组(n=10)和窦性心律(SR)组(n=10),分别应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化、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EZH2与α-SMA表达变化。结果:Masson染色提示AF组与SR组相比,AF组中胶原沉积明显增多,胶原容积分数增加(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F组与SR组相比,AF组EZH2与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F组与SR组相比,AF组EZH2与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qRT-PCR显示AF组与SR组相比,AF组EZH2与α-SMA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EZH2与α-SMA在房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EZH2与α-SMA可能促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组蛋白-N-甲基转移EZH2 Α-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应用于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液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14
作者 徐仲煌 任洪智 +3 位作者 陈绍辉 郭向阳 罗爱伦 霍李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89-591,共3页
目的评估6%羟乙基淀粉(6%HES,200/0.5)液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拟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失血量超过预估血容量的10%时,HES组使 用等量6%HES扩容;晶体液(Crys)组用3倍复方氯化钠补充血容量.诱导后30 min... 目的评估6%羟乙基淀粉(6%HES,200/0.5)液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拟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失血量超过预估血容量的10%时,HES组使 用等量6%HES扩容;晶体液(Crys)组用3倍复方氯化钠补充血容量.诱导后30 min和手术开始后60、120、180min测定心率(HR)、有创动脉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血气、电解质浓度和血、尿渗透压及胃粘膜pH值(i-pH).同时记录手术前后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酐(Cr)、术中和术后24 h尿量及凝血机制(PT、PA)的变化.结果HES组MAP在手术160、170 min时明显高于Crys组(P<0.05);手术90~170 min时,HES组病人CVP高于Crys组(P<0.05);手术180 min时,HES组的i-pH低于Crys组(P<0.05).HES组术后血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病人术后PT和PA均有明显改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6%HES作为容量替代治疗用品是安全有效的,但肾功能不全病史、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应注意相关功能指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液体治疗 胃粘膜PH值 血浆代用品 肿瘤细胞减灭术 安全性评价 羟乙基淀粉 液体治疗 卵巢癌 天门冬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γ-转移 凝血机制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胆总管囊肿和囊肿型胆道闭锁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王提学 封林 +3 位作者 孙明璇 田宇 李龙 孙劲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探索血生化指标及多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和囊肿型胆道闭锁(cystic biliary atresia,C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 目的探索血生化指标及多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和囊肿型胆道闭锁(cystic biliary atresia,C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9例年龄小于45 d的肝门部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胆道造影及病理结果分为CBA组和CC组,对比两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单一生化指标及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于CC和CB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CBA组37例,男11例、女26例,手术年龄26(18,37)d;CC组62例,男14例、女48例,手术年龄23(13,35)d;两组性别分布及手术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和CC组术前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分别为456.2(294.0,647.5)U/L、385.6(220.9,611.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85.2(42.9,145.1)U/L、57.1(36.6,105.5)U/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分别为45.6(16.6,91.2)U/L、29.4(15.2,59.3)U/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分别为191.8(156.4,227.1)μmol/L、152.5(104.3,200.6)μmol/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分别为66.7(41.0,97.1)μmol/L、47.3(21.8,70.8)μmol/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分别为91.4(62.1,114.8)μmol/L、61.9(17.5,91.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TBA、加权预测模型和非加权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77、0.712、0.752、0.782。结论TBA、TBIL、DBIL对鉴别诊断CC和CBA有一定意义,但多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CBA和CC的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囊肿型胆道闭锁 γ-转移 天门冬氨基转移 谷丙转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总胆汁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晨晨 熊永爱 +4 位作者 谭承佳 黄晶 姜小东 梅明 韩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药材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为美洲大蠊的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美洲大蠊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阳性组按100 mg·kg-1灌胃给予...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药材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为美洲大蠊的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美洲大蠊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阳性组按100 mg·kg-1灌胃给予硫普罗宁,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6.667、3.333、1.667g·kg-1剂量连续10天灌胃给予药材全粉,第10天给药后3 h,除空白组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灌胃14mL·kg-1的56°红星二锅头。禁食不禁水12 h,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剖取肝脏,测定肝重系数,同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GGT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GGT、AST活性明显升高(P<0.05),ALT活性显著升高(P<0.01),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病理均有严重损伤。结论:美洲大蠊药材全粉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药材 酒精性肝损伤 氨基转移 天冬氨基转移 Γ-酰转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素婷 梅立新 +1 位作者 杨鹤梅 佟继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871-873,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 (SST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模型组、SSTF(17 5mg/kg、35mg/kg、70mg/kg) 3个剂量保护组 ,采用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 8周...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 (SST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模型组、SSTF(17 5mg/kg、35mg/kg、70mg/kg) 3个剂量保护组 ,采用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 8周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 ,用SSTF灌胃给药 ,每天 1次 ,连续 8周 ,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和肝组织Hyp含量 ,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表达。H E染色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SSTF保护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 ,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CCL4诱导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 - β1、α-SMA表达增加 ,给予SSTF保护后可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 - β1、α -SMA蛋白的表达。结论 :SSTF能有效减轻大鼠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 - β1在肝内的表达和星形细胞的活化 ,从而抑制了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分泌和沉积 ,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总黄酮 肝纤维化 氨基转移 羟脯 肝星形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雅楠 邓利华 +1 位作者 刘杰 王晶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19例,其中6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19例,其中60~69岁109例、70~79岁131例、年龄≥80岁279例,根据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221例和非NAFLD组298例。收集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蛋白、白蛋白、血脂、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NAFLD患病率为42.6%,60~69岁、70~79岁、≥80岁NAFLD患病率明显降低(66.1%vs 42.7%vs 33.3%,P<0.05)。NAFLD组年龄、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非NAFLD组,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HbA1c、eGFR、TC、TG、LDL-C、FT3、TT3及TSH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5,95%CI:0.917~0.973,P=0.000)、体质量指数(OR=1.150,95%CI:1.057~1.251,P=0.001)、TG(OR=2.615,95%CI:1.767~3.868,P=0.000)和TSH(OR=1.428,95%CI:1.016~2.006,P=0.040)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水平可能与NAFLD的发病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促甲状腺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天冬氨基转移 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的营养成分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键 陈必链 梁世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06,共2页
分析了紫球藻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紫球藻蛋白质含量为32.1%,氨基酸含量为29.54%(色氨酸未测),赖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评分87;碳水化合物39.4%,总膳食纤维21.7%;灰分17.6%,水分7.8%,每千克干藻粉中Ca、Mg、K和Zn含量分别为... 分析了紫球藻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紫球藻蛋白质含量为32.1%,氨基酸含量为29.54%(色氨酸未测),赖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评分87;碳水化合物39.4%,总膳食纤维21.7%;灰分17.6%,水分7.8%,每千克干藻粉中Ca、Mg、K和Zn含量分别为20g、4.1g、9.5g和92mg。每千克干藻粉中含β-胡萝卜素240mg、VB618mg。有毒重金属Pb、As和Hg含量符合有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紫球藻 评价 限制性氨基 β-胡萝卜素 蛋白质含量 氨基含量 碳水化合物 有毒重金属 膳食纤维 20g n含量 VB6 藻粉 千克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P联合GGT/AST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馨 陈娟娟 +1 位作者 汤冬玲 张平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09-2112,共4页
目的探讨AFP联合GGT/AST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5日—6月15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组)、HBV相关HCC患者(HCC组)和健康体检者(HC组)共352例,其... 目的探讨AFP联合GGT/AST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5日—6月15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组)、HBV相关HCC患者(HCC组)和健康体检者(HC组)共352例,其中HC组86例,CHB组68例,LC组69例,HCC组12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学检测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预测变量,并绘制AFP、GGT/AST以及预测变量单独或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特异度,采用Z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HCC组GGT/AST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HCC组与LC组、HCC组与HC组+CHB组+LC组、HCC组与CHB组+LC组中,AFP与GGT/AST联合诊断的AUC均明显高于AFP单独诊断的AUC(Z值分别为2.684、2.241、2.415,P值分别为0.007、0.025、0.016)。结论AFP联合GGT/AST可提高HBV相关HCC的临床诊断性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 甲胎蛋白类 Γ-转移 天冬氨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