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玉向 杨卓瑾 +4 位作者 于东玉 杨茜茜 杨婧思 高菲菲 阎春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在个体发育、组织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成年动物大部分脑区已经失去神经发育功能,但是最新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精神疾...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在个体发育、组织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成年动物大部分脑区已经失去神经发育功能,但是最新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揭示动物脑内KDM5A表达改变与神经疾病发生相关,提示KDM5A是探究脑疾病潜在的靶分子。本文从KDM5A分子结构、表达调控通路等方面总结最新进展,从而为后续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 组蛋白H3第4位残基三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宛纭 金艳花 朴云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9-986,共8页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黄素胺氧化酶家族的成员。LSD1是重要的赖氨酸甲基化橡皮擦之一,通过可逆性地去除组蛋白H3K4me1/2、H3K4me1/2的甲基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功能。LSD1位于细...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黄素胺氧化酶家族的成员。LSD1是重要的赖氨酸甲基化橡皮擦之一,通过可逆性地去除组蛋白H3K4me1/2、H3K4me1/2的甲基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功能。LSD1位于细胞核内,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肿瘤的增殖、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过程。过去的研究发现,LSD1在多种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显著过表达,并与患者的生存率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LSD1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同时抑制肿瘤细胞自噬和免疫监视,参与肿瘤免疫逃逸。在宫颈癌中,LSD1与HPV16E7存在相互作用,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此外,LSD1抑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特别是在恢复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方面。本文综述了LSD1在妇科肿瘤中的分子机制、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探讨了不同LSD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妇科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甲基 肿瘤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IB-04通过抑制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表达来调控MDM2/P53/SLC7A11/GPX4轴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健 金俊豪 金艳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4-1152,共9页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 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 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实验显示,JIB-04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Huh7活力,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7689μmol/L及0.7392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结果显示,JIB-04可显著激活细胞内ROS的累积。通过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检测试剂盒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内GSH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发现,在2μmol/L JIB-04处理下,HepG2和Huh7细胞内GSH分别下降88.4%和80.7%,而脂质过氧化物分别升高4.75倍和9.25倍。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JIB-04显著降低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和SLC7A11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同时铁死亡相关通路蛋白质MDM2明显下调,P5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机制研究显示,JIB-04可以使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蛋白质水平下调约58%和51%。通过ChIP检测发现,在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分别提高了2.19倍和2.14倍,同时qRT-PCR证明,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 mRNA水平显著下调。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JIB-04可下调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表达,进而影响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甲基化水平抑制MDM2基因表达,减少MDM2蛋白与P53蛋白结合,P53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同时,铁死亡相关蛋白质SLC7A11和GPX4的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内GSH耗竭、ROS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最终导致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4 肝细胞癌 Jumonji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添加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生长性能及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许文婕 王宇 +8 位作者 巫丽云 董博 朱晓鸣 韩冬 刘昊昆 杨云霞 张志敏 解绶启 金俊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实验以初重(8.70±0.03)g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Ⅴ)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4%赖氨酸的饲料49d,以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性能、鱼体生化... 实验以初重(8.70±0.03)g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Ⅴ)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4%赖氨酸的饲料49d,以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性能、鱼体生化组成、营养沉积、血浆代谢物及肌肉中赖氨酸感知和应答、肌肉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2%赖氨酸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鱼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其中赖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游离氨基酸组成没有受到饲料赖氨酸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对肌肉中赖氨酸感知和应答相关关键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4%赖氨酸组肌肉myog的基因表达量高于2%赖氨酸组(P<0.05)。结果表明,低鱼粉饲料中添加2%赖氨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中科5号”全鱼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可为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配方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感知 代谢 异育银鲫“中科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Y-1001靶向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下调胶质母细胞瘤Notch/HES1通路的表达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5
作者 杨红丽 向亚运 +1 位作者 谭婷婷 雷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30,共11页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组。肿瘤细胞种植后,每7 d用400μg/kg ORY-1001进行灌胃,检测肿瘤生长和动物生存时间,评估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效应。检测A490 nm值测定ORY-1001对GBM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ORY-1001对LSD1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试剂,构建稳定敲降LSD1的GBM细胞(sh-LSD1),并通过动物成瘤实验评估沉默LSD1在活体动物内的作用以检测LSD1药物抑制获得的表型特异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LSD1相关的基因及通路。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LSD1及不同剂量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Notch1(oeNotch1)的U87细胞。测定过表达Notch1后,ORY-1001对GBM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ChIP揭示ORY-1001对Notch/HES1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 LSD1在GBM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01)。ORY-1001治疗以及LSD1基因沉默都使荷瘤动物肿瘤负荷减轻(P<0.05)和生存时间延长(P<0.001),对多种GBM细胞的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ORY-1001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SD1的表达。Notch通路富集了与LSD1抑制相关的差异基因,LSD1沉默及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表达显著下调(P<0.05),逆转了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作用(P<0.05)。结论 ORY-1001通过抑制GBM中LSD1的表达而下调Notch/HES1通路,并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生信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 Notch/HES1通路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C对肾癌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宁黛 周冰倩 +2 位作者 陈哲逸 陈诗宇 郑英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1-579,共9页
目的·研究失活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C(lysine demethylase 5C,KDM5C)对肾透明细胞癌迁移、侵袭的作用,分析它调控的基因,探索其失活后促癌的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KDM5C稳定敲除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Caki-1细胞株,... 目的·研究失活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C(lysine demethylase 5C,KDM5C)对肾透明细胞癌迁移、侵袭的作用,分析它调控的基因,探索其失活后促癌的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KDM5C稳定敲除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Caki-1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小室观察肾癌细胞KDM5C敲除后迁移、侵袭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用786-O Control-sg、KDM5C-sg 2组细胞RNA测序数据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做差异基因分析、功能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探索KDM5C缺失后的促癌机制。根据EMT基因集筛选出测序数据中上调的EMT相关基因,并通过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对基因进行初步筛选,最后通过LASSO回归分析、风险森林模型进一步筛选与KDM5C敲除后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结果·KDM5C敲除后786-O和Caki-1细胞较对照组细胞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迁移和侵袭表型(P=0.000)。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肾癌患者KDM5C突变会导致患者的预后情况变差(P=0.042)。RNA测序分析表明KDM5C敲除后可能通过影响黏附相关分子、上调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基因。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到2组细胞在敲除KDM5C后β-catenin、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发生上调。最后将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中得到的10个上调EMT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风险森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KDM5C可能对PLAUR基因具有调控作用。结论·KDM5C在肾癌中突变可通过增强肿瘤迁移和侵袭促进肾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酶5C 肾透明细胞癌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秀梅 钟雯婷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随访收集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SD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均呈阳性高表达,LSD1相对含量(LSD1/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4.647±3.840和1.628±0.185(n=4);72例AL患者LSD1表达程度差异较大,阳性率为56.9%(41/72),LSD1相对含量平均为1.053±1.976;17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LSD1阳性率为0%,LSD1相对含量为0.004±0.012。LSD1阳性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诊组(90.4%,77.8%)与难治/复发组(100%,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4.7%,0%)(p=0.000);LSD1相对含量在AML与ALL患者初诊组之间(1.177±1.646,1.275±1.845)、难治/复发组之间(2.050±2.470,4.107±3.676)或CR组之间(0.029±0.033,0.019±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LSD1阳性率在初诊组(84.6%)与难治/复发组(100%)均高于CR组(3.8%),LSD1相对含量在初诊组(1.274±1.760)、难治/复发组(3.359±3.319)及CR组(0.027±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难治/复发组高于初诊组与CR组(p<0.01),初诊组高于CR组(p<0.01)。结论:LSD1过高表达与AL难治/复发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AL患者的病情,可成为对AL预后有提示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
8
作者 周淑艳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阳 张翠 孙瑶 张根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1、POU5同源盒转录因子1(OCT4)、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因子17(SOX17)、叉头盒蛋白A2 (FOXA2)、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 (PDX1)、配对盒转录因子4(PAX4)、PAX6、肝细胞核因子6 (HNF6)、肝细胞核因子1同源盒蛋白A(TCF1)、NK6同源盒蛋白1(NKX6. 1)、葡萄糖转运子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及MAF b ZIP转录因子A(MAFA)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PDX1、胰岛素的表达和定位;双硫腙(DTZ)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内胰岛素的分泌和分泌颗粒分布情况; 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和C肽分泌量。结果 LSD1敲低组的IPC分化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胰岛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SOX17、PDX1、PAX4、胰岛素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LSD1敲低组的IPC共表达成熟β细胞特异性蛋白PDX1和胰岛素。另外,这些IPC能感应葡萄糖刺激并以胰岛素分泌小泡形式释放胰岛素,胰岛素或C肽释放量约为天然胰岛细胞的1/6(而对照组仅为1/8)。结论敲低LSD1基因可以促进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 产胰岛素细胞(IPC) 敲低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任芳 李彩瑜 +4 位作者 马源蔚 韩品 杨思远 张飞跃 温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16-2121,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KDM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法研究公共数据库GEO和TCGA中KDM5A在不同卵巢... 目的研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KDM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法研究公共数据库GEO和TCGA中KDM5A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OC生存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组织芯片技术用于测定临床标本中KDM5A的表达情况,绘制临床标本中KDM5A mRNA表达热图和KDM5A蛋白分布图;Kaplan-Meier法绘制68例卵巢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KDM5A与预后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结果对公共数据库资料和临床病例分析得到,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KDM5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水平都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并且在卵巢癌患者中,KDM5A高表达者的生存预后都劣于低表达者,分析临床卵巢癌患者的病理信息发现,KDM5A高表达与更晚的FIGO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05)具有相关性。结论KDM5A高表达促进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并且可用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卵巢癌 预后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柏效治 原翔 +4 位作者 刘怡文 孔金玉 孙蔚 李燕乐 谢小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分析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recombinant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4,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KDM4C下调的稳定SKOV3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KDM4C... 目的分析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recombinant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4,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KDM4C下调的稳定SKOV3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检测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内增殖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在卵巢癌SKOV3细胞系中,对KDM4C进行下调时,其体外迁移、侵袭、增殖及成瘤方面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减弱(P<0.05),其体内增殖及成瘤能力显著减弱(P<0.05)。结论KDM4C高表达能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抑制KDM4C可能是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恶性生物学行为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及其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申婕 曾志辉 +4 位作者 杨雷 曾茂君 欧阳喆深 赵明一 杨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5,共8页
白血病是发生于血液系统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复发及耐药仍是难题和瓶颈。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化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之一。另有研究显示... 白血病是发生于血液系统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复发及耐药仍是难题和瓶颈。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化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之一。另有研究显示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KDM6A),又称X染色体上普遍转录的四肽重复序列(UTX),与多种肿瘤尤其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KDM6A通过将H3K27me3去甲基化为H3K27me2或H3K27me1激活基因的表达;还可通过非去甲基化酶功能调控靶基因转录的激活,参与形成与Set1结构域相关的蛋白质复合体的亚基继而调节H3K4me1表达;与酵母交配型转换/蔗糖不发酵复合物的结合,从而促使染色质构象开放;促进H3K27ac生成。本文全面阐述KDM6A(UTX)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其在白血病中的作用,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对曲古抑菌素A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根宝 魏野 +2 位作者 王冉冉 金洁 林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2-1028,共7页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胺氧化酶,其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介导基因激活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文中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LSD1的乙酰化,以及LSD1在TSA诱导卵巢...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胺氧化酶,其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介导基因激活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文中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LSD1的乙酰化,以及LSD1在TSA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NA干扰方法建立诱导型稳定敲低LSD1基因表达的卵巢癌HO8910和SKOV3细胞株;实验设置p LKO对照组(感染空载体慢病毒)、p LKO+Dox(100 ng/m L)组、LSD1-KD组(感染LSD1-shRNA慢病毒)和LSD1-KD+Dox(100 ng/m L)组。用免疫沉淀(IP)和Western blot检测LSD1乙酰化程度,及其底物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3K4me2)水平;AnnexinⅤ/PI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p21 mRNA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分析Bax和p21基因启动子区H3K4me2程度。实验设置methanol对照组(2 mg/m L)、TSA组(200 nmol/L)、TCP组(抑制LSD1活性;100μmol/L)和TSA+TCP组,处理细胞48 h。在RNA干扰LSD1表达实验中,设置溶剂对照组(2 mg/m L methanol)、TSA处理组(200 nmol/L)、Dox组(干扰LSD1表达;100 ng/m L)和联合处理组(200 nmol/L TSA与100ng/m L Dox)联合处理细胞48h。结果免疫沉淀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0nmol/L TSA处理后LSD1蛋白的乙酰化和H3K9的乙酰化水平较methanol溶剂处理显著增加(P<0.01)。与methanol溶剂对照处理比较,200nmol/L TSA处理HO8910和SKOV3细胞后H3K4me2水平明显升高(P<0.01)。AnnexinⅤ/PI结果显示,与methanol对照组比较,TSA组、TCP组和TSA+TCP组HO8910和SKOV3细胞的总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TSA+TCP组较TSA组和TC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LSD1-KD+Dox组细胞中LSD1蛋白水平(HO8910:0.21±0.16;SKOV3:0.26±0.11)较p LKO对照组(HO8910:1.15±0.16;SKOV3:0.97±0.31)和LSD1-KD组(HO8910:1.07±0.19;SKOV3:0.98±0.21)显著减少(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TSA处理组、Dox组和联合处理组细胞的总凋亡率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联合处理组较TSA或Dox组亦显著增高(P<0.05)。RT-PCR结果表明,在HO8910细胞中,与溶剂对照组Bax和p21 mRNA水平比较,TSA处理组、Dox组及联合处理组均显著上调(P<0.05);且联合处理组较TSA处理组或Dox组亦显著上调(P<0.05)。TSA处理组细胞中Bax和p21基因启动子区H3K4me2水平较methanol对照组显著升高(Bax:2.92±0.26 vs 0.86±0.19;p21:3.07±0.29 vs 0.93±0.17,P<0.01)。结论 TSA诱导了LSD1蛋白的乙酰化,抑制LSD1表达或活性可增强TSA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曲古抑菌素A 乙酰化 凋亡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3A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柳小佩 张博方 陈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3A(KDM3A)对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管形成能力及分泌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同基因型成年雄性SD大鼠的后肢长骨中分离出骨髓单核细胞,EGM-2培养基诱导形成EPCs,将EPCs按完全随机...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3A(KDM3A)对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管形成能力及分泌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同基因型成年雄性SD大鼠的后肢长骨中分离出骨髓单核细胞,EGM-2培养基诱导形成EPCs,将EPCs按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3组:空白组、Ad-GFP转染对照组和Ad-KDM3A转染处理组。分别用CCK-8、Transwell检测EP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基质胶检测EPCs的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记法检测KDM3A蛋白的表达及EP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蛋白表达量,同时检测调控分泌机制相关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d-GFP转染对照组比较,Ad-KDM3A转染处理组下调KDM3A的表达可显著增强EPCs的增殖能力(1.393±0.058比1.031±0.059)、迁移能力(1.89±0.12比1.21±0.11)和管形成功能(1.552±0.109比1.027±0.038),同时EPCs合成和分泌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VEGF(0.738±0.029比0.153±0.003)和SDF-1(0.333±0.013比0.163±0.005)增多。与Ad-GFP转染对照组比较,Ad-KDM3A转染处理组下调KDM3A可使Akt蛋白表达增加(0.553±0.005比0.169±0.001)。结论下调KDM3A蛋白的表达可增强EPCs的增殖、迁移、管形成能力及分泌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功能,这可能与增加Akt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3A 内皮祖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毅教授团队揭示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调控E3连接酶FBXW7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6,共1页
2019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孙毅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题为“LSD1 destabilizes FBXW7 and abrogates FBXW7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its demethyl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01... 2019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孙毅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题为“LSD1 destabilizes FBXW7 and abrogates FBXW7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its demethyl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012116),揭示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通过去甲基化酶活性非依赖性途径影响F框/WD-40域蛋白7(FBXW7)稳定性和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机制 甲基化酶 异性 孙毅 连接酶 调控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家族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潜在作用:基于多组学分析
15
作者 付小聪 余光创 郭艳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2-1831,共10页
目的探讨19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 目的探讨19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r和Assistant for clinical bioinformatics探讨KDMs的表达对BLCA样本的预后影响。利用Timer和GSCALite分析KDMs在膀胱癌中的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结果首先揭示了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特征,并不是所有KDMs都具有一致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KDM1A/1B/2B/4A/4B/5B/5C的表达上调(P<0.05),而KDM3B/6B/7C的表达下调。甲基化水平差异分析显示KDM1A/3B/4A/4B/4C/5A/5B/5C/7B的甲基化水平下调,而KDM7C甲基化水平上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14个KDMs家族成员的转录水平与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其中KDM1A最显著。突变分析显示,KDM6A非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突变种类最多,且与其它KDMs的非同义突变具有互补性。生存分析显示,KDM3A/4C/5D/6A/7B对BLCA患者总生存率具有保护性作用,而KDM3B/5B/5C对BLCA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具有危险性影响。综合预后模型证实KDM4C/6A/7B具有膀胱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其表达与BLCA患者免疫浸润呈正相关。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KDM2B/3B/4B/4C/5A与大多数抗癌药物呈负相关,而KDM2B/4B与6种抗癌药物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KDMs基因家族在膀胱癌中的高突变互补性、过表达与低甲基化负相关性的特征,并与膀胱癌预后、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多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2~5周龄湘白鹅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桂韬 林谦 +5 位作者 李闯 张旭 吴端钦 王向荣 黄璇 戴求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25,30,共4页
为研究2~5周龄湘白鹅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7日龄雌性湘白鹅2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0%、0.90%、1.00%、1.10%和1.20%),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重复8只鹅,试验全期为28 d。结果表明:(1)日粮不同... 为研究2~5周龄湘白鹅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7日龄雌性湘白鹅2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0%、0.90%、1.00%、1.10%和1.20%),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重复8只鹅,试验全期为28 d。结果表明:(1)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2~5周龄雌性湘白鹅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0%赖氨酸日粮组ADG及F/G较其他组更优;同时以ADG为应变量(Y),各组赖氨酸水平为自变量(x),以Y=ax2+bx+c的二次曲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YADG=-101.86x2+209.19x-48.44(R2=0.7787),由回归方程可得日粮赖氨酸水平为1.03%时,试鹅平均日增重最佳。(2)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能量表观利用率均以1.00%赖氨酸日粮组最高。由此可见,以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利用率为评价指标,本试验条件下2~5周龄雌性湘白鹅日粮赖氨酸水平为1.00%左右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周龄 湘白鹅 水平 生长性能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机制在腺苷及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项梦琦 刘丽璇 +6 位作者 邓巍 周小涛 陈沛锐 郭益添 叶艳清 蒲泽锦 吴灵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3-979,共7页
目的探索去甲基化机制在腺苷(ADO)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腺苷(1.0、2.0、4.0 mol·L-1)单独或者联合同型半胱氨酸作用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后细胞存活率;亦使用... 目的探索去甲基化机制在腺苷(ADO)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腺苷(1.0、2.0、4.0 mol·L-1)单独或者联合同型半胱氨酸作用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后细胞存活率;亦使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CdR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MDM-2、p53、Cytochrome C、DNMT1、DNMT3a、DNMT3b等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ADO联合HCY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ADO联合HCY(1.0、2.0、4.0 mol·L-1)作用HepG2细胞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3±1.25)%,(29.42±2.37)%,(42.47±3.09)%,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30±0.82)%,P<0.01;联合用药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分别从空白对照组(674.15±82.8)%下降为(428.38±54.5)%、(297.78±30.5)%、(74.45±5.73)%,P<0.01;ADO联合HCY导致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53、Cytochrome C表达上调,MDM-2表达下调。ADO联合HCY或5-Aza-CdR处理HepG2细胞均可抑制DNA(甲基化酶DNMT1、DNMT3a、DNMT3b)mRNA表达量。结论 ADO与HCY联合作用引起了细胞内甲基化改变,低甲基化作用激活了p53及线粒体等凋亡通路,最终导致肝癌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同型半胱 5-氮杂-2’-脱氧胞苷 甲基 细胞凋亡 DNA甲基化酶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赖氨酸春小麦新品种银春5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克厚 梁权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共2页
高赖氨酸春小麦新品种银春5号的选育张克厚,梁权(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730900)提高小麦品质,培育优质小麦品种,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小麦营养成分和单位食物量营养价值的需... 高赖氨酸春小麦新品种银春5号的选育张克厚,梁权(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730900)提高小麦品质,培育优质小麦品种,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小麦营养成分和单位食物量营养价值的需要。衡量小麦品质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品种 银春5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eIF5A-羟腐胺赖氨酸化通路与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婷 魏锫玲 +3 位作者 于雪 李玲旭 柴囡楠 赵雅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04-1909,共6页
随着全球人口逐渐老龄化,延缓衰老及防治其相关疾病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衰老是一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衰老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共同发生机制。因此,探索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求高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 随着全球人口逐渐老龄化,延缓衰老及防治其相关疾病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衰老是一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衰老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共同发生机制。因此,探索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求高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 eIF5A)是受羟腐胺赖氨酸化(hypusination)调节的一种翻译起始因子,多胺中的亚精胺(spermidine, SPD)是eIF5A发生羟腐胺赖氨酸化修饰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羟腐胺 衰老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5与肿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明发 金燕 张子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3-1032,共10页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5(KAT5)作为MYST家族中的一员,可通过乙酰化不同底物,参与转录、DNA修复、分化和信号转导等细胞过程。KAT5的作用不可被其他MYST家族成员替代,并且KAT 5的敲除可直接导致细胞凋亡,说明KAT5可能位于细胞中生理信号通路...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5(KAT5)作为MYST家族中的一员,可通过乙酰化不同底物,参与转录、DNA修复、分化和信号转导等细胞过程。KAT5的作用不可被其他MYST家族成员替代,并且KAT 5的敲除可直接导致细胞凋亡,说明KAT5可能位于细胞中生理信号通路的上游,发挥着极其重要且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KAT5表达量的变化极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过去的研究发现,KAT5在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中表达降低,在这些肿瘤中被认为是抑癌因子。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KAT5在乳腺癌、肝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肺癌等肿瘤中既可高表达又可低表达。在KAT5高表达前提下,KAT5可作为促癌因子发挥促癌作用,而在KAT5低表达的前提下,KAT5又可作为抑癌因子发挥抑癌作用,并随着KAT5进一步表达下降,抑癌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KAT5还被发现在骨肉瘤、甲状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异常表达,且KAT5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凋亡、药物和放疗抵抗性密切相关。因此,KAT5是具有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本文根据近些年KAT5在肿瘤中的表达量和在相应表达量下参与的抑癌或促癌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希望为肿瘤的治疗与预后监测提供新的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转移酶5 乙酰化 肿瘤发生 促癌作用 抑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