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后期基层赋役改革的横向互动——以湖南为例
1
作者 叶再兴 黄子萌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1期78-81,共4页
明代中后期湖南基层赋役制度弊窦丛生,官民达成共识后,合力推动了一场赋役改革。在湖南茶陵州、攸县及善化县的赋役改革过程中,借助官员流动和官绅交往网络等媒介,邻省南昌县的赋役改革有益经验成为茶陵州的重要制度资源,而茶陵州改革... 明代中后期湖南基层赋役制度弊窦丛生,官民达成共识后,合力推动了一场赋役改革。在湖南茶陵州、攸县及善化县的赋役改革过程中,借助官员流动和官绅交往网络等媒介,邻省南昌县的赋役改革有益经验成为茶陵州的重要制度资源,而茶陵州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创制《便民正规》复被邻县攸县所借鉴。在攸县清丈中,地方官员通过合理利用官绅交往网络,使跨省界田清覆难题迎刃而解。基于湖南的例证可知,明代中后期的基层赋役改革不仅具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的特点,还呈现出跨区域横向互动的特点。赋役改革经验的跨区域传播是这一横向互动的核心内容,而官员的跨区域流动和官绅之间良性的交往网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改革 横向互动 官绅交往网络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丁之名——再论明清云南黑、白、琅井盐课提举司的赋役征派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柏惠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3-10,共8页
关于明、清云南盐课提举司赋役征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不少论著。但对于盐课征派的核心"丁"以及盐课提举司所征派的赋与役之内容与变化未能进行详尽的厘辨与考察。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主盐区黑、白、琅三大盐课提... 关于明、清云南盐课提举司赋役征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不少论著。但对于盐课征派的核心"丁"以及盐课提举司所征派的赋与役之内容与变化未能进行详尽的厘辨与考察。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主盐区黑、白、琅三大盐课提举司为观察区域,进一步厘清有关"丁份"、盐课的征派、灶丁的"他役"等问题,并进而以"丁"为核心管窥明、清以来王朝赋役制度转变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云南 盐课提举司 丁份 赋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楚雄府赋役征银考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官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2-80,共9页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财政体制的深刻变化。中国逐渐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彼时楚雄府赋役征银诸项目进行了考察,并探...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财政体制的深刻变化。中国逐渐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彼时楚雄府赋役征银诸项目进行了考察,并探究了楚雄府白银货币化的缘起和影响。明初中央政府对楚雄府等边疆地区采取的治理举措和财政政策,有利于汉族移民和少数民族全方位的融合。楚雄府的赋役征银和白银货币化,只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却能透视出中国赋税制度演进的轨迹和民族融合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楚雄府 赋役征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件《乐府诗集》纸背明代扬州府泰州宁海乡赋役黄册的缀合与复原
4
作者 张春兰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5-61,85,共8页
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本古籍《乐府诗集》纸背所存大量明代赋役黄册散叶,均是极为稀见的明代后湖黄册库所藏明赋役黄册正本原件,属于以往学界未公布的明代赋役黄册第一手资料。对其展开缀合与复原,不仅能够为新发现的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 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本古籍《乐府诗集》纸背所存大量明代赋役黄册散叶,均是极为稀见的明代后湖黄册库所藏明赋役黄册正本原件,属于以往学界未公布的明代赋役黄册第一手资料。对其展开缀合与复原,不仅能够为新发现的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个复原范式,而且能够为研究明代赋役黄册制度及其相关问题提供新的佐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宁海乡 赋役黄册 古籍公文纸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述帝国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国洪更《亚述赋役制度考略》
5
作者 刘昌玉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8年第1期124-125,共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国洪更研究员所著《亚述赋役制度考略》一书,于2015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内研究亚述帝国史的中坚力量,国洪更先生以深厚的楔形文字语言功底以及考究严谨的写作风格,通过多年认真研读和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国洪更研究员所著《亚述赋役制度考略》一书,于2015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内研究亚述帝国史的中坚力量,国洪更先生以深厚的楔形文字语言功底以及考究严谨的写作风格,通过多年认真研读和翻译大量楔形文字文本文献,参阅数百种外文文献和中文著作,为国内学界奉献了一部亚述帝国研究方面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制度 亚述帝国 楔形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麹氏高昌赋役制度考辨 被引量:7
6
作者 谢重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0-88,共9页
麹氏高昌时期的赋役制度,史文缺略,难知其详。赖有吐鲁番出土的一批文书,留下了当时高昌征纳租、调、力役的不少具体资料。学术界已有同志据以推寻考核,初步理出了端绪(卢开万《试论麯氏高昌时期的赋役制度》,载武汉大学编《敦煌... 麹氏高昌时期的赋役制度,史文缺略,难知其详。赖有吐鲁番出土的一批文书,留下了当时高昌征纳租、调、力役的不少具体资料。学术界已有同志据以推寻考核,初步理出了端绪(卢开万《试论麯氏高昌时期的赋役制度》,载武汉大学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郑学檬《十六国至麯氏王朝时期高昌使用银钱的情况研究》,载厦门大学《敦煌吐鲁番出土社会经济文书研究》)。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赋役制度 吐鲁番出土文书 敦煌吐鲁番文书 屯田 考辨 铁勒 伯氏 课税 力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役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唐后期乡村社会治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树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治理关系密切。唐代是赋役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唐后期赋役制度变迁亦开启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调整。对此,学术界已经在乡官到乡役的变化以及两税法与乡村制形成上取得了诸多成果。
关键词 赋役制度 重要转折时期 两税法 乡村社会治理 唐后期 结构性调整 视域下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件《赵元哲诗集》纸背明代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赋役黄册的缀合与复原
8
作者 李俊斌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7,69,共9页
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本古籍《赵元哲诗集》纸背保存有111叶明万历十年(1582)大造的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赋役黄册,是学界所罕见的北方黄册原件,属于重要的一手资料。通过对杨柳乡及安仁乡两件“二合一”赋役黄册的缀合及复原,可为学界... 上海图书馆藏公文纸本古籍《赵元哲诗集》纸背保存有111叶明万历十年(1582)大造的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赋役黄册,是学界所罕见的北方黄册原件,属于重要的一手资料。通过对杨柳乡及安仁乡两件“二合一”赋役黄册的缀合及复原,可为学界提供一个可以利用的黄册原本,填补为史书所不载的东阿县在一条鞭法下赋税的种类和科则,明确杨柳乡及安仁乡两地里的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东阿县 纸背文献 赋役黄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浅析唐朝两税法的进步意义
9
作者 薛涵月 黄晶晶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3期73-75,共3页
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意义层面来看,两税法作为唐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的重大调整,究其实质,是在保证封建统治阶级的更大利益的前提下,顺应了土地占有形态发生变化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 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意义层面来看,两税法作为唐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的重大调整,究其实质,是在保证封建统治阶级的更大利益的前提下,顺应了土地占有形态发生变化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封建社会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过渡,开辟了中国古代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相比之前的税制也展现出了复合税制简单、负担合理的优点;而且是将赋税由按户、丁征收的收益税转变为按户资、地产征课的财产税,这是中国农业税收制度发展历程中,也是中国赋役制度发展中划时代的一次变革,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经济史 赋役制度 唐朝 两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赋役改革
10
作者 胡清芳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第11期64-65,共2页
明清时期,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自然也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集大成者,虽仍是封建社会,但明清时期所进行的"一条鞭法"及"摊丁入亩"赋役改革也表明了统治阶级想要轻赋役、缓解阶级矛盾所做出的努力.由于现实和技术上的因素,两场改革都... 明清时期,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自然也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集大成者,虽仍是封建社会,但明清时期所进行的"一条鞭法"及"摊丁入亩"赋役改革也表明了统治阶级想要轻赋役、缓解阶级矛盾所做出的努力.由于现实和技术上的因素,两场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封建社会终将成为过去,但其历史意义不容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赋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汉简 看文景时期的赋役政策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5年第5期75-78,共4页
关于文景时期的赋役政策如何看待,史学界至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文景对期,推行着诸如“减轻赋税”、“减轻徭役负担”、“少兴土木”的政策,并认为这种政策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我们认为,这种意见既不符合历史事... 关于文景时期的赋役政策如何看待,史学界至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文景对期,推行着诸如“减轻赋税”、“减轻徭役负担”、“少兴土木”的政策,并认为这种政策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我们认为,这种意见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现从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墓主死亡或下葬的绝对年代是汉景帝四年)出土的简牍(见《文物》1974年第7期。以下均此。),结合文献,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大家讨论。田租、人头税和徭役,是汉代封建国家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掠夺的主要形式。人头税最重要的是“算赋”。据《汉书·高帝纪》和如淳注引《汉仪注》说,算赋是从汉高祖时开始征收的,它规定15岁到5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景时期 历史事实 赋役 如淳注 江陵 经济剥削 封建国家 汉景帝 汉简 算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园居——社会经济视角下明清江南城市园林特征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文娟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明清江南城市园林,指出明中期“一条鞭法”的实施及后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形成了明清江南城市园林实践与理论繁盛的社会背景,其中城居者身份多样化、造园匠人市场化、城中土地畸零化,是当时城市园林普遍呈现多...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明清江南城市园林,指出明中期“一条鞭法”的实施及后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形成了明清江南城市园林实践与理论繁盛的社会背景,其中城居者身份多样化、造园匠人市场化、城中土地畸零化,是当时城市园林普遍呈现多元化与小型化特征的原因所在,也是其营造技法与风格转变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 城市园林 一条鞭法 赋役折银 隙地 借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摊丁入亩”制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三谋 《古今农业》 2001年第3期51-55,共5页
一、推行的背景与原因 “摊丁入亩”政策,是我国清代社会实行的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变革,是明代差徭改革的继续和发展。它萌发于“一条鞭法”之中,普及于雍正初年的全国各省。这次税制役法的改革,其中心内容是:将过去的丁役银(人头税)合... 一、推行的背景与原因 “摊丁入亩”政策,是我国清代社会实行的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变革,是明代差徭改革的继续和发展。它萌发于“一条鞭法”之中,普及于雍正初年的全国各省。这次税制役法的改革,其中心内容是:将过去的丁役银(人头税)合并到田税银里,一起征收。此举,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平衡民间赋役负担,促进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传统的税制役法长期演变的必然结果。早在明代中期,由于官府对徭役的横征暴敛,再加之自然灾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丁入亩” “一条鞭法” 赋役改革 土地兼并 赋役制度 阶级矛盾 社会秩序 徭役 《皇朝经世文编》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里甲编制原则与图保划分 被引量:23
14
作者 栾成显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5,共6页
明代赋役黄册制度的本质是封建徭役制度的继续。以人户为中心,即是黄册里甲的编制原则。明代江南许多地方乡村建置十分复杂,都图与都保并存。都保并非保甲制的两级单位。而都图亦与都保有别,二者既有交叉,又各成系统。都图以人户划分为... 明代赋役黄册制度的本质是封建徭役制度的继续。以人户为中心,即是黄册里甲的编制原则。明代江南许多地方乡村建置十分复杂,都图与都保并存。都保并非保甲制的两级单位。而都图亦与都保有别,二者既有交叉,又各成系统。都图以人户划分为主,属黄册里甲编制;都保为地域区划,属鱼鳞图册系统。里甲编制与自然村的分布并不一致,但二者存在一定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制原则 里甲 洪武十四年 黄册 休宁县 徽州社会 赋役政策 鱼鳞图册 土地买卖 《明太祖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4,共6页
一条鞭法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学界一般都是从人头税到土地税、从实物税和劳役到货币赋税演变的脉络对其加以认识。但是,所谓“一条鞭(编)”,其意义的指向,其实更着重在“总收分解”,即财用资源的核算、收集与分派上... 一条鞭法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学界一般都是从人头税到土地税、从实物税和劳役到货币赋税演变的脉络对其加以认识。但是,所谓“一条鞭(编)”,其意义的指向,其实更着重在“总收分解”,即财用资源的核算、收集与分派上。也就是说,一条鞭法在更本质的层面上是王朝财政体制的转型。一条鞭法的“总收分解”,首先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原来里甲编户承当的赋税、差役、物料、经费诸项名目以同一原则、同一征缴手段合并在一起缴纳。不过,这样一种在官民之间的资源征集方式,还要落实在各层级政府和官府各衙门之间财用核算与分配的结构性转型上面。这种国家财政机制的转变,既是体现在官民之间赋役征派方式改变的一种前提,也是一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鞭法 财政体制 财政机制 土地税 人头税 结构性转型 征缴 赋役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安徽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三谋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58-265,348,共9页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及传统的人文关系,使得安徽出现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截然不同的农业经济区域。前者在生产力和经营方式上都比较落后,后者则较为先进。如此不平衡的农业发展状态,在清代,有碍于农业资源的充分...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及传统的人文关系,使得安徽出现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截然不同的农业经济区域。前者在生产力和经营方式上都比较落后,后者则较为先进。如此不平衡的农业发展状态,在清代,有碍于农业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普遍提高,不利于全省经济的,总体发展,成了摆在统治者和当地人民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大有从生产习俗、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农业经济 南北差距 广种薄收 辛勤耕作 赋役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唐朝均田制破坏的原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建石 倪文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2X期123-125,共3页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一片凋敝,黄河以北,千里无人烟,全国人口锐减。为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封建经济,稳固统治秩序,;624年唐高祖李渊下令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规定:每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男子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一片凋敝,黄河以北,千里无人烟,全国人口锐减。为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封建经济,稳固统治秩序,;624年唐高祖李渊下令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规定:每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男子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老男残废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受田人死后,永业田可以传子孙,口分田归还政府另行分配。此外,有封爵的贵族和五品以上的官员授永业田五百亩至一万亩。立有战功而受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田制 永业田 口分田 赋税 僧尼 封建经济 农民 邸店 赋役 大土地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三谋 《古今农业》 1999年第2期5-12,共8页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一条鞭法”的讲述未趋一致,观点各异。一些学术专著和大专院校的教材以及中学的历史课本都没有对“一条鞭法”作过一个确切的定义,对“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也是异论纷纷。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广度和深度去进一...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一条鞭法”的讲述未趋一致,观点各异。一些学术专著和大专院校的教材以及中学的历史课本都没有对“一条鞭法”作过一个确切的定义,对“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也是异论纷纷。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广度和深度去进一步探讨“一条鞭法”,以便对其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天下郡国利病书》 新认识 赋役改革 《中国古代史》 顾炎武 徭役 地方文献 《明经世文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屯堡碑刻、文书辑录(一)——经济生活类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燕平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9,22,共6页
安顺屯堡社区留存有很多碑刻和文书,对屯堡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反映历史时期屯堡社区经济状况的,有雷屯“屯科粮碑”、吴屯“赋役碑”和双堡“市场碑”。另外,安顺屯堡社区还留存有相当数量的税收串票,雷屯、山京、大屯系其... 安顺屯堡社区留存有很多碑刻和文书,对屯堡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反映历史时期屯堡社区经济状况的,有雷屯“屯科粮碑”、吴屯“赋役碑”和双堡“市场碑”。另外,安顺屯堡社区还留存有相当数量的税收串票,雷屯、山京、大屯系其中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碑刻 雷屯“屯科粮碑” 吴屯“赋役碑” 双堡“市场碑” 税收串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的赋税管理制度及其借镜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道生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宋代的赋税管理体制较汉唐开放和灵活,财税管理体制进一步系统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商税征收体系,为实现赋役均平和税负公正而采取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实现严密而系统、多层次的监察体系。
关键词 宋代赋税 体制系统化 商税征收体系 赋役公平 监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