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与页岩气赋存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峰 吴伟 +5 位作者 张琴 罗超 王玉满 刘宇 姜巍 卢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关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模式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为此,以川南地区W207井筇竹寺组页岩为例,以总有...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关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模式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为此,以川南地区W207井筇竹寺组页岩为例,以总有机碳含量(TOC)不小于1.0%为界,将筇竹寺组页岩划分出4个高有机碳页岩层段(H1—H4层),并基于大视域扫描电镜、流体注入法孔隙定量表征、三维分子结构建模与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富有机质层段页岩孔隙特征,并着重分析了H3层页岩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赋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寺组页岩纵向上孔隙发育差异较大,其中H3层页岩孔隙系统最为有利,发育粒缘缝—有机质纳米连通孔隙—有机质基质分子内孔隙3级孔隙网络,其矿物粒缘缝与有机质纳米孔隙提供了较大的游离气储集空间,页岩有机质分子结构中普遍发育微孔,提供了较大的吸附空间;(2)微孔对总吸附量的贡献随压力增高而降低,但在30.0 MPa时仍贡献了56%以上的总吸附气量;(3)高温高压下(30.0 MPa、70℃),页岩中游离气甲烷含量占总含气量的57%,当压力由30.0 MPa降低至16.5 MPa,游离气贡献总开采气量超过80%;(4)粒缘缝、有机质纳米连通孔隙和有机质基质分子内孔隙良好的配置关系为页岩气富集及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连通体系,远离风化壳的超压层段有利于页岩孔隙发育。结论认为,川南地区筇竹寺组H3层页岩孔隙系统发育,具备页岩气高产地质条件,是筇竹寺组下一步重点关注层段,在此基础上寻找远离风化壳、孔隙发育的超压页岩储层是筇竹寺组选区选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甜点段 孔裂隙系统 分子结构 页岩游离气 页岩气赋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合物孔隙赋存模式演化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楠 朱斌 王路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7-2396,2410,共11页
含水合物沉积物(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GHBS)的渗透率是影响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气液运移特性的重要因素,常被选为水合物开采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GHBS孔隙中水合物赋存模式与饱和度的变化,往往引起GHBS渗透率显著改变,现... 含水合物沉积物(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GHBS)的渗透率是影响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气液运移特性的重要因素,常被选为水合物开采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GHBS孔隙中水合物赋存模式与饱和度的变化,往往引起GHBS渗透率显著改变,现有渗透率模型多基于单一孔隙赋存模式建立,难以考虑赋存模式变化对GHBS渗透率的影响。基于平行毛细管模型,考虑水合物赋存模式变化对GHBS孔隙结构的影响,提出水合物颗粒包裹和孔隙填充两种赋存形式共存的混合赋存模式,引入双参数逻辑函数表征水合物孔隙赋存模式随饱和度变化的特性,建立了考虑水合物孔隙赋存模式演化的GHBS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量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水合物饱和度的改变易导致其赋存模式变化,影响GHBS渗透率随饱和度变化的趋势;不同生成条件下水合物赋存模式演化特性存异,演化特征体现在主要赋存模式发生转变对应的临界水合物饱和度及演化的方向与趋势上;相比于已有模型,该模型能捕捉到水合物赋存模式改变时渗透率的变化特性,对室内制备和原位GHBS渗透率测量数据均能较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渗透率 赋存模式 水合物饱和度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巴嘎旗某莹石矿区地下水赋存模式及供水前景研究
3
作者 韩晔 郑玉萍 +2 位作者 吴荣泽 李明辰 王林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90-296,共7页
依托于某萤石矿生产单位的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矿区及周边154 km^(2)范围内开展了1∶5万初步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层岩性、构造背景,按照赋存条件将研究区地下水划分为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火山... 依托于某萤石矿生产单位的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矿区及周边154 km^(2)范围内开展了1∶5万初步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层岩性、构造背景,按照赋存条件将研究区地下水划分为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火山岩类风化带裂隙地下水、石英脉及萤石脉构造角砾岩空隙地下水、断裂构造裂隙地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地下水共五种地下水赋存模式;结合前期已有开采井水文地质试验成果,确定石英脉及萤石脉构造角砾岩空隙地下水蓄水构造、断裂构造裂隙地下水蓄水构造具有满足矿区1万m^(3)/d供水需求的供水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巴嘎旗 萤石矿 地下水赋存模式 蓄水构造 供水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赋存模式影响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的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颜荣涛 梁维云 +1 位作者 韦昌富 吴二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水合物含量和水合物赋存模式都会对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特性产生影响,但目前的本构模型很少考虑水合物赋存模式的影响。在分析水合物赋存模式对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效水合物饱和度来描述水合物赋存模... 水合物含量和水合物赋存模式都会对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特性产生影响,但目前的本构模型很少考虑水合物赋存模式的影响。在分析水合物赋存模式对含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效水合物饱和度来描述水合物赋存模式对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前人建立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假设含水合物沉积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采用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描述微元强度,建立了考虑水合物赋存模式影响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修正了水合物含量和试验围压对弹性模型的影响关系式,并且建立了模型参数m和F_0与水合物饱和度s_h和试验围压σ_3之间的关系。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说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应力-应变关系,反映水合物含量和水合物赋存模式对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刚度、强度、应变软化等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合物沉积物 赋存模式 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横山矿区延安组3^(-1)煤层Sr和Ba的分布及赋存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华 杜美利 +1 位作者 张国涛 李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3,共6页
煤中微量元素Sr和Ba的分布和赋存模式对研究煤层成煤古环境和煤炭的洁净利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横山5个矿区24个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矿物组成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研究该主采煤层中Sr和Ba的分布和... 煤中微量元素Sr和Ba的分布和赋存模式对研究煤层成煤古环境和煤炭的洁净利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横山5个矿区24个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矿物组成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研究该主采煤层中Sr和Ba的分布和赋存模式。研究发现,区内超过75%煤样属于特低灰煤;约96%的煤样全硫质量分数超过1%;主要的矿物成分为高岭石、黄铁矿和方解石。超过总分析煤样75%的样品中Sr和Ba富集,且在水平方向上Sr和Ba含量北部较南部更高。煤中Sr和Ba主要负载在天青石、重晶石、菱锶矿、碳酸钡矿、方解石和文石等矿物中。煤中Sr和Ba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煤层中含有负载这两种元素的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BA 赋存模式 侏罗纪 延安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南碳酸盐岩丘陵贫水区典型地下水赋存模式分析——以沂南、费县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晔 郑玉萍 +2 位作者 祁晓凡 尚浩 张卓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根据山东省沂南、费县两县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利用物探定井、成井以及水文地质试验过程,对松林、西柳沟、响井、颜河庄4个村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鲁南碳酸盐岩分布区两种典型的地下水蓄水模式,即断层蓄水构造模式和裂隙... 根据山东省沂南、费县两县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利用物探定井、成井以及水文地质试验过程,对松林、西柳沟、响井、颜河庄4个村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鲁南碳酸盐岩分布区两种典型的地下水蓄水模式,即断层蓄水构造模式和裂隙-岩溶蓄水构造模式。断层蓄水构造主要分布于该区中下寒武统地层,分布并不均匀和普遍,出水效果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分布、张扭性质以及地下水径流方向的补给源,与地形情况关系不大;裂隙-岩溶蓄水构造在该区主要分布于奥陶系及上寒武统地层,裂隙岩溶发育,富水性好,发育较为广泛和普遍,打井出水成功概率高。对于两种典型地下水赋存模式的深入分析,可以为今后碳酸盐岩丘陵贫水区的地下水勘查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丘陵区 地下水赋存模式 鲁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高黏土泥页岩储层差异化水赋存模式——以普光气田千佛崖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2,共8页
与海相页岩地层相比,陆相页岩孔隙普遍含水,且含水饱和度往往较高,同时,其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有机孔质量分数较低,介孔—大孔较发育,长英质/碳酸盐纹层极为发育,导致地层导电性非常复杂,制约了含水饱和度预测精度。为了深化湖相高黏... 与海相页岩地层相比,陆相页岩孔隙普遍含水,且含水饱和度往往较高,同时,其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有机孔质量分数较低,介孔—大孔较发育,长英质/碳酸盐纹层极为发育,导致地层导电性非常复杂,制约了含水饱和度预测精度。为了深化湖相高黏土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研究,提高陆相页岩气藏游离气储量认识水平,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一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水赋存状态及气水差异赋存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相水赋存方式及主控因素均有差异,纹层状页岩中水赋存以黏土束缚水、层理缝中可动水及有机质水膜为主,块状泥岩及层状泥岩以黏土束缚水为主。该研究对四川盆地中侏罗统千佛崖组泥页岩地层水的主要组成形式、含水饱和度主控因素以及不同赋存模式展开分析,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相似区块的陆相页岩地层含水饱和度预测及游离气储量估算提供思路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崖组泥页岩 含水饱和度 主控因素 差异赋存模式 普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山前带典型地下水赋存模式探讨
8
作者 孙建平 魏玉梅 +2 位作者 吴宏涛 张福存 李爱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9,共4页
文章根据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成果,对西北内陆盆地山前带地下水赋存机理与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了四种地下水赋存模式,为解决类似缺水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提供地下水勘查及开发利用的参考。
关键词 内陆盆地 地下水 赋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成因机制与赋存模式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明行 张起钻 +7 位作者 刘德民 孙兴庭 林珊 吴祥珂 梁国科 李玉坤 管彦武 李叶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干热岩(HDR)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为了向干热型地热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及赋存条件分析提供案例,向干热岩成因机制、赋存模式的系统性总结贡献广西经验,选取地热资源丰富的钦... 干热岩(HDR)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为了向干热型地热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及赋存条件分析提供案例,向干热岩成因机制、赋存模式的系统性总结贡献广西经验,选取地热资源丰富的钦州、合浦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地质调查、热物性测定、放射性元素测量、地热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两个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热源机制、运移和聚热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即在有限的地质、地热井、热物性和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约束下,初步建立密度、磁性、电性参数与基础地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干热型地热资源赋存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球内热的生成、演化理论制约下,钦州盆地以壳、幔物质上涌所形成的传导型热为主要热源,归属于强烈构造活动带—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合浦盆地以“低速高导”局部熔融层为主要热源,以次级幔枝或热点为热源补给,归属于近代火山—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研究结果为干热型地热资源的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对比性研究和精细化评价具有示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干热型地热资源 成因机制 赋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孔隙型储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模式定量化表征:声波和电阻率测井的约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圣宜 邹长春 +6 位作者 彭诚 王红才 陆敬安 康冬菊 伍操为 蓝茜茜 谢莹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海域孔隙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以颗粒胶结、包裹胶结、骨架支撑、孔隙悬浮4种赋存模式充填沉积物孔隙,水合物饱和度与赋存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储层弹性和电性的差异,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联合处理可以进行水合物赋存模式的... 海域孔隙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以颗粒胶结、包裹胶结、骨架支撑、孔隙悬浮4种赋存模式充填沉积物孔隙,水合物饱和度与赋存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储层弹性和电性的差异,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联合处理可以进行水合物赋存模式的定量表征。首先利用Simandoux公式计算水合物饱和度,然后通过有效介质模型构建的岩石物理模板识别水合物赋存模式,最后计算储层中不同赋存模式水合物的相对占比。以全球范围内三个典型区域(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北美Blake海台、新西兰Hikurangi边缘)为例,利用水合物储层的实际钻探资料,对水合物赋存模式进行定量分析:(1)中国南海神狐海域SH2站位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以骨架支撑模式产出,约占水合物总量的64%;(2)Blake海台994C站位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为颗粒胶结和包裹胶结模式,分别占总量的27%和51%;(3)Hikurangi边缘U1518B站位的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为包裹胶结和骨架支撑模式,分别占总量的32%和47%。前人针对水合物形成和赋存模式的实验研究显示,水合物更易以颗粒胶结、包裹胶结和骨架支撑模式赋存,从侧面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使用的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联合处理方法可实现海域孔隙型储层水合物赋存模式定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赋存模式 测井评价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煤储集层气水赋存模式的划分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忠 王宁 +3 位作者 张永平 鲁秀芹 李正 高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和马必东区块成藏主控因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煤储集层微观气水赋存规律研究,论证了微观孔隙中甲烷赋存模式,结合评价井测试含气量、压裂和排采资料,根据微裂缝模型和边界层效应,建立考虑低渗裂缝动边... 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和马必东区块成藏主控因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煤储集层微观气水赋存规律研究,论证了微观孔隙中甲烷赋存模式,结合评价井测试含气量、压裂和排采资料,根据微裂缝模型和边界层效应,建立考虑低渗裂缝动边界效应的动平衡赋存模型。结果表明,无水状态甲烷在直径为2 nm的孔隙中主要为吸附态,随含气饱和度增大,水分子的竞争作用减弱。明确了气水相压力、毛细管力和黏滞力间的压力平衡关系,将气水压力平衡模式划分为逸散模式和封存模式;分析了4种气水赋存模式对后期排采效果的影响,认为第Ⅲ类和第Ⅳ类气水赋存模式产气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储集层 气水赋存模式 分子模拟 边界动平衡 临界解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差异赋存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见 孙强 +1 位作者 石雪峰 高丽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00,共12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已打破深部煤层气勘探禁区,多个区块呈现“单点突破、区域差异开发”特征,深部煤储层孔裂隙结构作为流体赋存与产出的物质空间,对于深部煤层气区块差异开发至关重要。【方法】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已打破深部煤层气勘探禁区,多个区块呈现“单点突破、区域差异开发”特征,深部煤储层孔裂隙结构作为流体赋存与产出的物质空间,对于深部煤层气区块差异开发至关重要。【方法】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样品,基于常规孔渗物性测试、CO_(2)吸附、低温N2吸附、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测试,以神府区块8+9号煤为例,系统总结深煤层孔隙结构及流体赋存模式。【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深部煤孔隙结构差异较大,神府煤介孔−宏孔均发育,多为墨水瓶型和开放型孔。综合认为中阶煤孔隙结构的跨尺度效应稍有减弱,相对有利扩散、渗流。(2)中阶煤吸附能力降低,等温吸附曲线高压段曲线平缓,初期解吸效率低;含水饱和度增高,其介孔−宏孔的束缚水含量较高导致可动水孔隙率减小,降低了游离气的储集空间。(3)研究区存在“宏孔−微裂缝主控的游离气−自由水赋存”型、“微孔−介孔−宏孔主控的吸附气−束缚水赋存”型两类气水赋存模式,导致煤层气排采差异明显,其中“宏孔−微裂缝主控的游离气−自由水赋存”型是深部煤层气快速高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见气时间短、中高产气、低产水”的生产特征,且由于应力对中大孔−微裂缝的伤害较强,建议该模式下的气井排采需适当控制排采速度以减小储层伤害,防止产量陡降;“微孔−介孔−宏孔主控的吸附气束缚水赋存”型模式具有“短期排水、缓慢见气”生产特征,排采仍需遵循“缓慢、连续”原则保证气井稳产;此外,由于孔隙以微孔、介孔为主,束缚水含量高,气井短期难获高产,需进一步探索加大压裂改造规模提高该类气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区块 深部煤层气 多尺度 孔隙结构 气水赋存模式 生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元素赋存状态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剑 易发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1-287,共7页
通过对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色岩系元素赋存状态及富集模式。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粘土矿物成分高,Ni-Mo矿层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表明元素赋存状态主要为硫化物态、有机质结合态和粘土矿物... 通过对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色岩系元素赋存状态及富集模式。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粘土矿物成分高,Ni-Mo矿层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表明元素赋存状态主要为硫化物态、有机质结合态和粘土矿物吸附态等,但各个元素的赋存状态有所不同。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层是贵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富集体,富集系数高。黑色岩系多元素的异常富集是古地理环境、构造运动、热液活动和缺氧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及地球化学 元素赋存状态及富集模式 黑色岩系 下寒武统 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淡水湖盆页岩油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以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例
14
作者 王良军 李连生 +1 位作者 朱颜 李艳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获得峰值日产5.21~19.17 t工业油流,研究页岩油富集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生排烃模拟和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南襄盆地淡水湖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获得峰值日产5.21~19.17 t工业油流,研究页岩油富集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生排烃模拟和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南襄盆地淡水湖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富集条件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主要发育在核三段晚期至核二段,最大累计厚度可达1400 m。页岩层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18%~1.58%,平均值为0.84%,游离烃含量(S1)介于0.15~1.23 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5%~1.0%,处于中等热演化程度。岩相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纹层状云灰质页岩3种类型。以纹层混合质页岩为主,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和裂缝。基质孔隙主要为黏土矿物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同时发育少量有机质孔隙。页岩基质孔隙度介于0.2%~5.4%,平均值为3.1%,具有储集性中等可动性、可压性好的特点。采用容积法计算总资源量达2.01×10^(8) t。确定有利区勘探面积72.1 km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因素 赋存模式 甜点 页岩油 淡水湖盆 南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赋存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海鹏 李玲 周晓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9,136,共9页
基于天然气赋存特征与勘探开发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U-1井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储层物性条件及含气性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U-1井含煤地层非... 基于天然气赋存特征与勘探开发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U-1井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储层物性条件及含气性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U-1井含煤地层非常规天然气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潮坪-三角洲沉积,盆地持续沉降形成气藏,源内、近源成藏组合构建垂向多套天然气成藏。研究区发育页岩-砂岩-页岩、页岩-煤-页岩和页岩-煤-砂岩-页岩三种赋存模式,其中页岩-煤-页岩模式总含气量较高,适合煤层气开采;页岩-煤-砂岩-页岩模式次之,适合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综合开采;页岩-煤-页岩模式适合致密砂岩气藏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常规天然气 沉积演化 赋存模式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赋存形式对石英砂电性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海涛 刘乐乐 +3 位作者 夏宇轩 徐赛 韦伟 蔡建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9-1450,共12页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确评价关系到储层的生产与开发过程.由于储层微观结构具有非均质性,且水合物合成分解过程中分布形式复杂,水合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从而难以对储层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准确预测.为明确水合物赋存模式对电性特征...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确评价关系到储层的生产与开发过程.由于储层微观结构具有非均质性,且水合物合成分解过程中分布形式复杂,水合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从而难以对储层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准确预测.为明确水合物赋存模式对电性特征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石英砂样品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实现了颗粒包裹型、孔隙填充型和团簇状分布三类赋存模式的水合物数字岩心构建,并进一步提取孔径分布分析不同水合物分布模式下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含水合物数字岩心进行电性模拟,结合阿尔奇公式得到适用于含水合物石英砂介质的经验参数取值,并采用实验室内水合物合成实验电阻率测量数据与实际储层电阻率测井数据对比验证了阿尔奇经验参数取值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水合物饱和度逐渐增加,在相同水合物饱和度下,颗粒包裹型生长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对电传导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孔隙填充型水合物生长引起的孔隙结构变化对电传导过程影响最小;不同水合物赋存形式下,沉积物孔径分布变化规律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三类分布模式的电性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储层内含水合物沉积物合成分解过程中的电性特征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赋存模式 电性特征 有限元模拟 数字岩心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强度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荣涛 赵续月 +3 位作者 杨德欢 肖桂元 梁维云 文松松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520,共7页
建立有效描述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沉积物强度特性的强度模型是水合物开发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调研前人对含水合物沉积物强度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合物存在对土体强度的两种影响机理,分别是水合物... 建立有效描述含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沉积物强度特性的强度模型是水合物开发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调研前人对含水合物沉积物强度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合物存在对土体强度的两种影响机理,分别是水合物作为持力体分担土骨架部分应力以及土颗粒之间的胶结作用。在此基础上,把含水合物沉积物视为复合材料(土颗粒骨架相和水合物相复合)进行考虑,建立了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强度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水合物赋存模式、不同水合物含量、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强度特性。同时,该模型还能很好地反映细粒土中水合物形成后内摩擦角的减小。然而,由于前期相关试验数据的缺乏,该模型的一些关系式还有所欠缺,在后期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合物沉积物 赋存模式 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声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的含水合物多孔介质声速和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源 张欢欢 +4 位作者 邢兰昌 魏伟 韩维峰 魏周拓 邓少贵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5期400-409,共10页
在物理模拟实验中对水合物微观赋存模式和饱和度进行准确控制和评价尚存在技术困难,仅依赖实验技术研究含水合物沉积物声学特性、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存在局限性。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字岩石物理技术,针对悬浮、接触和胶结三种典型的水... 在物理模拟实验中对水合物微观赋存模式和饱和度进行准确控制和评价尚存在技术困难,仅依赖实验技术研究含水合物沉积物声学特性、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存在局限性。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字岩石物理技术,针对悬浮、接触和胶结三种典型的水合物微观赋存模式分别建立多孔介质的三维电−力−声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考察了微观赋存模式和水合物饱和度对多孔介质声速和衰减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声速数值模拟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建立了声波衰减参数与水合物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三种水合物赋存模式,由于水合物相比孔隙水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多孔介质的声速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水合物的存在导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更多不连续的声阻抗界面,声衰减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2)悬浮和接触赋存模式条件下,水合物饱和度对多孔介质的声速和衰减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对于相同的水合物饱和度,胶结模式条件下含水合物多孔介质具有更高的声速和更小的声衰减;(3)通过合理选择参数值,利用权重方程与Lee改进的Biot-Gassmann Theory(BGTL)模型估算的含悬浮和接触模式水合物多孔介质的声速较为准确;通过等效介质理论模型C计算的含胶结模式水合物多孔介质的声速更为准确。研究结果可为获取复杂条件下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声学特性提供数值建模方法,为基于声波测井数据的水合物储层精细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字岩石物理 微观赋存模式 水合物饱和度 声速 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煤系石墨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佳峰 赵训林 +1 位作者 朱文卿 李焕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6,共9页
湖南省侵入岩多,构造较复杂,为系统研究煤系石墨资源成矿规律,在收集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煤系石墨矿床的赋存特点,结合湖南省石墨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采用地质调查、生产井调查、采样化验等手段,研究骑田岭岩体和天... 湖南省侵入岩多,构造较复杂,为系统研究煤系石墨资源成矿规律,在收集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煤系石墨矿床的赋存特点,结合湖南省石墨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采用地质调查、生产井调查、采样化验等手段,研究骑田岭岩体和天龙山岩体2个花岗岩体周边现有矿区的矿体地质特征,探讨石墨矿的成因类型和控矿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石墨矿成因类型为接触变质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的侵位机制、构造作用方式、矿体的形态及变质程度。进而提出了3种石墨赋存模式:兜底式、向斜式、背斜式。提出研究区寻找煤系石墨的突破方向:煤系走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大致垂直并在岩体附近1.0~1.5 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石墨 成矿规律 成因类型 控矿因素 花岗岩体 赋存模式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富县地区晚三叠世包裹体特征及烃类充注期次 被引量:5
20
作者 陶华 王建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7-545,共9页
为明确富县地区晚三叠世烃类资源充注时间、期次及模式,利用流体包裹体定年法结合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K-Ar测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1期在石英碎屑颗粒及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中、第2期在晚期方解石胶结... 为明确富县地区晚三叠世烃类资源充注时间、期次及模式,利用流体包裹体定年法结合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K-Ar测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1期在石英碎屑颗粒及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中、第2期在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其中第1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85℃,对应烃类大规模充注时期为134~128 Ma(早白垩世中期)、第2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95℃,对应烃类大规模充注时期为128~121 Ma(早白垩世晚期),与区块构造热事件发生时间及K-Ar测年时间相对应。下部烃源岩供烃,上部烃源岩及泥岩起封隔作用,烃类物质沿着裂缝及连通孔隙充注,储集于近源且储-盖配置好的砂岩中,也可储集于烃源岩内部页岩中。晚三叠世烃类两期充注时间间隔小,为一幕两期式连续充注,充注时期为早白垩世中期至晚期(134~121 Ma),为下生上储近源复合赋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烃类充注期次 赋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