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作创新对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吴晓明 石磊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本文基于2000-2022年我国A股流通企业面板数据,以合作创新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合作创新对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并检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合作创新对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正向影... 本文基于2000-2022年我国A股流通企业面板数据,以合作创新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合作创新对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并检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合作创新对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正向影响效应,并且统计意义显著。第二,利用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作为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代理变量,发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在合作创新对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为更进一步推动流通企业新质生产力建设,本文从扶持流通企业创新、加快劳动力培训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合作创新 流通企业 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程度及其区域差异收敛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武林 李顺辉 李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3,共9页
中国要素市场的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价格扭曲问题仍然突出,阻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对要素相对价格扭曲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观察和把握要素市场发展动态,还能够为理解、指导新时代背景下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要素市场的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价格扭曲问题仍然突出,阻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对要素相对价格扭曲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观察和把握要素市场发展动态,还能够为理解、指导新时代背景下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基于1999-2017年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在测度分析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程度及其变动趋势基础上量化分析要素相对价格扭曲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近20年中国的要素相对价格扭曲严重,资本比劳动力存在更严重的价格低估,但整体而言有收敛改善趋势,尤其2009年以前趋势明显,此后相对保持稳态水平;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要素相对价格扭曲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σ收敛则只存在于全国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相对价格 资本 劳动力 扭曲程度 区域差异 收敛性 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57
3
作者 孙志远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要素配置优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