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视角下资源型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基于山西Q县乡村振兴工作的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江爱 刘紫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5,共10页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目标,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自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推进工作。山西省作为中国典型的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型县域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拥有丰...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目标,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自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推进工作。山西省作为中国典型的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型县域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具备推进乡村振兴的显著资源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但调研发现,资源型县域却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效能,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步履维艰。因此,深入考察资源型县域乡村振兴的资源优势,系统分析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有利于探索资源型县域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贡献田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资源型县域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极理论视角的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艳 陈瑛 +1 位作者 曹洪华 资宗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可持续性,西部资源型县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发展极理论及其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适用性,以及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极等问题,并提出应构建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极 西部 资源型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四宝 张新龙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多数县(市)均可归入资源型县域行列。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今后各县(市)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协...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多数县(市)均可归入资源型县域行列。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今后各县(市)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资源型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江爱 霍小霞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91,共3页
运用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基本理论,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认为城镇化滞后和新农村建设偏离城镇化方向是影响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应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运用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基本理论,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认为城镇化滞后和新农村建设偏离城镇化方向是影响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应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快速推进城镇化是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县域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小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和国家重化工业发展机遇,内蒙古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在"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得以快速发展,县域内发展环境、产业基础、人才技术等都获得了一定的积累和储备。但近年来国内经济整体环境...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和国家重化工业发展机遇,内蒙古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在"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得以快速发展,县域内发展环境、产业基础、人才技术等都获得了一定的积累和储备。但近年来国内经济整体环境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也明显趋缓。在国家产业发展、能源开发等政策性全面调整的外部环境下,内蒙古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县域应以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整合县域资源,提升主导产业功能性,延伸拓展现有主导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和拓展累积性创新的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引导县域内功能型城镇向适度综合型发展,强化规划性建设的引导作用,主动参与城市群建设,与更大区域内的经济融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期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 转型升级 内蒙古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县域“重工轻农”矛盾的应对策略——以陕西省府谷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占绍文 张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344-17346,共3页
介绍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府谷模式"工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工农业矛盾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工农业发展矛盾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探讨了资源型县域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资源型县域 工农业矛盾 工业反哺农业 府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县域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党恬敏 田金梅 +3 位作者 李小兵 白云 王帆 党维勤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6期55-57,共3页
以资源型县域山西省灵石县为例,通过遥感解译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8—2019年灵石县各土地利用中林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面积增加,草地、园地和其他土... 以资源型县域山西省灵石县为例,通过遥感解译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8—2019年灵石县各土地利用中林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面积增加,草地、园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1035.88 km^(2),减少到2011年的657.61 km^(2),到2018年的629.23 km^(2),再到2019年的622.08 km^(2)。灵石县通过实施采煤沉陷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在进一步发展煤炭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县域土地利用的优化提升,为我国资源型县域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县域 土地利用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灵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