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内主要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谭映宇 张平 +1 位作者 刘容子 周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了定量研究渤海主要海湾海洋资源和生态承载状态,有效利用渤海海洋资源,本文建立了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渤海内三个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8年三湾均处... 为了定量研究渤海主要海湾海洋资源和生态承载状态,有效利用渤海海洋资源,本文建立了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渤海内三个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8年三湾均处于超载状态,其中,莱州湾承载压力最大,承载力值偏低,渤海湾和辽东湾承载力值略好。通过分析,渤海内三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较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因此,必须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恢复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纳污功能,才能有效提高渤海生态环境整体承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 状态空间评价模型 渤海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矩阵分解的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2
作者 唐勇波 丰娟 +1 位作者 龚国勇 彭涛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基于系统论视角,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选取24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定义了基于NMF的综合承载力,对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分析,利... 基于系统论视角,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选取24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定义了基于NMF的综合承载力,对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承载力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构建基于NMF的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立基于NMF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承载力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0.0956提高至2019年的0.8111,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承载力的最直接驱动力。(2)NMF、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三者反映的趋势和结论是一致的,NMF评价结果更客观。(3)社会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成为制约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建成区面积是重要的障碍因子。(4)与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相比,基于NMF和SVM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精确度,能够预测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灰色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口核心港区海域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
作者 董超 王建强 +2 位作者 陈选博 周宇渤 张朋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1,共11页
瓯江口大、小门岛港区和状元岙港区是温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市海洋经济重点建设区块。基于对港区海岛岸线资源开发强度、水深地形条件、波浪动力环境、海床冲淤风险及海水富营养化的分类分级评价,从港区岸线资源供给能力、地质... 瓯江口大、小门岛港区和状元岙港区是温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市海洋经济重点建设区块。基于对港区海岛岸线资源开发强度、水深地形条件、波浪动力环境、海床冲淤风险及海水富营养化的分类分级评价,从港区岸线资源供给能力、地质条件支撑能力及海洋环境纳污能力3个方面对大、小门岛港区和状元岙港区开发利用现状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核心港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介于1.6~2.4,属于承载力临界区间中的较高范围;小门岛港区资源承载力最低,制约因素主要为自然岸线资源供给能力及海水纳污能力较低;大门岛港区承载力最高,水深地形条件为最大限制条件;状元岙港区承载力居中,限制因素为自然岸线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核心港区 地质资源环境 岸线开发强度 冲淤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指向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发展的时空协调分析——以福建省县域为例
4
作者 施雯婷 孙阳 +2 位作者 王佳韡 林小标 伍世代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03-4817,共15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以福建省为例,系统构建符合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特色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福...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以福建省为例,系统构建符合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特色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福建省在2010——2019年近10年规划发展下,生态、城镇、农业各功能指向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本底水平、时空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功能指向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大差异:生态导向结果为大面积中高值夹杂低值、城镇导向结果为“沿海高低值交错,内陆中低值交错”、农业导向结果自北向南逐渐递增;(2)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福建省全域积极协调发展,各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逐年缩小;(3)2010——2019年各功能导向下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加强,呈现良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总体耦合协调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各影响因子在不同功能导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结果中均具有较强解释力,同时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两系统耦合协调结果的影响力均大于其单因子作用,且都表现为双因子或非线性增强。研究为福建省未来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理论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发展 时空耦合 地理探测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赤峰市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5
作者 孙家全 崔健 +2 位作者 刘润 宋万兵 孙秀波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5-1293,共9页
【研究目的】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矿山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应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开展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为客观分析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筛选了内蒙古赤... 【研究目的】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矿山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应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开展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为客观分析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筛选了内蒙古赤峰市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资源+环境+社会”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了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本底、环境本底和状态评价。【研究结果】根据资源承载本底评价,四矿段承载力最低,六矿段承载力最高,说明四矿段矿产资源可利用量最低;根据环境承载本底评价,四、五、六、七矿段承载力等级相同,说明矿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稳定,为矿区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根据承载状态评价,六矿段承载力最高,四、五、七矿段承载力等级相同,说明矿区承载状态均未发生超载,未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本文创新性地将资源禀赋、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纳入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撰山子矿区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水平,矿区各矿段资源环境现状良好,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开展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于促进矿山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及矿业开发具有现实意义,也为今后矿业开发前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多种方法 指标体系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新疆平原绿洲2000-2020年发展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光辉 马亮 刘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2,共6页
水土资源是维持内陆干旱区绿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而水资源承载力又是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绿洲规模的重要变量。通过采用空间诺伦兹曲线、最大容量概念模型、绿洲水热平衡方程等方法揭示了新疆各流域绿洲发展现状、承载力与稳定... 水土资源是维持内陆干旱区绿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而水资源承载力又是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绿洲规模的重要变量。通过采用空间诺伦兹曲线、最大容量概念模型、绿洲水热平衡方程等方法揭示了新疆各流域绿洲发展现状、承载力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基尼系数较高,绿洲面积比值与非农业用水之间匹配程度较差,80%的流域处于轻度与中度开发中,以农耕型流域为主,90%的流域非农业用水在40%以下,城镇化率较低,发展相对迟缓。研究区各流域绿洲面积超载现象严重,以北疆居首的绿洲稳定性呈失稳的态势,整体已不具备开发潜力,各流域目前需要靠跨流域调水维持现状。研究成果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绿洲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发展指数 绿洲稳定性 资源承载力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7
作者 于晓燕 陈鹏先 +2 位作者 魏光普 商亚男 高雅娴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5期48-54,共7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评价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和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山白云鄂博(东矿坑、西矿坑、主矿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稀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短板理论、加...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评价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和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山白云鄂博(东矿坑、西矿坑、主矿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稀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短板理论、加权指数模型对研究区的资源、环境、经济3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承载力评价方面,东矿坑资源可利用量占比为16.14%,等级为“低”,主矿坑资源可利用量占比为20.07%,等级为“中”,西矿坑资源可利用量占比为57.79%,等级为“高”;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东矿坑和主矿坑等级为“低”,西矿坑等级为“中”;社会经济承载力评价方面,东矿坑矿业开发指数为82.37,处于盈余状态,主矿坑和西矿坑矿业开发指数分别为67.37、75.47,处于均衡状态;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级为中等,其中西矿坑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为3.98,承载力评价等级为“高”,东矿坑和主矿坑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为2.24、2.60,承载力评价等级为“中”。研究发现,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与稀土矿产资源开采现状相适应,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未来开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矿坑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具体的修复政策,以期为绿色矿山建设和当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 露天稀土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预测及时空关联格局研究
8
作者 胡宝华 刘凯鑫 +2 位作者 晁伟鹏 杨兵红 邓财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探究南疆五地(州)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关联格局及趋势,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与Hoit-Winter模型对新疆南疆五地(州)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分析,并利用GIS软件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联格局进行描述。结果... 为探究南疆五地(州)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关联格局及趋势,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与Hoit-Winter模型对新疆南疆五地(州)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分析,并利用GIS软件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联格局进行描述。结果显示:1)2015—2021年南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介于短缺与合理之间,巴州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最大,喀什次之,克州最为稳定;2)喀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较快,未来有望达到充裕等级,其他地区变化不大;3)2015—2026年南疆水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程度的分散格局,阿克苏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很多时候出现高-低值分散,和田地区一直为低-高值分散,克州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低-高值分散,而巴州和喀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随机分布(与其他地区无直接关联)。南疆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生态价值转换等基础之上,打造节水环保、量水而行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熵权-TOPSIS法 Hoit-Winter模型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
9
作者 陈晓红 周方毅 胡东滨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6-2357,共12页
基于2011~2021年省份数据,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效能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表... 基于2011~2021年省份数据,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效能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表现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化显著促进了这种协调发展,即便在考虑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是数字化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中介因素.研究揭示了数字化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强度不一,东南部受益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大对数字化基础建设和技术的投资、强化数字化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制定有针对性的地区发展策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
10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1 位作者 黄庆华 蒋涵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7,共17页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存在难以脱钩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三大产业占比在数量上的转化能够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也可以推动产业占比在数量上进一步转化;提升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能够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作用能够迫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机制迫使中下游地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根据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强化源头保护与水资源管理;二是集中规划和建设化工产业园区,保护长江经济带优质耕地;三是挖掘“地水关系”,建设好黄金水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双向因果 收敛交叉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庆阳市为例
11
作者 汪倩 袁波 +2 位作者 吴剑 刘文士 吴雁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9,共9页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相关研究缺失,亟待填补以支撑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油气资源城市庆阳市为例,其油气开发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庆阳市实际,融合动静评价法构建油气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相关研究缺失,亟待填补以支撑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油气资源城市庆阳市为例,其油气开发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庆阳市实际,融合动静评价法构建油气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在静态评估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追溯历史变化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动态评估则是采用系统动力学提出了4种优化方案,并对庆阳市2022—2035年水资源承载力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2—2022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庆阳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幅度为18.78%;考虑节水、治污、经济调节等方面形成综合发展方案,认为可通过采取供需双向调整策略缓解水资源压力。研究成果可为庆阳市水资源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评估体系 动静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系统动力学 资源调控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6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赵霞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1,共12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水资源低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制约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W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发...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水资源低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制约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W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发现:一是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省会城市普遍高于非省会城市”;二是从时间路径来看,东部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为稳定,而中西部城市波动较大;三是从时空跃迁来看,大部分城市保持在“协调型”或“失衡型”状态,少部分城市实现跃迁,空间锁定效应明显;四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耦合协调水平,而第二产业比重和政府干预对其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的跨区域溢出效应不显著。通过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水资源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等政策措施,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耦合协调性分析
13
作者 熊鹰 蒋一心 陈斯玄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1,共10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探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TOPSIS法、标准差椭...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探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TOPSIS法、标准差椭圆对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5 a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承载力在研究年间呈波动上升状态,由警戒转变为良好状态,水资源承载力中心总体向承载力较低的西南方向移动;系统间的耦合度除2012年外均达高水平耦合阶段,且耦合协调度评价值由濒临失调逐渐转变为良好协调,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占比、城镇化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是与水资源承载力关联性最强的3个因子;未来5 a水资源承载力发展呈现向好态势。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合理规划利用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熵权-CRITIC-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度 关联度 GM(1 1)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可拓物元评价模型的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4
作者 莫崇勋 农颂 +3 位作者 唐玲玲 黄奕 黎禹功 朱翰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1,共12页
玉林市GDP位于广西前列但人均水资源量却处于末位,由于区域性缺水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有的城区出现断水或用水高峰期限制供水等现象,已经使玉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对玉林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 玉林市GDP位于广西前列但人均水资源量却处于末位,由于区域性缺水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有的城区出现断水或用水高峰期限制供水等现象,已经使玉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对玉林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基于可拓物元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18项评价指标,引入博弈论组合赋权思想计算出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对玉林市2010—2020年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玉林市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水资源承载力只在2011年处于较弱承载水平,其他年份均属于中等承载水平;2010、2014和2018年呈现由中等承载向较弱承载等级转化的趋势;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用水率、万元GDP用水量和人口密度,结合玉林市降水量较为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建议将提升玉林市水资源配置能力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方位提升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可拓物元模型 博弈论 组合赋权 主成分分析法 玉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偏联系数与随机模拟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询询 金菊良 +3 位作者 吴成国 汪洁 刘凌 常伊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定量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挖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合理构造集对分析联系数分量的迁移率矩阵,提出采用基于同异反总关系程度“a+b+c”度量的整体偏联系数方法计算得到修正联系数分量,再结合三角模糊数随机... 为定量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挖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合理构造集对分析联系数分量的迁移率矩阵,提出采用基于同异反总关系程度“a+b+c”度量的整体偏联系数方法计算得到修正联系数分量,再结合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方法,构建了基于整体偏联系数与随机模拟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文中模型在宿州市2011—2019年的应用结果表明:宿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偏低,除2018年以外,其余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在2级以上,但是评价等级有逐年下降趋势,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正向改善的趋势;水资源承载力级别特征值全部落在本文方法计算出的评价区间内,认为该方法合理,与基于偏联系数原理构造的迁移率矩阵计算的评级等级基本一致且误差更小,说明该方法在联系数分量迁移转化时更合理,可为判别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合理调控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宿州市 减法集对势 整体偏联系数 三角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协同的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辨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嘉辉 李磊 +2 位作者 吴天航 许生 刘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4,共5页
滨州市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黄河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用AHP-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滨州市2013~2022年水资源承载力,根据评价结果,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障碍度模型识别并诊断水... 滨州市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黄河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用AHP-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滨州市2013~2022年水资源承载力,根据评价结果,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障碍度模型识别并诊断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和主要障碍因子,辨识水资源承载力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滨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产水模数、地下水供水占比、跨流域调水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GD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占比、万元GDP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比、人均生态环境用水量10项指标;在水资源方面,优化水源结构,在加强本地地表水利用的同时,充分开展非常规水利用工作,同时做好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在社会及经济方面,转变滨州市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生态环境方面,确定滨州市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河湖生态用水需求,合理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量,改善河湖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TOPSIS法 障碍度 驱动因子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滨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2 位作者 米媛 韩怡 孙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259-263,共5页
开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是目前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其中资源型城市的此类研究极为典型,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胁迫压力。深度剖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内涵,构建二者协调... 开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是目前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其中资源型城市的此类研究极为典型,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胁迫压力。深度剖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内涵,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变异系数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提高其精度,借助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与比较,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度协调发展水平,大多城市处于中度协调期,研究期内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优化力度较小;大庆市为唯一处于高协调发展期的城市,鸡西市与双鸭山市处于中度协调发展期,其余资源型城市处于低度协调期或处于轻度失调期,协调度发展特征呈以大庆市为高值点向周边城市逐步降低的态势;资源型城市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总体表现为由弱相异属性集聚向强相异属性集聚的转化,且空间正相关性逐步减弱,各城市协调度两极差异逐步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指标体系 耦合度模型 生态环境承载力 协调度 时空特征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时空分异——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俊 赵晨军 +2 位作者 闫鸿远 陈香蕾 杜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资源系统和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地区水资源保护和经济良性发展,基于“水资源承载力-产业经济发展”二元评价体系,引入组合赋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域莫兰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资源系统和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地区水资源保护和经济良性发展,基于“水资源承载力-产业经济发展”二元评价体系,引入组合赋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域莫兰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上,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在2016~2022年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平均增幅达8.93%;(2)空间变化上,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北增南减”的态势,中、上游地区则不同程度上呈现着趋于协调的局面;(3)从增长集聚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增长率空间联系较强,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6~2019年各主要地区的“低/低聚类”和“高/高聚类”分布范围都较大,但在2019~2022年其范围缩小并发生了转移。研究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间的时空差异和区域联系,可为水资源管理和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组合赋权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度 局域莫兰指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西岸陕西段2010—2019年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19
作者 张园圆 卫新东 +6 位作者 王筛妮 员学锋 林良国 张舒媛 孙硕 汪浩敏 李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401,共9页
[目的]评价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并分析其内在规律,为制定林地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目的]评价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并分析其内在规律,为制定林地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2010—2019年,林地资源支持力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与各县(市)林地资源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高低相关;高达62%的县(市)林地资源支持力低于平均标准,林地资源发展不均衡。(2)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13个县(市)中,宜川县的社会经济压力明显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合阳县、清涧县和府谷县的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加,林地资源利用压力亟待缓解。(3)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均值为0.73,0.78,0.71,宜川县显著高于其他县(市)的2倍。整体而言,各县(市)的承载力状态较差,仅宜川县和潼关县较好,为富足和平衡有余状态。[结论]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应提高林地覆盖率与林地蓄积量,优化林地资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 承载力 社会经济压力 黄河西岸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婉侠 韩彬 谢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理清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在分析2003—2019年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剖析了二者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3—2019年,东... 理清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在分析2003—2019年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剖析了二者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3—2019年,东北地区综合城镇化水平提升了114.29%,总体呈现“东高西低”、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增幅36.09%,空间上聚集于哈大线周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综合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年增幅有所下降,且辽西北、吉林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核心城市和重要城市耦合协调度普遍较高。亟须提升核心城市对中小城镇的辐射引领能力,并加强生态退化地区的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关系 时空变化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