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的兴衰演变及其修复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其永 洪万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被誉为"国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洋渔业种类之首。20世纪50~60年代大黄鱼资源丰富,东海区年产量达10×10^4t以上。内湾性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其生殖群体有春夏季产卵的春宗和秋季产卵的...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被誉为"国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洋渔业种类之首。20世纪50~60年代大黄鱼资源丰富,东海区年产量达10×10^4t以上。内湾性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其生殖群体有春夏季产卵的春宗和秋季产卵的秋宗生态群体之分。1956~1961年闽东和浙江渔场发展敲罟作业,敲罟禁捕后又大力推广机帆船大围缯和对拖网渔船作业,严重的过度捕捞破坏了官井洋大黄鱼产卵群体资源,致使产卵群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早熟。当前资源已经衰退枯竭,趋于濒危物种。本文叙述了官井洋大黄鱼地理种群归属、生活史类型、产卵群体的分布洄游以及资源的兴衰演变过程,并提出一些修复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的对策,以供海洋渔业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官井洋 资源兴衰演变 资源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