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文化逻辑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粤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2-53,共2页
资本文化逻辑表现为资本的文化运动,其结果是文化资源的资本活化、文化产业兴起和对文化权力、制度的控制,并成为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资本文化逻辑的启示是,发展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积极利用文化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并... 资本文化逻辑表现为资本的文化运动,其结果是文化资源的资本活化、文化产业兴起和对文化权力、制度的控制,并成为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资本文化逻辑的启示是,发展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积极利用文化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并谨防资本的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文化逻辑 文化资本 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新维度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三元 李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6,共6页
资本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思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辅佐,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提供动力,这既表现为资本的文化逻辑,又表现为文化的资本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呈现出相融共生的特点。必须看到,... 资本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思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辅佐,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提供动力,这既表现为资本的文化逻辑,又表现为文化的资本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呈现出相融共生的特点。必须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由资本掌控的,即它是以资本为原则的,资本逻辑就是它的发展逻辑。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宰制文化,必然导致社会陷入普遍的异化和拜物教之中,人的精神意义和生活价值也会随之物化。因此,随着文化权力的终结,资本权力也将终结。以追求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文化,完全可以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为人类的存在和价值赢得空间。但是,文化的资本逻辑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永远只能做资本的"奴仆"。只要"资本"主导整个社会,资本主义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超越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正确审视资本与文化的关系,在制度的层面为其发展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文化 文化资本逻辑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的美国文学本质论——以模仿论和再现论为批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铁生 张立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体制下人的心理结构。因此,美国文学兼具外模仿和内模仿的双重创作特征,并就此形成了其文本世界与美国现实社会的相互映照与促进关系。尽管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内对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美国文学对憧憬人类理想社会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仍具有政治美学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与再现 美国文学本质论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文本世界与现实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以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为批评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铁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维与叙事的新模式,反传统、摈弃终极价值和崇尚零度写作等特征成为学术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所下的定论。然而,这些基本特征仅为其表象,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些表象之下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学的通俗化发展则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对人性的文学叙事与反思,仍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尤其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学作家作品中叙事与反思的核心内容。这就形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的另类思维和叙事模式,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非完美性以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的完美性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当代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以通俗化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和人本质弱点批判以及人类理想社会憧憬的新途径。因此,唯有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认知视角,从作品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关系入手来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发展,才能对其文学价值作出相对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大众文化 通俗化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双重性——论马克思的资本文化哲学
5
作者 黄力之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35,共8页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运动有着否定性与肯定性并存的两面性:资本的肯定性就在于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资本的否定性在于资本本身的反人性、反历史以及最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本性。但即使是资本的反人性问题,马克思在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运动有着否定性与肯定性并存的两面性:资本的肯定性就在于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资本的否定性在于资本本身的反人性、反历史以及最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本性。但即使是资本的反人性问题,马克思在批判异化时,承认了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马克思还认为,资本的文化逻辑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即自由时间的现实性存在,这是更深层次上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人的异化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视域下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守护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旺旺 俞良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21-125,共5页
资本的"肆意横行"与文化的"边界守护"是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两者间存在着资本扩张性与文化内敛性、资本逐利性与文化人民性、资本激进性与文化渐进性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化解两者间的矛盾,... 资本的"肆意横行"与文化的"边界守护"是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两者间存在着资本扩张性与文化内敛性、资本逐利性与文化人民性、资本激进性与文化渐进性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化解两者间的矛盾,需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中"一"与"多"、"根"与"叶"、"快"与"慢"的关系。面对"资本"的扩张、逐利、求快,守护好社会主义文化的边界,我们才能够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逻辑)文化)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姆逊的消费社会理论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宗喜 周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00,共5页
詹姆逊认为西方消费社会中物质的丰盛压缩了个体选择的自由,拉大了社会阶层间不平等的鸿沟,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剥夺了大众理性判断能力。西方后工业时代的消费文化沿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国的现代... 詹姆逊认为西方消费社会中物质的丰盛压缩了个体选择的自由,拉大了社会阶层间不平等的鸿沟,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剥夺了大众理性判断能力。西方后工业时代的消费文化沿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国的现代化远是未竟的事业,消费社会尚未成型。中国的消费文化承担着解构泛政治话语,扩展民众自主生活空间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语境下接受与理解詹姆逊的消费社会理论,需要进行新的阐释与创造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消费社会 文化资本逻辑 文化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