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何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生产率效应与劳动力资本结构视角
1
作者 何涌 秦心蕊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5,共11页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这一效应在数据开放质量高的地区、高新技术行业、普通员工群体、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竞争企业与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劳动收入份额 生产率效应 劳动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发展与相对贫困改善: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
2
作者 左丛民 章元 王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6,共16页
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须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刻画了服务业就业比重影响相对贫困的机制,认为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能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带来“亲贫”效应,有助于降低相对贫困。... 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须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刻画了服务业就业比重影响相对贫困的机制,认为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能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带来“亲贫”效应,有助于降低相对贫困。本文基于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该效果在中国经济越过刘易斯拐点之后更加明显。劳动收入份额提高能显著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和相对贫困深度。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制定改善收入分配和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服务业 劳动收入份额 相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效率视角
3
作者 张永珅 张萌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9,共14页
不同于现有研究利用行业工业机器人和城市层面的数据表征人工智能水平,基于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测度指标,研究了人工智能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 不同于现有研究利用行业工业机器人和城市层面的数据表征人工智能水平,基于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测度指标,研究了人工智能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优化企业劳动要素分配,表现为劳动收入份额增加,系列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将提升企业高学历以及技术型员工占比,降低企业低学历和生产部门员工占比,促进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人工智能会提高企业投资效率,降低管理费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人工智能的中国实践以及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力资本 结构调整 资源配置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报酬增加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视角
4
作者 谷宏伟 郭芳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4,共13页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然而两者的变动方向可能不一致,这导致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出现相互矛盾的政策诉求。本文利用2008...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然而两者的变动方向可能不一致,这导致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出现相互矛盾的政策诉求。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报酬增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增加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且在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增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高竞争程度行业中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增加通过资本替代劳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厘清劳动报酬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资本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培 李琳 白雪洁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抓手。构建多部门静态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直观展示这一影响,并利用中国2011—2020年286个城... 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抓手。构建多部门静态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直观展示这一影响,并利用中国2011—2020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方向将由服务业决定,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降低要素替代弹性,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趋势,且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城市规模、城市群、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调节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正确认识服务业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坚持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多渠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力资本 劳动收入份额 服务业 产业结构转型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白晨 陈竹萌 顾彤彤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72,共14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各国已然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目标区域。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民生效应。因此,基于“C-D”模型推导FDI对东道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各国已然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目标区域。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民生效应。因此,基于“C-D”模型推导FDI对东道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运用2006—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由“技术租借效应”和“工资竞争效应”共同作用;劳资议价能力对二者关系呈现出调节作用;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禀赋不同的国家呈现出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分组回归体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基于不同国家投资环境进行国家治理水平、贸易环境、城镇化环境的门槛回归,三种投资环境在跨越门槛之后都呈现出对此负向作用的减弱现象,表明投资环境更均衡发展的国家更容易在“一带一路”与跨国资本融合方面受益。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措施缓解FDI对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影响。其次,政府应制定长期且均衡的FDI吸引策略,注重技术引进与本土研发的平衡。最后,政府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外资流入和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特别地,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时,应充分尊重共建国家的现实基础,推动共建国家市场的成熟与规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劳动收入份额 “一带一路” 民生效益 跨国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竞争的收入分配效应检验--基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视角
7
作者 薛龙 邱梦欣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1,共7页
以2004~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构建地级市层面的银行竞争指标,基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视角实证分析银行竞争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银行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 以2004~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构建地级市层面的银行竞争指标,基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视角实证分析银行竞争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银行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通过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来发挥收入分配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资本密集度较高、成熟型、公司治理水平较低企业及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推动金融机构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竞争 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人力资本结构 债务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并购、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早云 李磊 王天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55,共20页
所有权的改变可能通过劳资关系的改变,影响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收入分配。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3年BVD并购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 所有权的改变可能通过劳资关系的改变,影响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收入分配。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3年BVD并购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和检验外资并购对被并购的内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并购能够显著提升被并购内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在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外资并购通过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渠道提升了被并购的内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检验发现,外资并购显著提升了目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外资并购显著提升了劳动力调整成本较低的企业、东部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出口型企业的目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此外,相比于水平型并购,垂直型并购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述结论有助于揭示外资并购对劳动力技能结构调整、要素收入分配等的影响,并深化对开放经济背景下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传导机制认识,为中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并购 人力资本结构升级 劳动收入份额 要素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要素收入分配与相对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2
9
作者 范世铖 牛蕊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解析数字技术、劳动与资本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相对于制造业,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 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解析数字技术、劳动与资本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相对于制造业,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更大。同时,数字技术均显著降低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收入份额的分配驱动并不均衡,数字技术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却提高了资本收入份额,导致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同时,数字技术主要通过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行业间技术溢出降低相对劳动收入份额,该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相对劳动收入份额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企业要素相对收入份额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晓玲 吴贾 连玉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1,共11页
本文在一个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了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企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改变要素的投入比(直接方式);同时诱使企业采用偏向于某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创新(间接方式)。利用工业企业... 本文在一个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了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企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改变要素的投入比(直接方式);同时诱使企业采用偏向于某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创新(间接方式)。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模型的估计发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主要通过直接方式影响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间接方式影响较小.本文结论说明减少资本市场扭曲既能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相对价格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有偏技术进步 要素相对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与劳动收入份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证据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长庚 王蜀凡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6,共12页
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显著提高被认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度及... 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显著提高被认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度及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优的企业中更明显;认定政策带来的生产技术升级效应及外部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认定政策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随着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随着企业政治关联水平的上升而减弱。此外,认定政策显著提高普通职工而非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上述结论为新时期进一步实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和优化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人力资本升级 技术创新激励政策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30,共11页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市数智化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双重差分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共同富裕 区域异质性 人力资本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绿色信贷政策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丹 衡登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F0003,共12页
本文以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微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该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信贷政策显著降低了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 本文以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微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该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信贷政策显著降低了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作用渠道主要是加剧企业的资本深化过程,而不是缩减产出规模,同时外部融资约束也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2)该政策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并且资本深化过程对劳动生产率也会产生影响;(3)绿色信贷在市场集中度更高以及技术偏向较低的企业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更大,同时企业更强的偿债能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向作用。本文为进一步推进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分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深化 劳动生产率 偿债能力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行技术竞争力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吗?
14
作者 马永强 李侠 陈伟忠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194,共18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技术维度的同行竞争力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同行技术竞争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同行技术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技术维度的同行竞争力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同行技术竞争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同行技术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该结论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同行技术竞争力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缓解融资约束问题,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横截面检验发现,同行技术竞争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者议价能力低的情形下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高管劳动收入份额,同行技术竞争力主要提升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同时同行技术竞争力还促进了普通员工的岗位数量和薪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技术竞争力 劳动收入份额 人力资本结构 企业规模扩张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扩张、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理论模型与跨国经验证据 被引量:19
15
作者 林志帆 赖艳 徐蔓华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43,共14页
是什么因素引发全球范围劳动收入份额的普遍下降?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提供解释:世界各国持续的货币扩张使实际利率下降、信贷规模扩大,因此厂商使用资本品的成本下降,倾向于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如果资本与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 是什么因素引发全球范围劳动收入份额的普遍下降?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提供解释:世界各国持续的货币扩张使实际利率下降、信贷规模扩大,因此厂商使用资本品的成本下降,倾向于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如果资本与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资本深化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根据理论模型的推导结论,我们基于中介效应检验使用跨国数据证明:无论是在表征短期均衡的动态模型中,M2/GDP与劳均资本上升均显著劳动收入份额,资本深化是货币扩张抑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途径。分样本回归揭示,以上机理仅对发展中国家成立,部分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较为稳健的发达国家与欧元区国家不成立。这说明,遏制货币超发对于维持稳定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深化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溢价、学历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王临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8,178,共8页
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考察雇员学历结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低学历(初中及以下)雇员比例越高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越高,高学历雇员比例越高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反而越低。通过工资—... 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考察雇员学历结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低学历(初中及以下)雇员比例越高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越高,高学历雇员比例越高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反而越低。通过工资—生产率差距分解发现,低学历雇员通常是以牺牲企业生产率为代价来换取更高的劳动收入份额,较高学历者则通过人力资本溢价促使生产率相对于工资有更大幅度增长。因而,随着教育扩张,人力资本溢价能够对功能性要素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历结构 劳动收入 份额 人力资本 溢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4,共8页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兼论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宝贵 何炼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9,共7页
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欧美国家丰富的收入、财富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已经扩大,出现了"两个世界"现象。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的国民收入... 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欧美国家丰富的收入、财富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已经扩大,出现了"两个世界"现象。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面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与财富集聚的双重压力,这导致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扩大的倾向,通过实证检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改变资本偏向型战略,实现收入代际流动以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密集度 财富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被引量:38
19
作者 雷钦礼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24,共1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的银行业高利差导致的扭曲性收入转移、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导致的实体经济企业房地租成本上升,以及政府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企业收益的挤压,则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生产函数 要素替代弹性 偏向性技术进步 资本效率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建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欲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必须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替代弹性 要素价格扭曲 资本深化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