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领会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精神实质——学习《资本论》的体会
1
作者 陈漓高 《求实》 1984年第7期33-35,42,共4页
前不久,国内有人写文章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于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工人的经济地位或生活状况有所改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已不适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在于:
关键词 资本主义积累 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积累 现代资本主义 生活状况 生产力 经济地位 资本论》 剩余价值 写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并未消失——和熊映梧同志商榷
2
作者 程镇岳 《江汉论坛》 1984年第3期12-17,共6页
熊映梧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一文中,提出了他对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新见解。他认为:“马克思讲的资本积累的绝对规律其实是相对的”,因为这条规律只和“资本主义前期”的一定条件相联系,... 熊映梧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一文中,提出了他对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新见解。他认为:“马克思讲的资本积累的绝对规律其实是相对的”,因为这条规律只和“资本主义前期”的一定条件相联系,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情形已远非昔比,上述的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从资本主义前期的实际情况中概括出来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条规律,“未必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阶段。”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熊映梧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积累 资本积累 相对过剩人口 熊映梧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力价值 积累过程 资本 剩余价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区别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3期52-54,共3页
《哥达纲领》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共产党左派——爱森纳赫派向拉萨尔机会主义作无原则让步的产物,通篇充斥着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马克思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宣扬“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反动谬论,明确指出... 《哥达纲领》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共产党左派——爱森纳赫派向拉萨尔机会主义作无原则让步的产物,通篇充斥着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马克思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宣扬“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反动谬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总产品的分配,首先必须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同时还要在剩下的消费资料里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积累 资本主义积累 社会主义社会 机会主义 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法权 阶级分析 生产资料公有制 劳动所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原始积累与我国的资金原始积累
4
作者 黄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资本原始积累 积累资金 生产资料 商品经济 社会财富 资本主义积累 自然经济 相分离 社会主义工业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绪蔼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资本论》 教学改革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经济学专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一处误译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名汉 《江汉论坛》 1983年第2期22-24,共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廿四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讲过这样一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廿四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讲过这样一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主义积累 消灭私有制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历史趋势 共产党宣言 自然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产阶级贫困化不必区分为“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个经济范畴——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札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季爱东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是研究资本积累对整个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影响的.马克思在这一章中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论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是研究资本积累对整个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影响的.马克思在这一章中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论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在学习中,联系经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我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有几点理解.一、马克思没有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区分为"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个经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贫困化 绝对贫困化 马克思主义 相对贫困化 经济范畴 资本积累 生活状况 资本 资本主义积累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章 资本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
8
作者 熊映梧 《学习与探索》 1979年第4期51-58,共8页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的重要性是人所公认的。然而,《资本论》中的这一部分也是引起争论最多的篇章。我想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些探讨性的意见,即:(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学说的基本内...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的重要性是人所公认的。然而,《资本论》中的这一部分也是引起争论最多的篇章。我想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些探讨性的意见,即:(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三)人口问题。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学说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正如马克思说的:“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当然不是赚一回钱就洗手不干,他们必须不断地把资本投入再生产运动中去。“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 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化 资本主义积累 剩余价值理论 人口问题 基本内容 资本 劳动生产率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资本论》中的经济规律——学习马克思揭示经济规律的方法
9
作者 林白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39-54,共16页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按照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发展着。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都在它们本身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出相应的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经济规律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乌克思所说的'生产机体&...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按照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发展着。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都在它们本身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出相应的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经济规律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乌克思所说的'生产机体'或'经济机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基本经济规律起决定作用,它决定着各该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决定着各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因此研究各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在研究经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规律 运动规律 价值量 经济规律 资本论》 资本积聚 资本主义积累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积累学说看我国的就业
10
作者 崔凤垣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5期17-20,共4页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所谓就业,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所谓就业,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研究就业问题,也就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详尽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表现为可变资本)和生产资料(表现为不变资本)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从而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就业问题提供了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马克思 相对过剩人口 商业服务业 物质生产部门 生产资料 就业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 饮食服务业 资本主义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资本论》否定的否定规律讨论中诸论点的商榷
11
作者 余名汉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4-19,共6页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总结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灭亡的内在必然趋势,并描绘出了共产主义美好的兰图。这是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即否定的否定规律: “从资本主义生...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总结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灭亡的内在必然趋势,并描绘出了共产主义美好的兰图。这是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即否定的否定规律: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积累 个人所有制 资本 否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个人财产 私有制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的探讨
12
作者 李治海 刘新生 《人文杂志》 1987年第4期65-66,共2页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分析中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生活发展规律是贫困化。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呢?本人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进行探讨。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是富裕化。 什...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分析中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生活发展规律是贫困化。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呢?本人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进行探讨。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是富裕化。 什么是富裕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规律 劳动人民 人民生活 国民收入分配关系 生活富裕 资本主义积累 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贫困化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评判当前的贫富差距──兼评一种流行观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利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4,共4页
如何评判当前的贫富差距──兼评一种流行观点张利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生活中伴生了较大程度的贫富差距。怎样看待和评判这一社会现象,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 如何评判当前的贫富差距──兼评一种流行观点张利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生活中伴生了较大程度的贫富差距。怎样看待和评判这一社会现象,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贫富差距拉大不等于两极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富差距 个人收入差距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分配 私营企业主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确切含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国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3-47,共5页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试图从中寻找有益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或启示,但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重建个人所有制" 含义 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 资本主义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的性质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之光 万桂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13-18,共6页
具有两重性是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的基本属性。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私营经济的本质特征,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私营经济受到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职能的管理、引导和监督。其资本主义性质具有可控性。具... 具有两重性是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的基本属性。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私营经济的本质特征,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私营经济受到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职能的管理、引导和监督。其资本主义性质具有可控性。具体表现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私营业主剥削的隐蔽性被公开化、剥削的无限性受到限制;它自发发展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在宏观经济计划的轨道上得到了规范;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在私营经济中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关于私营经济性质上的无剥削论、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论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经济性质 公有制经济 中国私营经济 主体地位 私营企业 私营业主 资本主义剥削 剥削程度 资本主义积累 无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供求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玉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0-17,共2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阐述了劳动供求规律理论。劳动供求规律是指在各个特殊生产部门之间分配工人人口的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700页),它只影响某一特殊生产部门的劳动市场的局部波动。也就是...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阐述了劳动供求规律理论。劳动供求规律是指在各个特殊生产部门之间分配工人人口的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700页),它只影响某一特殊生产部门的劳动市场的局部波动。也就是说,由于市场情况良好,某一生产部门的积累特别活跃,利润高于平均利润,追加资本纷纷涌来,而资本量的增大就包含着其中的可变资本量按原构成的比例相应的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和工资自然就会提高,较高的工资把较大一部分工人人口吸引到这个有利的部门,直到这一部门的生产力达到饱和,工资终于又下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工人流入该生产部门的现象不仅停止,甚至还会有流出现象;反之亦然。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求规律 生产部门 现实意义 资本 劳动力 劳动市场 资本主义积累 可变资本 平均利润 供求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高校教师劳动直接创造价值的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17
作者 张俊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一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意识已越来越深地渗入了高等教育改革领域,商品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深化不能忽视的问题。现在已出现的有偿代培、有偿转让、自费走读、供需见面,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由于高等教育在实... 一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意识已越来越深地渗入了高等教育改革领域,商品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深化不能忽视的问题。现在已出现的有偿代培、有偿转让、自费走读、供需见面,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由于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劳动,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改革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人类劳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劳动本身 中介环节 供需见面 资本主义积累 按劳分配原则 人才流动 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关系辨析
18
作者 李秉濬 卢厚实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1期49-52,48,共5页
前几年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也是商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其实质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对此我们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有历史前提的,即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和劳动者获得人... 前几年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也是商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其实质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对此我们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有历史前提的,即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和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如果我们把这种前提硬性地搬进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结论,这是极其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劳动力商品 劳动者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社会主义劳动力 资本主义积累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后备军的贫困同现役劳动军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
19
作者 杨斌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现役劳动军 产业后备军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执行职能的资本 资本论》 马克思 工人阶级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结构性失业
20
作者 潘容石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3期47-50,43,共5页
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资本主义失业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产物。“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正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关键词 结构性失业 资本主义积累 资本论》 剩余价值 资本增殖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