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领会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精神实质——学习《资本论》的体会 |
陈漓高
|
《求实》
|
1984 |
0 |
|
2
|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并未消失——和熊映梧同志商榷 |
程镇岳
|
《江汉论坛》
|
1984 |
0 |
|
3
|
社会主义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区别 |
王杰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5 |
1
|
|
4
|
资本原始积累与我国的资金原始积累 |
黄宁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5
|
《资本论》教学改革探讨 |
李绪蔼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8 |
1
|
|
6
|
《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一处误译 |
余名汉
|
《江汉论坛》
|
1983 |
4
|
|
7
|
无产阶级贫困化不必区分为“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个经济范畴——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札记 |
季爱东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1981 |
1
|
|
8
|
第四章 资本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 |
熊映梧
|
《学习与探索》
|
1979 |
0 |
|
9
|
试论《资本论》中的经济规律——学习马克思揭示经济规律的方法 |
林白鹏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0
|
从马克思的积累学说看我国的就业 |
崔凤垣
|
《人口与经济》
|
1983 |
0 |
|
11
|
关于《资本论》否定的否定规律讨论中诸论点的商榷 |
余名汉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2
|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发展规律的探讨 |
李治海
刘新生
|
《人文杂志》
|
1987 |
0 |
|
13
|
如何评判当前的贫富差距──兼评一种流行观点 |
张利华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4
|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确切含义 |
李国荣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5
|
试论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的性质问题 |
张之光
万桂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2
|
|
16
|
劳动供求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
沈玉良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1
|
|
17
|
确立高校教师劳动直接创造价值的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
张俊洪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8
|
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关系辨析 |
李秉濬
卢厚实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2 |
0 |
|
19
|
产业后备军的贫困同现役劳动军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 |
杨斌林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20
|
浅论结构性失业 |
潘容石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