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6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1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资产阶级认识观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观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逐渐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依据<毛泽东选集>1~4卷,和<毛泽东文集>1~8卷之观点,将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观点进行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观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逐渐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依据<毛泽东选集>1~4卷,和<毛泽东文集>1~8卷之观点,将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使人们能够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毛泽东的中国资产阶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现代赓续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明义论析
3
作者 王增智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在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语境中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明义,既有助于我们从中华文明赓续视角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确保中华文明连续性所作的伟大贡献。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中华民... 在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语境中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明义,既有助于我们从中华文明赓续视角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确保中华文明连续性所作的伟大贡献。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中华民族被卷入由资本主义开辟并主导的世界历史阶段,这是讨论中华文明现代赓续的世界背景和叙事前提。基于此,作为中华文明整体主体的中华民族,需要在应对外部严峻挑战中重塑自身形态以聚内御外;而在批判和激活传统的双重尺度要求下,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路径选择最终走向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形态向自觉形态的转变、重塑了赓续中华文明的内部文化结构、赋予了中华文明现代赓续的人民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现代赓续 民主主义革命 文明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
4
作者 方素清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不断深化认识,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开创性探索和推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不断深化认识,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开创性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开启了以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路,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现代化推进方式,组织起了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体力量,较为系统地回答了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树荫 韩云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和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始终将纪律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立规矩、抓教... 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和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始终将纪律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立规矩、抓教育、强监督、严执纪等举措,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使党经受住了革命战争的考验,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的建设 纪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25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主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反”运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及启示——兼论对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影响
7
作者 贾秀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框架下,发生了"五反"运动。"五反"运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由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中所处的地位,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提前中...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框架下,发生了"五反"运动。"五反"运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由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中所处的地位,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提前中断,把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导入了脱离中国国情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反”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制度 影响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晚年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被引量:4
8
作者 哈九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5-10,共6页
严复晚年思想确有停滞和一定程度的倒退, 但那只是量上的而不是质上的。综观其晚年的全部论著和书信可以看出, 在政治思想上, 他仍信守资产阶级民主制而反对专制制; 在文化思想上, 他从伦理道德出发谴责了西方近代文化中的消极成... 严复晚年思想确有停滞和一定程度的倒退, 但那只是量上的而不是质上的。综观其晚年的全部论著和书信可以看出, 在政治思想上, 他仍信守资产阶级民主制而反对专制制; 在文化思想上, 他从伦理道德出发谴责了西方近代文化中的消极成分而仍然肯定其民主性的精华, 他一如既往地肯定了儒家文化中的精华而却反对把儒家文化定于一尊的文化专制主义。严复晚年并没有倒退为封建主义的卫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评论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渐进论 改良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章学研究问题刍议——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章修改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张晓燕 朱航正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4,共14页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在政党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章修改历程是中共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适组织结构的直观体现。首先,明确与党章修改相关的“常”与“变”问题,能够把握与党...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在政党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章修改历程是中共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适组织结构的直观体现。首先,明确与党章修改相关的“常”与“变”问题,能够把握与党章修改相关的重要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其次,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修改问题的有关成果进行追溯,可以发现相关研究的侧重点随着时代主题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学界大致形成了经验归纳与专题研究两种分析范式。最后,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修改问题走向深入,有必要丰富研究视角,扩展研究方法,在既有成果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 党章 党章修改 党章学 党章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型赋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赋能理念与实践
10
作者 邓万春 胡诺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0,共8页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赋能是将赋能与革命使命相结合的使命型赋能,赋能与革命使命不可相互化约。赋能指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意识、知识与技能、组织化等方面权能的提升,革命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要达成的社会革命目标。通过...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赋能是将赋能与革命使命相结合的使命型赋能,赋能与革命使命不可相互化约。赋能指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意识、知识与技能、组织化等方面权能的提升,革命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要达成的社会革命目标。通过赋能提升农民权能既是目的,又是达成革命使命的手段。使命型赋能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特质决定的,它一方面避免了将革命使命口号化、空头化,另一方面避免了赋能的去政治化。对中国共产党使命型赋能的研究回应了学术史上关于农民赋能的化约论与二元对立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使命型赋能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使命型赋能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命型赋能 中国共产党 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婚姻伦理建设研究
11
作者 李桂梅 周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婚姻道德关系的革新与进步,建立起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婚姻伦理运用于对中国实际的分析,...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婚姻道德关系的革新与进步,建立起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婚姻伦理运用于对中国实际的分析,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即确立并推行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规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根据革命情势对婚姻伦理建设的方针措施作出灵活调整,以强化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在新旧交替、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呈现出人文性与政治性相糅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婚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12
作者 何明 汪敬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总结“是什么”,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总结“是什么”,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时代课题的历史性回应,同时也能给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启示。研究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视,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塑造,二是在特定时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和使命的必然要求,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认识发挥着思想基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革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明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0,共3页
马克思主义在最初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只是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之一,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有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旧三民... 马克思主义在最初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只是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之一,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有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旧三民主义并完成了向新三民主义的飞跃。这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并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阶级立场的局限导致其思想改造并不彻底,为后来的国共分裂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坚持和运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强 唐棣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势下,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历程,对目前制定科学的阶级阶层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
15
作者 严立贤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2,共7页
列宁在像俄国这样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上,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二月革命之前,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之后,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阶段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 列宁在像俄国这样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上,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二月革命之前,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之后,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阶段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间接过渡"。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主张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即"直接过渡"。但是,革命胜利后,列宁最后又不得不采取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间接过渡"上来。对于如何解决既能较快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又能够采取市场经济、允许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成功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直接过渡 间接过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工作的叙事策略、主要特征及当代启示
16
作者 高晓林 梁永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共16页
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形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围绕制定政策文件,加强国际传播顶层设计;创办报刊机构,拓宽中国革命传播渠道;翻译出版经典,厚实传播内容思想意蕴;联系国际友人,争取更多国际... 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形象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围绕制定政策文件,加强国际传播顶层设计;创办报刊机构,拓宽中国革命传播渠道;翻译出版经典,厚实传播内容思想意蕴;联系国际友人,争取更多国际受众支持等持续发力,在多维叙事中走出了一条传播主体内外联动、传播策略灵活多样、传播理念创新推进、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国际传播特色之路。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愈演愈烈的国际舆论争锋,我们应传承和弘扬好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国际传播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优势,抢占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多渠道联合发力,讲深讲透讲活中国故事;重视“受众本位”导向,塑造好中共国际形象;在多措并举中积极推进守正创新,续写好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事业新的华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际传播 叙事策略 主要特征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组织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主要从革命史视角展开,对中共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关叙述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论著,50年代始有专门研究。20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日益走向学术化,组织史方...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主要从革命史视角展开,对中共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关叙述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论著,50年代始有专门研究。20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日益走向学术化,组织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①,偏重于对组织的建立与沿革问题进行考据、概述。至20世纪90年代,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②。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倡导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③,引起学界的共鸣,一些成果实际上反映了多个学科的融合。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中共组织史的研究,较多关注党的领导人和中央、省级、县级党组织的活动,对普通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仍以概述类为主,重复性研究较多,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较少。新世纪以来,中共组织史研究逐渐成为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新材料、新观点不断涌现,大大拓展并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历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领导干部 基层党组织 党的领导人 党史研究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县级党组织 革命 学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季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2,共6页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并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提出近代中国将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革命取得成功后宜继以和平的"社会革命",中国社会主义要实行国营经济为主...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并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提出近代中国将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革命取得成功后宜继以和平的"社会革命",中国社会主义要实行国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关注和解决民生、实现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将分为国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与刘永明、黄金华等商榷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德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7-73,共7页
关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以下简称民主派)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华、漆良燕提出:民主派是“五四运动的真正推动者和领导者”,刘永明则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现略述浅见,请方家教正。... 关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以下简称民主派)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华、漆良燕提出:民主派是“五四运动的真正推动者和领导者”,刘永明则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现略述浅见,请方家教正。一、民主派不是五四爱国运动准备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刘文认为,中国人民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实质是人民要求当国家的主人,这是在国民党人宣扬的“人民是民国的主人”的“新理想”“影响下出现的”。我以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提出的政治主张实质是反帝救亡。运动的许多亲历者对此有切身体会。张国焘回忆说:“五四”前北京学生的心态是“救国高于一切,从最守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 民主 国民党 中国人民 资产阶级革命 北京学 孙中山 政治主张 历史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亚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58,共6页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是十分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他既重视从经济地位上分析各阶级,又不忽视对各个阶级从经济地位而产生的不同政治态度的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一般性即共同点分析,又特...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是十分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他既重视从经济地位上分析各阶级,又不忽视对各个阶级从经济地位而产生的不同政治态度的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一般性即共同点分析,又特别重视把这些阶级放到旧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中分析其特殊点;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整体性分析,又不忽视对其作阶层性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定性分析,又特别重视对其作定量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分析,又不忽视对中国同外国帝国主义民族矛盾的分析;他既重视对各个阶级状况作共时态的静态分析,又重视对其作历时态的动态分析。无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方法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红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民主主义革命 唯物辩证法 阶级分析 中国社会 共同点 特殊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