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本有特色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评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简明教程》 |
徐永禄
|
《经济科学》
|
1985 |
0 |
|
|
2
|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地位 |
彭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
3
|
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 |
黄志贤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
|
|
4
|
略论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没落 |
张与九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59 |
0 |
|
|
5
|
简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
陶大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
6
|
马克思利息理论渊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利息理论的剖析 |
刘秀林
谢春民
|
《广东商学院学报》
|
1987 |
0 |
|
|
7
|
政治经济学逻辑中的政治哲学颠覆——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解读 |
张一兵
|
《求实》
CSSCI
|
1998 |
7
|
|
|
8
|
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是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
施正一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1983 |
4
|
|
|
9
|
简评陈岱孙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史》 |
李善明
周成启
|
《经济科学》
|
1982 |
0 |
|
|
10
|
恩格斯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建初期的重大贡献 |
韩学瑜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
11
|
马克思是如何确定他的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学习《导言》的一点体会 |
梁万成
|
《学习与探索》
|
1984 |
0 |
|
|
12
|
以《资本论》为指导研究和批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 |
傅殷才
|
《江汉论坛》
|
1983 |
1
|
|
|
13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的“劳动商品”学说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区别 |
李善明
|
《经济科学》
|
1985 |
1
|
|
|
14
|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评述 |
侯星芳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
15
|
对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经济学评价一个观点的辨析 |
李书忠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
16
|
风一鸣编著的《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学史》面世 |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
17
|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 |
南钟万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
18
|
深入学习经济理论的好参考书——《政治经济学史简编》评介 |
孙德常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
19
|
论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 |
李善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
20
|
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 |
陈乃圣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