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石炭—二叠系陆表海高精度层序地层模拟与聚煤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2 位作者 常艳艳 高达 张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5-630,637,共7页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分析向高精度的、微相规模的层序地层分析的方向深化。精细的野外和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的太原组—山西组可划为3个三级层序、6-8个四级层序及20多个准层序。四...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分析向高精度的、微相规模的层序地层分析的方向深化。精细的野外和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的太原组—山西组可划为3个三级层序、6-8个四级层序及20多个准层序。四级层序界面一般是下切的分流河道、潮—河混合水道、近端河口坝或滨面沉积的底部冲刷面,海进初期发育的煤层底界以及盆地方向低水位三角洲前缘底超面等,可以在大范围内追踪,其识别和划分是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应用层序地层模拟系统(SSMS)可揭示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等对层序形成过程的控制。模拟分析表明,对称和不对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层序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可解释区内四级层序的结构特征和聚煤规律。四级层序高水位晚期至海进的转换期有利于形成广泛分布的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动态模拟 聚煤规律 石炭—二叠系 贺兰山—桌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