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学说的超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 |
李成旺
徐子扬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基础问题探究 |
桁林
|
《学术界》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重思费尔巴哈“对象式唯物主义”及马克思的批判 |
崔琳菲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上对立的哲学创新——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观变革看 |
涂良川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
刁隆信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6
|
“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实践主观能动主义”——解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
刘玉仙
丛大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7
|
马克思之后的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兼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解读 |
臧峰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8
|
“新唯物主义”的阐释局限及其解决路径——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李志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9
|
论《费尔巴哈论》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为恩格斯辩护 |
张建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0
|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功能与使命上的差异 |
潘峻岭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我欲故我在——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特点 |
王晓兴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2
|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 |
孙荣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3
|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走上历史唯物主义——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点体会 |
宗占林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4
|
旧唯物主义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讀馬克思《关于費尔巴哈的提綱》 |
王(日岂)霞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5
|
“对象性的活动”与“对象性直观”——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
徐琴
王文臣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
张战生
黄凤炎
|
《学习与探索》
|
1984 |
1
|
|
17
|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
曹义鹏
戴大凤
|
《北京社会科学》
|
1988 |
0 |
|
18
|
抽象—具体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属性——从《资本论》与两种直观唯物主义的对立来看 |
孔扬
姜大云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生态意蕴——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陈学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20
|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伦理观浅析 |
李抗美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