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学说的超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
1
作者 李成旺 徐子扬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在德国古典哲学寻求实现思维与存在相同一的思想历程中,不同于费希特把人理解为能够立足自我进行设定活动的理智主体,进而忽视人的感性本质,也不同于黑格尔把人理解为能够在精神思辨运动中自我扬弃的概念主体,进而陷入以理性思辨僭越感... 在德国古典哲学寻求实现思维与存在相同一的思想历程中,不同于费希特把人理解为能够立足自我进行设定活动的理智主体,进而忽视人的感性本质,也不同于黑格尔把人理解为能够在精神思辨运动中自我扬弃的概念主体,进而陷入以理性思辨僭越感性经验的理论局限,费尔巴哈把人解读为能够把握感性对象的感性主体,成为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唯一彰显唯物主义哲学前提的哲学家,由此构建的“感性直观”学说构成青年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源之一。然而,由于费尔巴哈立足感性主体,通过感性直观这一理性活动来呈现感性对象背后的人的本质,导致其只能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能够预先统一感性主体与感性客体(对象)因而具有先验实体特征的“类本质”,进而认为只有回到“类本质”才能摆脱现实困境,这一先验实体的设定显然又背离了其哲学前提上的唯物主义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实践”活动取代“直观”活动来考察人类历史,并将实践具体化解读为“全面生产”,指出人类历史是生产劳动史,并以“社会关系的总和”界定人的本质,指出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生产关系变革,才能真正解答历史—自由之谜,从而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并真正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进而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学说,由此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观念论 马克思 费尔巴哈 感性直观 全面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基础问题探究
2
作者 桁林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2,共10页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与矛盾并存,政治上封建割据,思想文化领域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交织,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时代背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冲击黑格尔唯心主义和宗教神...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与矛盾并存,政治上封建割据,思想文化领域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交织,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时代背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冲击黑格尔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带来新的思想解放。马克思早期受黑格尔辩证法影响,后在与费尔巴哈的思想互动中,批判地继承了其观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逐步确立起历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但二者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费尔巴哈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在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费尔巴哈“对象式唯物主义”及马克思的批判
3
作者 崔琳菲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中“物”的本质与一般唯物主义不同,代表了一种关乎主体的全新理解方式,是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改造思辨哲学的基础上对费尔巴哈思想进行超越的结果。费尔巴哈以“自然主义”和“对象实在法”重新开辟了思辨哲学之后的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中“物”的本质与一般唯物主义不同,代表了一种关乎主体的全新理解方式,是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改造思辨哲学的基础上对费尔巴哈思想进行超越的结果。费尔巴哈以“自然主义”和“对象实在法”重新开辟了思辨哲学之后的唯物主义路径,但因过度强调“物”的客观对象性存在而丧失了历史性的动态维度。马克思认为“客观对象物”不仅具备与主体进行交互的能力,还能在与主体相互辩证发展的过程中与主体共同形成历史。这一交互主体性为唯物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视角,在认识论层面促成了从主客二元视角向更为复杂的结构性视角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主体 理性 交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上对立的哲学创新——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观变革看
4
作者 涂良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4,共7页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形上对立,是真正革命的和实践批判的新哲学。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剖析并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肯定以唯物主义坚持客观性的哲学立场;把人的“能动性”还给现实的感性活动...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形上对立,是真正革命的和实践批判的新哲学。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剖析并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肯定以唯物主义坚持客观性的哲学立场;把人的“能动性”还给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推进了唯心主义积极哲学要素的开显,开启了基于既往哲学理论、满足现实时代需要与内含文明创新逻辑的哲学观变革。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哲学创新,不仅创建了表征时代精神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而且赋予了哲学时代化、现实化和实践化的文明内涵,还使哲学创新真正深入到哲学思维的变革之中。因此,讨论马克思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上对立的哲学创新,本质上就是讨论时代变革与哲学创新同频共振的理论路径与思想方式,是真正将时代精神主题化、实践智慧文明化和文明理念思维化的前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哲学创新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学唯物主义 直观 不彻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实践主观能动主义”——解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仙 丛大川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国内多被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传统教科书意义上的"新唯物主义"。重读《提纲》的第一条,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新哲学,肯定了唯心主义从而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批评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国内多被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传统教科书意义上的"新唯物主义"。重读《提纲》的第一条,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新哲学,肯定了唯心主义从而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批评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从客观和直观方面来理解现实的片面性,因此,应将《提纲》的哲学思想解读为"实践主观能动主义"或"主观能动实践主义"。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在于突显和阐扬马克思哲学的人的内在主观本质力量和外在实践本质力量的统一。这一新哲学的"党性"立场,即"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一哲学思想的自我来源,即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巴黎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观能动主义 直观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社会化了的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之后的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兼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臧峰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第一个阐释者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阐释的马克思哲学及其力图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年来被理解为权威阐述,但这种表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所纠缠。分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第一个阐释者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阐释的马克思哲学及其力图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年来被理解为权威阐述,但这种表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所纠缠。分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文本,把握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阐述的异同及其原因,在时代变迁中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唯物主义”的阐释局限及其解决路径——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5,共7页
近年来,“新唯物主义”开始成为阐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方案,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其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的密切关系而言,“新唯物主义”逐步拓展为能够对唯物史观进行有效说明的阐释方案。然而,“新唯物主义”... 近年来,“新唯物主义”开始成为阐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方案,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其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的密切关系而言,“新唯物主义”逐步拓展为能够对唯物史观进行有效说明的阐释方案。然而,“新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有待说明的理论形态,不仅不能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形成充分的阐释,还可能遮蔽这一文本所包含的丰富意涵。与之相比,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参考系的解释框架,能够有效地解释马克思为何在批判的、革命的意义上强调实践活动的意义,而且能够有效地在《提纲》与其后的唯物史观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理论之间搭建一条更通畅的“思想之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论》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为恩格斯辩护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建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2,共6页
本文运用语义分析方法 ,澄清了恩格斯的哲学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 ,消解了由传统教科书理解框架“反注”恩格斯所造成的逻辑语义冲突 ,并据此讨论了“马恩对立说”的主要论据 ,... 本文运用语义分析方法 ,澄清了恩格斯的哲学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 ,消解了由传统教科书理解框架“反注”恩格斯所造成的逻辑语义冲突 ,并据此讨论了“马恩对立说”的主要论据 ,从新的视角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根本上的一致性。本文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恩格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论》 唯物主义 双重语义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功能与使命上的差异
10
作者 潘峻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1,共6页
作为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它以感性自然和感性的人的武器沉重打击了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但在对哲学的功能与使命的理解上,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却陷于解释世界的理论囹圄;... 作为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它以感性自然和感性的人的武器沉重打击了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但在对哲学的功能与使命的理解上,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却陷于解释世界的理论囹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以感性实践活动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存在,实现了对哲学功能与使命认识的革命性变革,达成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欲故我在——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特点
11
作者 王晓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41-47,共7页
●通过对“人、是统一的基础和主体”“爱是有在的标准”“我欲故我在”等命题的分析,本文认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特点是他通过强调感觉的能动性而建立起感性主体,从而使哲学的基础和主体不是抽象的思维实体,也不是被动存在的物,而是有... ●通过对“人、是统一的基础和主体”“爱是有在的标准”“我欲故我在”等命题的分析,本文认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特点是他通过强调感觉的能动性而建立起感性主体,从而使哲学的基础和主体不是抽象的思维实体,也不是被动存在的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对象,并且本身能够成为对象的人。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思维活动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能动性 黑格尔哲学 对象 感觉器官 故我 思维主体 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
12
作者 孙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1-34,共4页
科学地回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的问题 ,不仅对于恢复费尔巴哈哲学的本来面目具有一般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而且对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推翻了一个传统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唯... 科学地回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的问题 ,不仅对于恢复费尔巴哈哲学的本来面目具有一般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而且对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推翻了一个传统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因其是形而上学的而归属于旧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不在其“形而上学性”而在于其“直观性”。因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深刻本质 ,不是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而是在于克服其直观性 ,创立从实践出发的实践唯物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走上历史唯物主义——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点体会
13
作者 宗占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9-83,共5页
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7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一科学的创始人,并为这一科学的传播和运用奋斗了一生。但是,他们并不是生就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 马克思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 历史发展 创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唯物主义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讀馬克思《关于費尔巴哈的提綱》
14
作者 王(日岂)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5-19,共5页
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恩格斯晚年曾不只一次地对它给予极高的评价,指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②,因而它... 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恩格斯晚年曾不只一次地对它给予极高的评价,指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②,因而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诞生的标志。《提纲》着重强调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和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次以实践作为基本范畴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并把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完成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变革。《提纲》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科学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生活 决定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 费尔巴哈 社会关系 人与人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的活动”与“对象性直观”——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琴 王文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9,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开启了一条使"现实的人"通往"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新的道路,使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获得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的活动 对象性直观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战生 黄凤炎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1期15-21,共7页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人本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青年马克思 唯物主义历史观 黑格尔唯心主义 论要 费尔巴哈哲学 人道主义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17
作者 曹义鹏 戴大凤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58-61,共4页
在现在仍然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中,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都有其相对明确的理论来源,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不然。近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它仍局限于普列汉... 在现在仍然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中,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都有其相对明确的理论来源,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不然。近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它仍局限于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的水平上,突出表现是;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在其形成过程中的联系,缺乏深入、系统和全面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唯物史观 人本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原理 形成过程 人与人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来源 基本思想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具体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属性——从《资本论》与两种直观唯物主义的对立来看
18
作者 孔扬 姜大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7,共3页
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深深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作为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继承,这一方法与直观唯物主义相根本对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往往是以直观立场去看待抽象—具体,从而在世界观的根... 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深深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作为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继承,这一方法与直观唯物主义相根本对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往往是以直观立场去看待抽象—具体,从而在世界观的根基处制约了《资本论》哲学的研究。因此,深入考察这种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属性,就成为《资本论》哲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具体 资本论 历史唯物主义 直观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生态意蕴——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学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6,共14页
J.B.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之中。紧密结合劳动异化来分析自然异化;强调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具体地说,是由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造成的;提出自然异化给人带来的严... J.B.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之中。紧密结合劳动异化来分析自然异化;强调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具体地说,是由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造成的;提出自然异化给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使人丧失掉基本的生活要素;力主通过"联合"的道路来消除私有制,进而消除自然异化,构成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世界观的主要内容。J.B.福斯特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把《共产党宣言》说成是"反生态"的种种误解,强调正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把关于建立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作为"关于共产主义建设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一些核心理论实际上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形成,这就是:所有生态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 鲁道夫·蒙特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蒲鲁东的“普罗米修斯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党宣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伦理观浅析
20
作者 李抗美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2期52-57,66,共7页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初德国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费尔巴哈伦理思想是其人本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基础,以人的自然本质和抽象不变的人性为出发点,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发展过程。同费尔巴哈的整个哲...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初德国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费尔巴哈伦理思想是其人本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基础,以人的自然本质和抽象不变的人性为出发点,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发展过程。同费尔巴哈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他的伦理思想也具有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和研究费尔巴哈伦理思想,可以使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西方伦理思想 伦理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本质 理论基础 哲学体系 人本学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