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上对立的哲学创新——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观变革看 |
涂良川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若干新思考 |
袁方
|
《理论月刊》
|
2006 |
2
|
|
|
3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解读——马克思原始稿与恩格斯修订稿的比较研究 |
王东
郭丽兰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
4
|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系统性问题——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安启念
张蝶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5
|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张一兵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6
|
|
|
6
|
论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论向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何中华
|
《河北学刊》
|
2003 |
24
|
|
|
7
|
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
习近平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85
|
|
|
8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安启念
张敏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9
|
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的现代性路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诞生160周年后的新解读 |
任平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
10
|
人的本质: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个重要观点的理解 |
曾永成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
11
|
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 |
徐长福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
12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改变世界思想之比较研究 |
曾凡跃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13
|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解读 |
卞绍斌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14
|
新世界观的“纲领”还是“萌芽”?--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重新解读 |
刘福森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15
|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时代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分析 |
李东坡
陈静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
16
|
马克思哲学革命关键环节的历史原象——从《未来哲学原理》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刘怀玉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17
|
“新唯物主义”的阐释局限及其解决路径——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李志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
18
|
“改变世界”的两个隐含维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 |
单提平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9
|
实现新思维范式转换的表征——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 |
赵天成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
20
|
人的本质优化是历史的实现过程——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崔瑞兰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