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龚秀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9,91,共7页
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费氏人本主义不仅把人从宗教神学和理性主义的泥坑中拯救出来,而且是马克思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人本主义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核,对当代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 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费氏人本主义不仅把人从宗教神学和理性主义的泥坑中拯救出来,而且是马克思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人本主义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核,对当代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人本 价值内核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改造
2
作者 汤蓉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86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黑格尔主义的长期统治之后,费尔巴哈喊出了研究自然、研究人的口号,他把天国搬回人间,把抽象精神变成感性、现实,宣告了唯物主义的胜利。
关键词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造 批判 黑格尔主义 唯物主义 统治 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比较分析
3
作者 窦宁 周倩 《河南农业》 2011年第12X期62-62,64,共2页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清这两种思想的差异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于物化时代的思想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比较二者差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清这两种思想的差异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于物化时代的思想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比较二者差异,分析了两种思想的异质性,介绍了两种思想异质性的参照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我国学者相关分歧的评析及启示
4
作者 刘召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2,共6页
如何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如何估量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我国学者分歧较为严重的问题。以"费尔巴哈哲学所达至的理论高度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费尔巴哈、青... 如何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如何估量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我国学者分歧较为严重的问题。以"费尔巴哈哲学所达至的理论高度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形而上学批判、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等问题为线索,可以对相关分歧进行梳理。考察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矛盾与理论张力;把考察"马克思的阅读"与"阅读马克思"结合起来;着力找寻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同中之异"、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异中之同;"在明确唯物史观的多层次性的前提下,重新考察马克思的思想转变、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实践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的多层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抛弃人本主义能否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探讨之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S1期24-32,共9页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或者说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已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见科尔纽《马恩传》Ⅱ、134、379页)有的甚至说1843年马克思就已经是成熟的马克思了,他这以后讲的异化、人性、人道主义...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或者说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已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见科尔纽《马恩传》Ⅱ、134、379页)有的甚至说1843年马克思就已经是成熟的马克思了,他这以后讲的异化、人性、人道主义等,已经是马克思主义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生产关系 生产力 辩证法 思想萌芽 生产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从“类”到“社会”的话语转变:赫斯的贡献
6
作者 李乾坤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思想研究主要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为何会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类”转向“社会”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一...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思想研究主要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为何会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类”转向“社会”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马克思的“社会”①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主要是马克思同路人赫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马克思 “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话语转变 《1844年手稿》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丰富性理论
7
作者 谷声然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1期23-26,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提出了人的丰富性理论,并把实现人的丰富性作为新哲学的追求目标。人的丰富性是人内在的丰富性,是人固有的一切器官以全面的方式占有和体现自身的全面的本质。文章分析了人的丰富性的内涵和基本...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提出了人的丰富性理论,并把实现人的丰富性作为新哲学的追求目标。人的丰富性是人内在的丰富性,是人固有的一切器官以全面的方式占有和体现自身的全面的本质。文章分析了人的丰富性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系统分析了人的丰富性思想的具体内容:人的意识丰富性、人的感觉丰富性、人的活动丰富性、人的需要丰富性、人的情感丰富性和爱的丰富性等。文章最后指出,人的丰富性思想是马克思扬弃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结果,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丰富性 马克思哲学 实践的人道主义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