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弹性系数的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足膺 赵媛 付伍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41-6748,共8页
在核算1985—2006年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的基础上,采用弹性系数方法,对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高低、不同时期主要及次要影响因素的变动等。这对促进江苏省能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 在核算1985—2006年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的基础上,采用弹性系数方法,对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高低、不同时期主要及次要影响因素的变动等。这对促进江苏省能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影响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的主导因素不同。2003年以前,江苏省分别经历了主导因素变动、耕地因素主导和人口因素主导3个时期;2003年以后,全省第二产业比重反弹,第二产业比重偏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目前促进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提高的主导因素。同时在2003年以后,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2005年已达50%)和全省能源技术效率的下降(单位GDP能耗由0.78反弹至0.89tce/万元),这些次要因素也推动了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能源生态足迹 影响因素 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08年中国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建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4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5年(1998年除外)之后,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出...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4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5年(1998年除外)之后,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在波动中均有增长,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起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生态足迹 贸易生态足迹账户 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22-26,共5页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6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7年之后,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6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7年之后,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口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近年来增长较快,出口能源贸易生态足迹处于波动状态,能源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起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贸易 生态足迹 能源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净生产力生态足迹模型的工业碳排放效应、影响因素与情景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夏楚瑜 李艳 +2 位作者 叶艳妹 史舟 刘婧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62-3871,共10页
以不同类型城市东营和滨州为例,采用基于净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两市工业碳排放效应,利用弹性系数模型对工业碳排放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基准和低碳情景下两市的可持续低碳发展潜力。研究... 以不同类型城市东营和滨州为例,采用基于净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两市工业碳排放效应,利用弹性系数模型对工业碳排放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基准和低碳情景下两市的可持续低碳发展潜力。研究结果显示:(1)东营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滨州,两市的碳排放生态足迹总体上都处于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79%和6.16%,这与两市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有关;(2)2005—2008、2008—2011和2011—2014,东营工业碳排放生态足迹当量主导影响因素组合变化为"耕地面积-土地城镇化率-能源结构系数"转化为"耕地面积-人口规模-能源结构系数"到"耕地面积-人口规模-第二产业比重";滨州2005—2014年的主导因素组合一直为"人口规模-土地城镇化率-能源结构系数";(3)通过情景模拟分析2020年东营、滨州的低碳发展潜力:基准和低碳情景下,滨州生态赤字分别为东营的10倍和2.6倍;就"减排"潜力而言,滨州远远高于东营,但实现低碳情景是工业GDP增长从现阶段20.6%骤降到6.5%为代价,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很高。对东营而言,低碳情景的实现不仅要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一倍,更要保证大量重要"碳汇"资源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产力 生态足迹 影响因素 弹性系数 工业碳排放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侯梁宇 孟亚利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5,共8页
运用复种指数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利用江苏省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及GIS技术,对1999-2008年间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经济协调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运用复种指数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利用江苏省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及GIS技术,对1999-2008年间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生态足迹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经济协调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予以探讨。研究发现当前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状态。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进一步引入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经济弹性系数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三项指标,从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经济协调性以及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趋势三方面来综合分析评价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终结果显示尽管区域间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但是整个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最后根据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进一步协调区域间平衡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万元 GDP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弹性系数 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消耗、环保投资与生态足迹的灰色系统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惠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人类的行为时刻在影响着生态系统,或积极,或消极。选择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包括煤、焦炭、燃料油和电力等)作为代表生态阈值的指标,以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代表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构造环保投资弹性系数代表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 人类的行为时刻在影响着生态系统,或积极,或消极。选择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包括煤、焦炭、燃料油和电力等)作为代表生态阈值的指标,以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代表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构造环保投资弹性系数代表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运用灰色系统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别测算上海市1978-2010年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环保投资弹性系数与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的灰色关联系数,结果表明,电力是与能源消费关联最密切的因素,也是影响环保投入产出效率的最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人类消极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于积极行为,从环境治理政策的角度来说,"节能"的效果远大于"减排",在当前发展阶段,有序约束人类行为以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破坏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生态足迹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 环保投资弹性系数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靳亚亚 柳乾坤 李陈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104,共9页
研究目的:聚焦开放环境中本地居民对"本地"耕地的生态占用以及生产活动对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提升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研究方法:扩展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碳足迹模型、贸易调... 研究目的:聚焦开放环境中本地居民对"本地"耕地的生态占用以及生产活动对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提升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研究方法:扩展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碳足迹模型、贸易调整系数法。研究结果:(1)经贸易系数调整后,开放环境中江苏省耕地生物资源足迹远小于封闭环境中的测算结果;(2)反映人类活动对耕地带来生态负面影响的碳足迹虽逐年递减,但始终高于反映人类食物性需求的生物资源足迹,江苏省耕地破坏性利用较为严重;(3)全省生态足迹呈总体下降趋势,生态赤字逐步缓解,耕地可持续利用不断向好。研究结论:基于承载力系统开放性与耕地利用生态破坏考量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区域耕地承载状况,为土地耕作方式的优化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承载力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贸易调整系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市生态足迹时间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孙炜 李俊莉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90-96,共7页
基于生态足迹计量模型,对日照市1994—2017年生态足迹变化轨迹及生态压力变化特征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弹性系数法,对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日照市生态足迹构成中化石燃料用地占比逐年增加,2008年开始成为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 基于生态足迹计量模型,对日照市1994—2017年生态足迹变化轨迹及生态压力变化特征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弹性系数法,对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日照市生态足迹构成中化石燃料用地占比逐年增加,2008年开始成为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生态赤字明显,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研究期内,生态足迹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第二产业比重,抑制因素为第三产业比重,且主要驱动因素与抑制因素伴随人均生态足迹的阶段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别。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构生态文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保障日照市生态足迹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弹性系数 影响因素 时间演变 日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