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云南与周边国家区域性贸易圈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亚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近代 ,云南省自 1889年蒙自口岸开关 ,伴随对外贸易的开展 ,逐渐形成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性贸易圈 ,在这个区域性贸易圈中 ,具有不自主性。
关键词 云南 周边国家 区域性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日贸易再考——海上丝绸之路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莹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58,共3页
宋日贸易是宋朝商人主导的贸易,史书上虽也有往来于两国的日本商人的记载,那其实是宋朝的纲首。所谓"纲首",就是负责整条船上一切事务的人,并且还客串两国的官方使臣。宋商还在日本博多(现日本福冈市内)落地生根,建造了唐房(... 宋日贸易是宋朝商人主导的贸易,史书上虽也有往来于两国的日本商人的记载,那其实是宋朝的纲首。所谓"纲首",就是负责整条船上一切事务的人,并且还客串两国的官方使臣。宋商还在日本博多(现日本福冈市内)落地生根,建造了唐房(即唐人街)。从出土的陶瓷器中还可以看到多重烧制的痕迹,由此可以断定,这些瓷器常常是刚刚出窑就立刻被运到日本博多,并在日本进行最后加工的。这说明博多不仅是商品流通场所,还是宋朝商人们的营业据点。日本学者把这种贸易叫做"住番贸易"。也就是说宋代商人从原来的货船到岸后的"岸边交易"已发展成"住番贸易",使日本九州的博多成为宋人和日本人杂居的贸易都市。宋代的这种民间贸易形成了一个东亚贸易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日贸易 纲首 博多 岸边交易 住番贸易 东亚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及亚太贸易圈的形成
3
作者 程岗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3-66,62,共5页
亚太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及亚太贸易圈的形成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湖南铁道专业分行程岗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势力走向新的组合,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政策中心由大西洋地区... 亚太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及亚太贸易圈的形成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湖南铁道专业分行程岗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势力走向新的组合,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政策中心由大西洋地区转移到太平洋地区。本文将着重探讨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国际贸易 亚太贸易圈 发展 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的朱印船贸易 被引量:7
4
作者 尤建设 吴佩军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88-95,共8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地区朱印船贸易的发展状况。朱印船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对内巩固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在西势东...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地区朱印船贸易的发展状况。朱印船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对内巩固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在西势东渐背景之下,朱印船贸易刺激了“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川幕府 朱印船贸易 “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年)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显恩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2,共8页
本文论述1 8世纪全球商业扩张时代南海贸易格局所发生的变化,广州“独口通商”的由来和广州贸易的特点。着重探讨广州华商资本的发展及其卷入世界市场的情况。指出以十三行商人为代表的豪商,已同其印度、美国商人伙伴一样,成为国际性的... 本文论述1 8世纪全球商业扩张时代南海贸易格局所发生的变化,广州“独口通商”的由来和广州贸易的特点。着重探讨广州华商资本的发展及其卷入世界市场的情况。指出以十三行商人为代表的豪商,已同其印度、美国商人伙伴一样,成为国际性的商人。广州华南的商业网络不仅越过传统的南海水域伸展到欧、美各地,而且与国际的贸易网络相交织,甚至已经直接投资于欧、美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时代 商业扩张时代 南海贸易圈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与丝绸:浅议茶叶在清哈贸易缺失之因(1757-1795)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东杰 可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西域闻见录》载:"哈萨克人最喜中国茶叶",然而茶叶却在乾隆时期清廷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活动中不见踪影,这一议题至今未有学者问津。在丝绸主导全球贸易的18世纪,优质丝绸的价值意义是茶叶所无法比拟的,哈萨克人正是敏锐... 《西域闻见录》载:"哈萨克人最喜中国茶叶",然而茶叶却在乾隆时期清廷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活动中不见踪影,这一议题至今未有学者问津。在丝绸主导全球贸易的18世纪,优质丝绸的价值意义是茶叶所无法比拟的,哈萨克人正是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遂而将茶叶排除在清哈贸易之外,由此便可最大限度获取优质丝绸,从而达到贸易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清哈贸易 内亚茶叶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AP模型的北极航线经贸圈国家间经贸效应研究
7
作者 崔健 李诗悦 齐芯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8,151,共13页
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使得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不断改善,这将对全球海上贸易模式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影响更甚.为探究北极航线的使用对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该研究运用了全球贸易分析模... 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使得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不断改善,这将对全球海上贸易模式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影响更甚.为探究北极航线的使用对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该研究运用了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定量评估了北极航线的潜在经济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北极航线带来交通距离的缩短将对多数国家的实际GDP具有积极影响;2)北极航线的使用将不仅可以改善北极航线经济圈内的各国居民福利和贸易条件,也将显著地提升世界其他国家的居民福利和贸易条件;3)北极航线将为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效应;4)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国家间的到岸价格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中自然资源、谷物与作物的到岸价格下降最为显著;5)北极航线的使用将为其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带来贸易转移效应,增进圈内国家间的经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航线 经贸效应 GTAP模拟 经贸格局 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7世纪的日欧贸易与世界商贸发展
8
作者 张兰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39-44,共6页
16—17世纪,日本与欧洲曾经开展了近一个世纪的商贸活动。日欧贸易促进了东西方商货的交流、商品包装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传播及世界贸易圈的产生。总的来说,日欧贸易是世界商贸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东西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16—17世纪 商货 包装 农作物 贸易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珞巴族传统贸易——以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南伊乡为中心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朋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58-164,共7页
贸易是经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话题。生活于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珞巴族内部存在丰富的贸易传说;形成了藏族、珞巴族等诸多族群交叉互动的贸易圈;珞巴族的皮毛、辣椒与藏族的盐巴、牲畜等实物构成贸易交换的主体物品;流动贸易与市场贸易两... 贸易是经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话题。生活于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珞巴族内部存在丰富的贸易传说;形成了藏族、珞巴族等诸多族群交叉互动的贸易圈;珞巴族的皮毛、辣椒与藏族的盐巴、牲畜等实物构成贸易交换的主体物品;流动贸易与市场贸易两种类型下呈现了集体交换为主、方向性贸易、场地商议、公平交易、市场秩序维护等重要原则。珞巴族的传统贸易具备"礼物"与"商品"的双重功能,内含互惠共享的交换逻辑。对其开展研究可以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喜马拉雅贸易的参考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巴族 传统贸易 实物交换 贸易圈 贸易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与香港套利贸易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方方 李光生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3-55,共3页
本文针对内地与香港贸易异常增长的现象,深入剖析内地与香港套利贸易的状况、成因及影响,认为当前内地与香港套利贸易是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内地与香港之间利率和汇率差异较大、有关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内地经济... 本文针对内地与香港贸易异常增长的现象,深入剖析内地与香港套利贸易的状况、成因及影响,认为当前内地与香港套利贸易是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内地与香港之间利率和汇率差异较大、有关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内地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遏制内地与香港之间套利虚假贸易,要拓展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逐步降低内地与香港的利率和汇率差异、建立和完善针对套利贸易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利贸易 跨境资金流动 贸易 “一日游”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三角区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汤敏 《太平洋学报》 199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90年代以来在亚洲地区出现的成长三角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给亚太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除了介绍成长三角区的由来、发展、特征及局限性外,还谈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成长三角区是指由几个地理上较接近的国家的部分地区组成... 90年代以来在亚洲地区出现的成长三角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给亚太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除了介绍成长三角区的由来、发展、特征及局限性外,还谈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成长三角区是指由几个地理上较接近的国家的部分地区组成的小范围的经济合作形式。它之所以不能形成北美及西欧那样的贸易区和共同体,是因为亚洲政治、经济条件的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大范围联系不便,政治制度不同等,因此只能在地理上较接近的国家的部分地区组成互补性强、基础设施较好的小范围的经济合作形式,再通过各国政府为其提供的特殊政策,保证其正常运作。故这种合作形式不同于一般的出口加工区和一般概念中的经济区,它具有松散性、综合性、开放性、互补性和地区性等特点。由于上述特点,在亚洲推广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可选地点不多;由于历史原因,政治敏感性强;经费分摊与协调问题等。尽管如此,我国应积极利用疆域大,经济多样化等特点,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成长三角区,借以推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开放,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三角 三角区 亚太地区 对我国的启示 亚太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圈 图们江流域 基础设施 出口加工区 合作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