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获性与贷款满足度影响因素——基于哈尔滨市的调研
1
作者 王一博 辛立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4-327,共4页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获性是解决其融资难题的有效方法。尽管哈尔滨市的合作社在近年来已得到有效发展,但是融资难仍旧困扰着合作社。通过调查哈尔滨市合作社实际情况,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得到是否拥有固定的上下游企业、符合银行...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获性是解决其融资难题的有效方法。尽管哈尔滨市的合作社在近年来已得到有效发展,但是融资难仍旧困扰着合作社。通过调查哈尔滨市合作社实际情况,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得到是否拥有固定的上下游企业、符合银行规定的固定资产规模、合作社利润水平、合作社是否拥有征信体系、合作社是否得到政策扶持5个因素对合作社的贷款可获性影响显著;在可获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哪些因素影响贷款的满足度进行Tob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利润水平、符合银行规定的固定资产规模、拥有固定的上下游企业对合作社获得贷款的满足度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贷款可获性 满足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抵押贷款可获性分析
2
作者 辛立秋 王倩菲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68,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2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融资问题调查数据的整理,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抵押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有无工作经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入水平、土地面积、是否参... 通过对黑龙江省2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融资问题调查数据的整理,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抵押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有无工作经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入水平、土地面积、是否参与农业保险、是否被评为示范社,抵押物产权是否明晰、价值是否稳定、流转及变现难易程度以及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情况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抵押贷款可获性有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产权抵押贷款 贷款可获性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基于可获性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辛立秋 王一博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6期743-748,共6页
随着中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成长,农村金融服务日趋完善。但是合作社规模小、金融机构惜贷等仍旧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较为严重地影响合作社贷款的可获性。本文主要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贷... 随着中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成长,农村金融服务日趋完善。但是合作社规模小、金融机构惜贷等仍旧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较为严重地影响合作社贷款的可获性。本文主要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获性的因素进行归纳,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贷款可获性 影响因素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的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与可获性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漆信贤 黄贤金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8,共13页
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多项Probit模型估计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与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存在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着处于制度探索阶段的... 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多项Probit模型估计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与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存在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着处于制度探索阶段的内部微观供求结构错位和外部宏观供求平衡特征的小范围均衡。无论是需求还是可获性都受经营者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和土地规模的影响,人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实现需求与可获性的均衡。最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为经营权抵押的改革试验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贷款需求 贷款可获性 二元Probit模型 供给侧改革 供求结构错位 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供需现状与异质性分析——来自16004个主体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23
5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郭冬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9,共9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微观基础和骨干力量,对其供需现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是破解融资壁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20年全国30个省份1600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分析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微观基础和骨干力量,对其供需现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是破解融资壁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20年全国30个省份1600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分析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供需现状及特点,并比较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强烈,贷款用途集中,但贷款获批率不足1/3并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贷款额满足率不高且实际利率普遍高于预期水平。不同类型主体的融资供需差异较大,农业企业资金需求额最大,种养大户资金需求额小、贷款获批率和满足程度高,合作社贷款获批率不高但获贷额最高。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供需状况与主体级别、经营业务、贷款用途、经营及流转土地面积等密切相关。要从完善融资供需对接与动态监测、鼓励需求特征出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高质量发展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需求 贷款可获性 融资需求额满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