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身即贵身与无身以为天下——《老子》第十三章通诠 被引量:4
1
作者 汪韶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1,197,共9页
“身”是贯串《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个关键字。章首的两个命题应句读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后一命题是以“身”之为祸患来例证“贵”之为祸患。紧接着,老子转出无身即贵身的思想。无身之“身”特指贪欲,贵身之“身”则指生命。从... “身”是贯串《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个关键字。章首的两个命题应句读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后一命题是以“身”之为祸患来例证“贵”之为祸患。紧接着,老子转出无身即贵身的思想。无身之“身”特指贪欲,贵身之“身”则指生命。从群己关系看,贪欲的扩张(此即“有身”),结果是人我两损;只有少私寡欲(此即“无身”),才能人我两利。易言之,无身始能绝患,绝患便是贵身。章末,老子又开显出无身以为天下的境界,作为执政的准入门槛。他认为,人君若能把“为身”看得比“为天下”还重,就不会把天下当成满足自身贪欲的工具,这样才会乐意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公共事务中来。此时,天下皆蒙其利而不受其害,如此方可托之以天下。这种道家式的内圣外王思想非常可贵,且颇具现代意蕴。理顺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打消老子究竟主张无身还是贵身、为身还是为天下、利他还是利己等疑惑,并理解老子的辩证智慧与公共关怀,从而避免一些误解和歪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有身” “无身” 贵身 群己关系 内圣外王 简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视域解读傣族贵身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建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69,共4页
人既非纯粹的自然,也非纯粹的精神,而是处于自然与精神的交汇处,周旋于自由与必然之间。傣族贵身思想的形成是傣族久远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特殊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佛禅文化使然,其贵身理念是人的肉体与精神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与自然... 人既非纯粹的自然,也非纯粹的精神,而是处于自然与精神的交汇处,周旋于自由与必然之间。傣族贵身思想的形成是傣族久远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特殊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佛禅文化使然,其贵身理念是人的肉体与精神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与自然、社会、自身寻求平衡的产物,它与傣族特有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审美理想密切相关,氤氲着适意的生命情结。这种自然与宗教相结合的特殊理念蒙养了傣族的生命、滋养了傣族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身 存养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