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海共和盆地地热资源热源机制与聚热模式
被引量:44
- 1
-
-
作者
唐显春
王贵玲
马岩
张代磊
刘忠
赵旭
程天君
-
机构
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52-2065,共14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1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7197,41602257)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JYYWF20181101,JKY202007)联合资助成果。
-
文摘
青海共和盆地东侧贵德扎仓热田是探讨共和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热物性、同位素年代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共和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深入研究了共和盆地地热能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①识别出盆地地壳15 km以下深度发育高导体,并可与新生代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发育的层状低速高导层对比;②近NW-NS向的瓦里贡左旋走滑逆冲断裂是扎仓热田重要的控热和导热断裂;③晚中生代花岗岩与上覆围岩具有显著的热导率;④温泉氢氧同位素指示水源以地表水补给为主;⑤存在浅层新生界碎屑岩中-低温热储和深层花岗岩中-高温热储,发育四层两类地热资源。综合分析提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三元聚热模式:即新生代中-下地壳发育的高温低速高导层是主要热源,中晚三叠世花岗岩是良好的导热和储热体,既是干热岩母岩,也是热储,新生代低热导率沉积岩是良好的盖层。研究对于青藏高原地热成因、资源预测、开发规划等具有参考意义。
-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热源机制
低速高导层
贵德扎仓热田
-
Keywords
Gonghe basin
hot dry rock
heat source mechanism
high-conductivity anomaly
Zhacang geothermal field
-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