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飞 彭涛 +2 位作者 唐录艳 夏红霞 周徐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植物 区系成分 生境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蝶科种类调查
2
作者 孔令雄 张廷跃 +2 位作者 何琴琴 张兰 邢济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52-54,共3页
为了解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中的弄蝶科种类,参考HJ 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网捕法于晴朗天气9:00—17:00,选择5条代表性生境样线,每月进行1次蝴蝶调查,并参考《中... 为了解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中的弄蝶科种类,参考HJ 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网捕法于晴朗天气9:00—17:00,选择5条代表性生境样线,每月进行1次蝴蝶调查,并参考《中国蝴蝶图鉴》等资料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弄蝶科有19属31种,与文献记载的种类相比,增加了白弄蝶(Abraximorpha davidii)、钩形黄斑弄蝶(Ampittia virgata)、刺胫弄蝶(Baoris farri)等22种蝴蝶新记录,其中古铜谷弄蝶(Pelopidas conjuncta)和西藏黄室弄蝶(Potanthus tibetana)为贵州省新记录种。研究结果为研究区蝴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弄蝶科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实群 郭微 黎道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0-18,共9页
20 0 3年 11月 9日~ 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采获兽类标本 10余号 ,经鉴定和分类 ,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 ,该保护区共有 6 0种兽类 ,隶属 8目 2 1科 4 5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 3种 ,II级 1... 20 0 3年 11月 9日~ 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采获兽类标本 10余号 ,经鉴定和分类 ,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 ,该保护区共有 6 0种兽类 ,隶属 8目 2 1科 4 5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 3种 ,II级 11种。从区系组成看 ,以东洋界种为主体 ,共 4 5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 75 %。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 ,有 35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 5 8 3% ,中国特有种有 6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 %。此外 ,易危兽类有 13种 ,濒危兽类有 3种 ,稀有兽类有 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 9 8% ,2 3%和0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兽类 濒危动物 区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桫椤植物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琴琴 翁涛 +5 位作者 刘邦友 罗晓洪 穆君 陈进 安明态 严令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环境污染、药材的违法采摘和挖掘等,这导致桫椤科植物的生境遭受干扰和破碎,桫椤科植株数量下降。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桫椤科植物繁育中应用逐渐增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制约着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和多样性,其中,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关系对桫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从种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或许不失为新时代桫椤科植物保护的有效方式。讨论了桫椤科植物相关的种间关系:桫椤科植物-微生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其他植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动物互作,探讨了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因素以及近年来桫椤科植物相关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为桫椤科植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 生物保护 共生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桫椤移栽技术在中国获得突破
5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89-1589,共1页
关键词 移栽技术 桫椤 珍稀植物 中国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