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亚行长江项目生态化改造成效
1
作者 刘阳 晏坤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10期79-80,共2页
本文梳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亚行长江项目生态化改造的主要举措,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总结了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粮食安全、降低耕作成本等方面的成效。相关经验显示,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本文梳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亚行长江项目生态化改造的主要举措,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总结了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粮食安全、降低耕作成本等方面的成效。相关经验显示,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公众深度参与模式、专项资金保障及建管并重理念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行长江项目 生态化改造 农田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保护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降水量变化对木耳生产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2
作者 唐宜钊 黎属腾 +2 位作者 李芳 王勇 陈丹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为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木耳生产的影响,本文选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等方法对1991年~2023年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降水量、降水日与暴雨日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33a平均降水量为1154.5mm,年降水量以-5.8... 为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木耳生产的影响,本文选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等方法对1991年~2023年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降水量、降水日与暴雨日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33a平均降水量为1154.5mm,年降水量以-5.828mm/10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与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0%以上;年降雨日与年暴雨日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年降雨日最多,而夏季暴雨日最多。本文还阐述了降水对木耳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强有力的应对建议,旨在掌握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降水量变化特征、尽可能减少降水对木耳生产的影响,为助力当地木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暴雨 木耳生产 影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突破实践
3
作者 谭林新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10期77-78,共2页
本文以亚行长江项目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三合村、革底村的实践举措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系统总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破解山区农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作用。通过机耕道、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本文以亚行长江项目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三合村、革底村的实践举措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系统总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破解山区农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作用。通过机耕道、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盘活茶园、烤烟、精品水果等主导产业,在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为类似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行长江项目 山区农业 产业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典型案例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
4
作者 田洪军 《广东蚕业》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之际,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调研工作的开展,是对脱贫攻坚和“十三五”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实践总结,是对全县茶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症结的“把脉问诊”。通...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之际,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调研工作的开展,是对脱贫攻坚和“十三五”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实践总结,是对全县茶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症结的“把脉问诊”。通过调研工作,探讨了全县茶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劳务、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法,为全县茶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促进全县茶产业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茶产业 产业发展 专题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园艺产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陶笑 陆慧 《上海蔬菜》 2018年第2期3-5,共3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张家港市的对口帮扶地区,近年来,双方在农业园区共建、劳务合作、精准科技帮扶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对接。本文介绍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园艺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与建议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巢鼠属3个种的分布地点
6
作者 陈燕 张一真 +5 位作者 白智江 尹文书 龙向祥 刘毅 王海蓉 王登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8,共12页
巢鼠属Micromys的巢鼠M.minutus、红耳巢鼠M.erythrotis和高原巢鼠M.pygmaeus随着近年捕获样本的增多及系统发育研究的深入才被分类厘定,属内物种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存在与否及分布地点等信息不明确。本研究在贵州省4个县(市)捕获到9只巢... 巢鼠属Micromys的巢鼠M.minutus、红耳巢鼠M.erythrotis和高原巢鼠M.pygmaeus随着近年捕获样本的增多及系统发育研究的深入才被分类厘定,属内物种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存在与否及分布地点等信息不明确。本研究在贵州省4个县(市)捕获到9只巢鼠属动物,通过cyt b基因序列比对确定为巢鼠和红耳巢鼠,测量其外形、毛色和头骨指标并进行对比;同时,从GenBank下载了全国82只巢鼠、红耳巢鼠和高原巢鼠cyt b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并综合这些鼠的采集点信息归纳3种鼠在贵州省的分布地点。结果显示,捕获的9只鼠包含5只巢鼠和4只红耳巢鼠,分别聚类于91只巢鼠属动物系统发育树3个支系中的2个。巢鼠的体长和尾长显著长于红耳巢鼠。从分布地点看,巢鼠、红耳巢鼠和高原巢鼠在贵州省的采集点分布表现为自东向西、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变化,一些地区存在2种巢鼠同域分布的情况。研究结果填补了贵州省巢鼠属3个种的分化特征和分布地点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鼠属 贵州省 分布地点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水银洞金矿床茅口组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7
作者 李德东 王玉往 +5 位作者 张会琼 解洪晶 陈昱 龙灵利 耿健 王琦睿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64,共16页
水银洞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的北部,是该地区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代表矿床之一。文章对水银洞金矿床茅口组灰岩中方解石进行原位微区LA-ICP-MS分析测试,数据显示稀土含量总体较低(ΣREE=(3.41~18.01)×10-6),标准化模式曲线具有... 水银洞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的北部,是该地区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代表矿床之一。文章对水银洞金矿床茅口组灰岩中方解石进行原位微区LA-ICP-MS分析测试,数据显示稀土含量总体较低(ΣREE=(3.41~18.01)×10-6),标准化模式曲线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LREE/HREE=0.46~10.32,平均值1.93,LaN/YbN=3.31~1666.65,平均值147.37),具有弱Ce负异常(δCe=0.34~1.03,平均值0.60)和弱正Eu异常(δEu=0.62~4.41,平均值1.13)。通过与前人发表的方解石稀土元素对比分析后,认为水银洞热液流体是脉动式侵位,构建了水银洞热液流体脉动侵位模式图。最后,推测茅口组灰岩中的方解石可能代表了下一个热液循环的开始,深部还应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稀土元素 茅口组灰岩 水银洞矿床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
8
作者 何广 闫志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42-148,共7页
松桃自治县是贵州省设置全部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相对不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此地安置点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SLA)框架,引入满意度,并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构建六大类20项指... 松桃自治县是贵州省设置全部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相对不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此地安置点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SLA)框架,引入满意度,并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构建六大类20项指标体系;以AHP计算主观满意度及部分量表题信度和效度,利用熵权法计算生计资本权重,探究松桃自治县安置点农户搬迁后的生计资本持有量状况,并对其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桃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类生计资本指标差异较为明显;同时,生计资本匮乏现象也较为明显,主要存在自然资本条件匮乏、物质资本结构失衡、金融资本积累薄弱、人力资本质量不均衡、社会资本重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户 可持续生计(SLA)框架 生计资本 熵权法 少数民族地区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探讨——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敬丽 史文艳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7期7-12,共6页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结合当前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内业数据分析、外业实地调研,系统梳理耕地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调研发现,湄潭县的耕地“非粮化”现...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结合当前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内业数据分析、外业实地调研,系统梳理耕地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调研发现,湄潭县的耕地“非粮化”现象最为突出,加之耕地认定标准滞后、坡度精度偏差、优势产业吸引力和城市“虹吸效应”导致耕地面积动态波动和恢复受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通过建立耕地双轨制管理体系、建立并推广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全周期动态管控及健全多元化激励机制等优化路径,构建“制度创新—空间优化—动态管控—激励协同”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框架,形成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现状 问题 四位一体 DEM 优化路径 贵州省湄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DVI的贵州省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广霞 刘绥华 +2 位作者 邓玲玲 刘冰青 宋善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0,共9页
[目的]揭示贵州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探究不同驱动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植被的影响机制,可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GEE)获取MODIS(MOD13Q1)数据,计算2001—2023年的KNDVI植被指... [目的]揭示贵州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探究不同驱动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植被的影响机制,可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GEE)获取MODIS(MOD13Q1)数据,计算2001—2023年的KNDVI植被指数。利用TS趋势分析及MK检验分析了贵州省植被变化格局。选取温度、降水、高程、坡度及坡向等自然因子及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等人类活动因素作为研究区植被变化的影响因子,使用偏相关及地理探测器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2001—2023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28/a,23年间研究区KNDVI平均值为0.54,年均值0.02~0.68,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南低的格局。植被改善面积占83.8%,退化面积占9.76%。研究区中部植被显著或极显著退化,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植被显著或极显著改善。气温和降水与KNDVI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与KNDVI呈负相关。单因子中,土地利用对KNDVI的解释力最强,交互作用中,土地利用与人口密度的交互作用最强。[结论]研究期间贵州省植被总体变好,土地利用是贵州KNDVI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多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单因子对KNDVI变化的解释力更大。人类活动因子对贵州植被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气候因子、地形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DVI 植被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3年贵州省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大福 马晓雪 +5 位作者 王芸 李福栋 饶文 龚婷婷 李世军 李进岚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PTB-DM)患者就诊延迟及不良结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共病患者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贵州省2016—2023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PTB-DM)患者就诊延迟及不良结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共病患者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贵州省2016—2023年登记确诊的8123例PTB-DM患者病案信息,采用Joinpoint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就诊延迟率和患者不良结局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6—2023年,PTB-DM患者肺结核就诊延迟率为65.74%(5340/8123),就诊延迟中位时间为27(10,65) d;其中,不同年份延迟率[65.92%(265/402)~71.52%(457/63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1.314,95%CI:-3.489~0.911,P=0.245),但不同地区延迟率[55.89%(318/569)~70.44%(808/114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4,P<0.001),尤其是安顺市[40.00%(4/10)~79.46%(89/112)]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6.302,95%CI:1.216~11.643,P=0.015)。不良结局发生率[10.56%(858/8123)]较高,但不同年份的发生率[8.53%(185/2169)~14.68%(59/402)]呈下降趋势(AAPC=-6.904,95%CI:-9.716~-4.004,P=0.001),同时也存在不同地区发生率[6.97%(80/1147)~13.14%(147/1119)]的差异(χ^(2)=35.26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来源于追踪、有合并症、病原学阳性、复治和合并其他系统结核病均是发生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160(1.013~1.327)、1.380(1.193~1.596)、1.183(1.065~1.316)、1.327(1.126~1.563)、1.303(1.133~1.497)],而患者来源于健康体检、主动筛查等途径是就诊延迟的保护因素[OR(95%CI)=0.606(0.448~0.820)];36~64岁、≥65岁、有合并症、复治和病原学阳性均是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724(1.088~2.734)、2.903(1.816~4.641)、1.324(1.090~1.609)、1.439(1.161~1.784)、1.386(1.159~1.657)],而学生、餐饮业、服务业等其他职业是发生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OR(95%CI)=0.480(0.292~0.788)]。结论:2016—2023年,贵州省PTB-DM患者肺结核总就诊延迟率无明显变化,且与本地区全人群肺结核患者接近,但应关注安顺市的增长情况;而不良结局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本地区全人群肺结核患者。因此,应强化对共病患者的防治管理,尤其是对有合并症、病原学阳性、复治、合并其他系统结核病及年龄≥36岁的患者,以进一步减少就诊延迟和不良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就诊延迟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贵州省极端气温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祥周 肖丽英 +2 位作者 高桂青 成玉祥 李路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目的】贵州省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性因其独特的地形和多样气候而显著加剧,但目前关于该省极端气温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为掌握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60—2020年29个气象站气温及大尺度气候指数(... 【目的】贵州省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性因其独特的地形和多样气候而显著加剧,但目前关于该省极端气温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为掌握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60—2020年29个气象站气温及大尺度气候指数(PDO、ENSO、SOI、AMO)等数据,针对5个极端气温指数,【方法】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R/S分析了贵州省极端气温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及小波分析揭示了极端气温指数与大尺度气候指数等因素的联系。【结果】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寒潮持续时间和霜冻时间显著减少,然而,月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以及夏日数均表现出上升趋势;极端气温指数的突变均集中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未来5年内,极端气温指数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空间分布上,自西向东方向,低温指数的多年平均值逐渐减少,高温指数则逐渐增加;(2)寒潮持续指数发生突变很可能受到ENSO、SOI较长年际周期(2~16 a)的影响,极端高温指数则受到较短周期(2~4 a)的影响。另外,霜冻日数、月极端最低气温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与海拔,另外还有人类活动方面。研究结果为灾害预防与对地方气候影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R/S分析 相关性分析 极端气温指数 贵州省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与簇情景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贤凤 勾容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6-980,共15页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土地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持续减少和林地及草地波动变化,建设用地出现大幅度扩张,3种情景下自然发展情景的建设用地上升最为显著,增幅为25.39%,生态保护情景中林地与草地等主要生态用地得到保护.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在2000~2020年间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碳储量的平均值由234.05t/hm^(2)降低到231.70t/hm^(2),生境质量的平均值由0.64降低至0.60;相对而言,在生态保护情景中,除产水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生态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尤其是碳储量及生境质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3对)和协同(3对)呈现相对均衡状态;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区域整体环境呈变好趋势.根据聚类结果识别了贵州省4类生态系统服务簇(ESB),2000~2030年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各类ESB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协同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在贵州省的实践成就、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四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案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华 王涛 +4 位作者 陈立强 陈琰鹏 周栋琳 张欢 孟梅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12-20,共9页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计划(2022—2025年)》的正式发布,中国计划用18年时间对数字乡村的内涵、实现途径等进行长久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进入“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计划(2022—2025年)》的正式发布,中国计划用18年时间对数字乡村的内涵、实现途径等进行长久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进入“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紧锣密鼓进行深入探索时期,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事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贵州省4个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案例,本研究认为贵州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乡村振兴人才流失严重以及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规则的变化和矛盾等4个方面问题,进而从数字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和引进以及创新治理思维、培育数字治理理念等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建设农业强国、数字中国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农村发展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碳源碳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贺祥 杨层 +2 位作者 安小敏 李敏 江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区县碳排放速率与碳汇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县域制定增汇减碳具体措施与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_(2)排放量与土地利用数据等核算碳源碳汇量,运用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2005—2... [目的]探究区县碳排放速率与碳汇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县域制定增汇减碳具体措施与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化石燃料CO_(2)排放量与土地利用数据等核算碳源碳汇量,运用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2005—2020年贵州省县域碳源碳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1)贵州省各区县化石燃料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空间分异显著;各区县耕地碳排放量呈降低变化,碳汇量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异较低、分布格局稳定。(2)各区县碳生态承载力呈降低趋势、空间分异显著,赤水市碳生态承载力最高(均值23.29),贵阳市碳生态承载力最低(均值0.65)。(3)各区县碳盈亏补偿率整体低(均值0.58)且呈降低趋势,全省整体呈净碳源,但净碳汇县由27个逐渐减少为9个;(4)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公共预算支出、教育投入支出、年末常住人口、当期不变价GDP和建设用地面积等因子对碳盈亏影响最显著;双因子交互作用呈非线性增强,对碳盈亏影响显著高于单因子影响之和,其中人口规模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碳盈亏影响最为显著。[结论]贵州省各县域生态环境碳汇能力持续提升,但碳汇量增长速度低于碳源量,净碳汇区域呈减少趋势,因而贵州省亟待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采取措施提高碳排放能源利用效率和碳生产力,提升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时空演变 碳盈亏 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个主栽花椒品种对缺水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全恩 郭之燕 +2 位作者 段洪浪 冯世静 罗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加速贵州省花椒栽培良种化进程和提升花椒栽培管理技术,保障贵州省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方法】以贵州省本土品种顶坛花椒和引进品种九叶青花椒为材料,设置对照组、轻度缺水胁迫、重度缺水胁迫3个水分梯度进行胁迫试验,土壤含水... 【目的】加速贵州省花椒栽培良种化进程和提升花椒栽培管理技术,保障贵州省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方法】以贵州省本土品种顶坛花椒和引进品种九叶青花椒为材料,设置对照组、轻度缺水胁迫、重度缺水胁迫3个水分梯度进行胁迫试验,土壤含水量分别为不小于75%、50%~75%、不大于50%。测定不同缺水胁迫程度下2个花椒品种的生长量、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成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并综合评价2个花椒品种的抗旱生理响应能力。【结果】随着缺水胁迫程度的加剧,2个品种的生长量均受到抑制,其中九叶青花椒表现较好,解剖结构变化呈现相似规律。随着缺水胁迫程度加剧,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九叶青表现较好。缺水胁迫60~69 d后,对照组、轻度缺水胁迫组、重度缺水胁迫组顶坛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32.5%、55.6%、60.6%,九叶青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12.5%、42.8%、72.8%,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和净光合速率一致。随着缺水胁迫程度的加剧,SOD、CAT、POD活性分别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2个品种的趋势一致,但九叶青花椒酶活性的变化幅度更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b含量、SOD活性等指标对花椒的抗旱能力有显著影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九叶青和顶坛花椒的抗旱指数分别为0.872、0.668。【结论】在轻度缺水胁迫下2个花椒品种的抗旱性差异不明显,但重度缺水胁迫条件下,九叶青花椒的抗旱能力强于顶坛花椒。因此九叶青花椒具有作为抗旱育种改良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花椒 缺水胁迫 解剖结构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贵州省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对土壤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皓茹 杨坪坪 +2 位作者 高雄 李水 杨昌鑫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共14页
基于植被覆盖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模型估算贵州省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贵州省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演变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量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贵州省... 基于植被覆盖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模型估算贵州省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贵州省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演变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量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贵州省植被覆盖总体处于增长性变化趋势;从2005—2020年,贵州省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总体减少0.91 t/(a·hm^(2)),主要朝减弱方向转化,且土壤保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研究区总体植被覆盖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斑块优势和抗干扰性不断增强,但景观的多样性随之降低,斑块趋于不均匀分布。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强度的相关性及响应程度存在地理和时空上的差异,差异可能与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城市扩张速度存在关联性。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景观设计和土壤保持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植被景观格局 土壤保持 贵州省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五倍子中蜂蜜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数据集
18
作者 王胤晨 任昌仕 +7 位作者 袁扬 邓梦青 赵恬 任荣清 廖艳 王华 刘婷婷 薛晓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441-457,共17页
蜂蜜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是其品质评价的重要因子,这些活性物质含量随植被和海拔变化。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境内主要秋季蜜种为五倍子蜜。本研究随机选取贵州省内五倍子主要分布的龙里、独山、台江、都匀、息烽、凤冈、... 蜂蜜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是其品质评价的重要因子,这些活性物质含量随植被和海拔变化。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境内主要秋季蜜种为五倍子蜜。本研究随机选取贵州省内五倍子主要分布的龙里、独山、台江、都匀、息烽、凤冈、碧江、麻江、正安和开阳共10个地区蜂场2023年9-10月的五倍子中蜂蜜,并测定样本中19种游离氨基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胱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16种水解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矿物质(钙、铁、镁、锌、铜、钾、钠、锰、磷、硒)含量和维生素(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抗坏血酸、维生素D3、维生素E、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维生素H、维生素K1)含量。每个样本平行检测3次,且检测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以xlsx格式上传到公共数据库。本数据集可为分析及评价贵州省五倍子中蜂蜜活性物质含量及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五倍子 中华蜜蜂 蜂蜜 氨基酸 矿物质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贵州省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海峰 蒙友波 +3 位作者 陈洋 罗洁琼 赵祖伦 李剑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189,共13页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不同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4个时期,2种地类面积之和均在97%以上,35 a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的增加,林地和草地减少,其中,耕地主要来源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来源为耕地,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和林地,林地主要流向耕地;2)从整体看,1985—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在0.71左右波动,表现为“先减后增”,最终呈一定下降趋势。从市州、县域和格网尺度看,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东高西低”,且黔东南州生态环境质量明显高于贵阳地区;3)35 a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空间上有所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值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中部,冷点区分散分布在全省各个区域;4)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影响会呈现上升或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其走向,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槛效应的贵州省县域人口老龄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郭兴 李旭东 +2 位作者 田俊 曹明浩 杨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在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运用熵值法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县域人口老龄化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特征,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在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运用熵值法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县域人口老龄化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人口老龄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格局;②2010—2020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黔中城市群、遵义都市圈以及各市州中心地区,总体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格局;③门槛效应模型显示,贵州省县域人口老龄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先促进后阻碍的作用,两者间呈“倒U形”发展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新型城镇化 门槛效应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