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调查
1
作者 冉思禹 张兰 邢济春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53-156,共4页
为明确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采用标准样线法对保护区内5条代表性样线的蝴蝶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614只,隶属于5科75属122种,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在属数(37属)、... 为明确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采用标准样线法对保护区内5条代表性样线的蝴蝶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614只,隶属于5科75属122种,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在属数(37属)、种数(61种)及个体数量(574只)上均占据优势。多样性分析显示,样线Ⅱ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3.7678),样线Ⅴ最低(3.2796);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14.7224)和丰富度指数(26.8226)高于其他科,而弄蝶科(Hesperiidae)的优势度指数最高(1.9128)。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样线Ⅱ与Ⅲ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高(0.4615),均为中等不相似水平。揭示了佛顶山保护区蝴蝶群落的组成与分布格局,为武陵山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群落多样性 分布特征 多样性指数 Jaccard相似性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的SWOT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惠宁 文伟 +4 位作者 安明态 郭金鹏 蒙仕春 陈光丽 黄俊铭 《贵州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56-59,共4页
自然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自然教育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人们走进大自然。本文基于SWOT模型分析方法,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评估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SWOT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柔毛油杉群落特征及演替趋势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兰 金勇 +3 位作者 安明态 周胜伦 张廷碧 代洪莉 《贵州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典型群落抽样法,对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柔毛油杉群落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柔毛油杉典型群落为针阔混交林,有维管束植物55科95属111种;2)群落物种生活... 本文采用典型群落抽样法,对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柔毛油杉群落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柔毛油杉典型群落为针阔混交林,有维管束植物55科95属111种;2)群落物种生活型组成复杂,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66.67%;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分别占9.01%、19.82%、3.60%,一年生植物仅1种,占0.9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有典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分布不均匀,其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一致趋势;4)柔毛油杉种群年龄结构总体上呈"金字塔"型,虽然种群结构较为合理,但种群数量少,总体上林下更新不良,研究区柔毛油杉群落朝着不利于柔毛油杉种群更新和演替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油杉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演替趋势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蝙蝠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天友 方洋 +3 位作者 何刚彬 石宗维 杨传东 杨业勤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0-324,共5页
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翼手目动物3科4属11种,其中包括文献记录的3种,即大蹄蝠、普氏蹄蝠、华南水鼠耳蝠;本次调查增加了8种,分别是小菊头蝠、中华菊头蝠、中... 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翼手目动物3科4属11种,其中包括文献记录的3种,即大蹄蝠、普氏蹄蝠、华南水鼠耳蝠;本次调查增加了8种,分别是小菊头蝠、中华菊头蝠、中菊头蝠、托氏菊头蝠、大耳菊头蝠、皮氏菊头蝠、中华鼠耳蝠、东亚伏翼。此外,还对该地区蝙蝠的区系特征、濒危等级及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对翼手目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同时,还建议对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的翼手类现状进行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类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粟海军 蔡静芸 +2 位作者 冉景丞 卢自勇 任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2011年8月~2012年3月野外调查共发现佛顶山保护区兽类53种,分属8目2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0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物种5种及CITES附录Ⅰ与附录Ⅱ物种各5种。佛顶山在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 2011年8月~2012年3月野外调查共发现佛顶山保护区兽类53种,分属8目2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0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物种5种及CITES附录Ⅰ与附录Ⅱ物种各5种。佛顶山在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IV)西部山地高原亚区(IVB),物种生态地理动物群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在垂直分布上,佛顶山兽类可按植被类型特征分为4层。与梵净山、雷公山、朱家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比较表明,佛顶山与梵净山相似度较高,佛顶山位于这几处保护区之间,对于兽类物种的迁移运动,起着重要的"生态廊道"结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垂直分布 区系 生态廊道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及佛顶山与梵净山蛇类动物区系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冉辉 梅杰 +2 位作者 禹真 张雷 梁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240-5242,共3页
2011年7月16~22日,在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蛇类动物资源调查时,共采集到12条标本,经鉴定为8种,隶属游蛇科的8个属。其中,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和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为佛顶山蛇类新纪录。结合以... 2011年7月16~22日,在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蛇类动物资源调查时,共采集到12条标本,经鉴定为8种,隶属游蛇科的8个属。其中,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和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为佛顶山蛇类新纪录。结合以往文献记载,现已发现佛顶山蛇类共29种,隶属3科、20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比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4种,这2个保护区蛇类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色,佛顶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南区物种(占种数的17.24%)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8.62%)为主,而梵净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物种(占种数的18.18%)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7.5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后棱蛇 新纪录 区系成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龙胜小头蛇 被引量:1
7
作者 冉辉 梅杰 +1 位作者 禹真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199-200,共2页
2011年7月16~22日,对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蛇类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经鉴定,标本号为R201107001的个体是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新纪录。
关键词 龙胜小头蛇 新纪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初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粟海军 吴际通 张海波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LAND指数、MPS指数、AI指数、PAFRAC指数、SHDI、SHEI指数对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地类划分的景观中,林地斑块占主体(91.93%),其中尤以纯林斑块面积最大(61.76%)...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LAND指数、MPS指数、AI指数、PAFRAC指数、SHDI、SHEI指数对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地类划分的景观中,林地斑块占主体(91.93%),其中尤以纯林斑块面积最大(61.76%),且斑块完整性最高;在以林分起源划分的景观中,天然林斑块面积占总面积89.19%,且斑块破碎化程度低,保存完好,但原生林面积比例极小(0.49%);在功能分区中,核心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且核心区斑块异质性低、破碎度低、人为干扰较少,表明保护区功能分区的核心区划定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及水文条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华端 袁靓 +1 位作者 张旭贤 韦海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为背斜核心受断裂抬升形成的地垒式山体,主要出露上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岩。区内分布有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及重力侵蚀地貌。浅变质岩物理风化强烈,形...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为背斜核心受断裂抬升形成的地垒式山体,主要出露上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岩。区内分布有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及重力侵蚀地貌。浅变质岩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厚层残、坡积物。含水层主要为松散岩土孔隙类型及构造——风化网状裂隙类型,地下水资源丰富。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森林生态系统为区内营造了良好的水文调蓄环境,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功能。保护区地质、地貌及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及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地质 地貌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林 王莲辉 +1 位作者 熊源新 杨冰 《贵州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29-32,43,共5页
对采自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2070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得知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5科170属506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藓纲植物38科122属340种,苔纲植物27科48属164种,角苔纲植物1科2属2种。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物种组成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奇 苟光前 +1 位作者 何林健 胡晓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5期424-427,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成分 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辉 龙启德 《贵州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25-30,共6页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 15 7科 4 89属 10 6 9种 ,其中药用种子植物 116科 376属 6 19种。本文从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药用植物组成、功效、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贵州 自然保护区 药用种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地衣植物初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55-57,共3页
报道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衣植物 5科 6属 11种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地衣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分类修订及群落相似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冉辉 杨天友 +1 位作者 米小其 梅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3-630,共8页
依据文献资料和铜仁学院近10年的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野外调查结果对3个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修订,修订后3个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77种(含5个贵州省新纪录种),占中国爬行动物物种数的15.07%,隶属2目17科43属。梵净山、雷公山爬... 依据文献资料和铜仁学院近10年的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野外调查结果对3个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修订,修订后3个保护区共有爬行动物77种(含5个贵州省新纪录种),占中国爬行动物物种数的15.07%,隶属2目17科43属。梵净山、雷公山爬行动物各有5类分布型,佛顶山有4类分布型。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爬行动物区系主要为东洋界成分,分别占92.00%、93.44%和91.11%,另有少量古北界种类。Jaccard指数和S?renson指数表明,雷公山与佛顶山爬行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梵净山与佛顶山次之,梵净山与雷公山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贵州 分类修订 群落相似性 梵净 雷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佛顶山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黔宁 韦海霞 冯邦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16,共5页
为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佛顶山亚热带植物的多样性和建立有效保护机制,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佛顶山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区系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佛顶山有维管植物429种,隶属于131科273属,生活型... 为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佛顶山亚热带植物的多样性和建立有效保护机制,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佛顶山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区系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佛顶山有维管植物429种,隶属于131科273属,生活型普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植物以亚热带分布科和北温带分布属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明显,表现出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组成越丰富、优势种越不明显、共优种越多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的特点。样地内树种平均胸径较小,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区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