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与慢病毒转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红珊 方建培 +1 位作者 苏浩彬 杨旻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72-1476,共5页
本研究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合格的细胞。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用冲洗法冲出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并... 本研究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合格的细胞。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用冲洗法冲出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并进行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液转染大鼠BMMSC。结果表明,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MSC,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显示,第4代BMMSC中CD29、CD44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在相应的诱导培养条件下,BMMSC均能成骨及成脂分化。BMMSC用慢病毒液转染后表达GFP。结论:贴壁培养法简单、可行和稳定;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BMMSC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BMMSC经慢病毒液转染后表达GFP,标记效率高,可作为标记细胞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合体内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转染 贴壁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改良培养方法及Hoechst体外标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斌 马樱 +2 位作者 闫铭 叶正旭 罗卓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并进行Hoechst体外标记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以MTT比色实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行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以流式细胞...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并进行Hoechst体外标记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以MTT比色实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行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Hoechst体外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Hoechest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改良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化并具备高活性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并成功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表面CD29、CD90、CD44均为阳性,CD45、CD34均为阴性。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能够在体外成功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经改良后的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是获得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一种更为简捷、高效、经济的途径,Hoechst可作为体外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 诱导分化 Hoechst体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SD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元瑜 刘海琴 马华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SD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ECs)培养方法,为探索AECs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工具细胞。方法:取SD大鼠1只,无菌打开胸腹腔,分离出主动脉,剔除血管外结缔组织和脂肪,将主动脉内...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SD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ECs)培养方法,为探索AECs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工具细胞。方法:取SD大鼠1只,无菌打开胸腹腔,分离出主动脉,剔除血管外结缔组织和脂肪,将主动脉内膜外翻,切成长为1.0~1.5 mm的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7 d后去除血管段继续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表现观察和第Ⅷ因子(FⅧ)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目的细胞。结果:接种3 d后,有少量细胞从血管段周围迁移出,形成岛屿状细胞团;10~12 d后,细胞集落逐渐融合成片,铺满瓶底,呈典型的“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FⅧ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的胞核和胞质淡染成棕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8%以上。结论:主动脉内膜外翻切段贴壁培养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A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管内皮细胞 内膜外翻切段贴壁培养法 原代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大鼠 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大鼠主动脉血管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及鉴定
4
作者 马华根 黄燕 +3 位作者 杨盈欣 刘海琴 唐元瑜 丛伟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81-1886,共6页
目的采用“切段外膜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扩增出原代大鼠主动脉血管干细胞,为开展血管重构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实用的工具细胞。方法无菌分离2~3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胸腹主动脉,切成长约2.0 mm的血管节段,均匀种瓶,经外膜贴壁固化后... 目的采用“切段外膜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扩增出原代大鼠主动脉血管干细胞,为开展血管重构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实用的工具细胞。方法无菌分离2~3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胸腹主动脉,切成长约2.0 mm的血管节段,均匀种瓶,经外膜贴壁固化后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融合度达80%~90%时传代。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目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表达情况,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接种3 d后,少量梭形、星形或多角形的细胞从血管节段周围爬出;5~6 d后形成岛屿状细胞集落,细胞增殖迅速,呈放射状向外扩大,并出现细胞克隆现象;7~8 d后细胞融合成片,呈涡旋状分布;传至第3代后,细胞匀质性较高,表现为典型的“成纤维样”排列生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主要表达CD44、CD73、CD90,阳性率分别为80.3%、62.2%、46.8%;低表达CD34、CD45、CD11b/c,阳性率分别为1.1%、0.2%、0.2%。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表明目的细胞具有成脂、成骨分化潜能。结论“切段外膜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干细胞 主动脉 切段外膜贴壁培养法 原代培养 免疫表型 分化潜能 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蒲晓姝 果磊 +3 位作者 张敏珠 陈文海 王灿 汪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80 ng/ml aFGF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诱导大鼠BMSCs向NSCs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结果:大鼠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多角形。第1、3、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细胞周期显示94.34%BMSCs处于G0/G1期,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FCM检测CD29、CD54、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6 h后细胞的胞体收缩成椭圆形或球形并伸出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estin表达阳性,继续诱导发现双极和多极细胞增多,诱导6 d后相互连接成网状,成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NSE表达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培养出高纯度的BM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快、可多次传代,具有干细胞特性。经aFGF诱导后具有向NSCs分化的潜能,NSCs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胚胎嗉囊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葛平壮 倪爱心 +6 位作者 边世雄 王攀林 李云雷 袁经纬 孙研研 麻慧 陈继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探究鸽嗉囊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培养方法,研究选择17日胚龄的鸽嗉囊组织,采用胰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细胞分离,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和免疫荧光反应对细胞类型进行鉴定。... 为探究鸽嗉囊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培养方法,研究选择17日胚龄的鸽嗉囊组织,采用胰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细胞分离,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和免疫荧光反应对细胞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30 h后细胞开始生长,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的细胞培养72 h后开始从组织块边缘贴壁延伸生长;通过显微镜观察贴壁细胞呈梭型,连接紧密。对组织贴壁培养法获得的细胞传代后状态良好呈纺锤形,细胞培养48~84 h后快速生长,84 h后生长变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波性蛋白染色为阳性,细胞核经DAPI染色呈现椭圆形,鉴定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微丝在细胞周边及内部均丰富分布。研究表明,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及胰酶消化法均能成功分离成纤维细胞,为后期深入研究嗉囊成纤维细胞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嗉囊 成纤维细胞 组织块贴壁培养法 胰酶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