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锐 李多 +4 位作者 彭昭 崔利军 张翔 樊凯丽 吴文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55-2560,共6页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生活质量、睡眠情况、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术后1周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剥离速度更快(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全血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核心46问卷调查(QLQ-C46)、卡式评分(KPS),全血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 <0.05)。术后1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贲门周围SMT接受STER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未增加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 复发 生活质量 炎症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辉 李宝金 +1 位作者 龙宏刚 姜海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39-274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变化,并术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断流术后选择组FPP较非选择组FPP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均减少,选择组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肝动脉血流量均增加,选择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8%,非选择组为27.5%(P<0.05)。选择组50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16.0%,3年生存率88%;非选择组42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30.2%,3年生存率78.6%。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索林 左长增 +2 位作者 于增文 李英超 徐伟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200ml,平均130ml,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90min。无并发症,术后5天恢复正常活动。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8个月,无再发出血。结论应用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出血少,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结扎 脾切除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金利 李雪平 +1 位作者 杨世伟 马志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切除脾脏;切割缝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继续游离胃周血管直至食道下端6~8 cm,完成断流。结果 12例腹腔镜下完成巨脾切除,3例因难以控制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6~318 min,平均267.2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8 d。1例出现胰漏,带管引流1个月后漏口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脾功能亢进纠正,钡餐示5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余10例正常,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卫东 陈小伍 +2 位作者 冯家立 冯剑平 刘清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83-,87,共2页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腹腔镜下 脾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安东 刁守志 +2 位作者 郝彬 陈德兴 王世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84-885,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下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1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结果23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脾切除手术时间(63±15.5)min,术中出... 目的探讨手助下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1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结果23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脾切除手术时间(63±15.5)min,术中出血量(32.4±21.2)ml;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115.3±25.5)min,术中出血量(52.4±24.2)ml。术后(12.2±3.8)h离床活动。结论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性高、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可以用于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鲁发龙 陶凯雄 王国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 0 0 3年 1~ 6月共进行5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结果  5例未行手助术式 ,全部镜下完成 ,手术时间 3 0~ 4 0h ,平均 3 5h。术中...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 0 0 3年 1~ 6月共进行5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结果  5例未行手助术式 ,全部镜下完成 ,手术时间 3 0~ 4 0h ,平均 3 5h。术中出血量 2 5 0~ 4 5 0ml,平均 35 0ml。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 对于脾体积正常至中度肿大的病人进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微创、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腔分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学文 季德刚 刘秉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88,490,共3页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与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脾腔分流术 1 5 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40 9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比较分析术后 1个月、术后 5年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 5年存活率。结果 :术后 1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 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与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脾腔分流术 1 5 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40 9例病历资料进行总结 ,比较分析术后 1个月、术后 5年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 5年存活率。结果 :术后 1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脾腔分流术 5年生存率为 5 6.1 %,再出血率 1 0 .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随访 5年生存率 74.8%,再出血 1 2 .4%。结论 :Child 级和 级早期的患者未发生急性大出血时可选择脾腔分流术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Child 级 ,特别是发生急性大出血的患者 ,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Ch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外科学 脾腔分流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秋生 冯峰 +5 位作者 邢中强 张建生 王文斌 吕海涛 路文彦 刘建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3,1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期手术(Child-Pugh A级30例,Child-Pugh B级16例),内镜及药物止血失败行急诊手术2例(Child-Pugh C级)。结果48例均顺利实施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04.7±4.2)min,术中出血量(106.0±16.4)ml。术中输血1例(2.1%)。无死亡,无术后输红细胞。术后住院时间(5.6±0.2)d。术后随访15~63个月,中位数42个月。1例(2.1%)术后34、47个月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黑便2次,保守治疗。其他患者均无呕血、黑便。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腹腔镜 脾动脉结扎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曾妍 高兴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50-52,共3页
对4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进行病因、肝功能、腹水量、凝血功能等病情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术中密切配合手... 对4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进行病因、肝功能、腹水量、凝血功能等病情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动态观察患者的变化,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手助腹腔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毁损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小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珂 纪旭 +3 位作者 王洪波 常伟华 任辉 李志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62-563,共2页
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射频热毁损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切除困难的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1例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实施射频热毁损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术后血常规、肝... 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射频热毁损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切除困难的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1例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实施射频热毁损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和AFP变化,胃镜了解曲张静脉缓解情况,彩色超声多谱勒、CT和病理检查了解肿瘤毁损情况。结果:病人对联合治疗方式有较好的耐受性,术后病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脾亢纠正,肝功能稳定,AFP呈明显下降和逐步阴转,肝癌得到完全毁损。结论:射频热毁损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小肝癌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 联合 毁损 射频 合并 结论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唐寒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重度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分为LS+ED组和开腹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重度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分为LS+ED组和开腹脾切除术(OS)+ED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LS+ED组明显少于OS+ED组(t值分别为-3.144、-2.536、-4.151、-2.671,P值分别为0.003、0.015、0.001、0.002),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改善方面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S+ED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腹腔镜检查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珂 纪旭 +4 位作者 王洪波 常伟华 任辉 赵妮娜 李志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了解和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腔分流、脾-肾分流、肠-腔侧侧分流,手术前后测量自由门静... 目的:了解和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腔分流、脾-肾分流、肠-腔侧侧分流,手术前后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观察术后肝功能、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门静脉血流,胃镜了解曲张静脉缓解情况。结果:手术前后比较,术后FPP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下降,尽管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门静脉仍然维持有效向肝血供,术后胃镜提示曲张静脉消失情况满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肝功能稳定,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该术式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对于肝功能分级为ChildA、B级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张静脉 治疗 胃底 术后 破裂出血 食管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结论 分流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乃芬 王建芦 +5 位作者 周明花 刘意 杨凤辉 周旭 安伟 刘军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27-29,共3页
对24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重点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继发性胃出血1例,中度黄疸3例,腹水4例,切口裂开1例,胃瘫2例,脾热4例,轻... 对24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重点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继发性胃出血1例,中度黄疸3例,腹水4例,切口裂开1例,胃瘫2例,脾热4例,轻度肝昏迷1例,胸腔积液5例,积极治疗护理后均控制。术后平均住院12d,随访0.5~2.5年,患者均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大出血,1年生存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肝癌切除术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金柱 蔡卫华 胡进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9-1710,共2页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1],但有其自身的缺点,本研究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1],但有其自身的缺点,本研究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2例,男109例,女33例,年龄均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大网膜 手术方式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伟 洪智贤 +1 位作者 张珂 孙文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41-642,共2页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自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并随访 2 76例 ,其中肝炎后肝硬变 2 5 7例 ,...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自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并随访 2 76例 ,其中肝炎后肝硬变 2 5 7例 ,占 93 1%。结果 :手术止血率 98 6% (2 72 /2 76) ,围手术期病死率 0 18% (5 /2 76) ,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 2 3年 ,术后复发出血率 3 9% (11/2 76) ,肝性脑病发生率 3 3 % (9/2 76)。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做到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彻底断流 ,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腹泻的病人营养治疗及相关原因分析
17
作者 周标 赵振国 刘双海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腹泻的病因,并对其营养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收集近7年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其营养治疗前后的相关肝功能指标、营养指标、电解质水平进行自... 目的: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腹泻的病因,并对其营养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收集近7年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其营养治疗前后的相关肝功能指标、营养指标、电解质水平进行自身对照,评价营养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后,病人腹泻得到治愈。比较营养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钾、钠)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腹泻的病人给予积极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治疗 腹泻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7例报告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加玉 李军 +3 位作者 赵磊 李正天 许军 魏云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LS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完成7例LS...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LS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完成7例LSED,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ED。术中超声刀、Liga Sure相结合逐步离断二级脾蒂,完全游离脾脏,离断贲门周围血管至食管下段6~10 cm,分别于脾窝、食管旁放置引流管。术后2个月行钡餐检查。结果 7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00~325 min,平均250.7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 ml,平均421.4 ml。术后胸腔积液合并低热2例、术后脾窝积液合并发热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术后排气时间为3~4 d,住院时间9~12 d。7例随访3~17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个月钡餐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较术前明显减轻,均无再出血。结论 LSED治疗PHT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8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云东 徐汉平 +2 位作者 林叶 刁秀莲 陈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48-1549,共2页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再出血治疗。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4例,其...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再出血治疗。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4例,其余64例随访1~7年,死亡10例,余54例疗效满意。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手术主张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出血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Child-Pugh A/B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昌旭 徐露瑶 +3 位作者 汝娜 任雪康 唐朝辉 王英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明确LSPD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LSPD治疗的肝功能Child-Pugh A/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外科组);选...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明确LSPD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LSPD治疗的肝功能Child-Pugh A/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外科组);选取同期接受保守治疗的肝功能Child-Pugh A/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内科组)。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上消化道出血和门静脉血栓情况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出院后6、12、24个月外科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内科组(t值分别为3.527、3.849、5.555,P值均<0.05),Child-Pugh评分相对于内科组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498、2.138、2.081,P值均<0.05)。出院后12、24个月外科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内科组(t值分别为3.120、2.587),上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内科组(χ2值分别为4.947、5.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科组出院后24个月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人数少于内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31)。出院12个月外科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内科组(χ2=4.395,P=0.036)。外科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白蛋白(F=2.959,P=0.013)、胆碱酯酶(F=11.022,P<0.001)、凝血酶原时间(H=94.100,P<0.001)、Child-Pugh评分(F=3.742,P=0.003)均有改善。结论肝功能Child-Pugh A/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LSPD能改善肝功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但可通过口服阿司匹林及利伐沙班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