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冬纯
胡蝶
+4 位作者
陈维
夏红玲
乔小燕
苗爱清
马成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218,共7页
本实验以控温15、25℃,常温(22~28℃)以及沤红4种处理的英红九号茶青制成的红碎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贮青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香气物质、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
本实验以控温15、25℃,常温(22~28℃)以及沤红4种处理的英红九号茶青制成的红碎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贮青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香气物质、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15℃贮青能提高红碎茶的鲜爽度、甜度及甜香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更有利于品质形成,而茶青沤红劣变会显著影响红碎茶感官品质和表征品质的化合物含量,实验结果可为茶青管理及红碎茶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青
贮青温度
贮
青
方式
红碎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贮发酵应具备的条件
2
作者
侯治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01年第10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青
贮
温度
青
贮
发酵饲料
厌氧环境
含水量
含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冬纯
胡蝶
陈维
夏红玲
乔小燕
苗爱清
马成英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218,共7页
基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R2020PY-JX01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202210)
+1 种基金
广东省财政专项(粤财农[2019]170号)
以农产品为单元的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茶叶)(2023KJ120)。
文摘
本实验以控温15、25℃,常温(22~28℃)以及沤红4种处理的英红九号茶青制成的红碎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贮青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香气物质、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15℃贮青能提高红碎茶的鲜爽度、甜度及甜香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更有利于品质形成,而茶青沤红劣变会显著影响红碎茶感官品质和表征品质的化合物含量,实验结果可为茶青管理及红碎茶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
青
贮青温度
贮
青
方式
红碎茶
品质
Keywords
fresh tea leaves
storage temperature
storage method
broken black tea
quality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贮发酵应具备的条件
2
作者
侯治平
机构
隆昌县畜牧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1年第10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青
贮
温度
青
贮
发酵饲料
厌氧环境
含水量
含糖量
分类号
S816.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林冬纯
胡蝶
陈维
夏红玲
乔小燕
苗爱清
马成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贮发酵应具备的条件
侯治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