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处理对全麦粉贮藏稳定性与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永富 李大辉 +1 位作者 史锋 黄金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1-218,共8页
射频是一种新型热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全麦粉常温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淀粉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等相关指标,探究射频处理对全麦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射频处理前后的全麦制粉,分为射频组、射频脱氧组和未处理组进行贮藏实验。贮藏6个月后,脂... 射频是一种新型热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全麦粉常温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淀粉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等相关指标,探究射频处理对全麦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射频处理前后的全麦制粉,分为射频组、射频脱氧组和未处理组进行贮藏实验。贮藏6个月后,脂肪酸值为射频组(50.89 mg/100 g)<射频脱氧组(52.18 mg/100 g)<未处理组(95.93 mg/100 g),过氧化值和自由基强度均为射频脱氧组<射频组<未处理组;与贮藏0 d的样品相比,未处理组、射频组和射频脱氧组淀粉结晶度分别下降了4.59%、2.94%、2.82%,巯基含量分别下降了18.29%、8.33%、11.11%。结合淀粉短程有序度及热力学性质变化结果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质量分布变化结果,发现贮藏后全麦粉淀粉有序结构下降,蛋白质分子聚集,但射频组变化更为缓慢,添加脱氧剂作用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射频加脱氧处理能有效抑制全麦粉贮藏过程中脂肪水解氧化,且对淀粉与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改善全麦粉贮藏稳定性及品质,延长其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粉 射频 脱氧 贮藏稳定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制备椰子油微胶囊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刘保兴 邓宝华 刘晓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9,共7页
为拓宽椰子油的应用领域,本研究以壳聚糖(CT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椰子油为芯材,结合超声辅助均质与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椰子油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包埋率、热稳定性,以及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芯材的保留率.同时,分... 为拓宽椰子油的应用领域,本研究以壳聚糖(CT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椰子油为芯材,结合超声辅助均质与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椰子油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包埋率、热稳定性,以及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芯材的保留率.同时,分析了微胶囊芯材和未囊化芯材在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中的释放行为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椰子油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5.8μm,其中粒径在10~25μm范围内的微胶囊占总量的83%,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相对湿度32%、光照强度0 lx的贮藏环境下,微胶囊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在模拟消化道环境中,经过270 min的处理,微胶囊的粒径从15.55μm减小至2.01μm,释放率达到85.55%.本研究为椰子副产物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微胶囊 超声-喷雾干燥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贮藏稳定性及其油脂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淑君 郝琴 +2 位作者 万楚筠 郭婷婷 魏春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共10页
旨在为提高油莎豆的贮藏稳定性,采用微波对油莎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冷藏(4℃)和常温(20~31℃)贮藏条件下油莎豆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其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伴随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常... 旨在为提高油莎豆的贮藏稳定性,采用微波对油莎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冷藏(4℃)和常温(20~31℃)贮藏条件下油莎豆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其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伴随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或冷藏过程中,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油莎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均呈一定增长趋势,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和油莎豆油的酸值;常温贮藏和冷藏120 d后,704 W处理270 s制备的油莎豆油的酸值(KOH)小于4 mg/100 g,显著低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油莎豆油,满足国标(GB 2716—2018)的要求;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油莎豆油中生育酚和总酚的含量,其分别在400 W处理270 s、704 W处理210 s时达到最高,为41.70 mg/100 g和10.21 mg/100 g;经微波预处理后,油莎豆油植物甾醇含量总体较空白组有所降低,但保留率在73.05%以上。综上,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的安全贮藏及其油脂中脂质伴随物的溶出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微波预处理 贮藏稳定性 酸值 脂肪酶活性 脂质伴随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芙蓉花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斗 杨胜男 +1 位作者 刘楠楠 仇燕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8-517,共10页
为提高菜芙蓉花黄酮的贮藏稳定性,扩展其应用范围,以菜芙蓉花黄酮提取液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包埋-冷冻干燥法制备菜芙蓉花黄酮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抗氧化... 为提高菜芙蓉花黄酮的贮藏稳定性,扩展其应用范围,以菜芙蓉花黄酮提取液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包埋-冷冻干燥法制备菜芙蓉花黄酮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抗氧化活性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贮藏条件对菜芙蓉花黄酮微胶囊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酮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超声功率210 W、超声温度56℃、超声时间40 min、芯壁比1.6 mL:1 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的黄酮包埋率为96.89%;制备的微胶囊呈无定型玻璃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菜芙蓉花黄酮被壁材包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微胶囊化能够有效提高菜芙蓉花黄酮的稳定性,可为新型食品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技术 菜芙蓉 黄酮微胶囊 超声辅助包埋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型脱皮亚麻籽仁发酵乳的研制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梅琴琴 董思远 +3 位作者 范文静 黄剑波 黄桂东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1-119,I0001,I0002,共11页
该研究以脱皮亚麻籽仁原浆和全脂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脱皮亚麻籽仁发酵乳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凝固型脱皮亚麻籽仁发酵乳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脱皮亚麻籽仁原浆与全脂牛奶的体... 该研究以脱皮亚麻籽仁原浆和全脂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脱皮亚麻籽仁发酵乳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凝固型脱皮亚麻籽仁发酵乳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脱皮亚麻籽仁原浆与全脂牛奶的体积比3∶7、蔗糖添加量74 g/L、发酵剂添加量2.3 g/L、β-环糊精添加量2.0 g/L、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8 h。另外在此优化条件下,贮藏21 d后发酵乳的可滴定酸度为84°T、pH 4.3、持水力为84.03%、活菌数为2.44×10^(8)CFU/g,硬度为1.07 N、弹性为0.63 mm、咀嚼性为0.45 N、黏性为0.71 N、内聚性为0.66。其凝固型发酵乳色泽乳白、质地均匀一致、无乳清析出,具有亚麻籽的香气且稳定性良好,所得结果为植物基发酵乳的发酵工艺及贮藏特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皮亚麻籽仁 牛奶 发酵乳 质构特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预处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吉钦 潘利华 +2 位作者 李贺兴 罗水忠 郑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7-263,共7页
以碧根果仁为材料,利用红外(infrared,IR)预处理22、41、68、104、148 s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90、110、130、150℃,通过出油率、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和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研究IR预... 以碧根果仁为材料,利用红外(infrared,IR)预处理22、41、68、104、148 s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70、90、110、130、150℃,通过出油率、脂肪酸组成、脂质伴随物含量和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以及抗氧化能力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研究IR预处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品质以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R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碧根果仁的出油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10%~58.42%;但对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经IR预处理后碧根果油脂肪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非酶促褐变指数、类胡萝卜素的释放以及总酚含量与IR预处理时间呈正相关,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颜色随着果仁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IR预处理148 s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γ-生育酚含量略有降低但并不显著,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52%和13.16%,贮藏稳定性显著增强。综上,IR预处理148 s是获得低温压榨碧根果油的最优预处理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IR在低温压榨碧根果油制备中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榨碧根果油 红外预处理 出油率 品质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7
作者 钟鑫荣 谢峻彬 +3 位作者 朱新婷 万可薇 方婷 魏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白藜麦为原料,研究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藜麦奶的贮藏期为8 d,3个试验组贮藏期为10 d。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处理对藜麦奶中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烤... 以白藜麦为原料,研究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藜麦奶的贮藏期为8 d,3个试验组贮藏期为10 d。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处理对藜麦奶中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烤制组的藜麦奶在贮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更严重,颜色偏黄。过热蒸汽组的藜麦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流变特性优于烤制和煮制处理组。煮制组和过热蒸汽组的藜麦奶颜色呈乳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藜麦奶 过热蒸汽 品质差异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杀菌方式的杜仲籽油-苹果汁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评价
8
作者 王小媛 耿君君 +2 位作者 靳学远 牛涵 王龙霞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分别采用热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杜仲籽油-苹果汁复合饮料进行杀菌,在20℃、30℃和40℃贮藏温度下,定期测定两种杀菌方式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菌落总数、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粒径等品质指标,研究复合饮料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分别采用热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杜仲籽油-苹果汁复合饮料进行杀菌,在20℃、30℃和40℃贮藏温度下,定期测定两种杀菌方式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菌落总数、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粒径等品质指标,研究复合饮料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比分析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Q10模型对复合饮料货架期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杀菌方式复合饮料的菌落总数均未检出,但其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复合饮料的劣变速度低于热处理复合饮料,且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提供更稳定的预测精度,利用此模型预测4℃贮藏温度下,热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复合饮料的货架期分别为137.52 d和191.57 d。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更有利于保持杜仲籽油-苹果汁复合饮料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并使其获得更长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油 苹果汁 复合饮料 贮藏稳定性 货架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廖霞 杨小兰 +2 位作者 李瑶 王丽颖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槲皮素微胶囊,通过结构表征、加速贮藏释放和体外模拟消化对槲皮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槲皮素成功包埋在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物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显...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槲皮素微胶囊,通过结构表征、加速贮藏释放和体外模拟消化对槲皮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槲皮素成功包埋在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物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微胶囊表面疏松多孔,呈不规则形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槲皮素在微胶囊中的结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微胶囊能提高槲皮素在光照、有氧、温度50℃、相对湿度84%条件下的稳定性,经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微胶囊 贮藏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杏仁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素玲 张子德 +2 位作者 王强 田金强 赵丛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61,共3页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抗氧化剂对杏仁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HQ和茶多酚是杏仁油有效的抗氧化剂,植酸、柠檬酸对TBHQ和茶多酚延缓杏仁油氧化都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VC作用不显著。添加0.02%TBHQ和0....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抗氧化剂对杏仁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HQ和茶多酚是杏仁油有效的抗氧化剂,植酸、柠檬酸对TBHQ和茶多酚延缓杏仁油氧化都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VC作用不显著。添加0.02%TBHQ和0.02%柠檬酸的杏仁油稳定性最高,可使杏仁油在25℃下的预贮藏时间从32 d延长至2年以上,其次是添加0.02%茶多酚和0.02%柠檬酸的杏仁油,其25℃下的预贮藏时间为18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油 抗氧化剂 增效剂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及发酵豆乳的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成杰 杜昭平 +2 位作者 华宝珍 徐爱才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55,共5页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发酵豆乳产品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生长良好,到达发酵终点时的菌数为6.1×108CFU/mL(对数值为8.78),表观黏度可达0.24Pa.s,感官品质较佳;发酵豆乳在低温(4℃)条件下各指标变化差异较小,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常温(25℃)时。表明植物乳杆菌ST-Ⅲ具有发酵豆乳制品的优势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豆乳 生长特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冷冻干燥保护剂优化及其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俊亮 张慧芸 +2 位作者 田芬 霍贵成 康怀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9-114,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和优化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KLDS4.0326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工艺,并分析冻干菌粉在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脱脂乳粉、海藻糖和甘油含量是影响菌体细胞存活... 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和优化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KLDS4.0326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工艺,并分析冻干菌粉在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脱脂乳粉、海藻糖和甘油含量是影响菌体细胞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以菌体细胞存活率为响应值,对3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保护剂最佳配比为:脱脂乳粉10.77?g/100?mL、海藻糖7.81?g/100?mL、甘油3.31g/100mL,此条件下菌体细胞存活率为(87.43±1.62)%,与理论预测值接近。在4℃和25℃条件下保藏12个月后,菌体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0.63%和8.67%,冻干菌粉在4℃条件下具有更高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冻干保护剂 细胞存活率 贮藏稳定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油纳米乳液特性与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冬 张晓阳 +3 位作者 刘尧政 于国泳 梁莉 李全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3-240,共8页
研究了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乳化剂、由超声波技术制备的姜油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性、抑菌特性及贮藏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姜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改善了姜油乳液的微观结构。稳态扫描结果表明,姜油纳米乳液呈典型的剪... 研究了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乳化剂、由超声波技术制备的姜油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性、抑菌特性及贮藏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姜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改善了姜油乳液的微观结构。稳态扫描结果表明,姜油纳米乳液呈典型的剪切变稀流变行为,具有牛顿流体特征,频率扫描结果表明其具有粘弹性。纳米包埋体系对姜油的抗菌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G Purity Gum 2000(PG)和Hi-Cap 100(HC)姜油纳米乳液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在4、25、55℃贮藏28 d后,姜油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良好,姜辣素的保留率在80%以上,5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的α-姜黄烯和α-姜烯变化不显著。PG姜油纳米乳液贮藏稳定性优于HC姜油纳米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纳米乳液 微观结构 流变性 抑菌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椰子油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瑞 夏秋瑜 +2 位作者 赵松林 陈华 黄玉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64,共4页
主要研究了天然椰子油(VCO)的贮藏稳定性,主要通过测定存放过程中不同水分质量分数(0.07%、0.10%、0.40%、1.00%)的VCO在不同温度下(60℃、37℃、25℃)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评价,并与花生油进行比较,同时对VCO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 主要研究了天然椰子油(VCO)的贮藏稳定性,主要通过测定存放过程中不同水分质量分数(0.07%、0.10%、0.40%、1.00%)的VCO在不同温度下(60℃、37℃、25℃)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评价,并与花生油进行比较,同时对VCO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增加,VCO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上升;当其水分质量分数≤0.10%时,在3种温度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均是最小的;当水分质量分数>0.10%时,在37℃和60℃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酸价的变化较大,接近甚至超过了花生油;在37℃和60℃的VCO样品中,水分质量分数为0.40%和1.00%的样品分别在测试的第18天和第24天出现黑色的絮状沉淀,而水分质量分数为0.07%和0.10%的样品则没有。本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当水分质量分数≤0.10%时,VCO在贮藏过程中是非常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椰子油 水分质量分数 温度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干燥雪莲果粉玻璃化转变温度与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启龙 赵亚 马占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真空干燥雪莲果粉(YP)和按总固形物质量比为1∶1添加麦芽糊精的雪莲果粉(YP-MD)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分别采用GAB模型和Gordon-Taylor方程拟合水分吸附和T g数据,构建YP和YP-MD的状态图,探讨添加麦芽糊精(MD)对...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真空干燥雪莲果粉(YP)和按总固形物质量比为1∶1添加麦芽糊精的雪莲果粉(YP-MD)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分别采用GAB模型和Gordon-Taylor方程拟合水分吸附和T g数据,构建YP和YP-MD的状态图,探讨添加麦芽糊精(MD)对雪莲果粉临界水分活度和临界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莲果粉的T g随着含水率升高而降低,YP的湿基含水率由5.95%增加至30.88%时,T g由15.8℃降低至-72.6℃;YP-MD的湿基含水率由5.11%增加至27.66%时,T g由30.5℃降低至-53.5℃。添加MD显著增加了雪莲果粉的T g。温度25℃时,YP和YP-MD的临界干基含水率为0.0455 g/g和0.0723 g/g,临界水分活度为0.12和0.27。因此,添加MD能显著增加雪莲果粉的临界含水率和临界水分活度,从而提高雪莲果粉的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粉 真空干燥 麦芽糊精 玻璃化转变温度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营养强化米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厚荣 阚建全 +1 位作者 刘甲 李学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3-287,共5页
研究挤压营养强化米的营养成分的贮藏稳定性。以实验室自制的挤压营养强化米为原料,研究其在不同的包装方式及不同的贮藏环境下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包装方式和不同的贮藏环境对挤压营养强化米的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 研究挤压营养强化米的营养成分的贮藏稳定性。以实验室自制的挤压营养强化米为原料,研究其在不同的包装方式及不同的贮藏环境下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包装方式和不同的贮藏环境对挤压营养强化米的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罐装贮藏条件是挤压营养强化米的最佳贮藏条件,在此条件下将挤压营养强化米贮藏180d,其VC和VD3的保存率可达80%以上,VB的保存率可达95%以上,酸价在1.0mg/g以下,水分含量在8%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营养强化米 营养成分 贮藏环境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的生产工艺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彰智 彭超 +2 位作者 潘军辉 胡明明 张国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4,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实验选取花椒粉碎粒度、料液比和熬制温度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及其对花椒调味油感官评分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 采用响应面法对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实验选取花椒粉碎粒度、料液比和熬制温度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及其对花椒调味油感官评分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花椒调味油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5、花椒粉碎粒度56目、熬制温度91℃,实际测得的花椒调味油感官评分(93.87分)与响应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94.03分)符合良好。对制得的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在40℃下加速贮藏90 d,贮藏期内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香气浓郁,无异味,颜色较深,麻味较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棕榈油 响应面法 感官评定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制备草鱼鱼油微胶囊及其贮藏稳定性和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晓丽 魏长庆 +1 位作者 詹晓北 夏文水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168,共6页
以草鱼鱼油为芯材,壳聚糖(CT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均质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对其包埋率、粒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鱼油和微胶囊贮藏前后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变化和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 以草鱼鱼油为芯材,壳聚糖(CT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壁材,采用超声辅助均质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对其包埋率、粒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鱼油和微胶囊贮藏前后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变化和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77%、平均粒径为15.8μm、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为71℃,且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60℃下,微胶囊贮藏15 d前后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喂食鱼油和鱼油微胶囊组小鼠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喂食高脂模型组,说明鱼油微胶囊和鱼油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超声波 喷雾干燥 贮藏稳定性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的简便提取与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文军 吴雪萍 +1 位作者 高林 宋东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2-154,共3页
用两步溶媒法提取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并研究了番茄红素提取物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两步溶媒法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所得产物的番茄红素含量大于90%,提取率高达92.17%。番茄红素分散于含0.012%(W/W)VE或0.012%(W/W)VE和0.015%(W/W)迷... 用两步溶媒法提取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并研究了番茄红素提取物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两步溶媒法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所得产物的番茄红素含量大于90%,提取率高达92.17%。番茄红素分散于含0.012%(W/W)VE或0.012%(W/W)VE和0.015%(W/W)迷迭香抗氧剂的亚麻籽油中,室温避光贮藏三个月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提取 含量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条件对米糠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雪雅 李文馨 +2 位作者 肖蓓 丁筑红 王国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01-305,共5页
米糠资源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其贮藏稳定性差导致品质迅速下降。本实验以米糠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贮藏条件下采用PE、PE/PA及编织袋包装的米糠在常压密封、真空密封条件下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贮藏30d后,PE/PA/... 米糠资源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其贮藏稳定性差导致品质迅速下降。本实验以米糠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贮藏条件下采用PE、PE/PA及编织袋包装的米糠在常压密封、真空密封条件下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贮藏30d后,PE/PA/真空组水分含量下降0.99%,粗脂肪含量下降3.74%,脂肪酸值升高77.7mg KOH/100g,而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PE/PA/真空组的3.6、2、5.33倍;PE/PA/真空组VE、γ-谷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0.4mg/100g、0.01%,对照组降幅分别是PE/PA/真空组的2.78倍和6倍;菌落总数PE/PA/真空组由初期的2.82×108CFU/g减少到0.3×107CFU/g,性状保持良好,具有米糠特有的香味,而对照组菌落总数增加到1.8×1010CFU/g,且出现明显的霉味,颜色变深,结块严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对提高米糠贮藏稳定性效果依次为:PE/PA/真空>PE/PA/常压>PE/真空>PE/常压>编织袋>对照,各样品结果呈显著差异(P<0.05)。采用PE/PA真空包装贮藏能有效提高米糠贮藏期品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包装条件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