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源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蒋云霞 黄廷林 +1 位作者 杨尚业 寇莉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93-2502,共10页
为削减微污染水库中氮素的浓度,通过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定向富集驯化,筛选出以Pseudomonas菌为主、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特性的混合菌群-A1.摇床实验表明,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A1在15h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39%,硝酸盐氮平均... 为削减微污染水库中氮素的浓度,通过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定向富集驯化,筛选出以Pseudomonas菌为主、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特性的混合菌群-A1.摇床实验表明,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A1在15h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39%,硝酸盐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2073mg/(L·h);总氮去除率为52.11%,总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1153mg/(L·h),无亚硝酸盐积累.氮平衡分析表明,约45%的初始氮被去除转化为气体产物.响应面法(RSM)结果表明,C/N比9.96,温度22.67℃,pH8.01,转速91r/min,溶解氧8.55mg/L是去除总氮(TN)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沉积物 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 脱氮特性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调控分析及菌群驯化研究
2
作者 钟根茂 常根旺 +6 位作者 杨津津 李绍康 侯军华 邓明涛 薛毅恒 王俊杰 李翔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4-982,共9页
短程反硝化(PD)工艺可还原NO_(3)^(-)-N并产生NO_(2)^(-)-N,为厌氧氨氧化提供NO_(2)^(-)-N底物,但在实际应用中,PD过程易受到水质波动的影响而不稳定。搭建并调控缺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对PD菌群进行驯化,以增强PD过程的抗冲击负荷能... 短程反硝化(PD)工艺可还原NO_(3)^(-)-N并产生NO_(2)^(-)-N,为厌氧氨氧化提供NO_(2)^(-)-N底物,但在实际应用中,PD过程易受到水质波动的影响而不稳定。搭建并调控缺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对PD菌群进行驯化,以增强PD过程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调控过程中通过批次实验确定最高效的驯化条件(C/N、反应时间)。结果表明:1)在C/N为2.5、反应时间为60 min时,PD过程最为高效,NO_(2)^(-)-N转化率达70.7%。2)C/N是影响PD系统运行过程中NO_(2)^(-)-N转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反应器启动前期提供较高的C/N(4.0),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降低这一比值至2.5,同时提高氮负荷(提高NO_(2)^(-)-N浓度并缩短反应时间至60 min),有利于PD过程NO_(2)^(-)-N的高效积累。3)反应器经过48 d的运行,与胞外聚合物分泌相关的Terrimonas菌属、反硝化菌属Ferruginibacter和Ottowia相对丰度显著提升,与PD相关的Thauera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升。基于该研究,提出PD和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PD-A)工程应用的运行条件调控模式,将驯化后的PD菌群系统与厌氧氨氧化系统相结合,可以稳定高效地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NO_(2)^(-)-N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PD) 亚硝酸盐积累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价复合填料耦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处理稀土矿山地下水氮污染性能和机理
3
作者 吴俊哲 宋勇 +5 位作者 蒋涛 宣铿 吴琳伟 王师齐 钟家乐 高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80,210,共11页
硫酸铵浸出工艺提取稀土元素导致稀土矿山地下水氮污染严重超标。针对稀土矿山地下水氨氮浓度高、酸性强以及重金属离子丰富等特点,采用玉米芯、陶粒和水泥作为复合填料,耦合构建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高效脱氮反应器。研究了HNA... 硫酸铵浸出工艺提取稀土元素导致稀土矿山地下水氮污染严重超标。针对稀土矿山地下水氨氮浓度高、酸性强以及重金属离子丰富等特点,采用玉米芯、陶粒和水泥作为复合填料,耦合构建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高效脱氮反应器。研究了HNAD在复合填料耦合作用下处理稀土矿山地下水的脱氮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23天内NO_(3)^(-)-N和NH_(4)^(+)-N的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94.20%和81.22%以上,且反应器可以为脱氮提供碱性环境。FT-IR和CLSM分析表明,在使用玉米芯作为缓释碳源时,复合填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点,并且能够生成稳定的胞外聚合物(EPS)以促进脱氮。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Thauera和Treponema能够适应稀土矿山地下水环境,为反应器的主要脱氮微生物。本研究为HNAD在稀土矿山地下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山地下水 氮污染修复 异养硝化-好氧硝化 复合填料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石磊 黄廷林 +1 位作者 白士远 何秀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为了分离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研究其系统发育地位和脱氮特性,以期为微污染水库水体生物修复提供依据.从水库底层沉积物中,采用改良的富集驯化方法分离好氧反硝化菌,通过N-J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选择培养基研究其脱氮特性.初筛分离出19... 为了分离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研究其系统发育地位和脱氮特性,以期为微污染水库水体生物修复提供依据.从水库底层沉积物中,采用改良的富集驯化方法分离好氧反硝化菌,通过N-J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选择培养基研究其脱氮特性.初筛分离出196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14株为高效菌株(ZHF2、ZHF3、ZHF5、ZHF6、ZHF8、ZMF2、ZMF5、ZMF6、N299、G107、81Y、SF9、SF18和SXF14).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ZHF3、ZHF5、ZHF6、ZMF2、G107、81Y、SF18和SXF14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ZHF2和ZHF8为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 sp.),ZMF5为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 sp.),ZMF6为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N299为动胶杆菌属(Zoogloea sp.),SF9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sp.).其中菌株G107和81Y的反硝化效果最好,72h的硝氮去除率达到98.88%和99.44%.并以G107和81Y为代表进行一系列的脱氮实验,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短程反硝化、硝化和源水脱氮能力.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补充和丰富了好氧反硝化菌的种类,其高效的脱氮特性为低氮微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好氧硝化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 脱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中关键营养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楷 石先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7,44,共5页
分以产甲烷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UASB反应器实现了甲烷化耦合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了耦合过程中关键营养菌群的绝对数量、相对丰富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UASB反应器运行250 d后,NO^-_2-... 分以产甲烷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UASB反应器实现了甲烷化耦合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了耦合过程中关键营养菌群的绝对数量、相对丰富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UASB反应器运行250 d后,NO^-_2-N、NO^-_3-N、NH^+_4-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99.99%、48%和75%;细菌、产甲烷菌、反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 S,nir K)和N_2O还原酶基因(nos Z)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89.2%、10.8%、11.7%、0.964%、(9.52%,0.902%)和1.22%。耦合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明显分层结构的甲烷化耦合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外层细菌,内部古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 硝化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群强化A/O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州君 李鹏飞 +5 位作者 王浩 景方圆 高亮 周贤钢 黄文 胡智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60,共9页
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然而该工艺脱氮效率通常只有70%~80%,且需要较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导致其能耗偏高。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多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并进行了优化组合,构建了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 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然而该工艺脱氮效率通常只有70%~80%,且需要较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导致其能耗偏高。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多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并进行了优化组合,构建了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并应用于强化A/O反应器O池脱氮。结果表明,组合AD-1+AD-5+Z1脱氮效率最高,其最佳脱氮条件为30℃、pH 7~9、摇床转速150 r/min、C/N=10,在此条件下其对SNDM培养基中TN去除率达到98.38%。强化A/O工艺中混合液回流比从200%降低至50%,TN去除率仅略微降低2.5%,与传统A/O工艺相比,强化A/O主要脱氮途径由缺氧反硝化变为同步硝化反硝化。通过好氧反硝化菌群强化脱氮,A/O工艺可节省60%的回流能耗,对于降低该工艺的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硝化 A/O工艺 混合液回流比 脱氮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好氧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水质净化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聂毅磊 贾纬 +4 位作者 曾艳兵 罗立津 陈星伟 庄鸿 陈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旨在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好氧反硝化菌。采集福州某养猪场污水处理池中的水样。通过反硝化细菌培养基培养、BTB培养基平板分离、硝酸盐还原试验和蓝白斑筛选法、异染颗粒以及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 旨在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好氧反硝化菌。采集福州某养猪场污水处理池中的水样。通过反硝化细菌培养基培养、BTB培养基平板分离、硝酸盐还原试验和蓝白斑筛选法、异染颗粒以及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染色试验,筛选获得两株具有脱氮除磷特性的菌株,命名为N1和N2。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N1和N2分别属于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sp)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sp)。将菌株N1和N2复配,获得脱氮除磷复合菌FIM-1。考察了菌株对人工合成污水和富营养化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两株菌在含磷量较低的水体中,对磷的去除率较高,相对于单菌,复合菌表现出更佳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硝化 聚磷 脱氮除磷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负载好氧反硝化菌脱氮除磷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乔楠 张静 +2 位作者 张金榜 孙伟 于大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8-2062,共5页
以纳米Fe3O4负载好氧反硝化菌处理生活废水,确定了游离菌及固定化菌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及处理效果。游离菌在pH=6.8、30℃条件下作用2天,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而固定化菌在pH=7.8、30℃及Fe3O4/菌=3:1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菌株经纳... 以纳米Fe3O4负载好氧反硝化菌处理生活废水,确定了游离菌及固定化菌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及处理效果。游离菌在pH=6.8、30℃条件下作用2天,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而固定化菌在pH=7.8、30℃及Fe3O4/菌=3:1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菌株经纳米Fe3O4负载后,对废水的脱氮、除磷及去除COD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去除率分别达到75.56%、38.83%及87.5%。纳米Fe3O4负载的菌株经反复再生,并连续处理4批废水,总氮、无机磷及COD的去除效果仍然维持在高水平,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硝化 纳米FE3O4 总氮 无机磷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好氧反硝化菌强化的SBR脱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鑫 刘芳 +1 位作者 赵研 胡筱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5-1210,共6页
使用2株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能力的假单胞菌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进行生物强化,连续运行61 d,探讨进水C/N变化对微生物强化SBR内微生物菌群和其脱氮效率的影响.随着C/N降低,反硝化效率明显降低,但是经强化的SBR的反硝化效率始终优于对照... 使用2株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能力的假单胞菌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进行生物强化,连续运行61 d,探讨进水C/N变化对微生物强化SBR内微生物菌群和其脱氮效率的影响.随着C/N降低,反硝化效率明显降低,但是经强化的SBR的反硝化效率始终优于对照组,向活性污泥中接种好氧反硝化细菌后,NO-3-N去除率最高提升14.1%,使用纯菌构建人工菌群可将NO-3-N去除率提高22.6%.使用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强化可以提升反硝化细菌所占比例,促使其迅速成为优势功能菌群,缩短系统的启动周期,大幅提高系统的反硝化效率,并且提高菌群结构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该技术在处理C/N>10∶1的含硝酸盐的污水时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好氧硝化 序批式应器 脱氮效率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调控因子及菌群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煜 方茜 +2 位作者 徐诗燕 黄紫龙 李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3,共7页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文章采用厌氧/限氧的连续流活性污泥反应器,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14 h,污泥回流比为1,COD为80~180 mg/L、TP为8.95~12.25 mg/L、NH4+-N为30~33.5 mg/L,考察溶解氧(DO)和二沉池沉淀时间对亚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的影...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文章采用厌氧/限氧的连续流活性污泥反应器,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14 h,污泥回流比为1,COD为80~180 mg/L、TP为8.95~12.25 mg/L、NH4+-N为30~33.5 mg/L,考察溶解氧(DO)和二沉池沉淀时间对亚硝化/反硝化同步反应的影响,并对系统微生物菌群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中AOB与NDPAOs 2种菌群属类的配比为1.113时,DO范围在0.4~0.7 mg/L,二沉池沉淀时间为3 h,A/OLA连续流中亚硝化和反硝化2个生化反应平衡,脱氮除磷效果最佳,TP的去除率为98.32%,TN的去除率为9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亚硝化/硝化除磷 A/OLA连续流 溶解 二沉池沉淀时间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丰盛/缺氧饥饿模式驯化微生物积累内源聚合物并实现内源反硝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有为 王好韩 金常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3-1290,共8页
为了探究好氧丰盛/缺氧饥饿(O/A-F/F)模式驯化的微生物的内源积累能力和缺氧段内源反硝化的特性,并比较其与传统好氧丰盛/饥饿(O-F/F)驯化模式的差别,以添加乙酸的生活污水为底物,在F/F=0.1的条件下,采用O/A-F/F和O-F/F两种不同模式驯... 为了探究好氧丰盛/缺氧饥饿(O/A-F/F)模式驯化的微生物的内源积累能力和缺氧段内源反硝化的特性,并比较其与传统好氧丰盛/饥饿(O-F/F)驯化模式的差别,以添加乙酸的生活污水为底物,在F/F=0.1的条件下,采用O/A-F/F和O-F/F两种不同模式驯化活性污泥.结果表明,O/A-F/F模式的PHA产率为0.52,O-F/F模式的PHA产率为0.78.虽然O/A-F/F模式的PHA产率低,但是O/A-F/F模式具有内源反硝化功能,比内源反硝化速率为2.76 mg/(h·g).O/A-F/F模式下还原1 mol的硝酸盐需要2mol的内源PHA.2种选择模式下的菌群结构呈现差异,O/A-F/F模式下优势菌群为Bet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Lgnavibacteria和Bacteroidia.O-F/F模式富集的微生物主要为Bet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O/A-F/F运行模式可以实现好氧阶段污水中有机物的内源储存并在缺氧段用于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丰盛/饥饿 好氧丰盛/缺饥饿 聚羟基脂肪酸酯 糖原 内源硝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江伟 袁林江 +1 位作者 王茹 杨丰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探究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生物反应机理,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建立了SRAO反应体系,实现氨氮与硫酸盐同步去除。通过物质衡算、活性测定、微生物分析等,总结获得UASB反应器中SRAO过程分步分层进行的特点。... 为探究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生物反应机理,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建立了SRAO反应体系,实现氨氮与硫酸盐同步去除。通过物质衡算、活性测定、微生物分析等,总结获得UASB反应器中SRAO过程分步分层进行的特点。首先,在中下层污泥中,氨氮与硫酸盐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硫离子和硝态氮;随后,在中上层污泥中,硫离子与硝态氮发生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氮气。反应器中硫离子的积累会抑制SRAO微生物活性,因此,第二步反应是整体反应的限速步骤。破解硫离子对SRAO微生物的活性抑制,是SRAO技术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厌污泥床 硫酸盐型厌 硫自养硝化 微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储建松 张传义 +4 位作者 吴启威 何士龙 毛缜 孙东旭 袁丽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5-943,共9页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由21.3%提高到94.4%,出水磷在0.6mg/L左右。通过逐步增加进水氨氮的方法运行2个月,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在进水P浓度为6.4mg/L,保持进水N/P比为8.8,交替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最优,可达0.12kg N/(m^3?d)和0.018kg P/(m^3?d),出水总磷(TP)0.8mg/L,总氮(TN)12mg/L,出水COD、NH_3-N和TN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周期试验中,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值)均可作为厌氧释磷的控制参数,ORP也可指示缺氧吸磷的终点。典型周期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系统内污泥多样性约为种泥的0.5倍,在"门"、"属"分类级别上分别以Proteobacteria、Xanthomonadales-nobank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除磷 交替式厌/缺-好氧双膜工艺 运行性能 过程特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H02菌强化反应器脱氮过程中菌群结构的高通量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郑郑 曹刚 +2 位作者 李紫惠 陈海升 莫测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2-1929,共8页
为了强化生物反应器脱氮以及揭示微生物菌群结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Ochrobactrum anthropi XH02和SBR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利用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时期反应器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XH02菌的... 为了强化生物反应器脱氮以及揭示微生物菌群结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Ochrobactrum anthropi XH02和SBR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利用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时期反应器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XH02菌的加入使得反应器中T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5%和10%以上;反应器中微生物菌群在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XH02的加入对菌群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Acinetobacter、Blvii28和Aquabactenium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Fontibacter和Treponema菌的相对丰度则在强化过程中显著升高;XH02的相对丰度随着反应器的运行逐渐增加,最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菌群;主成分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大致把反应器运行过程分成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硝化 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 SBR应器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赖城 张大超 +4 位作者 Philip Antwi 董冰岩 周豪 苏昊 石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2-1459,共8页
厌氧氨氧化是非常有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但由于短程硝化的局限性,厌氧氨氧化工艺一直难以全面推广,而短程反硝化的提出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近些年短程反硝化的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首先回顾了反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综述... 厌氧氨氧化是非常有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但由于短程硝化的局限性,厌氧氨氧化工艺一直难以全面推广,而短程反硝化的提出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近些年短程反硝化的研究已经取得诸多成果,首先回顾了反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综述了成功启动短程反硝化的富集实验,分析了菌群特性和亚硝酸盐积累机理,总结了反应器启动条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认为探明短程反硝化功能菌的富集机理和种间选择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短程反硝化的发展。随后综述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亚硝酸盐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系统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的启动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佼 陆一新 +3 位作者 李滨伶 李晓媛 刘欢 张建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92,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该文采用人工快渗(CRI)系统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有机物添加对氮素污染物转化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至20 mg/L,可在49 d内实现CRI...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该文采用人工快渗(CRI)系统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有机物添加对氮素污染物转化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至20 mg/L,可在49 d内实现CRI系统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的快速启动,稳定运行期间TN平均去除率达到98.1%,相比未添加有机物时启动周期缩短了11 d,TN平均去除率提高了7.3%。当进水COD浓度提高至25 mg/L时,厌氧氨氧化对脱氮的贡献率降低了27.2%,主要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降至12.42%,而反硝化功能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升至11.16%,反硝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竞争反应基质而导致厌氧氨氧化活性被削弱,TN平均去除率下降了13.5%。因此,将进水有机物浓度控制在适宜范围时可有效改善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脱氮 CRI系统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内源反硝化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深度脱氮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龙 王佳铭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5-1743,共9页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深度脱氮,在厌/缺氧运行序批式反应器(SBR)的厌氧段投加乙酸钠(100mg COD/L)实现了内源反硝化与Anammox的协同脱氮,并考察了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耦合内源反硝化可明显提升An...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深度脱氮,在厌/缺氧运行序批式反应器(SBR)的厌氧段投加乙酸钠(100mg COD/L)实现了内源反硝化与Anammox的协同脱氮,并考察了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耦合内源反硝化可明显提升Anammox工艺的脱氮性能,系统的总无机氮(TIN)去除率由79.07%±2.63%提高至97.00%±1.35%,出水TIN降低为(3.30±1.49)mg/L.典型周期数据表明厌氧段合成的内碳源如聚羟基脂肪酸酯可为后续内源反硝化作用提供电子供体,但不对Anammox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基于物料平衡分析表明系统的氮素主要通过Anammox作用去除(P_(AMX):P_(EDN)=98.27%:1.73%).乙酸钠的投加刺激了系统中反硝化菌Thauera的大量增殖,但随着具有内源反硝化能力的Denitratisoma丰度上升,促进了Anammox菌Candidatus Brocadia的丰度恢复,实现了Anammox系统的深度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硝化 SBR 深度脱氮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脱氮菌群的构建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尹明锐 汪苹 +2 位作者 刘健楠 王磊 酒卫敬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55-59,共5页
利用筛选得到的5株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采用两两组合方式,构建出了优于单一菌株脱氮活性的复合菌群F1.研究了该复合菌群的生长曲线,探讨了盐度对复合菌群F1的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3.5%的条件下... 利用筛选得到的5株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采用两两组合方式,构建出了优于单一菌株脱氮活性的复合菌群F1.研究了该复合菌群的生长曲线,探讨了盐度对复合菌群F1的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3.5%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在盐度0,2.0%,3.5%的条件下,NH4+-N和TN去除率在48,84,96 h时均达到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时,NH4+-N和TN去除率仍很高,均在94%以上.复合菌群F1在处理实际味精废水方面具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硝化 复合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DO对MBBR系统硝化和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魏小涵 毕学军 +3 位作者 尹志轩 周小琳 徐晨璐 葛文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2-618,共7页
在缺氧/好氧/好氧串联运行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中考察了温度和好氧反应器中溶解氧(DO)水平对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氮素去除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温度和DO的变化造成的MBBR系统中脱氮功能菌群结构的差异,从而在... 在缺氧/好氧/好氧串联运行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中考察了温度和好氧反应器中溶解氧(DO)水平对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氮素去除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温度和DO的变化造成的MBBR系统中脱氮功能菌群结构的差异,从而在微观水平解释硝化和反硝化受温度和DO影响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系统温度的升高可以同时强化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且好氧反应器中DO水平的提高对硝化过程有利,从而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本研究中,在系统连续运行阶段,当系统温度和好氧O_1反应器的DO浓度为本研究范围内的最高水平时(即温度=20~22oC、DO=5~8mg O_2/L),比硝化负荷可达1.60g NH_4^+-N/(m^2·d)以上,而相同温度范围内比反硝化负荷可高达2.84g NO_3^--N/(m^2·d),从而使MBBR系统在该工况条件下获得了最佳的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和85.7%).温度和DO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根本原因是温度和DO变化引起了脱氮功能菌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当好氧反应器的DO水平下降时,硝化功能细菌的OTUs比例显著降低,尤其是异养硝化细菌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而温度的变化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应器 温度 溶解 硝化/硝化 脱氮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