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肥力的提升作用 被引量:70
1
作者 张文学 王少先 +8 位作者 刘增兵 唐先干 熊丽 夏文建 王萍 袁福生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7-790,共14页
【目的】准确评价有机肥料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效果,是正确选择土壤培肥措施的基础。通过比较两种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有机肥培肥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年田间定位试验(2015—2017)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 【目的】准确评价有机肥料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效果,是正确选择土壤培肥措施的基础。通过比较两种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有机肥培肥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年田间定位试验(2015—2017)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7个处理:不施肥(CK),等氮磷钾投入量下的单施化肥(CF)和一半化肥氮配施一半的牛粪(+CM)、猪粪(+PM)、鸡粪(+ChM)、绿肥(+GM)与秸秆(+SR)。在2017年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学性状。筛选用于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用雷达图分析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的制约因素,采用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结果】1)团聚体结构、pH、有机质3个指标属于弱变异性,其余指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以有效锌、有效磷以及酸性磷酸酶的变异系数较大,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比较灵敏;2)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显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速效钾与全磷含量是制约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最主要的3个因子;3)运用全量数据集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肥力指数IFI均表明,相对于不施肥CK,6个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指数IFI,5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IFI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且+PM与+ChM处理的IFI指数显著高于+CM与+GM处理;在全量数据集下,+SR处理的IFI指数显著高于+CM与+GM处理,而在最小数据集下,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全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TDS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MDS均与双季稻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基于全量数据集和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TDS、IFIMDS)均可客观表征土壤肥力质量。依据该指标,化肥配施猪粪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配施鸡粪或秸秆,最低是配施牛粪或紫云英绿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质量综合指数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旅游效益的影响--基于31个主要旅游城市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闫绪娴 范玲 施江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针对我国空气污染及严重雾霾天气频发阻碍旅游城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现状,采用我国31个主要旅游城市280个站点2013—2019年7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月均值,用均值统计和趋势回归方法,可以发现:(1)AQCI浓度呈现冬季偏高,夏季偏低,春... 针对我国空气污染及严重雾霾天气频发阻碍旅游城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现状,采用我国31个主要旅游城市280个站点2013—2019年7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月均值,用均值统计和趋势回归方法,可以发现:(1)AQCI浓度呈现冬季偏高,夏季偏低,春秋两季居中的态势,北方内陆地区城市AQCI的均值要大于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2)根据各站点的AQCI值,春季和秋季80%以上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和重度污染;冬季60%以上空气质量为中度和重度污染;夏季90%以上为良。(3)AQCI呈下降趋势站点数略多于呈上升趋势站点数,多数旅游城市空气质量在逐步提升。(4)宜游时间较长的城市有海口、福州、拉萨、贵阳、和昆明等;低于一个月的城市为北京、石家庄、太原、郑州、天津等。(5)空气污染对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交通港航、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市场发展与游客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影响该区域的旅游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时空格局 适宜旅游时间 生态旅游 旅游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 被引量:7
3
作者 牛海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出各评价分区相对于某一指定作物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然后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 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出各评价分区相对于某一指定作物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然后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最后引入产量比系数,将评价分区内指定作物综合作用分折算成基准作物的综合作用分,即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测算,可以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异性;测算出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具有显著的全省统一性和可比性,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标准构建的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耕地 质量综合指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产品质量综合指数
4
作者 王持位 王晨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40,43,共4页
质量综合指数是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法来反映工业产品质量变化的一种方法,它是各种产品质量动态个体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其公式为: IK=Σ1 W/ΣW式中: Ik—质量个体指数W—权数由于质量综合指数可以分解为个体指数的计算与综合指数的... 质量综合指数是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法来反映工业产品质量变化的一种方法,它是各种产品质量动态个体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其公式为: IK=Σ1 W/ΣW式中: Ik—质量个体指数W—权数由于质量综合指数可以分解为个体指数的计算与综合指数的计算两部分,因此,我们分别给予说明。(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产品 产品质量 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探讨 被引量:19
5
作者 安国安 林兰钰 邹世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共8页
依据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期排名,是目前环境管理者为促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种政策措施,采用正确的排名方法是保障排名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研究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类别法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城市河流黑臭... 依据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期排名,是目前环境管理者为促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种政策措施,采用正确的排名方法是保障排名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研究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类别法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城市河流黑臭、浑浊等特点,筛选出pH、溶解氧、色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7项因子参与评价并对河南省辖内的城市河流进行排名。结果表明,选用的排名方法基本满足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水环境质量排名 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饶阳县果蔬基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尉岚 张翔 +1 位作者 郝彦璋 杨长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52-57,61,共7页
[目的]揭示京津冀果蔬基地土壤现状及问题。[方法]以饶阳县果园与蔬菜大棚土壤为评价对象,采集12个土壤样品,测定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和盐碱度,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综合质量影响指数评价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 [目的]揭示京津冀果蔬基地土壤现状及问题。[方法]以饶阳县果园与蔬菜大棚土壤为评价对象,采集12个土壤样品,测定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和盐碱度,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综合质量影响指数评价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饶阳果蔬基地土壤偏碱性,土壤出现了弱次生盐渍化现象,电导率随含盐量增加而增加,盐化的同时发生着碱化的现象。土壤肥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现象,这可能与施肥方式的不合理有关,具有潜在的风险,需引起重视。果园改为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后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增加了土壤盐碱化的风险。[结论]研究结果为饶阳县果蔬基地土地合理利用、合理施肥、土壤养分管理及优质果蔬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基地 土壤质量 模糊评价法 综合质量指数 河北省饶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信产品运营质量综合评估指数(SQI)研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社 张彦峰 李奕霖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40-243,共4页
对电信产品运营质量综合评估指数(SQI)进行研究,引入SQI产品运营质量综合评估方法,搭建产品整体运行质量健康评估模型,建立起综合评估指数、产品支撑关键因素、KPI、业务平台运行数据之间的关联;开展评估模型优化,进一步固化评估模型,... 对电信产品运营质量综合评估指数(SQI)进行研究,引入SQI产品运营质量综合评估方法,搭建产品整体运行质量健康评估模型,建立起综合评估指数、产品支撑关键因素、KPI、业务平台运行数据之间的关联;开展评估模型优化,进一步固化评估模型,利用模型分析重点产品的运营质量,验证并检验模型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现了集团、省产品质量分析有效落地,为后续产品质量优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资源。通过IT化实现产品支撑质的跨越,为进一步保障和持续提升产品服务及运营的质量提供坚实的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运营质量综合评估指数 评估模型 分段线性归一化算法 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4
8
作者 范少辉 赵建诚 +2 位作者 苏文会 余林 严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了1 200,1 800,2 400和3 000株·hm^-2 4个密度下毛竹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pH值、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等18个土壤质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密度梯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土壤密度以3 0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1.10 g·cm^-3),相同密度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均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且各密度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而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随林分密度增大先逐渐增大后又略有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升高而后趋于稳定或下降趋势;相同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土层深度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对土壤质量的密度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毛竹林0-60 cm土层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0.585 3,说明适宜的密度结构对土壤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相同密度下,0-2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土层。【结论】密度调控是林地管理的重要措施,长期的合理密度经营有利于优化林分结构,促进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改善林下植被、枯落物及养分循环过程;在本研究地点,不同密度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差异显著,采用合理密度(2 400株·hm^-2)经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密度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典型区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广文 何立环 +3 位作者 王晓斐 王业耀 刘海江 董贵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以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结构为核心,以县域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单元,筛选了农村环境状况指数和农村生态状况指数,构建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及评价级别。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 以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结构为核心,以县域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单元,筛选了农村环境状况指数和农村生态状况指数,构建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及评价级别。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尚志市、祁连县、保德县、定南县、夷陵区、永定区、乐东县、威宁县和平利县等9个典型县域,开展了案例研究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中国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状况指数 专家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人工林地土壤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10
作者 田鹏莹 孙慧娟 +4 位作者 薛婧雯 刘梦瑶 李建菲 范国强 张志华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价华北平原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改善及障碍因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以不同密度(1111,833,625,555,416株/hm^(2))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4年10月底采集杨树林下0—20 cm土层土壤,对土壤主要... [目的]定量评价华北平原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改善及障碍因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以不同密度(1111,833,625,555,416株/hm^(2))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4年10月底采集杨树林下0—20 cm土层土壤,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行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DS),通过土壤质量指数和障碍因素诊断对华北平原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基于总数据集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由土壤全碳、蔗糖酶活性、电导率、粉粒和速效磷组成的最小数据集。②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416株/hm^(2)(0.55)>555株/hm^(2)(0.51)>625株/hm^(2)(0.49)>1111株/hm^(2)(0.48)>833株/hm^(2)(0.44)。林分密度显著影响了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碳、全碳和速效养分等。③整个研究区土壤质量障碍以中度、轻度障碍为主,土壤有机碳(15%)和土壤含水量(13%)是影响该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最大障碍因素。各密度杨树人工林均面临土壤养分和水分限制型障碍。[结论]杨树人工林密度为416株/hm^(2)时土壤质量最佳,华北平原各杨树人工林均面临土壤养分不足,缺水的情况,该地区应制定科学的施肥灌溉管理措施,同时在人工林生产实践中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 土壤质量评价 评分法 土壤障碍因素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黛青 夏莎莎 +2 位作者 张镇松 李洁 李红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12-4120,共9页
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城市河道水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北方缺水城市普遍采用再生水补给河道,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城市河道水生态评价技术... 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城市河道水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北方缺水城市普遍采用再生水补给河道,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城市河道水生态评价技术体系逐渐从单一水质评价转变到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再生水补给型河道,建立和选择多要素、更适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北方缺水城市中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以两条不同护岸类型的河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包含水质、生境和水生生物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讨论了不同水生生物评价指数参与评价的综合评价差异.研究发现,尽管两条河流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水质状况相似,硬质护岸河段的水质略优,但软质护岸河段在生境条件和底栖动物评价指数上表现更佳;尤其在平水期,软质护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软质护岸河段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优于硬质护岸河段.而在水生生物评价指数的选择上,生物指数(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均能较合理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综合质量.研究建议,在河道整治和设计中,应更多采用软质护岸,以提升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美丽河湖与城市自然环境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底栖动物评价指数 水生态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树林5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彦崟 林杰 +1 位作者 李建伟 贾西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9,9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5种模式土壤pH值、持水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海拔差异以及林下枯落层厚度不同所造成;有机质、水解N、有效P、全K含量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林龄和人为整地有关;5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0.5,其中漆茶混交林最高,为0.71,说明漆茶混交具有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漆茶配置模式既能提高漆树品质,又能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秦巴山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不同配置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质量与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陆晓松 于东升 +3 位作者 徐志超 黄晶晶 周聪聪 孙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7-494,共8页
耕地土壤肥力及施氮量对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具有重要影响,但它们综合影响的定量关系及相对贡献率并不清楚。在太湖流域常熟市研究区,通过设置不同土壤肥力与施氮量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 耕地土壤肥力及施氮量对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具有重要影响,但它们综合影响的定量关系及相对贡献率并不清楚。在太湖流域常熟市研究区,通过设置不同土壤肥力与施氮量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分析揭示施氮量与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提升施氮量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但不利于小麦氮肥利用率提升;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两者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相对贡献率比值分别为1.09∶1和1.32∶1。表明通过提升土壤综合肥力、削减氮肥施用量,达到粮食与生态双重安全目标,培育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显得更为基本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 施氮量 小麦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14
作者 黎泽民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10-115,共6页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魅力,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掌握新疆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空气质量,优化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促进阿勒泰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2019-202...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魅力,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掌握新疆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空气质量,优化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促进阿勒泰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2019-2020年大气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_(2))、PM_(10)、PM_(2.5)、二氧化硫(SO_(2))及臭氧(O_(3))6项污染物指标数据,运用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达标率、6项污染物单项指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空气质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9-2020年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值减少的是CO、NO_(2)和O_(3);6项空气污染物中CO和NO_(2)浓度达标率均为100%,SO_(2)和O_(3)浓度达标率呈增加趋势,而PM_(10)和PM_(2.5)的浓度达标率呈减少趋势;(2)2019-2020年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空气6项污染物单项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趋势,PM_(10)为空气首要污染物;(3)2019-2020年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类别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要素 污染物单项指数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动态监测评价模型 被引量:52
15
作者 钱拴 延昊 +3 位作者 吴门新 曹云 徐玲玲 程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573-6583,共11页
为了能掌握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高低及其时空变化,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建立了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利用构建的指数和评价模型,以2017年作为监测评... 为了能掌握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高低及其时空变化,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建立了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利用构建的指数和评价模型,以2017年作为监测评价的当年,以2000-2017年作为评价的多年时段,对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1)2017年全国大部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高于2000-2016年多年平均值,生态质量偏好;2017年福建、广西、海南、广东、云南植被综合生态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及其年际对比模型可以定量反映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差异。(2)全国有90.7%的区域2000-2017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生态质量指数提升明显,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可以定量反映植被生态质量的多年变化趋势和幅度。(3)南方大部地区2000-2017年平均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在50.0以上,北方大部地区在50.0以下;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在20.0以上,西部大部地区在20.0以下,表明南方大部地区年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北方、中东大部好于西部。可见,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及其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能够监测评价当年和多年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可为掌握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动态提供模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覆盖度 时空变化 监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谢志仁 刘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论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 ,介绍了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江苏省生态环境区域分异规律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江苏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盛周君 孙世群 +1 位作者 倪小东 褚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91-9992,10000,共3页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法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吕春花 郑粉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12-18,29,共8页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a不同年限的阳坡墚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a不同年限的阳坡墚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真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构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自然恢复1-140a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1559-0.8509,较裸露休闲地增加4.2-27.5倍;根据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可将140a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植被恢复初期(1-2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植被恢复中期(20-4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波动性增长,植被恢复后期(40-14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增长。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被生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子午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张 张福平 +4 位作者 马倩倩 燕玉超 雷声剑 刘筱 李肖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以果园地、农田地、天然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质量相对指数等方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为敦煌市土壤保水保肥、盐碱化荒地... 以果园地、农田地、天然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质量相对指数等方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为敦煌市土壤保水保肥、盐碱化荒地改良与植被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极低,低于0.15%;荒地盐分含量达到56.88 g/kg,盐碱化严重。(2)适用于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DMS)的包括:速效钾、含水量和物理性粘粒等9项指标。(3)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土壤质量排序为灌木林地>天然林地>果园地>农田地>荒地。(4)依据全国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荒地为4级地力,果园地和农田地为3级地力,天然林地和灌木林地为2级地力。(5)对土壤相对质量指数分析,灌木林地的土壤质量高于天然林地,果园地、农田地和荒地的土壤质量低于天然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市 土壤理化性质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气质量对其旅游活动的影响研究——基于宏、微观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凌茜 杨韵 梁韵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7,32,共8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国内外游客对城市旅游活动的参与度开始下滑,空气质量对城市旅游活动的影响开始凸显。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城市空气质量对其旅游活动的影响。从宏观角度,采用二手数据收集法,以既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国内外游客对城市旅游活动的参与度开始下滑,空气质量对城市旅游活动的影响开始凸显。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城市空气质量对其旅游活动的影响。从宏观角度,采用二手数据收集法,以既有"中国旅游百强城市"称号,又有官方公布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42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即AQI,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与城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由各城市官方网站公布)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采用实验法,以40名高校学生为被试,探讨旅游者对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知晓程度对其出游意愿和推荐他人出游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增长率对城市旅游接待量增长率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城市旅游接待量的增长趋势变缓);旅游者对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知晓程度与城市旅游吸引力对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推荐他人出游意愿都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旅游接待量 旅游收入 出游意愿 推荐他人出游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