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倩华 边志强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改革(简称“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项针对空气污染的环境规制,能同时兼顾环境、气候与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探讨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对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发展具有... 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改革(简称“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项针对空气污染的环境规制,能同时兼顾环境、气候与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探讨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对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06−2021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生态补偿机制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发挥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非随机选择问题、异质性处理效应、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和控制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受限于“能源替代效应”与“高碳锁定效应”,政策的协同降碳效果较弱。②机制检验表明,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发挥波特效应、集聚效应与结构效应,进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③异质性分析显示,生态补偿机制的减污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稳定性,而降碳与增长效应则在不同考核周期、奖惩形式、系数设计与系数额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应积极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细则,扩大试点范围,畅通传导渠道,因地制宜实施方案,为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精准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渐进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理念的职业教育质量生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岑建 韦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职业教育的质量价值具有合目的性、合发展性、合差异性和合开放性等多重性。因此,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不能依赖边界封闭的组织内部质量管理,而要建立内外连通、资源平衡的质量生态系统。针对当前职...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职业教育的质量价值具有合目的性、合发展性、合差异性和合开放性等多重性。因此,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不能依赖边界封闭的组织内部质量管理,而要建立内外连通、资源平衡的质量生态系统。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质量生态结构失衡、生态链条缺失、生态要素离散和生态指标单一等问题,通过办学主体、师资、课程和评价等方面的多元整合,推进职业教育质量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生态要素和生态环境优化、同化和结构化,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质量价值 质量生态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生态学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问题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全旺 赵兵川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4-26,共3页
如今,提升质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然而,教育质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价值,忽略任何一方都难免有失偏颇。在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将高职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置于系统演化的时间轴上,借鉴质量生态... 如今,提升质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然而,教育质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价值,忽略任何一方都难免有失偏颇。在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将高职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置于系统演化的时间轴上,借鉴质量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高职教育质量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探讨其质量个体间的质量竞争与协同进化,可为多元化时代的高职教育质量改善与提升提供一种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生态 高职教育 质量竞争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质量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8-22,共5页
文章界定并分析了高职教育质量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影响因子,梳理了当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发展过速(生态承载力严重超载)、师资失能(质量生态保障遭遇挑战)、专业同构(就业生态质量深陷尴尬)、实践教学(主导性教... 文章界定并分析了高职教育质量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影响因子,梳理了当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发展过速(生态承载力严重超载)、师资失能(质量生态保障遭遇挑战)、专业同构(就业生态质量深陷尴尬)、实践教学(主导性教学样态反被边缘化)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提升高职教育生态环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质量生态环境 优化 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永威 姜连馥 刘建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52,共5页
从质量生态的角度出发,以减少建筑垃圾为切入点,通过对深圳市建筑垃圾现状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系统的因素,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并以各因素的重要度为依据,提出基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建筑工程质量... 从质量生态的角度出发,以减少建筑垃圾为切入点,通过对深圳市建筑垃圾现状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系统的因素,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并以各因素的重要度为依据,提出基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垃圾 质量生态管理 网络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主要烤烟生产基地质量生态类型的初步划分 被引量:104
6
作者 唐远驹 张建平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根据上海烤烟生产基地辽宁、山东、河南、贵州、四川、福建、云南7省12县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以烟区的生态条件、烟株的生长发育过程、烟叶的质量特征为依据,将这些基地划分为5个质量生态类型: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山地云南烤烟类型,低纬度... 根据上海烤烟生产基地辽宁、山东、河南、贵州、四川、福建、云南7省12县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以烟区的生态条件、烟株的生长发育过程、烟叶的质量特征为依据,将这些基地划分为5个质量生态类型: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山地云南烤烟类型,低纬度中海拔山地丘陵贵州烤烟类型,低纬度低海拔低山丘陵福建烤烟类型,中纬度低海拔平原丘陵豫鲁烤烟类型,以及高纬度低海拔平原丘陵辽宁烤烟类型。对各类型的生态条件、烟株生长发育特点、烟叶质量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烤烟生产基地 质量生态类型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我国西部矿区生态质量监测——以彬长矿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姚顽强 李悠 +4 位作者 郑俊良 蔺小虎 相里海龙 惠伯辰 李文欣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66,共8页
我国西部矿区是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脆弱区,探讨西部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对于矿区自然环境保护与有序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彬长矿区为例,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 8遥感... 我国西部矿区是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脆弱区,探讨西部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对于矿区自然环境保护与有序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彬长矿区为例,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在深入剖析该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和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区LUCC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①2017—2022年矿区LUCC结构上出现明显的转移特征,形成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新LUCC格局,并伴随着林地大范围转出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情况,转移量约191.04 km^(2)。②5 a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由0.54降至0.47,研究发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绿度和干度指标因子影响。③2017—2022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2%,分析结果可为西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遥感 GIS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间河南省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奥勇 汪雅 +3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张亦恒 李雪娇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生态环境质量是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定量地对其进行长时序动态监测与分析,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生态环境质量是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定量地对其进行长时序动态监测与分析,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作为评价指标,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探究河南省郑州市2001—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各驱动因子影响程度。研究表明:①2001—2020年间郑州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生态环境指数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平原低、西南山地丘陵高。除2010年受高温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面积大幅增加外,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以不变和轻微改善为主。②2001—2020年间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占比56.34%,下降趋势区域占比42.26%。结合Hurst指数,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趋势区域未来变化以持续性特征为主,西南部生态环境质量上升趋势区域未来变化以反持续性特征为主。③驱动力分析表明,2001—202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和人口密度是影响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子,其解释力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因素。高程和年均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影响力逐渐增强。研究可为郑州市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Sen+Mann-Kendall HURST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兰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9
作者 李霞 刘小慧 +3 位作者 马瑞 魏伟 祁发中 侯亚茸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0,共9页
【目的】研究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视化表达提供方法支撑。【方法】在RSEI的基础上引入PM2.5作为大气环境指标,提出了适用于河谷型城市的改进型遥感生态环境指数模型IRSEI。基于熵权法和指标和法计算IRSEI指数... 【目的】研究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视化表达提供方法支撑。【方法】在RSEI的基础上引入PM2.5作为大气环境指标,提出了适用于河谷型城市的改进型遥感生态环境指数模型IRSEI。基于熵权法和指标和法计算IRSEI指数,使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因子探测,分析了兰州市主城区2012~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结果】2012~2022年夏季和冬季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格局相似,大部分地区的IRSEI指数等级为“中等”和“良好”,这说明10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发展。2012~2022年冬季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面积呈减小趋势,夏季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面积明显低于冬季。土地利用类型、GDP、人口密度、高程和气温成为影响研究区IRSEI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使用IRSEI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兰州市主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12~2022年兰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出现逐渐向好的趋势,2010年以来兰州市持续实施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河谷型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 IRSEI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周德荣 胡清华 +3 位作者 蔡哲 唐志伟 陈希 江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通过建立1 km高精度网格分辨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EQI)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HAI),基于四象限法研究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间HAI持续上升,EQI... 通过建立1 km高精度网格分辨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EQI)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HAI),基于四象限法研究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间HAI持续上升,EQI在20年来先降低后上升,高HAI主要分布在人口聚集沿海城市,高EQI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山区。福建省大部分城镇和道路处于高HAI、低EQI的区间,山区林地处于低HAI、高EQI区间。近20年来高HAI、高EQI区域占比升高3%,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协调变化和冲突变化均占9%,冲突变化地区主要出现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协调变化区域主要出现在城区外围,在城区内部也有零散分布。近10年相比前10年协调变化地区上升4%,冲突变化降低5%,说明福建省近10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福建省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价法在北京丰台区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龙飞 张劲 +5 位作者 渠晓东 张敏 葛金金 张海萍 陈渠昌 张宇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河流是受到人类活动扰动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也成为当前水生态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揭示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本研究以北京丰台... 河流是受到人类活动扰动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也成为当前水生态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揭示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本研究以北京丰台区城市河流为例,于2022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开展了水生态野外调查,系统采集了水生生物、水环境和栖息地相关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和分析涵盖水质、水生生物和栖息地的30项候选指标,采用判别能力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确定了包括3项水质理化指标、9项水生生物指标和1项栖息地质量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提出应用熵权法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丰台区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丰台区河流有31.25%的点位达到优秀和良好状况,50.00%的点位为一般,18.75%的点位为差。丰台区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单项准则层栖息地质量状况极显著相关。从空间上看,永定河丰台段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大清河为一般,生态基流不足和水质污染风险是影响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北运河总体为一般,但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生态修复的凉水河段优于其他支流段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栖息地质量是影响北运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季节的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城市河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秋季的水生态环境质量优于春季和夏季,其中不同季节的水质、栖息地质量和水生生物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通过与不同权重法综合评价结果、与河流差异性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本研究城市河流应用综合评价法的良好适用性。研究显示,综合评价法在评估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识别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变化趋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相似类型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水生生物 生态环境质量 熵权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伟 凌红波 +2 位作者 公延明 陈伏龙 单钱娟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塔里木河干流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作为生态输水的直接受益区,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于理解生态输水工程的效果和评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22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 塔里木河干流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作为生态输水的直接受益区,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于理解生态输水工程的效果和评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22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盐度(SI_T)5个指标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S),运用Mann-Kendall检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变异系数分析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稳定性,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RSEIS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8—2022年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23·(10a)-1,多年平均RSEIS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25 a间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面积占55.06%,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变化;但仍有54.59%的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由改善向退化转变的潜在风险。(3)从成因分析来看,8个影响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因子(0.534)对RSEIS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和潜在蒸散发因子双因子交互(0.659)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干流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塔里木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临港新片区陆海联通水系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13
作者 王鑫 莫子龙 +3 位作者 尹杰 焦俊鹏 何文辉 李娟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群落结构调查,采用多种指数模型对临港新片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氮(TN)为水体的主要营养元素,与施用氮肥等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施工导致的点源污染有关;总磷(TP)是影响滴水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水体中重金属整体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中TP是主要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呈现出Cd>Cu>Cr>Pb的规律。虽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低风险水平,但Cd导致的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仍值得关注。从陆到海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逐渐升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总体来看,从陆到海水体生态质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好的趋势,但营养元素N、P及重金属Cd污染需重点关注。对研究区域进行的风险预警评价表明,陆域水体为较安全状态,近岸海域为安全状态,N、P元素可能引起的富营养化是临港新片区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性地确定生态优化与恢复策略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联通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风险预警体系 临港新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遥感生态指数的深圳市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14
作者 蒋瑞霞 王正鑫 +6 位作者 孙芳芳 董程程 赵龙龙 李晓丽 陈劲松 李洪忠 王莉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6-806,共11页
深圳市地处多云多雨地区,且生态状况变化剧烈,基于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难以确保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的一致性。对此,基于RSEI,通过优化数据选取、建立指标合成、不变区域指标归一化,以及多时相融... 深圳市地处多云多雨地区,且生态状况变化剧烈,基于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难以确保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的一致性。对此,基于RSEI,通过优化数据选取、建立指标合成、不变区域指标归一化,以及多时相融合主成分分析等步骤,构建统一遥感生态指数(Unified RSEI,URSEI)。在此基础上,应用199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开展了深圳市30年间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深圳市生态质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0年间URSEI总体上升了2.94%。2)对1 km网格生态质量时空演变分析表明,1990-2000年,深圳市生态质量总体略有下降。其中,2000-2010年,深圳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的生态质量有所下降,其他地区呈现改善趋势;2010-2020年,深圳市生态质量进一步提升,仅在部分在建区域表现出生态质量的下降。3)该研究所提出的URSEI能够有效减弱多云多雨天气对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一致性的影响。反演的深圳市生态质量在长时序制图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拼接痕迹,且其时空分布特征与深圳市的实际状况高度吻合,能够准确反映深圳市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评估 时空格局 深圳市 长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特征
15
作者 方贺 王阔 +4 位作者 李正泉 樊高峰 何月 王治海 石守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13-4523,共11页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变化及其时空格局,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3年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VEQ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自然因...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变化及其时空格局,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3年长三角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VEQ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VEQI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VEQI在2000~2023年间整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0.29,表明研究区内植被生态状况呈持续改善状态;研究区以植被VEQI的改善为主,整体改善的区域面积占比为82.61%,退化区域占比仅为15.04%;研究区VEQI的稳定性较好,低和较低波动变化区域面积占比分别54.66%和15.99%;研究区VEQI的动态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土地利用、海拔、坡度等因素驱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对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提高显著.本研究成果旨在为长三角地区植被恢复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质量 MODIS数据 时空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兴林 司建华 +5 位作者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0年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大面积的差和较差转化为大面积的中等和良好。气候和地形对RSEI分布有正向影响,城市化对RSEI分布有负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RSEI为先负向后正向。气候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结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空间格局的变化及相应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洮河流域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3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权文婷 周辉 +4 位作者 王卫东 张煦庭 赵青兰 王旭东 陈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6-346,357,共12页
[目的]掌握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进行生态环境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基于GEE云平台,运用2000-2023年MODIS数据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性特征、演变... [目的]掌握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进行生态环境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基于GEE云平台,运用2000-2023年MODIS数据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性特征、演变趋势及未来发展动态,并探讨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1)关中平原城市群的RSEI整体呈上升趋势,RSEI均值增长率为0.0053/a,各市之间RSEI时空演变存在差异;(2)近24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但优质区域有限且呈下降趋势;(3)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城市活动强度和坡度两个主导因子的影响,同时降水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在多数年份中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结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活动强度和坡度是主要因素,降水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维护和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质量,应考虑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EarthEngine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大连刺参原种场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朱晓彤 荣小军 +7 位作者 李彬 王印庚 葛建龙 廖梅杰 王锦锦 吴岩强 赵欣涛 施国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海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进一步完成生态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水质良好,除春季活性磷酸盐,夏、秋、冬季铅元素和秋季镍元素含量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他水质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保种区水体属于贫营养级;沉积物中除了秋季铬元素含量未达到Ⅰ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他全部指标均符合Ⅰ类沉积物标准,表明保种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对海水和沉积物四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区水体共获得3796个OTUs,4个季节水体中的Shannon指数在5.90±0.04~6.84±0.01之间,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沉积物中共获得4151个OTUs,四个季节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在6.06±1.44~7.88±0.22之间,夏季最高,春季最低。PcoA分析显示,水体和沉积物在四季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水体的菌群结构受季节影响变化相对于沉积物而言更为显著。对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菌群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分别筛选到73和66个显著差异菌群(P<0.05),其中冬季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差异菌群包含弧菌科(Vibrionaceae)、冷单胞菌科(Psychromonadaceae),需要警惕冬季弧菌对刺参健康的潜在威胁。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是影响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铜、铅)是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保种核心区生态环境、解析其风险因子和影响因素提供支撑,为我国刺参原种的高效保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原种场核心区 生态环境质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江山半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质量评价
19
作者 董建宇 沈晓龙 +1 位作者 曾鸿滨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潮间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较为敏感。为探究不同人类活动下北部湾江山半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并揭示其底栖生态质量,于2023年秋季(11月)和2024年春季(4月)分别对江山半岛白龙尾和白浪滩2个潮间带断面开展... 潮间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较为敏感。为探究不同人类活动下北部湾江山半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并揭示其底栖生态质量,于2023年秋季(11月)和2024年春季(4月)分别对江山半岛白龙尾和白浪滩2个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并用海洋生物指数(AZTI Marine Biotic Index,AMBI)和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AMBI)对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7种,其中软体动物41种,环节动物21种和节肢动物19种,其他类群动物6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生物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显示,2个断面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且无共有优势种。AMBI和M-AMBI评估结果表明,虽然白龙尾断面受到的扰动整体略高于白浪滩断面,但总体而言,2个断面的生态质量均处于良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潮间带 生态质量评价 生物指数 北部湾 防城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在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0
作者 蒋欣洪 宋伟东 孙尚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不足,本研究在RSEI的基础上引入了盐分指标(NDSI)和荒漠化指数(DI),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SD_RSEI),选用2009、2014、2017和2021年4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对银川市2009—...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不足,本研究在RSEI的基础上引入了盐分指标(NDSI)和荒漠化指数(DI),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SD_RSEI),选用2009、2014、2017和2021年4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对银川市2009—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9—2021年银川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的区域面积为5255.22 km^(2),占比为75.7%,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面积为1316.95 km^(2),占比为18.97%;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银川市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环境恶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区;3)单因子探测影响力排序为:荒漠化指标>绿度指标>盐度指标>干度指标>湿度指标>热度指标>土地利用>降水量>气温>人口密度,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对SD_RSEI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荒漠化指标和干度指标是银川市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SD_RSEI能够科学地监测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可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