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束注入胸腺嘧啶的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谷运红 卞坡 +2 位作者 秦广雍 苏明杰 王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44-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30keV低能氮离子和氩离子在0~2×1016/cm2N+(Ar+)注入剂量范围内辐照胸腺嘧啶存活率的变化,二者均出现不同于射线等辐照时的线性或肩型曲线,而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趋势———“马鞍型”曲线.分... 本文报道了30keV低能氮离子和氩离子在0~2×1016/cm2N+(Ar+)注入剂量范围内辐照胸腺嘧啶存活率的变化,二者均出现不同于射线等辐照时的线性或肩型曲线,而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趋势———“马鞍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参与结构的质量沉积效应并不足以解释“马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胸腺嘧啶 “马鞍型”曲线 质量沉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双声路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 被引量:8
2
作者 章安良 朱大中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报道了一种在128°Y切割X传播方向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新型的延迟线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由于环境温度对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采用新型的Y型双声路结构克服环境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Y型... 报道了一种在128°Y切割X传播方向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新型的延迟线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由于环境温度对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采用新型的Y型双声路结构克服环境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Y型双声路质量传感器器件的结构及设计、测试电路的原理,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讨论。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相对温度系数仅为11Hz/°C左右,器件的质量沉积效应灵敏度为3.62GHz·cm2/g,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质量沉积效应 声表面波延迟线 多条耦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双声路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 被引量:2
3
作者 章安良 朱大中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17,共4页
报道了在128°Y切割X传播方向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的中心频率为122MHz的S型双声路质量传感器,它能有效地克服环境温度的影响。阐述了该传感器的器件结构及设计,并采用延迟线振荡的方式对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 报道了在128°Y切割X传播方向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的中心频率为122MHz的S型双声路质量传感器,它能有效地克服环境温度的影响。阐述了该传感器的器件结构及设计,并采用延迟线振荡的方式对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相对温度系数良好,仅约为10Hz/°C。器件的质量沉积效应灵敏度约为3.8GHz·c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质量沉积效应 多条耦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 被引量:2
4
作者 章安良 朱大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60,414,共5页
报道了在 12 8°Y切割X传播方向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的中心频率为 12 2MHz的Y型双声路质量传感器 ,它具有一个参考声路臂和一个测量声路臂 ,每声路中有一个采用光刻工艺精确定位的质量沉积区。本文阐述了质量沉积效应的原理、... 报道了在 12 8°Y切割X传播方向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的中心频率为 12 2MHz的Y型双声路质量传感器 ,它具有一个参考声路臂和一个测量声路臂 ,每声路中有一个采用光刻工艺精确定位的质量沉积区。本文阐述了质量沉积效应的原理、器件的设计方法。采用振荡的方式对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该器件的两声路频谱对称性良好 ,并且有良好的相对温度系数 ,仅为 12Hz/℃左右。器件的质量沉积效应灵敏度约为 3 6GHz·cm2 /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Y型双声路质量传感器 质量沉积效应 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带反射器的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
5
作者 杨莺 朱大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0,共4页
为了有效避免体波和边缘多次回波寄生效应,提出了一种Y型带倾斜反射器的双声路质量传感器.在输出叉指换能器(IDT)和芯片边缘之间加入反射器,有效抑制了由于芯片端面声阻抗不连续造成的声表面波端面反射,并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在1... 为了有效避免体波和边缘多次回波寄生效应,提出了一种Y型带倾斜反射器的双声路质量传感器.在输出叉指换能器(IDT)和芯片边缘之间加入反射器,有效抑制了由于芯片端面声阻抗不连续造成的声表面波端面反射,并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在128°Y-X方向LiNbO3衬底上制作了质量传感器,通过非振荡匹配电路和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器件的性能.数据处理采用时频傅立叶变换,加门函数消除附加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反射器对边缘多次反射信号的抑制为2~6dB.器件温度补偿效果显著,质量沉积效应灵敏度可达5.61GHz·cm^2/g,线性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质量沉积效应 倾斜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声路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继凯 朱大中 黄浙隆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在LiNbO3晶片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双声路延迟线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利用光刻工艺在每个声传播路径上构造了一个方形质量沉积区,当有物质沉积到该区时,由于质量沉积效应,声表面波的波速发生变化,使以延迟线作为反馈回路的振荡器... 在LiNbO3晶片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双声路延迟线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利用光刻工艺在每个声传播路径上构造了一个方形质量沉积区,当有物质沉积到该区时,由于质量沉积效应,声表面波的波速发生变化,使以延迟线作为反馈回路的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变化,并通过这一变化反映出沉积物的质量。为了补偿温度对器件传输频谱的影响,该器件采用双声路结构,一路为传感声路,一路为参考声路。介绍了器件的设计、工艺流程和测试方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温度系数为7Hz/°C,灵敏度为4.9×10-6c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质量沉积效应 双声路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6+)离子束辐照对茶树精油质量及其杀灭口蹄疫病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妍 陶蕾 +9 位作者 宋向东 刘宇 赵凤舞 李雪虎 辛志君 陆锡宏 梁剑平 冯建强 周翔 王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5-76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12C6^(+)离子辐照茶树精油后,茶树精油活性成份的变化及其对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杀灭效果。采用50、100、150、200 Gy的12C6^(+)离子束辐照茶树精油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 本研究旨在探索12C6^(+)离子辐照茶树精油后,茶树精油活性成份的变化及其对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杀灭效果。采用50、100、150、200 Gy的12C6^(+)离子束辐照茶树精油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法和红外色谱法分析辐照前后茶树精油主要成分变化及其质量沉积效应;检测茶树精油中松油烯-4-醇、1,8-桉叶素含量变化;将辐照前后茶树精油原液以及1∶2、1∶4辐照后稀释的精油注射50日龄成年鼠检测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将稀释成1∶2、1∶4、1∶6、1∶8的辐照后茶树精油分别与等量的1∶500的O-FMDV强毒充分混匀,皮下注射4~5日龄乳鼠,连续观察7 d,观察小鼠有无FMDV感染症状。试验结果表明,以100 Gy的12C6^(+)离子束辐照茶树精油后,松油烯-4-醇含量由37.90%升高到39.03%,1,8-桉叶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羟基化合物含量明显增高;辐照前后茶树精油原液以及稀释后精油注射未见不良反应,辐照后茶树精油临床用药安全;乳鼠感染混有不同浓度的O-FMDV后,1∶2、1∶4稀释倍数的茶树精油组感染O-FMDV的乳鼠未出现死亡,注射部位未见炎症、坏死等,阳性对照组全部死亡。结果表明,12C6^(+)离子束辐照茶树精油最佳剂量为100 Gy,在乳鼠体内抗O-FMDV效果的最大稀释度为1∶4,12C6^(+)离子束辐照可以提高茶树精油对FMDV的杀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离子束 茶树精油 质量沉积效应 口蹄疫病毒(FM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W传感器对神经性毒剂及模拟剂的检测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华 杜晓松 +3 位作者 蒋亚东 谢光忠 应智花 何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基于压电效应和化学特异选择性的有机敏感材料的声表面波(SAW)传感器,因其具有体积小、响应时间快、选择性好、可集成度高等优点而成为对气体实时、在线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SAW传感器在神经性毒剂及其模拟剂检测中的应用,重点从... 基于压电效应和化学特异选择性的有机敏感材料的声表面波(SAW)传感器,因其具有体积小、响应时间快、选择性好、可集成度高等优点而成为对气体实时、在线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SAW传感器在神经性毒剂及其模拟剂检测中的应用,重点从SAW传感器测试电路、敏感膜材料、成膜方法及信号处理等方面介绍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敏感膜 质量沉积效应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苯胺/In_2O_3的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朋 陈明 何鹏举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4,308,共4页
为克服现有CO气体传感器精度低,工作温度高,成本高的缺点,在ST切型石英晶片上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室温下延迟线型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传感器采用双通道延迟线结构,在一条延迟线路上采用光刻技术构造出一个方形敏感区,将掺杂有In2O3... 为克服现有CO气体传感器精度低,工作温度高,成本高的缺点,在ST切型石英晶片上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室温下延迟线型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传感器采用双通道延迟线结构,在一条延迟线路上采用光刻技术构造出一个方形敏感区,将掺杂有In2O3的聚苯胺CO气体敏感材料覆盖在方形敏感区形成敏感膜(0.5~1.2μm)。在-40^+85℃间的CO气体中,对此气体传感器进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声表面波CO传感器具有好的敏感性、快的敏感速度和恢复速度、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质量沉积效应 双声路 聚苯胺 气体传感器 敏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