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每次入院时BMI和代谢情况分为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3种状态,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转移规律。结果纳入398例研究对象的892条观测记录,中位年龄56岁,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结果显示3种状态间共发生494次转移,其中5.1%由BMI正常转移为超重,5.5%由超重转移为MetS。超重发展为MetS的转移强度最高,是超重变为BMI正常的9.52倍。48.53个月后,BMI正常的抑郁症患者开始转移为MetS。对于超重的患者,8.77个月后开始转移为MetS。36个月后,BMI正常或超重者转移为MetS的概率为31.4%和50.4%;对于合并MetS者,36个月后仍为MetS的概率为51.2%。多因素分析显示未婚是体质量正常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超重的危险因素,而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是超重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MetS的保护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发展为MetS的强度和风险较高,发生MetS后不易好转,提示加强抑郁症患者的BMI管理和MetS的干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L3-SM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ACLF患者的预后评分提供实用的工具。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并确诊为ACLF的126例患者,收集患...目的探讨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L3-SM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ACLF患者的预后评分提供实用的工具。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并确诊为ACLF的126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以及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计算L3-SM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L3-SMI和其他变量如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使用Delong检验。结果126例ACLF患者中有44例(35%)在2年内死亡,82例(65%)存活。死亡组患者年龄、腹水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值均<0.05),L3-SMI显著低于存活组[38.40(35.95~46.29)cm^(2)/m^(2)vs 44.19(40.20~48.58)cm^(2)/m^(2),Z=-2.855,P=0.004]。L3-SMI预测ACLF患者2年病死率的AUC为0.720,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80.5%;L3-SM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联合预测的AUC优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二者联合预测的AUC(0.809 vs 0.757,Z=2.015,P<0.05)。结论L3-SMI对ACLF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L3-SM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联合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将L3-SMI或肌肉减少症包括在ACLF患者常规预后的评分中,可能会提高预测疾病进展的能力。展开更多
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指数)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新型指标,已被证实与高血压存在关联,但目前缺乏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研究。目的探讨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指数)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新型指标,已被证实与高血压存在关联,但目前缺乏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研究。目的探讨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TyG-BMI指数四分位数分为Q1组(n=99)、Q2组(n=99)、Q3组(n=99)、Q4组(n=9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24 h ABPM结果。计算TyG-BMI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TyG-BMI指数分组与夜间ABPM参数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yG-BMI指数、TyG指数、TG/HDL-C与夜间血压指标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yG-BMI指数对夜间高血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Q1~Q4组年龄、BMI、T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降脂药、脑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1~Q4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TyG-BMI指数分组是夜间平均收缩压(β=6.623,P=0.002)、夜间平均舒张压(β=4.553,P=0.001)的影响因素;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进行分层,在未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研究对象中TyG-BMI指数Q4组是夜间平均舒张压(β=8.462,P<0.001)的影响因素;在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研究对象中TyG-BMI指数分组与夜间平均收缩压(β=4.604,P=0.097)、夜间平均舒张压(β=1.988,P=0.285)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yG-BMI指数与高血压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rs=0.155,P=0.002)呈正相关,TG/HDL-C(rs=0.193,P<0.001)、TyG指数(rs=0.145,P=0.004)、TyG-BMI指数(rs=0.250,P<0.001)与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绘制TG/HDL-C、TyG指数、TyG-BMI指数预测夜间高血压的ROC曲线,TG/HDL-C、TyG指数、TyG-BMI指数预测夜间高血压的AUC分别为0.570(95%CI=0.513~0.627,P=0.017)、0.559(95%CI=0.502~0.616,P=0.046)、0.618(95%CI=0.563~0.673,P<0.001);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研究对象中TG/HDL-C、TyG-BMI指数预测夜间高血压的AUC分别为0.578(95%CI=0.504~0.651,P=0.043)、0.627(95%CI=0.557~0.698,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yG-BMI指数与夜间平均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TyG-BMI指数对夜间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转移规律。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治疗,有多次入院记录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每次入院时BMI和代谢情况分为BMI正常、超重和代谢综合征3种状态,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转移规律。结果纳入398例研究对象的892条观测记录,中位年龄56岁,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结果显示3种状态间共发生494次转移,其中5.1%由BMI正常转移为超重,5.5%由超重转移为MetS。超重发展为MetS的转移强度最高,是超重变为BMI正常的9.52倍。48.53个月后,BMI正常的抑郁症患者开始转移为MetS。对于超重的患者,8.77个月后开始转移为MetS。36个月后,BMI正常或超重者转移为MetS的概率为31.4%和50.4%;对于合并MetS者,36个月后仍为MetS的概率为51.2%。多因素分析显示未婚是体质量正常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超重的危险因素,而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是超重的抑郁症患者转移为MetS的保护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发展为MetS的强度和风险较高,发生MetS后不易好转,提示加强抑郁症患者的BMI管理和MetS的干预。
文摘目的探讨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L3-SM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ACLF患者的预后评分提供实用的工具。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并确诊为ACLF的126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以及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计算L3-SM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L3-SMI和其他变量如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使用Delong检验。结果126例ACLF患者中有44例(35%)在2年内死亡,82例(65%)存活。死亡组患者年龄、腹水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值均<0.05),L3-SMI显著低于存活组[38.40(35.95~46.29)cm^(2)/m^(2)vs 44.19(40.20~48.58)cm^(2)/m^(2),Z=-2.855,P=0.004]。L3-SMI预测ACLF患者2年病死率的AUC为0.720,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80.5%;L3-SM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联合预测的AUC优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二者联合预测的AUC(0.809 vs 0.757,Z=2.015,P<0.05)。结论L3-SMI对ACLF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L3-SM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联合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将L3-SMI或肌肉减少症包括在ACLF患者常规预后的评分中,可能会提高预测疾病进展的能力。
文摘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TyG-BMI指数)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新型指标,已被证实与高血压存在关联,但目前缺乏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研究。目的探讨TyG-BMI指数与夜间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TyG-BMI指数四分位数分为Q1组(n=99)、Q2组(n=99)、Q3组(n=99)、Q4组(n=9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24 h ABPM结果。计算TyG-BMI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TyG-BMI指数分组与夜间ABPM参数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yG-BMI指数、TyG指数、TG/HDL-C与夜间血压指标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yG-BMI指数对夜间高血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Q1~Q4组年龄、BMI、T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降脂药、脑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1~Q4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TyG-BMI指数分组是夜间平均收缩压(β=6.623,P=0.002)、夜间平均舒张压(β=4.553,P=0.001)的影响因素;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进行分层,在未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研究对象中TyG-BMI指数Q4组是夜间平均舒张压(β=8.462,P<0.001)的影响因素;在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研究对象中TyG-BMI指数分组与夜间平均收缩压(β=4.604,P=0.097)、夜间平均舒张压(β=1.988,P=0.285)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yG-BMI指数与高血压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rs=0.155,P=0.002)呈正相关,TG/HDL-C(rs=0.193,P<0.001)、TyG指数(rs=0.145,P=0.004)、TyG-BMI指数(rs=0.250,P<0.001)与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绘制TG/HDL-C、TyG指数、TyG-BMI指数预测夜间高血压的ROC曲线,TG/HDL-C、TyG指数、TyG-BMI指数预测夜间高血压的AUC分别为0.570(95%CI=0.513~0.627,P=0.017)、0.559(95%CI=0.502~0.616,P=0.046)、0.618(95%CI=0.563~0.673,P<0.001);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研究对象中TG/HDL-C、TyG-BMI指数预测夜间高血压的AUC分别为0.578(95%CI=0.504~0.651,P=0.043)、0.627(95%CI=0.557~0.698,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yG-BMI指数与夜间平均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TyG-BMI指数对夜间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