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烟台市污染源的排放贡献率 被引量:10
1
作者 胥晓瑜 马永亮 +2 位作者 傅立新 周中平 高占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264,共3页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 ,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 ,建筑尘和居民燃煤锅炉排放 ,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 ,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 ,建筑尘和居民燃煤锅炉排放 ,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CMB8模型 污染源解析 烟台市 污染源 排放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邹长武 郑雪峰 印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94-16995,16999,共3页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是我国目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在简单介绍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在成分谱、算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这几方面的综述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学武 童玉和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4,共8页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Borgmann-Whittle模型,包括基于胃肠道化学动力学的质量平衡模型和基于污染物同化-排泄的质量平衡模型;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汞质量平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鱼类摄食量 方法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端元选取对^(222)Rn质量平衡模型量化湖底地下水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范红晨 孙晓梁 +2 位作者 杜尧 邓娅敏 刘广宁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共7页
222Rn质量平衡模型是量化湖底地下水排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地下水的222Rn活度是222Rn质量平衡模型中最重要的端元之一。为研究不同地下水端元选取对222Rn质量平衡模型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牛轭湖——天鹅洲湿地为研究区,利用野... 222Rn质量平衡模型是量化湖底地下水排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地下水的222Rn活度是222Rn质量平衡模型中最重要的端元之一。为研究不同地下水端元选取对222Rn质量平衡模型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牛轭湖——天鹅洲湿地为研究区,利用野外采样数据,基于222Rn质量平衡模型,分别以湖区周边井水、湖岸孔隙水、沉积物孔隙水这3个端元或端元组合的222Rn活度作为地下水端元值,估算了地下水向天鹅洲湿地的排泄通量,评估了不同地下水端元或端元组合的选取对222Rn质量平衡模型量化湖底地下水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1)湖水中222Rn活度仅比不同类型地下水低1个数量级,指示了地下水强烈地向湖泊排泄的过程;(2)在湖泊222Rn通量的源项中,地下水排泄的222Rn通量占99%,而沉积物扩散的222Rn通量仅占1%;(3)选取不同地下水端元所得湖底地下水排泄通量依次为:湖区周边井水(2.00×10^(6)m^(3)/d)>湖岸孔隙水(1.44×10^(6)m^(3)/d)>沉积物孔隙水(0.96×10^(6)m^(3)/d)。根据天鹅洲湿地区孔隙承压含水层与湖泊在大尺度上较为强烈的水力联系和湖泊内部小尺度上浅层地下径流向湖泊的排泄,以及十分有限的沉积物扩散渗透,综合考虑将井水和湖岸孔隙水中222Rn平均活度作为地下水端元值来进行湖底地下水排泄通量的估算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Rn质量平衡模型 ^(222)Rn活度 湖底地下水排泄 地下水端元 天鹅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δ^(15)N、δ^(18)O及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对浑河沈抚段氮素溯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傅金祥 单敬敬 +3 位作者 袁雅姝 吴睿 方珍 孙剑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目的研究浑河流域沈抚段氮污染现状,分析区域内氮污染来源,并估算其贡献率,实现准确追踪和定量外来性氮的目的,从而更好控制进入浑河流域的氮负荷.方法应用氮、氧同位素技术结合质量平衡混合模型,以浑河流域沈抚段地表水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浑河流域沈抚段氮污染现状,分析区域内氮污染来源,并估算其贡献率,实现准确追踪和定量外来性氮的目的,从而更好控制进入浑河流域的氮负荷.方法应用氮、氧同位素技术结合质量平衡混合模型,以浑河流域沈抚段地表水作为研究对象,分三个水期对研究区域内的水体样品和周边主要污染源样品进行采集及检测分析,并通过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对区域内几个重要端元的贡献率进行定量化估算.结果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体样品中δ^(15)N值分布范围分别为0.231%~1.511%、0.102%~1.364%、0.309%~1.788%,δ^(18)O值分布范围分别为-0.343%~0.766%、-0.526%~0.404%、-0.461%~0.838%;综合污水、农业化肥和大气降水对氮污染的贡献率分布范围分别为12%~83%、4%~76%和2%~22%.结论浑河流域沈抚段大部分水域氨氮和总氮超出地表水Ⅳ类标准的限值,氮污染严重.干流水体氮污染源主要来自周边综合污水的排放,其次来自化学肥料的淋洗和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流域沈抚段 氮、氧同位素技术 质量平衡混合模型 氮的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质量平衡的室内颗粒物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丛晓春 赵建建 +2 位作者 景洲 王庆刚 倪鹏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5-1273,共9页
目前室内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由于个人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可能超过全天时间的90%,因此剖析室外颗粒物向室内的传输渗透机理,对掌握室内微环境下的... 目前室内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由于个人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可能超过全天时间的90%,因此剖析室外颗粒物向室内的传输渗透机理,对掌握室内微环境下的颗粒浓度水平至关重要.本实验以青岛一办公室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4个尺寸间隔的光学计数器同时测量室内和室外的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范围在0.3~2.5μm,采集时间为2016年4月~9月.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基于时间的动态质量平衡模型,估算了换气次数在0.03~0.25h-1范围内的室内颗粒物渗透率和沉降速率分别为0.45~0.82h-1和0.94~2.82m/h,并分析了这些参数随粒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颗粒物在室内的传输机理和运动轨迹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质量平衡模型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 换气次数 渗透率 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7
作者 金蕾 华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体模型新技术方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技术 受体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主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型的辽东湾东岸营口海域海底地下水排泄量计算
8
作者 郭巧娜 李孟军 +2 位作者 赵岳 窦智 周志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5,23,共9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海洋输送营养盐等各类化学物质的必要途径之一。以辽东湾东部营口海域为研究对象,以天然镭同位素(Ra、Ra)作为示踪剂,建立镭质量平衡模型并加以改进,进而探讨再循环海水(RSGD)对...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海洋输送营养盐等各类化学物质的必要途径之一。以辽东湾东部营口海域为研究对象,以天然镭同位素(Ra、Ra)作为示踪剂,建立镭质量平衡模型并加以改进,进而探讨再循环海水(RSGD)对研究区内水体刷新时间、SGD及携带氮磷营养盐通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利用镭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水体刷新时间为9 d,改进后的镭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出的水体刷新时间为14.35~18.11 d;传统模型下SGD通量为(3.01~3.51)×10^(8)m^(3)/d。改进模型评估的SGD通量为(3.55~4.39)×10^(8)m^(3)/d,改进模型评估的水体刷新时间与SGD均明显高于初始模型,其中水体刷新时间增加了59.44%~101.22%;SGD通量增加了17.94%~25.07%。在此基础上,地下水向海输入的氮、磷营养盐通量在考虑RSGD的情况下分别为1.73×10^(8)、1.52×10mol/d。研究结果证明了RSGD对SGD和营养盐通量存在较大影响,为营口海域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泄 镭同位素 改进镭质量平衡模型 氮磷营养盐 营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与CMB模型的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PM_(2.5)溯源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小锋 韩红 +6 位作者 闫学军 王在峰 李圣增 田勇 梁第 马明亮 张桂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5-1183,共9页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同时结合气态污染物和PM_(2.5)组分小时数据以及各项气象要素等资料,全面和综合地对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本地来源、区域传输和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本次重污染过程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随着湿度升高和大气边界层高度(PBL)的降低,PM_(2.5)日均质量浓度达到最高211μg·m^(−3),其中PM_(2.5)小时质量浓度最高达到333μg·m^(−3);NO_(3)^(−)、SO_(4)^(2−)、NH4+和有机物(OM)在PM_(2.5)中占比分别为30.7%、11.4%、13.9%和13.7%;重污染时段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达到0.6和0.5,说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来自于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CMB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源(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碳)和机动车源是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主要来源;与清洁天相比,硝酸盐的分担率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分担率是清洁天的2.2倍,质量浓度是清洁天的10.5倍。本次重污染过程除济南本地污染源以外,还受山东省内德州东部、滨州西部以及济南市的商河县和济阳区等地污染气团近距离传输,以及来自西南方向的河南省东北部和安徽省西部地区的跨省输送的污染气团,途径济南市南部、泰安和济宁地区以及济南市的长清区和平阴县等地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_(2.5) 溯源分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卫星遥感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地下水排泄及其携带营养盐通量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婧 甘义群 +2 位作者 杜尧 孙晓梁 韩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为揭示地下水对湖泊水量和营养盐平衡的贡献及季节性变化,以长江中游的长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丰、枯水期野外采样,结合电导率(EC)、稳定同位素(~2H和^(18)O)、水化学元素(Ca^(2+)、Mg^(2+))和氡(^(222)Rn)同位素对湖底地下水排泄(lacustri... 为揭示地下水对湖泊水量和营养盐平衡的贡献及季节性变化,以长江中游的长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丰、枯水期野外采样,结合电导率(EC)、稳定同位素(~2H和^(18)O)、水化学元素(Ca^(2+)、Mg^(2+))和氡(^(222)Rn)同位素对湖底地下水排泄(lacust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简称LGD)进行了多手段示踪,并基于^(222)Rn质量平衡模型量化了不同季节的LGD及其携带的营养盐通量。结果显示:丰、枯水期LGD速率分别为64.52 mm/d和14.95 mm/d,丰水期显著大于枯水期;丰、枯水期地下水携带的总氮(TN)输入通量分别为25.68×10^(6) g/d和5.58×10^(6) g/d,总磷(TP)输入通量分别8.14×10^(6) g/d和0.17×10^(6) g/d。丰、枯水期LGD强度的差异导致了地下水携带TN、TP输入的差异,丰水期TP的输入量还受该时期农业活动的影响;丰水期较强的降水和蒸发驱动了更大的LGD强度及其携带的TN、TP通量。本研究可为长湖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地下水排泄 质量平衡模型 营养盐通量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潜水镭同位素时空特征及其对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测算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吴才华 张泽彬 +5 位作者 王亚 周永章 朱雅敏 赵新锋 李清洋 李镇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准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端元是采用镭同位素示踪法量化海底地下水排泄(SGD)通量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潜水^(224)Ra与^(223)Ra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其对SGD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潮间带近端至远端,潮间带潜水盐度... 准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端元是采用镭同位素示踪法量化海底地下水排泄(SGD)通量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潜水^(224)Ra与^(223)Ra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其对SGD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潮间带近端至远端,潮间带潜水盐度和镭活度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相近盐度下,不同潮滩潮间带潜水镭活度无量级差别,仅随盐度上升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河口内外潮间带潜水的^(224)Ra活度最大相差(1986.8±94.5)dpm/100L,导致测算的SGD差异可达(25.2±9.6)×10^(8)m^(3)/d;以砂质潮滩为例,测算的旱、雨季SGD通量差异可达(2.3±1.6)×10^(8)m^(3)/d。SGD通量对潜水端元取值的敏感性分析显示,盐度影响最大,季节影响次之,潮滩性质影响最小。因此选择镭同位素趋近解吸平衡的高盐度潮间带潜水作为代表性潜水端元进行SGD通量测算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镭同位素 质量平衡模型 盐度 潜水端元 潮间带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35
12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宁波市区的PM10和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是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分别为23.0%、15.9%、13.3%和12.3%;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是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硝酸盐和SOC,其分担率分别为19.9%、14.4%、16.9%、15.2%、9.78%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可吸入颗粒物及元素室内外相关性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振江 赵若杰 +3 位作者 曹文文 张楠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7-364,共8页
选取天津市某社区作为采样点,于2009年8、9月(代表非采暖季)和11、12月(代表采暖季)采集了室内和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0)样品,以研究天津市PMl0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季PMlo的室外平均浓度为198.88μg/m3.... 选取天津市某社区作为采样点,于2009年8、9月(代表非采暖季)和11、12月(代表采暖季)采集了室内和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0)样品,以研究天津市PMl0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季PMlo的室外平均浓度为198.88μg/m3.非采暖季和采暖季PMl0的室内外浓度LL(I/O比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4~3.22和0.10-3.70,平均值分别为0.88和O.96,室内外相关系数(R2)分别为0.32和0.46.AI、Ca、Fe等元素的浓度均高于1μg/m3,V、Mn、Cu等元素浓度变化范围为0.01~1Hg/m3;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元素I/O比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2~1.04和0.41加.92.以采暖季为例,使用PMl0质量(元素)浓度的质量平衡模型计算的有效穿透因子(Find、贡献值、贡献率分别为0.26(0.39)、50.84μg/m3(78.69μg/m0)、43.97%(50.05%),两种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2种模型对E。f的假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元素 室内外浓度比 室内外相关系数 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4
作者 苏丹 唐大元 +1 位作者 刘兰岚 王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9-755,共7页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最后对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加以展望,指出过去的研究主要是水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源解析方法,以后应加强对水环境中非持久性污染源解析的研究,在水环境源解析技术方面,应加强对各类污染源成分谱等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源解析 污染 多元统计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 被引量:40
15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1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76-1382,共7页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黑土坡耕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再分布速率,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实测的137Cs背景值为2376.81±108.46Bq/m2,模型预测值为2318.4Bq/m2,模型预测远离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地区较为准确。(2)研究区中坡位(坡肩和坡背)137Cs含量最低,侵蚀最为强烈,平均侵蚀速率为33.56t/(hm2·a)和21.67t/(hm2·a);坡麓和坡足则明显表现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4.93t/(hm2·a)和-24.61t/(hm2·a)。(3)模型预测的侵蚀速率与耕层质量深度(d)、张驰深度(H)正相关,而与137Cs年沉降易被迁移的比例(γ)和颗粒校正因子(P)反相关。并且,模型对参数d、p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参数H和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再分布 ^137Cs背景值模型 质量平衡模型 模型参数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氡-222评价五缘湾的地下水输入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占荣 李开培 +2 位作者 袁晓婕 章斌 马志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270,共8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近年来成为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地球化学示踪方法是其主要研究手段,尝试用天然示踪剂氡-222评价厦门五缘湾的SGD。为了评价五缘湾SGD的入海通量及其变化,对五缘湾海水中222Rn和226Ra活度、大气中222Rn活度、风...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近年来成为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地球化学示踪方法是其主要研究手段,尝试用天然示踪剂氡-222评价厦门五缘湾的SGD。为了评价五缘湾SGD的入海通量及其变化,对五缘湾海水中222Rn和226Ra活度、大气中222Rn活度、风速、水温和水深进行了连续2 d的测量,对沉积物进行了培养实验用以获得其222Rn扩散通量和孔隙水中222Rn活度。基于海水中222Rn通量的质量平衡,对实测的海水中222Rn活度实施了母体支持、涨落潮影响、大气逃逸损失、沉积物扩散输入、混合损失的校正,保守估计SGD输入的222Rn通量在0~126.7 Bq/(m2·h)范围内变化,对海水中222Rn的平均贡献达54%。以井水和孔隙水中222Rn的加权平均值作为SGD端元的代表,获得SGD的输入速率为0~29.3 cm/d,平均输入速率9.3 cm/d。SGD输入速率的动态变化基本围绕12 h的周期波动,是对本海域正规半日潮的具体响应。假设SGD以平均速率在五缘湾海底输入,则五缘湾海底的SGD输入量为1.86×105m3/d。以陆源地下淡水占SGD输入量的10%考虑,五缘湾的陆源地下淡水输入量约为1.86×104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泄 地下水 海水 氡-222 质量平衡模型 五缘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邹长武 印红玲 +1 位作者 刘盛余 郑雪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1-885,共5页
针对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时,混合尘源由于与单一尘源存在严重共线性而不能代入模型的问题,首先对混合尘进行源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将混合尘分拆为对应的单一尘源,然后与原有的单一尘源共同代入CMB进行源解析,... 针对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时,混合尘源由于与单一尘源存在严重共线性而不能代入模型的问题,首先对混合尘进行源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将混合尘分拆为对应的单一尘源,然后与原有的单一尘源共同代入CMB进行源解析,提出了大气颗粒物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将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应用于某市的大气颗粒物尘源解析,得到扬尘的贡献率为28.75%,较二重源解析技术的46.3%和二重源解析技术改进方法的38.38%都要低,表明新方法更好地解决了共线源代入CMB出现的问题.受体元素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值较二重源解析技术改进方法有更多元素接近1,表明新方法建立的模型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 混合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分粒径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沈建东 焦荔 +3 位作者 徐昶 何曦 应方 洪盛茂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73,共7页
利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二次有机碳对细颗粒物的贡献,重新构建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杭州市区大气细颗粒物进... 利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二次有机碳对细颗粒物的贡献,重新构建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杭州市区大气细颗粒物进行分粒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在小粒径段中,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为主要贡献源类;在粗粒径段中,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的贡献逐渐增多,二次粒子与机动车尾气尘的总分担率下降到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分粒径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大气中PM2.5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丹 张立平 +3 位作者 夏广锋 于宁 刘强 侯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2015年在沈阳市采集PM2.5样品及源类样品,分析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成,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该市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中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各主要源类对沈阳市PM2.5的分担率依次为煤烟尘(28.03%... 通过2015年在沈阳市采集PM2.5样品及源类样品,分析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成,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该市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中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各主要源类对沈阳市PM2.5的分担率依次为煤烟尘(28.03%)、二次无机离子(22.63%)、机动车尾气尘(17.27%)、城市扬尘(13.28%)、建筑尘(5.94%)、土壤风沙尘(5.82%)、道路尘(3.04%)、生物质燃烧尘(2.74%)和冶金尘(1.25%)。燃煤和机动车的有效控制既能降低本类源的贡献,也能降低二次无机离子,体现了多源类综合治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大气污染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年龄校正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娇 石建省 王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6-404,共9页
地下水14C年龄一般指地下水和土壤CO2隔绝至今的年代。地下水测年在地下水水文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地下水测年可以用来确定补给区,估算地下水流速度、流量、补给速率、水力传导系数和有效孔隙度,而且年龄数据还可以用来完善地下水流模... 地下水14C年龄一般指地下水和土壤CO2隔绝至今的年代。地下水测年在地下水水文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地下水测年可以用来确定补给区,估算地下水流速度、流量、补给速率、水力传导系数和有效孔隙度,而且年龄数据还可以用来完善地下水流模型。本研究选择华北平原为重点研究区,利用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和化学组分的测试结果,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水文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六种传统模型和反向质量平衡模型(NETPATH)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年龄进行校正。根据年龄校正结果,分析了深层地下水的年龄变化特点,确定了水流路径上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并认识到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可再生资源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年龄校正 传统模型 水流路径 反向质量平衡模型 NETPATH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