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输运—反应时空动力学质量守恒方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文武 李铁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85,共7页
模拟输运—反应耦合动力学的常用方法是有限差分或有限元等数值方法,方程离散的结果将问题转化为在某一时间步求解一套非线性代数方程。在多组分反应体系,在某一时间步所需求解方程的数目总不少于N_c·M_o利用准静态近似法,准静态... 模拟输运—反应耦合动力学的常用方法是有限差分或有限元等数值方法,方程离散的结果将问题转化为在某一时间步求解一套非线性代数方程。在多组分反应体系,在某一时间步所需求解方程的数目总不少于N_c·M_o利用准静态近似法,准静态之间的时间步长不受数值稳定性的制约。改进的Newton-Raphson方法是求解这些非线性代数方程最有效的方法。输运—反应方程差分后所得出的Jacobian矩阵具有序结构,适于块迭代方法的使用,如BSOR法。块迭代方法有利于对角线稠密亚矩阵直接和有效地通过LU分解等标准方法求逆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力学质量守恒方程 有限差分 有限元法 非线性代数方程 准静态近似 块迭代法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水层质量守恒方程的简化及在垂向弹性形变假定下与水流方程的耦合 被引量:8
2
作者 冉兴龙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5-59,共5页
 给出了非固结储水层的质量守恒方程在不同假定条件下的简化形式及其物理意义,并揭示水的非稳定渗流与储水层形变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及形变量与储(释)水量之间的体积交换关系。通过垂向弹性形变假定下,储水层形变质量守恒方程与渗流方...  给出了非固结储水层的质量守恒方程在不同假定条件下的简化形式及其物理意义,并揭示水的非稳定渗流与储水层形变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及形变量与储(释)水量之间的体积交换关系。通过垂向弹性形变假定下,储水层形变质量守恒方程与渗流方程的耦合分析发现,细粒储水层由于水头变化导致骨架对水的弹性储存或释放而引发的任一点处的垂向应变,等于其储水层的总弹性储(释)水率或骨架弹性储(释)水率与水头增量的乘积,该公式实际上为计算地面沉降的分层总和法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水层 质量守恒方程 垂向弹性形变 水流方程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速度与组元的质量守恒方程
3
作者 刘大有 吴邦贤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007-1013,共7页
在混合物流动中,某组元i的质量迁移速度(绝对速度)等于对流速度(牵连速度)与扩散速度(相对速度)之和.扩散速度——以及扩散系数——依对流速度取法之不同而不同.在湍流中,组元i的质量迁移速度是(?)(质量加权的时间平均速度).扩散速度((?... 在混合物流动中,某组元i的质量迁移速度(绝对速度)等于对流速度(牵连速度)与扩散速度(相对速度)之和.扩散速度——以及扩散系数——依对流速度取法之不同而不同.在湍流中,组元i的质量迁移速度是(?)(质量加权的时间平均速度).扩散速度((?)-a)是由湍流扩散速度(?)和分子扩散速度v_1-a所组成((?)是组元i的时平均速度,a是某种取法的对流速度).因此,湍流扩散速度与对流速度的取法无关.组元i的质量守恒方程,其右端的扩散须依其左端对流速度取法之不同而不同.在湍流情况下,它可能没有扩散项,或只有湍流扩散项,或既有湍流扩散项又有分子扩散项,如果我们取(?),或(?),或任何其它速度作为对流速度的话.在层流中会遇到只有分子扩散项而无湍流扩散项的例子.分子扩散总是依赖于对流速度的选取.与混合气体情况不同,在二相流中.分子扩散项的重要性相当于、或甚至超过湍流扩散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速度 质量守恒方程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顶部塌落产生高压气浪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志辉 查支祥 《隧道建设》 2004年第1期15-16,19,共3页
提出了一维Lagrange粘性差分格式 ,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计算模型 ,对空腔的底部压力、风速进行了计算分析 。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顶部塌落 高压气浪 Lagrange粘性差分格式 气动力学 质量守恒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PE固液火箭发动机低频不稳定燃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新 汪亮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介绍了85%H2O2 PE固液火箭发动机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特征;应用发动机质量守恒方程对发动机低频耦合振荡燃烧现象进行了一维模拟,分析了氧化剂喷射压降对低频不稳定燃烧的影响。利用扰动分析确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稳定工作限,提出了抑制... 介绍了85%H2O2 PE固液火箭发动机的低频不稳定燃烧特征;应用发动机质量守恒方程对发动机低频耦合振荡燃烧现象进行了一维模拟,分析了氧化剂喷射压降对低频不稳定燃烧的影响。利用扰动分析确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稳定工作限,提出了抑制低频耦合振荡燃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低频不稳定燃烧 质量守恒方程 稳定工作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效推力计算 被引量:6
6
作者 丁海河 侯晓 陈林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为提高导弹的精度,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效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首先用一维两层模型计算绝热层内部温度场,建立了绝热层表面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得到后效段绝热层各时刻的热解气体质量和烧蚀质量,再采用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对后效段发... 为提高导弹的精度,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效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首先用一维两层模型计算绝热层内部温度场,建立了绝热层表面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得到后效段绝热层各时刻的热解气体质量和烧蚀质量,再采用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对后效段发动机内弹道进行了一维计算,而后计算发动机的后效推力。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结束后的后效推力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计算 绝热层 内弹道 导弹 烧蚀 质量守恒方程 一维 流体力学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推进剂燃烧产物平衡成分迭代计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万俊华 《兵工学报》 EI CAS 1982年第1期38-47,共10页
本文介绍一种求解复合推进剂燃烧产物平衡成分的简化计算方法。应用元素质量守恒方程和化学反应平衡方程,本文给出了迭代计算燃气成分分压的公式,计算程序简单明了,比采用浓度法计算更加方便。计算结果与浓度法非常接近,成分分压的收敛... 本文介绍一种求解复合推进剂燃烧产物平衡成分的简化计算方法。应用元素质量守恒方程和化学反应平衡方程,本文给出了迭代计算燃气成分分压的公式,计算程序简单明了,比采用浓度法计算更加方便。计算结果与浓度法非常接近,成分分压的收敛性也很好,一般四次迭代即很精确。从而证明本文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推进剂 燃烧产物 推进剂燃烧 浓度法 质量守恒方程 聚硫推进剂 计算程序 平衡方程 迭代计算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upled reactive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during heap bioleaching of copper sulfide 被引量:6
8
作者 尹升华 吴爱祥 +1 位作者 李希雯 王贻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434-1440,共7页
Based on the momentum and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ical reactions, solution flow, gas flow, and solute tran... Based on the momentum and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ical reactions, solution flow, gas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within the leaching syste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for the coupled reactive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at micro-scale, meso-scale and macro-scale levels. At or near the surface of ore particle, the acid concentration i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rea,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decreases after 72 d of leaching. The flow simulation between ore particles by combining X-ray CT technology shows that the highest velocity in narrow pore reaches 0.375 m/s. The air velocity within the dump shows that the velocity near the top and side surface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leads to the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at area. The coupled heat transfer and liquid flow process shows that the solution can act as an effective remover from the heap, dropping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from 60 to 38 ℃. The reagent transfer coupled with solution flow i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obtained allow us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henomenon of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ulphide heap bioleaching leaching reaction solution flow solute trans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s of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 in a two-compartment building with a dominant opening and background porosity Part 1:Theoretical for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被引量:6
9
作者 余先锋 全涌 顾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40-2948,共9页
The equations governing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 responses for a two-compartment building with a dominant opening and background porosity were derived.The unsteady form of the Bernoulli equation,the law of mass ... The equations governing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 responses for a two-compartment building with a dominant opening and background porosity were derived.The unsteady form of the Bernoulli equation,the law of mass conservation,and adiabatic equation were used for the derivation.The precision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verified by a wind tunnel test on a rigid model of a low-rise build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 responses.The internal pressure responses in both compartments are suppressed due to the additional damping provided by background porosity.The responses of internal pressure in both compartments,especially in the compartment without an external opening,decrease with increased lumped leaka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opening internal pressure background porosity additional damping wind tuune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