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中气体的质量传输机理及流态实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杰 张永利 +2 位作者 胡志明 李英杰 杨新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7-95,共9页
为了探究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中气体的质量传输方式、机理、气体流态,以及页岩表观渗透率的合理表示方法,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页岩纳米孔隙中气体的质量传输机理;然后通过开展致密页岩中气体渗流实验... 为了探究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中气体的质量传输方式、机理、气体流态,以及页岩表观渗透率的合理表示方法,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页岩纳米孔隙中气体的质量传输机理;然后通过开展致密页岩中气体渗流实验,对纳米孔隙中气体的真实流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孔隙尺寸、压力等参数对页岩渗透率的影响;进而对不同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合理的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纳米孔隙中游离气质量传输方式主要为滑脱流、努森扩散及斐克扩散,吸附气质量传输方式主要为表面扩散,气体流态为滑脱流或过渡流,不存在连续流,并且孔隙越小、压力越低,滑脱流越弱,努森扩散越强;(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Darcy渗透率最低,B-K表观渗透率和Civan表观渗透率非常接近,Klinkenberg表观渗透率居中,APF表观渗透率与Wu表观渗透率最高且出现了曲线交替;(3)在Wu表观渗透率中,滑脱流在滑脱区和过渡区都是气体质量主要的传输方式;(4)在APF表观渗透率中,滑脱流是滑脱区气体质量主要的传输方式,而努森扩散则是过渡区气体质量主要的传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 纳米级孔隙 气体质量传输 气体流态 表观渗透率模型 滑脱流 努森扩散 斐克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传输模型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空化流动计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时素果 王国玉 陈广豪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9-594,672,共6页
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将Merkle、Kunz、Kubota、Singhal四种不同的质量传输模型和液氮物质属性随温度变化函数等引入了计算软件CFX。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的条件下,对绕翼型的液氮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将Merkle、Kunz、Kubota、Singhal四种不同的质量传输模型和液氮物质属性随温度变化函数等引入了计算软件CFX。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的条件下,对绕翼型的液氮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传输方程的物理机制不同,造成各模型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对热力学效应影响的描述存在明显的差别。Merkle模型计算得到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与实验最为接近,质量传输过程能较好地反映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从而能较好地反映热力学效应对空化发展的影响;Singhal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差距最大,其模拟得到的质量传输过程不能很好地反应温度流场的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效应 质量传输 液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介质质量传输空化模型的代理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吴钦 王国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0-706,802,共7页
利用基于代理模型的整体敏感度分析方法,对考虑模型参数和物质属性的低温介质质量传输空化模型进行了评价,从而获得影响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并对空化模型参数进行了校准。结果表明:凝结系数对压力和温度预测精度的影响较大,整体敏感... 利用基于代理模型的整体敏感度分析方法,对考虑模型参数和物质属性的低温介质质量传输空化模型进行了评价,从而获得影响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并对空化模型参数进行了校准。结果表明:凝结系数对压力和温度预测精度的影响较大,整体敏感度分别为44%和29%;蒸发系数的影响较小,整体敏感度均小于5%。通过代理模型优化分析获得了Merkle空化模型对压力和温度的预测精度随凝结系数的变化趋势:当凝结系数小于20时,随凝结系数的增大,压力预测精度提高,温度预测精度降低;当凝结系数大于20时,压力和温度的预测精度均随凝结系数的增大而降低。优化后的蒸发系数和凝结系数分别为3.8和19.43,满足Pareto最优解,模型预测能力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传输空化模型 代理模型 低温介质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催化器载体蜂窝孔内CO向催化剂表面质量传输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方瑞华 苏清祖 薛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3-95,共3页
催化转化器中 CO化学反应属于气固非均相催化反应 ,在载体蜂窝孔内 CO向催化剂固体表面的质量传输过程对 CO的转化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研究 CO的传质过程发现 :传质表面积、流体中 CO的浓度和空速3个因素对 CO的传质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 催化转化器中 CO化学反应属于气固非均相催化反应 ,在载体蜂窝孔内 CO向催化剂固体表面的质量传输过程对 CO的转化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研究 CO的传质过程发现 :传质表面积、流体中 CO的浓度和空速3个因素对 CO的传质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增加载体的有效传质表面积 ,可以有效地增大传质速率 ;流体中 CO浓度越高则传质速率也越大 ,但不能以此来提高 CO的传质速率 ,因为目的是为了降低排气中的 CO浓度 ;空速对传质速率的影响是通过速度附面层或浓度附面层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表现出来的 ,随着空速的增加传质系数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呈线性关系 ,当超出这一范围后传质系数的增长速率变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催化转化器 质量传输 空速 催化剂 载体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则民 杨立中 李宽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40-46,共7页
文章介绍了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该方法以(地下水)径流途径上任意两点间化学组分及氧化还原状态变化为基础,确立质量传输模型并对其求解,从而揭示一定空间范围内水-岩土之间物质交换的内... 文章介绍了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该方法以(地下水)径流途径上任意两点间化学组分及氧化还原状态变化为基础,确立质量传输模型并对其求解,从而揭示一定空间范围内水-岩土之间物质交换的内在过程和数量关系。水-岩土体系质量传输模拟在岩土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岩土化学淋滤、地下水水质的形成与演化及热水成矿等众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体系 质量传输模拟 模型辩识 污染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热力学效应对相间质量传输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时素果 王国玉 +1 位作者 赵宇 王小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6-931,共6页
为了分析空化热力学效应对相间质量传输过程的影响,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在商业软件中引入修正的Merkle空化模型及液氮物性参数随流场温度的变化,并在能量方程的源项中考虑了空化的影响,对绕对称回转体液氮空化流动进行了计算.通过将计算结... 为了分析空化热力学效应对相间质量传输过程的影响,应用二次开发技术在商业软件中引入修正的Merkle空化模型及液氮物性参数随流场温度的变化,并在能量方程的源项中考虑了空化的影响,对绕对称回转体液氮空化流动进行了计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空化热力学效应对质量传输过程的影响.相间质量传输过程包括蒸发和凝结过程.在蒸发过程中,低温流体空化的发展不仅与当地空化数σ有关,且依赖于流场的密度比R(T).随温度升高,液体/蒸汽的密度比梯度(dR/dT)增加,导致蒸发量减小;随温度升高,饱和蒸汽压变化梯度升高,导致蒸发量减小.凝结过程中,随温度升高,(1-φl)值减小,凝结量减小;随温度升高,max(0,Cp+σ)值增大,凝结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液氮 热力学效应 质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质量传输的评述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1-383,共13页
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滑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 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滑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上部地壳浅表流体的循环主要受岩浆侵位驱动。韧性剪切带Ti、Fe、Mg残留富集,Si、Ca、Sr带出,流体不混溶和相分离是Au沉淀的重要机制。断层带尤其深部断层带具有高的流体/岩石比率,岩石的体积损失量和可溶性元素的亏损量可以高达65%。造山带低级变质地体流体—岩石相互作用通常发生于岩石缓冲条件下,水/岩比值远低于1,流体循环与质量传输机制为渗透—扩散复合机制。变形岩石的质量传输机制包括:扩散;弥漫性渗透;渠道式渗透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造山过程 质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传输和同位素交换:流动几何学和交换机制
8
作者 刘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3-428,共6页
耦合的质量传输和动力学限制的同位素交换模型综合考虑了平流、扩散、热液弥散 ,以及岩石与水之间的不平衡同位素交换等项因素。把耦合模型应用于 2个构造环境下的古热液系统 ,进而解释稳定同位素数据。对于造成环绕浅成侵入岩体分布的... 耦合的质量传输和动力学限制的同位素交换模型综合考虑了平流、扩散、热液弥散 ,以及岩石与水之间的不平衡同位素交换等项因素。把耦合模型应用于 2个构造环境下的古热液系统 ,进而解释稳定同位素数据。对于造成环绕浅成侵入岩体分布的18O亏损环带的流体的流动几何学 ,以及浅部正断层流体流动的几何学 ,耦合模型提供了不同于单一同位素交换模型的解释。耦合模型也提供了关于同位素相对交换速率和同位素交换机制的信息。结果表明 ,断层带的动态重结晶促进了表面反应 ,进而便利了同位素交换 ;在化学不反应性和未变形的矿物中 ,同位素交换可能受制于固态条件下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传输 动力学同位素交换 流动几何学 交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气泡相界面上质量传输过程的近似计算方法
9
作者 郑金宝 和胡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36,共6页
水—气泡相界面上质量传输过程的近似计算方法@郑金宝@和胡涛...
关键词 两相流 质量传输 计算 气泡 近似法 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应答器信息传输质量研究
10
作者 王丁 吉喆 +2 位作者 王国海 卢斌 朱嘉良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为改善列车速度超过400km/h时应答器传输系统的通信质量,保证动车组以400km/h及以上速度高速运行时,仍能可靠接收地面应答器报文信息。以我国铁路历次400km/h以上动态试验数据为依据,对当前应答器传输系统在高速条件下信息传输质量的变... 为改善列车速度超过400km/h时应答器传输系统的通信质量,保证动车组以400km/h及以上速度高速运行时,仍能可靠接收地面应答器报文信息。以我国铁路历次400km/h以上动态试验数据为依据,对当前应答器传输系统在高速条件下信息传输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高速条件下可以提高应答器有效作用范围的方案,主要包括:使用大尺寸应答器替代标准尺寸应答器、纵向安装标准尺寸应答器、调整车载设备天线等。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及设备技术特点,逐一论述各方案的可行性,重点分析纵向安装标准尺寸应答器和采用大尺寸应答器2种方案对提升报文信息传输质量的优势,并阐述大尺寸应答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标准尺寸应答器 大尺寸应答器 作用范围 信息传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的雷达系统仿真模型
11
作者 王奇 王子瑶 郑峻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78,共11页
噪声和信号传输是雷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频率合成器、信号收发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模块,能够模拟信号发生、传输至雷达测速、测距的系统。以此为框架,... 噪声和信号传输是雷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频率合成器、信号收发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模块,能够模拟信号发生、传输至雷达测速、测距的系统。以此为框架,设计考虑电源噪声、杂散噪声和杂波噪声的噪声模型,对雷达漏警、虚警等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在信号传输方面,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结合场路协同分析方法,提高仿真精度。对于典型案例,发现时钟信号存在“回勾”问题,这表明仿真模型能够通过检测“眼图”、信号波形等指标,有效预测雷达可能存在的信号传输质量问题,并指导传输线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系统仿真模型 多源噪声 信号传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路传输质量智能预测技术
12
作者 谷志群 周宇航 +1 位作者 张佳玮 纪越峰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传统基于数理模型的光路传输质量(QoT)预测方法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低计算复杂度需求的问题,介绍了单光路、多光路、跨拓扑光路3种光路QoT智能预测技术。这些技术依托于机器学习模型,力求实现端到端光路QoT的精确预测,并可有效应... 针对传统基于数理模型的光路传输质量(QoT)预测方法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低计算复杂度需求的问题,介绍了单光路、多光路、跨拓扑光路3种光路QoT智能预测技术。这些技术依托于机器学习模型,力求实现端到端光路QoT的精确预测,并可有效应对以下挑战:其一,面对物理层参数的多样性,如何选择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和输入特征;其二,如何有效捕捉光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三,如何在少样本情况下实现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持续优化。最后,对未来的光路QoT预测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网络 光路传输质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树形接入网络的可扩展IPTV视频传输质量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柳 孙志刚 +1 位作者 唐卓 李仁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共6页
IPTV数据传输质量检测是IPTV应用部署中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目前,如何实现接入网中IPTV视频质量监测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树形接入网拓扑,提出基于逐跳延时变化(PHDV)的视频传输质量检测和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利... IPTV数据传输质量检测是IPTV应用部署中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目前,如何实现接入网中IPTV视频质量监测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树形接入网拓扑,提出基于逐跳延时变化(PHDV)的视频传输质量检测和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视频流实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通过对交换机输出缓冲区队列长度变化的实时监测定位网络中影响IPTV视频传输质量的拥塞点。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扩展性强,监测逻辑在网络中部署实现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V 传输质量 监测 可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网实时流媒体传输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桂香 吴元保 贺贵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5-227,共3页
研究了在广域IP网上实时传送媒体流的体系技术及传输中媒体流的质量控制措施,面向全网建立多层转发体系,在每个转发节点设置转发代理。系统对代理可实现派生、撤消或更换。转发代理完成对应媒体流的及时转发任务,实现对所在网络分支的... 研究了在广域IP网上实时传送媒体流的体系技术及传输中媒体流的质量控制措施,面向全网建立多层转发体系,在每个转发节点设置转发代理。系统对代理可实现派生、撤消或更换。转发代理完成对应媒体流的及时转发任务,实现对所在网络分支的拥塞状况自动检测、自动向上级节点报告、自动控制转发流的大小,达到对转发媒体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网 流媒体 传输质量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环境下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 刘宇 +2 位作者 王柏娜 崔洪升 杨蕊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4-107,共4页
数据传输质量是激光通信系统一个重要性能评价指标,当前方法没有考虑激光通信系统环境的多变性,当环境未知数据传输质量差,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时,为了改善激光通信的数据传输质量,提出了数据挖掘的未知环境下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分析方... 数据传输质量是激光通信系统一个重要性能评价指标,当前方法没有考虑激光通信系统环境的多变性,当环境未知数据传输质量差,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时,为了改善激光通信的数据传输质量,提出了数据挖掘的未知环境下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分析方法。首先采集激光通信的历史数据,并分析影响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的因素,然后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拟合影响因素和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未知环境下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分析模型,最后采用具体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影响因素和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分析精度超过90%,分析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而且远远高于其它方法,可以有效保证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数据传输质量 数据挖掘 未知环境 实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数字AM广播系统传输质量的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继兴 《电子测量技术》 2006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本文在DRM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字AM广播的实现方案,给出了一种在信号带宽只有DRM标准一半的情况下,保证数字AM广播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方法。文章重点讨论了用128-QAM和256-QAM来代替64-QAM,并对系统MSC的星座映射在64-QAM、... 本文在DRM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字AM广播的实现方案,给出了一种在信号带宽只有DRM标准一半的情况下,保证数字AM广播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方法。文章重点讨论了用128-QAM和256-QAM来代替64-QAM,并对系统MSC的星座映射在64-QAM、128-QAM和256-QAM情况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还指出了用Turbo信道编码的方法可以提高较好的纠错性能。本方案采用128-QAM星座映射并结合Turbo码,来实现较好的传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AM广播 星座映射 传输质量 TURBO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M网感知波长传输质量的权重和波长标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若愚 朱娜 +1 位作者 钱琴 潘业权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7,共3页
针对Filippo Cugini等人提出的标识波长信道物理损伤方法中带宽开销大及节点处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和的波长质量标识方法(WIBW),该方法具有更小的带宽开销,并且能够综合衡量波长的整体质量,更好的支持业务优先级的划分。
关键词 光信号物理损伤 传输质量 波长标识 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S远程采集地震记录的传输质量控制解决方案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芳 廖铁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4,共5页
地震记录采集系统的独特性,决定了选择无线传输应用平台的重要性,而利用GPRS平台达到远程传输要求,传输质量控制技术是关键。在分析地震远程传输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远程传输的需求,研究了可供选择的各种传输质量技术,最后解决了传输... 地震记录采集系统的独特性,决定了选择无线传输应用平台的重要性,而利用GPRS平台达到远程传输要求,传输质量控制技术是关键。在分析地震远程传输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远程传输的需求,研究了可供选择的各种传输质量技术,最后解决了传输中的丢包、延时、数据变形等问题,为地震记录远程采集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质量 远程采集 GPRS 地震记录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M网感知物理层光信道传输质量的量化标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业权 朱娜 +1 位作者 沈若愚 钱琴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17,共3页
为支持QoS业务,WDM网络需感知物理层光信道的传输质量。由于光信号损伤具有随机波动性,感知信号损伤参数如果一有波动变化就发送信令,将浪费带宽资源。通过分析物理层光信号线性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可监测和可表述的感知参数,找出... 为支持QoS业务,WDM网络需感知物理层光信道的传输质量。由于光信号损伤具有随机波动性,感知信号损伤参数如果一有波动变化就发送信令,将浪费带宽资源。通过分析物理层光信号线性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可监测和可表述的感知参数,找出影响传输质量质变的临界值,并对其进行量化标识,以降低信令发送频率,从而节省带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M 传输质量 光信号物理损伤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广域光骨干网多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晓川 李志刚 +1 位作者 张明辉 桂冠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动态广域光骨干网中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精确度不足的问题,以集成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首先,在堆栈集成学习框架下构建了由5个多层感知器模型组成的基学习器,通过并行组合的方式实现了样本数据的同态... 针对动态广域光骨干网中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精确度不足的问题,以集成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光信道传输质量预测方法。首先,在堆栈集成学习框架下构建了由5个多层感知器模型组成的基学习器,通过并行组合的方式实现了样本数据的同态集成学习。然后,融合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形成新的训练集,用于训练由单一多层感知器组成的元学习器。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深度神经网络,所提方法在单信道和多信道QoT预测场景下具有更优秀的非线性逼近性能,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93%和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骨干网 多信道 传输质量预测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