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非普适Z′模型中τ^-→μ^-(e^-)KK衰变
1
作者 李文君 路明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共5页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非普适Z′模型 轻子味破缺 分支比 不变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飞行器舱段质量总体估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魏明坤 王聪伟 +1 位作者 李璞 聂青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3-115,15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将全弹质量拆分为不变质量和可变质量两部分的分析方法和“一维等比缩放法”结合“不变质量叠加法”的质量快速计算方法,针对工程项目进行验证,计算典型舱段的质量,计算结果与产品实际设计结果吻合度较好,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计... 提出了一种将全弹质量拆分为不变质量和可变质量两部分的分析方法和“一维等比缩放法”结合“不变质量叠加法”的质量快速计算方法,针对工程项目进行验证,计算典型舱段的质量,计算结果与产品实际设计结果吻合度较好,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计算快速性的同时计算结果误差很小,工程实用性强,可以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设计 质量计算 质量估计 不变质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GeV/c能量下质子-铍碰撞中领头奇异超子Λ的产生 被引量:1
3
作者 明庭尧 冯笙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利用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的环型加速器(Brookhaven/AGS)上进行的19.6 GeV质子轰击固定铍核的实验数据,通过质子与π介子对的搭配,并用一种新的循环迭代的混合事件方法,从复杂的背景中,提炼出共振态领头粒子Λ的产生.
关键词 领头粒子 循环迭代方法 不变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与4He核碰撞反应中N*(1440)的共振激发
4
作者 潘正坤 谭志云 杨友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47,共5页
在介子交换模型下,考虑质子入射动能为2.8GeV时,对p+4 He→p+π+4 He反应中共振激发N*(1 440)(Roper共振态)进行了研究,在π介子与核子不变质量为1 440MeV附近重现了Roper共振峰;得出了末态π介子的角分布和动量分布,讨论了在兰州重离... 在介子交换模型下,考虑质子入射动能为2.8GeV时,对p+4 He→p+π+4 He反应中共振激发N*(1 440)(Roper共振态)进行了研究,在π介子与核子不变质量为1 440MeV附近重现了Roper共振峰;得出了末态π介子的角分布和动量分布,讨论了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上开展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er共振态 散射截面 不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独具的两道高考题
5
作者 周红杰 李立芬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3-34,共2页
匠心独具的两道高考题湖南涟源市立珊中学(417124)周红杰,李立芬95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简答题中第31题和第34题,是两道公认的好题,其设计灵活、新颖而不落俗套,体现了命题者的高超匠心.下面对其作一简要的评析.第3且... 匠心独具的两道高考题湖南涟源市立珊中学(417124)周红杰,李立芬95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简答题中第31题和第34题,是两道公认的好题,其设计灵活、新颖而不落俗套,体现了命题者的高超匠心.下面对其作一简要的评析.第3且题题目: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匠心独具 有机化合物 物质的量 高考题 湖南涟源市 同分异构体 分子量 质量不变 有机物燃烧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对称“非汉字符号”→“非汉字符号”l^+l^-过程的模拟研究
6
作者 张黎明 张子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6-449,454,共5页
选定A0 =0 ,tanβ=2 ,sign( μ) =- ,选择四组 (m0 ,m1/2 )数据点用PYTHIA6 .1 58产生器对超对称性 (supersymmetry)衰变过程 χ02 → χ01+l+ l-进行能标研究 ,给出双轻子的不变质量谱和模糊化处理后的谱 ,考察不同分辨率对其影响 ,... 选定A0 =0 ,tanβ=2 ,sign( μ) =- ,选择四组 (m0 ,m1/2 )数据点用PYTHIA6 .1 58产生器对超对称性 (supersymmetry)衰变过程 χ02 → χ01+l+ l-进行能标研究 ,给出双轻子的不变质量谱和模糊化处理后的谱 ,考察不同分辨率对其影响 ,得出角度分辨是影响谱形的主要因素 .同时与ISAJET7.4 4产生器给出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两者在处理重整化群方程 (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对称χ^02→χ^01l^+l^-过程 SUSY MSUGRA 双轻子 不变质量 超对称性衰过程 超对称粒子 轻子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粒子
7
作者 朱重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6年第2期-,共26页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发现成了高能物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其实,事情可以追溯到一九七○年。当时,在BNL 的一个实验组,在研究[P+Be→(μ+μ-)+任何粒子]时,发现(μ+μ-)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4Gev 区域有一个“肩”。但由于实验分辨率差,没有能够看出它是一个共振。以后,到一九七四年春天,丁肇中组开始在BNL 探测反应[P+Be→(e+e-)+任何粒子],由于此反应截面小,所以实验相当难。他们化了很多力量使仪器的能量分辨率比七○年的实验好得多,结果到七四年八月,已经清楚地看到,(e+e-)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1Gev 处有一个峰,宽度与仪器的分辨率一致,而且没有连续分布的背景。以后几个月,他们又进一步做各种试验,到十月底,已完全肯定了八月的结果,他们在十一月宣布了这个结果,并把这个粒子称之为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粒子 光子 SLAC 方式 分支比 质量粒子 玻色子 介子 DESY 假设粒子 中间玻色子 强相互作用 强衰 不变质量 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