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网络技术识别新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谈晓梅 张雨薇 +2 位作者 焦昭钰 于南洋 韦斯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环境中新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分布广泛且风险未知。其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使得传统的靶向分析和可疑物筛查分析难以满足分析需求。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率串联质谱的非靶向分析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尤其在识别未... 环境中新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分布广泛且风险未知。其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使得传统的靶向分析和可疑物筛查分析难以满足分析需求。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率串联质谱的非靶向分析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尤其在识别未知转化产物方面有所贡献。然而,非靶向分析面临着如何从复杂数据中找到关注化合物及其转化产物的挑战。分子网络反映质谱之间的相似性,将结构彼此相似的分子家族成簇,实现海量质谱数据集的可视化和社区化,并通过网络和社区对污染物进行传播注释,可以全局展示和系统理解复杂串联质谱数据集,为非靶向分析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高分辨率串联质谱的分子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新污染物的非靶向筛查中的应用,包括技术原理、工作流程、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本文重点展示了分子网络技术在药物、全氟化合物和消毒副产物等新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中的应用状况,强调分子网络技术普遍适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新污染物的筛查、揭示环境中污染物的全貌、推进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和毒理学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串联质谱 分子网络 新污染物 转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检测抗生素类兽药残留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伟 任丽秋 +7 位作者 方志娟 胡文涛 张芬 张雪婧 赵紫薇 马家辉 李晓芹 成向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21-330,共10页
为研究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畜禽基质样品以及21种兽药标准品进行检... 为研究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畜禽基质样品以及21种兽药标准品进行检测,得到各兽药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碎片离子质谱图等信息,获得各目标化合物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以及测定底限。利用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网站进一步探究了兽药的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和确证,发现同一种类的兽药分子裂解规律存在相似性,可以借助兽药分子的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实现畜禽肉中兽药残留的快速高通量筛查。基于UPLC-Q-TOF-MS/MS及GNPS分子网络技术,在24个猪肉、鱼肉样品中检出10种抗生素阳性,其中有3种不包含在已建立的兽药标准品信息库中。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检测方法,UPLC-Q-TOF-MS/MS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实现畜禽肉中兽药残留检测,且能发现未知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 质谱裂解规律 GNPS分子网络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四土汤的抗炎机制
3
作者 郭奥奥 周贤 +5 位作者 何丽姗 田代志 李娟 胡俊杰 陈新 刘松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10,共13页
目的:探讨四土汤中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检测四土汤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预测四土汤抗炎作用机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 目的:探讨四土汤中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检测四土汤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预测四土汤抗炎作用机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结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验证数据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核心靶点与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制备角叉菜胶致炎大鼠模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UPLC-Q-TOF-MS共鉴定出85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蒽醌类和酚酸类等。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四土汤能够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大黄素、落新妇苷等活性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靶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Toll-lik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3种活性成分与10个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均<-5 kcal/mol。GEO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在3个炎症疾病数据集中均具有较高的ROC值。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四土汤给药组大鼠足肿胀度显著性降低(P<0.05),足跖皮下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足肿胀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显著性降低(P<0.05),IL-10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四土汤的抗炎药理活性,并揭示了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全面阐释四土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物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土汤 抗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效物质基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数据挖掘 大鼠足肿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模拟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文婷 冯锦辉 +7 位作者 杨珂 李莎 王斌 刘继平 卫昊 史永恒 王川 王国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0-869,共10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对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LJDD)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对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LJDD)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对HLJDD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中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在采集正、负离子模式下的数据,并结合对照品、相关文献及数据库检索,分析HLJDD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HLJDD治疗GA的潜在机制,筛选活性成分和GA的交集靶点,进一步富集分析和建立可视化网络,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通过UPLC-Q-TOF/MS方法鉴定出47个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得到HLJDD治疗GA的关键成分54个,交集靶点37个,PPI分析得到其中度值前10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0种生物过程、7种细胞组分、8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6条干预GA相关通路,发现其治疗GA相关的通路主要涉及IL-17、TNF等炎症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HLJDD的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良好。结论:已鉴定的HLJDD中的关键成分如黄柏碱、黄连碱、汉黄芩素、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调节IL-17、TNF通路中的多个核心靶点如PTSG2等来缓解GA,这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分子网络技术研究补肾活血方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原型和代谢产物
5
作者 王宇 匡微 +2 位作者 黄宇霞 谢孟君 张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6,I0029-I0030,共12页
目的补肾活血方由地黄、丹参、人参及葛根组成,目前已证实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旨在分析此方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原型和代谢产物,以及这些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差异。方法SD大鼠灌胃补肾活血方后,收集不同时间点... 目的补肾活血方由地黄、丹参、人参及葛根组成,目前已证实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旨在分析此方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原型和代谢产物,以及这些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差异。方法SD大鼠灌胃补肾活血方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肝、心、脾、肺、肾、肠、胃、眼、尿液及粪便,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库匹配及比对相关文献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碎片等信息鉴定成分,并结合分子网络技术补充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体内共鉴定到75个吸收原型及123个代谢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丹参酮类、人参皂苷类、异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丹酚酸类等,主要集中于肝和肾中。苯乙醇苷类成分来源于地黄,其生物利用率低,易经过生物转化形成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等代谢物,更多分布于肾中;丹参酮类及异黄酮类原型成分分别来源于丹参和葛根,在大鼠血浆和各组织中易被检测到,其代谢途径以羟基化、甲基化及葡萄糖醛酸化为主,产物易分布于血浆及肝肾组织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在大鼠体内易被胃肠道水解为原人参二醇及原人参三醇,经脱氢、脱氧等I相代谢后,产物更多分布于脾。结论该研究初步阐明了补肾活血方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分布情况,为阐释补肾活血方及地黄、丹参、人参及葛根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吸收原型 代谢产物 组织分布 分子网络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Orbitrap-MS/MS技术联合GNPS分子网络快速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成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雷 董金旭 +2 位作者 王一凯 黄鑫 陈长宝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4-883,I0006,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rbitrap-MS/MS)技术联合GNPS分子网络快速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成分。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提取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总结串联质谱信息和碎裂规律,依据特征裂解规...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rbitrap-MS/MS)技术联合GNPS分子网络快速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成分。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提取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总结串联质谱信息和碎裂规律,依据特征裂解规律的相似性创建分子网络。根据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离子等,对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成分进行归属和鉴定。创建了花色苷类、原花青素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的分子网络,共鉴定出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42个成分,包括20个花色苷类、3个原花青素类、12个黄酮类和7个有机酸类。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归类并鉴定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成分,为其功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rbitrap-MS/MS) 分子网络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 快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HRMS结合质谱分子网络高通量分析人血浆中的代谢物 被引量:4
7
作者 熊倩 杨丽娟 +3 位作者 丁筱雪 李文婷 易伦朝 张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5-373,共9页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结合质谱分子网络(MSMN)分析血浆中代谢物的方法。采用Folch方法提取血浆中的代谢物,运用UPLC-HRMS技术同时检测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多种代谢物。以标准品准确定性的代谢物为种子化合物,采...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结合质谱分子网络(MSMN)分析血浆中代谢物的方法。采用Folch方法提取血浆中的代谢物,运用UPLC-HRMS技术同时检测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多种代谢物。以标准品准确定性的代谢物为种子化合物,采用MSMN筛选与种子化合物质谱特征相似的代谢物,扩展代谢物定性范围,提高代谢物定性效率。将该方法用于人血浆中代谢物的定性分析,共检测到187个代谢物。其中,在水相中定性检测到氨基酸、脂肪酸、糖类等80个代谢物,在有机相中定性检测到107个脂类代谢物,实现了人血浆中多类代谢物的高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 代谢组学 质谱分子网络(msmn)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萍 葛万文 +1 位作者 邵晶 孙延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CML的疾病靶点。筛选出药物和CML的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应用DockThor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利用CCK-8法测定秦巴硒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验证其对相关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共126种,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172个;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治疗CML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秦巴硒菇提取物在K562细胞中24、48 h的IC50分别为1.86、1.48 g·L^(-1),秦巴硒菇提取物可抑制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 秦巴硒菇提取物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多种方式协同作用治疗CML,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硒菇提取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生三七和砂烫三七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兴龙 周堂 +3 位作者 白同尘 张海莹 侯博 张荣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1,共11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了生三七和砂烫三七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通过170~220℃高温河砂炒制获得砂烫三七,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生三七和砂烫三七浸膏,利用D101大孔树脂以70%乙醇-水洗脱获得三七总...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了生三七和砂烫三七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通过170~220℃高温河砂炒制获得砂烫三七,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生三七和砂烫三七浸膏,利用D101大孔树脂以70%乙醇-水洗脱获得三七总皂苷。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3.5µm),以0.05%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三萜皂苷对照品、生三七总皂苷和砂烫三七总皂苷的二级质谱信息。将经格式转换后的MS/MS数据上传至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计算分析,借助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可视化分子网络,获得生三七和砂烫三七三萜皂苷的分子网络图。根据对照品、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文献报道等信息,从生三七中鉴定出50个三萜皂苷,从砂烫三七中鉴定出60个三萜皂苷,二者共有23个皂苷类成分;生三七单独含有27个成分,包括11个丙二酰基取代的皂苷;砂烫三七单独含有37个成分,包括19个乙酰基取代的成分。其中有11个成分通过对照品进行验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生三七和砂烫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Rg1、Rg3、Rh4、Rk3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发现生三七中原生皂苷的含量较高,砂烫三七中转化皂苷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三七 砂烫三七 三萜皂苷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分子网络的成分检测方法在植物性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瑶瑶 高品一 +1 位作者 李丹琦 刘学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43-6952,共10页
在“饲料禁抗”的时代,研究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新型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因具有资源丰富、生物功效多样、绿色安全及易于吸收等优势,已成为饲料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一直是饲料... 在“饲料禁抗”的时代,研究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新型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因具有资源丰富、生物功效多样、绿色安全及易于吸收等优势,已成为饲料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一直是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建立的技术问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MN)在植物提取物成分检测方面具有精密度高、可视化程度强等特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C-MS/MS技术结合MN在植物提取物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旨在为饲用植物提取物的成分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分子网络 植物提取物 饲料添加剂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分子网络在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覃舒然 刘海翠 +1 位作者 李大山 王文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978-1987,共10页
质谱分子网络(molecular networking)常用于新颖天然产物发现及鉴定、药物代谢及药物研发等研究。目前,分子网络能够将具有相似二级质谱的化合物连接成簇,在天然产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将简单介绍分子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构建... 质谱分子网络(molecular networking)常用于新颖天然产物发现及鉴定、药物代谢及药物研发等研究。目前,分子网络能够将具有相似二级质谱的化合物连接成簇,在天然产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将简单介绍分子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构建分子网络的步骤,以及从化合物的鉴定及发现;鉴定天然产物的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分离与制备;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五个方面对分子网络的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分子网络 天然产物 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结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法的代谢组学分析计算方法
12
作者 王俊潇 李兆国 徐飞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4-604,共11页
高分辨质谱仪因其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已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法分析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可以从单个样本中揭示105个分子特征,对后续的数据分析提出了重大挑战,出现了用于代谢组学上质谱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本文将... 高分辨质谱仪因其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已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法分析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可以从单个样本中揭示105个分子特征,对后续的数据分析提出了重大挑战,出现了用于代谢组学上质谱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本文将这些基于高分辨质谱法的分析计算方法根据可以实现的7种功能分为了三大类,总结了2006到2024年间发表的60多种质谱算法的原理、功能、优缺点等,并对未来质谱法导向的代谢组学研究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质谱 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分子网络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的分子网络技术快速分析夏天无生物碱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飞飞 王荣 +5 位作者 陈玥 沈爱金 刘艳芳 梁鑫淼 金红利 阎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8-240,I0002,共1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快速分析夏天无中生物碱成分。选取Tnatu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5%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电喷雾离子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快速分析夏天无中生物碱成分。选取Tnatu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5%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ESI^(+))检测。将夏天无提取物的MS/MS数据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平台上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碎片离子的相似性建立簇,得到分子网络。结合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文献报道等,在分子网络中识别出7个生物碱类型的粒子簇,包括普罗托品类、原小檗碱类、四氢小檗碱类、苯酞异喹啉类、简单异喹啉类、阿朴啡类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并分别鉴定了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夏天无中共鉴定和推测出52个化合物,其中有21个潜在的新化合物,6个化合物为首次在夏天无中发现。该方法快捷、准确,可以为夏天无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 夏天无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MS联合分子网络策略快速分析紫菀中肽类成分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士林 刘洁 +4 位作者 冯梦晗 李月婷 贾志鑫 杨颂 肖红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11,I0004,共16页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MS)法联合分子网络策略快速分析紫菀中肽类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MS)法联合分子网络策略快速分析紫菀中肽类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收集紫菀75%乙醇提取物的MS/MS数据,并创建GNPS分子网络。根据标准品、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等信息,共鉴定出紫菀中43个肽类成分,包括31个环肽类和12个直链肽类,其中分别有16个和8个成分可能为潜在的新型环肽类和直链肽类化合物。UHPLC-Q-TOF-MS/MS联合分子网络策略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紫菀中的肽类成分,可为进一步分离紫菀化学成分和研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MS) 紫菀 肽类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 n和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雨婷 王春国 +8 位作者 邓欣祺 闫兴丽 刘窈玉 兰宇 王宇航 王家平 金重先 石晋丽 张硕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7-299,共13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及分子网络技术联合应用的快速分析方法鉴定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采用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及分子网络技术联合应用的快速分析方法鉴定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采用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LTQ-Orbitrap MS数据,根据MS/MS碎裂模式的相似性创建GNPS分子网络,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筛选结构相似的分子簇。根据碎片结构的相似性,化合物被聚为咖啡酰酯衍生物和黄酮类2大类别。最后,根据保留时间、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质量和MS ^(n)碎片等信息鉴定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对主要类别化合物进行鉴定,在灯盏细辛注射液中共快速筛查到84种化学成分,其中49种成分为首次鉴定。该方法可为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 MS) 分子网络 特征成分 多级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生姜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萱萱 王心威 +4 位作者 李军梅 孟硕 任钧国 彭勍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62-2071,共10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姜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探索生姜的Q-Marker,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共分析得到生姜中48种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活性成分33个,以这33个活性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靶点基因508个,作用于157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鼠肉瘤蛋白(Ras)信号通路等。该实验初步探究了8-姜酮(8-gingerone)、6-姜烯酚(6-shogaol)、8-姜酚(8-gingerol)、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1-脱氢-8-姜二酮(1-dehydro-8-gingerdione)和(E)-4-(3,7-dimethylocta-2,6-dien-1-yl)-2-methoxy phenol等6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生姜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生姜传统功效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鲜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作用机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特征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小鼠体内氧氟沙星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凤 王泽昊 +2 位作者 张艺楷 刘艳 冯月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8-1173,共6页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结合代谢组学及特征分子网络(FBMN)技术,分析氧氟沙星在小鼠肌肉、结肠、肝脏、肾脏、回肠及内容物中的代谢产物。依据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利用代谢组学软件Progenesis...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结合代谢组学及特征分子网络(FBMN)技术,分析氧氟沙星在小鼠肌肉、结肠、肝脏、肾脏、回肠及内容物中的代谢产物。依据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利用代谢组学软件Progenesis QI鉴定出小鼠体内氧氟沙星的2种代谢产物,分别为N-氧化产物和培氟沙星;在FBMN技术下,依据可视化结果鉴定出5种代谢产物,其中两种与QI鉴定结果相同,另外3种分别为脱羧产物、脱羧后N-脱烷基化产物、脱氨后开环脱羧产物。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分析了小鼠体内氧氟沙星的代谢产物。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需标准品等特点,在其他代谢产物的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代谢产物 高分辨质谱 特征分子网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竹叶青酒缓解急性肝损伤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涂慕鑫 孟亦浩 +4 位作者 王庆亮 张鑫 杨晨 江涛 田俊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4,共9页
该研究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竹叶青酒中潜在的功效成分进行筛选与检测,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成分及疾病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 该研究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竹叶青酒中潜在的功效成分进行筛选与检测,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成分及疾病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而构建“功效成分-潜在靶点-作用通路”网络以筛选关键功效成分与作用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潜在靶点和关键功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网络分析预测结果。结果表明,从竹叶青酒中共获得113个潜在活性成分。竹叶青酒可能以柚皮素、京尼平、金合欢素、山奈酚、川陈皮素、苜蓿素为关键功效成分,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Toll样受体(TLRs)等信号通路上的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原癌基因(JUN)、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靶点,发挥缓解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酒 网络药理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急性肝损伤 功效成分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牡丹果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分析
19
作者 张延萍 张晨曦 +4 位作者 左海超 高迪 吴琪琪 宋亚飞 赵李缘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7,共9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牡丹果荚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证明其存在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通过对牡丹果荚提取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含有88种成分,其中17种成分被选为网络药理学研究对象,对应219个靶点。...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牡丹果荚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证明其存在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通过对牡丹果荚提取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含有88种成分,其中17种成分被选为网络药理学研究对象,对应219个靶点。在基因本体论分析中,交集靶点主要涉及对异源物质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的富集结果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分子对接结合能都低于-5.0 kJ/mol,可以稳定结合。综上,牡丹果荚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来发挥抗炎和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牡丹果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牡丹果荚 抗炎和抗菌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消癜方成分分析及其干预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预测和实验验证
20
作者 许爽 李伟霞 +6 位作者 席乐迎 蔡明阳 唐进法 宋纯东 王晓艳 邢琼琼 任献青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891,905,共14页
目的:快速分析祛风消癜方(QFXDF)的活性成分,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并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快速定性分析QFXDF中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 目的:快速分析祛风消癜方(QFXDF)的活性成分,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并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快速定性分析QFXDF中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PharmGkb等数据库筛选QFXDF成分靶点和HSP疾病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法分析QFXDF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作用,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QFXDF对HSP模型大鼠关键通路及关键靶点的影响。结果:从QFXDF中鉴定成分41个,与HSP疾病共同作用靶点149个,关键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2(IL-2)等;富集的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VEGF信号通路等;QFXDF中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蛋白具有较强结合能力;动物实验证明,QFXDF可显著改善HSP模型大鼠皮肤及肾脏病理损伤,抑制皮肤、肾脏组织中EGFR和CASP3的高表达,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结论:初步证实QFXDF可通过对EGFR、CASP3等靶点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治疗HSP,为深入阐明该方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消癜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过敏性紫癜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