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陆文渊 成浩 +1 位作者 王丽鸳 周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研究了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pET32a-GGT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10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代20代后开始出现质粒丢失的细胞,连续传代100代后18... 研究了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pET32a-GGT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10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代20代后开始出现质粒丢失的细胞,连续传代100代后18%的细胞含有正常质粒,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裂不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裂稳定性,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为4.64U/ml,催化合成茶氨酸的产量为35.1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γ-GGT(γ-谷氨酰转肽酶) 基因工程菌 质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苏氨酸生产菌质粒稳定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志彬 屈慧鸽 +2 位作者 徐庆阳 程显好 张玉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X期42-44,共3页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研究L苏-氨酸生产菌TRFC的质粒稳定性,采用10L自动控制发酵罐观察有无选择压力和溶氧高低等培养条件对质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分裂不稳定性。种子培养基中硫酸链霉素为0μg/mL和50μg/mL时,带质粒的菌为88...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研究L苏-氨酸生产菌TRFC的质粒稳定性,采用10L自动控制发酵罐观察有无选择压力和溶氧高低等培养条件对质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分裂不稳定性。种子培养基中硫酸链霉素为0μg/mL和50μg/mL时,带质粒的菌为88.9%和100%;当溶氧为1%以下和20%以上时,带质粒的菌为84.5%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 发酵 质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k/sok-parDE增强鼠伤寒沙门菌菌毛编码质粒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维红 陈杨 +5 位作者 张成栋 孙国忠 凌洁玉 涂玲玲 陈焕春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9期7-11,共5页
将编码两个质粒稳定系统的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鼠沙门菌Ⅰ型菌毛(fim)基因的质粒pAZ44中,获得pAZ44-h。将两质粒分别转化鼠伤寒沙门菌,连续培养144 h,每隔12 h转接1代,并取样,用抗性平板计数细菌,通过抗性检测质粒存在状况。结果发现,质... 将编码两个质粒稳定系统的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鼠沙门菌Ⅰ型菌毛(fim)基因的质粒pAZ44中,获得pAZ44-h。将两质粒分别转化鼠伤寒沙门菌,连续培养144 h,每隔12 h转接1代,并取样,用抗性平板计数细菌,通过抗性检测质粒存在状况。结果发现,质粒pAZ44在细菌培养12 h^24 h后开始丢失,而含稳定系统的质粒pAZ44-h在连续培养10代或120 h都未发生丢失。表明aphA-hok-parDE序列显著增强了质粒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鼠沙门菌Ⅰ型菌毛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稳定性 hok/sok parDE 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进化和改造质粒稳定性促进枯草芽孢杆菌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 被引量:4
4
作者 钱蕾 刘延峰 +2 位作者 李江华 刘龙 堵国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Ac)作为营养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合成NeuAc的产量,首先利用NeuAc生物传感器(NeuAc-Biosensor)调控抗生素抗... 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Ac)作为营养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合成NeuAc的产量,首先利用NeuAc生物传感器(NeuAc-Biosensor)调控抗生素抗性基因表达,在抗生素存在条件下将细胞生长与NeuAc合成相关联。进而通过增加抗生素浓度进行适应性进化,促进NeuAc合成效率提升。研究结果显示,当利用NeuAc-Biosensor分别调控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c)和红霉素抗性基因(erm)时,高产菌株能够在较高抗生素浓度条件下生长。通过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增加抗生素浓度开展适应性进化,结果表明采用壮观霉素和红霉素进行双抗性适应性进化时,进化获得的菌株中假阳性率(产量未提高的菌株比例)为46.7%,显著低于采用壮观霉素或红霉素单一抗生素进化获得的菌株中假阳性率(73.3%和66.7%)。通过适应性进化与发酵验证得到1株NeuAc产量为(3.16±0.19)g/L的菌株,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7%。为进一步解决发酵过程中重组B.subtilis质粒丢失的问题,通过将必需基因folB(编码二氢喋呤醛缩酶,dihydroneopterin aldolase)插入携带NeuAc合成途径关键酶编码基因重组质粒并且敲除基因组中的folB基因,质粒的丢失率由34.1%下降至11.8%。该研究提升了重组B.subtilis合成NeuAc的产量和稳定性,为重组B.subtilis发酵法生产NeuAc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适应性进化 质粒稳定性 N-乙酰神经氨酸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文超 范代娣 +3 位作者 米钰 马晓轩 骆艳娥 惠俊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0-923,共4页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大肠杆菌补料分批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过程中质粒稳定性。方法通过平板复制法,观察质粒稳定性在不同生长周期、卡那霉素浓度和不同比生长速率中的变化。结果质粒稳定性受生长周期、卡那霉素和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在μ为...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大肠杆菌补料分批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过程中质粒稳定性。方法通过平板复制法,观察质粒稳定性在不同生长周期、卡那霉素浓度和不同比生长速率中的变化。结果质粒稳定性受生长周期、卡那霉素和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在μ为0.15、卡那霉素浓度为0.005g/L的情况下,工程菌生产效率最理想。结论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质粒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菌体产量和目标蛋白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补料分批发酵 质粒稳定性 生长周期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组成型重组大肠杆菌质粒稳定性的发酵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苟斌全 张嗣良 +5 位作者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黄华 李震 袁中一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0期23-26,共4页
质粒稳定性是影响基因工程菌外源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同时,外源蛋白的表达又影响着质粒稳定性。与诱导型表达系统相比,在组成型表达系统中,由于外源蛋白的持续表达,导致细胞代谢负担加重,质粒稳定性的控制更加困难。通过对组成型大肠杆... 质粒稳定性是影响基因工程菌外源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同时,外源蛋白的表达又影响着质粒稳定性。与诱导型表达系统相比,在组成型表达系统中,由于外源蛋白的持续表达,导致细胞代谢负担加重,质粒稳定性的控制更加困难。通过对组成型大肠杆菌DH5α/pKKFPGA发酵过程的优化,增强了质粒稳定性,发酵结束时,仍然维持在85%左右,表达产物粪产碱杆菌青霉素酰化酶的酶活单位达到23 384 U.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稳定性 组成型表达系统 粪产碱杆菌青霉素酰化酶 补料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胁迫显著影响双歧杆菌的质粒稳定性
7
《中国乳业》 2013年第3期44-44,共1页
博洛尼亚大学农业环境科学与技术系PMattarelIi研究组利用碳水化合物饥饿改变假长双歧杆菌的环境胁迫条件,从而证实了碳源胁迫显著影响双歧杆菌的质粒稳定性。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微生物年鉴》。在36种双歧杆菌中,有8种存在... 博洛尼亚大学农业环境科学与技术系PMattarelIi研究组利用碳水化合物饥饿改变假长双歧杆菌的环境胁迫条件,从而证实了碳源胁迫显著影响双歧杆菌的质粒稳定性。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微生物年鉴》。在36种双歧杆菌中,有8种存在着质粒。环境的改变使得双歧杆菌所受胁迫可调控,从而决定了质粒的存在与否。该研究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质粒稳定性 胁迫条件 碳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碳水化合物 博洛尼亚 国际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 pMC73A 在宿主细菌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邱晓颖 朱红惠 +1 位作者 卢秋雁 丘元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基因工程菌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安全性问题,对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NG13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中是不稳定的。在宿主细菌连续繁殖过程中,质粒pMC73A随宿主细菌的繁殖而... 针对基因工程菌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安全性问题,对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NG13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质粒pMC73A在宿主细菌中是不稳定的。在宿主细菌连续繁殖过程中,质粒pMC73A随宿主细菌的繁殖而发生缺失,当宿主细菌繁殖70代时,质粒pMC73A的缺失超过50%;宿主细菌繁殖约120代,质粒pMC73A的缺失几乎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氨固氮菌 NIFA基因 质粒稳定性 水稻 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K2的parDE片段提高重组质粒在生防菌成团泛菌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立平 张丽 +2 位作者 李艳琴 申泉 肖虹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2期49-53,共5页
用PCR方法将广宿主范围质粒RK2中控制稳定性的片段parDE克隆到pGEM┐T载体上,然后插入到分泌表达载体pExSec1的BamHI切点上,得到两个新载体pZL2和pZL3,其中parDE的转录方向分别与T7启动... 用PCR方法将广宿主范围质粒RK2中控制稳定性的片段parDE克隆到pGEM┐T载体上,然后插入到分泌表达载体pExSec1的BamHI切点上,得到两个新载体pZL2和pZL3,其中parDE的转录方向分别与T7启动子相同和相反。经酶切物理图谱分析和PCR扩增验证后,将pZL2和pZL3分别电击转化到成团泛菌308R中,在无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生长100代后仍100%地保留在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团泛菌 质粒稳定性 RK2 par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rime质粒pMN53在不同根瘤菌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1 位作者 莫才清 李阜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25-430,共6页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结果证明转移接合子2210P仍带有转座子T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质粒稳定性 接合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乳链球菌防龋疫苗的研究──Ⅵ.乳链球菌重组质粒pLF稳定性的实验观察
11
作者 凌均启 樊明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4期195-198,共4页
本研究从分析乳链球菌转化子HL45、HL102、HL107中质粒的稳定性入手,了解所用质粒载体对克隆基因表达的影响。质粒稳定性实验结果发现在含有5μg/ml红霉素培养环境下,未出现失去红霉素抗性的红霉素敏感菌株;在红... 本研究从分析乳链球菌转化子HL45、HL102、HL107中质粒的稳定性入手,了解所用质粒载体对克隆基因表达的影响。质粒稳定性实验结果发现在含有5μg/ml红霉素培养环境下,未出现失去红霉素抗性的红霉素敏感菌株;在红霉素缺失的条件下仅有1%~2%菌落失去抗性,成为红霉素敏感菌株。提示质粒稳定地存在于重组乳链球菌HL45、HL102、HL107中,rPAc的低产生水平与在红霉素培养条件下质粒的丧失无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有待于今后不断深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乳链球菌 防龋疫苗 质粒稳定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ARS/CEN元件的游离质粒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刘国强 孙文浩 +4 位作者 张晴业 周金凯 白仲虎 刘秀霞 杨艳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3,共4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外源蛋白表达策略是使用整合型质粒;游离型质粒由于其高不稳定性,在毕赤酵母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将ARS/CEN等元件连接到pPIC9K载体上,构建...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目前使用最多的外源蛋白表达策略是使用整合型质粒;游离型质粒由于其高不稳定性,在毕赤酵母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将ARS/CEN等元件连接到pPIC9K载体上,构建能够自主复制的游离型质粒pPIC9K-ARS/CEN,通过传代培养检测质粒丢失的方法探究毕赤酵母在细胞传代培养过程中游离质粒的稳定性。无选择压力情况下,包含ARS/CEN元件的游离质粒在细胞培养10代之前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随后游离质粒开始丢失,到第20代质粒丢失率高达92.94%。该研究结果为构建稳定的游离质粒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质粒消除方法,为毕赤酵母运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多基因编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德毕赤酵母 外源蛋白表达 ARS/CEN 游离型质粒 质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立新 黄志立 +2 位作者 凌均建 杨汝德 梁世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纳豆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纳豆激酶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 2 0上 ,筛选重组子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技术分析 ,初步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 ,用凝块溶解时间法 (CLT)测出表达... 利用PCR方法从分泌纳豆激酶的纳豆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纳豆激酶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 2 0上 ,筛选重组子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技术分析 ,初步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 ,用凝块溶解时间法 (CLT)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溶解血栓活性 ,证明该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对重组菌中重组质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质粒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 ,该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 ,但结构稳定性较差 .SDS_PAGE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表达产物为分泌型 ,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12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基因 质粒稳定性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PCR方法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酿酒酵母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CT酶)基因的工程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丹 夏冰 汪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0,69,共3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 ET-29a-cct在培养基中传代50次过程中菌种的稳定性,通过将菌体和菌落的形态、质粒的稳定性、质粒酶切图谱和重组CCT酶的表达量及活性作为指标进行考察,来评价该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重... 为了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 ET-29a-cct在培养基中传代50次过程中菌种的稳定性,通过将菌体和菌落的形态、质粒的稳定性、质粒酶切图谱和重组CCT酶的表达量及活性作为指标进行考察,来评价该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重组CCT酶基因的工程菌在转接50次的过程中质粒稳定性高,其保有率为90%,表达产物可达发酵液总蛋白的15%以上。该菌在第50代后仍具有转化活性,说明工程菌转化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CT酶) 质粒稳定性 工程菌稳定性 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噬菌体重组钝齿棒杆菌的生理稳定性
15
作者 胡永飞 李铁民 +2 位作者 张博 杨志勇 李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了探索抗噬菌体重组钝齿棒杆菌的应用可行性,对重组质粒pJL23-cglⅠ在钝齿棒杆菌中的稳定性以及其对宿主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钝齿棒杆菌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它在钝齿棒杆菌中的存在对重组菌株的早... 为了探索抗噬菌体重组钝齿棒杆菌的应用可行性,对重组质粒pJL23-cglⅠ在钝齿棒杆菌中的稳定性以及其对宿主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钝齿棒杆菌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它在钝齿棒杆菌中的存在对重组菌株的早期生长有些影响,但未影响重组菌株的谷氨酸产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齿棒杆菌 重组质粒 质粒稳定性 生长速率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亮亮 王倩倩 +6 位作者 朱莹莹 庞子峰 朱玉喜 植婵萍 潘玉善 刘建华 贺丹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为了分析猪源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不可接合类噬菌体质粒pD72-mcr-1与bla CTX-M-55阳性可接合的F33∶A-∶B-质粒pD72-F33融合形成的共整合质粒pD72C的生物学特性,评估该融合质粒对mcr-1传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采用生长曲线测定、质粒稳定... 为了分析猪源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不可接合类噬菌体质粒pD72-mcr-1与bla CTX-M-55阳性可接合的F33∶A-∶B-质粒pD72-F33融合形成的共整合质粒pD72C的生物学特性,评估该融合质粒对mcr-1传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采用生长曲线测定、质粒稳定性实验、竞争性实验和接合实验,测定了融合质粒pD72C和亲本质粒pD72-F33对宿主菌的适应性、融合能力和扩散能力。结果表明:融合质粒pD72C在无抗生素的环境中能稳定传代9 d,对宿主菌有适应性优势,且比亲本质粒pD72-F33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该融合质粒表现出较高的融合频率和接合频率,说明该融合质粒能够扩展菌株的耐药谱并促进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整合质粒 mcr-1 质粒稳定性 适应性代价 融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构建ε–聚赖氨酸合成酶的链霉菌稳定表达载体
17
作者 周奕阳 李鹏 +3 位作者 谭之磊 邓子新 贾士儒 欧竑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鉴于ε–聚赖氨酸収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幵导... 鉴于ε–聚赖氨酸収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幵导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pls缺失突变株,将毒素基因relE2sca整合至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染色体(突变株YY3),获得包含ε–聚赖氨酸稳定表达的突变株YY1。经过多次传代,相比对照组,在不含抗生素压力条件下,突变株YY1依然能够稳定地合成ε–聚赖氨酸。毒素蛋白RelE2sca的表达会导致变铅青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链霉菌FR–008等常用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的死亡,提示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表达载体 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ε–聚赖氨酸合成酶 质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基因的克隆及工程菌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于红 张菁 +2 位作者 朱镇华 傅一工 刘建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1-406,共6页
利用RT PCR技术 ,从人脐带静脉上皮细胞中克隆重组人尿激酶原基因 ,用表达质粒pET2 9a构建了重组质粒 pET2 9a/ prouk ,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 1(DE3)中 ,作为工程菌 .经IPTG诱导表达 ,在 4 6kDa处有一明显表达条带 ,表达量为约占菌体总... 利用RT PCR技术 ,从人脐带静脉上皮细胞中克隆重组人尿激酶原基因 ,用表达质粒pET2 9a构建了重组质粒 pET2 9a/ prouk ,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 1(DE3)中 ,作为工程菌 .经IPTG诱导表达 ,在 4 6kDa处有一明显表达条带 ,表达量为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2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基因 工程菌 质粒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基因克隆 菌株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和hEGF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新爱 徐志南 +1 位作者 沈文和 岑沛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21-1024,共4页
A genetic recombinant hEGF producer E.coli JM101 was immobilized in polyurethane foam matrix and a three-phase fluidized-bed bioreactor was used to produc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The results indicated th... A genetic recombinant hEGF producer E.coli JM101 was immobilized in polyurethane foam matrix and a three-phase fluidized-bed bioreactor was used to produc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yurethane foam is an adequate immobilization material. With the addi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 matrix, the free cell density, plasmid stability and hEGF productiv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the foam matrix, respectively. The two-stage culture of the immobilized cells was further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first stage was performed in a three-phase fluidized-bed bioreactor for cell growth and the second stage was performed in bubbling bed for product expression. At a dilution rate of 0.2 h -1 , after continuous cultivation for more than 60 h, the free cell density and product expression were maintained relatively stable. The hEGF productivity was still higher than 140 mg·L -1 and the fraction of plasmid-carrying was more than 27%. The hEGF productivity in two-stage process was higher than the batch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hEGF重组菌 固定化培养 质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基因的克隆及工程菌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于红 朱镇华 +6 位作者 刘蓓钫 张菁 傅一工 王石泉 张巍 杨庆 刘建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RT PCR技术,从人脐带静脉上皮细胞中克隆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将其接入TA克隆载体PCR2.1中,经DNA序列测定后,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了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K2tPA)基因,将其转入pET29a,构建了重...  利用RT PCR技术,从人脐带静脉上皮细胞中克隆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将其接入TA克隆载体PCR2.1中,经DNA序列测定后,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了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K2tPA)基因,将其转入pET29a,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9a/K2tP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成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在40kDa处有一明显表达条带,表达量为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该菌种在贮存与复苏及传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质粒稳定性和表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人纤溶酶原激活剂变体基因 工程菌 质粒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