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分布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玫 陈山 +2 位作者 李稳 刘臣彪 石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qep A基因,限制性酶切反应确定aac(6')-Ib-cr基因型。结果 179株大肠埃希菌中95株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3.1%;产ESBL菌株未见对美罗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1.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皆低于30%,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皆高于70%,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60%~70%;PCR扩增结果显示产ESBL菌株,具有qnr基因9株(9.5%),其中qnr A 2株、qnr B 5株、qnr S 2株。非产ESBL菌株,具有qnr B基因3株(3.6%);酶切反应显示产和非产ESBL菌株具有aac(6')-Ib-cr基因分别为21株(22.1%)和5株(6.0%)。所有菌株皆未检测到qep A基因。结论产ESBL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以aac(6')-Ib-cr基因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姜晓冰 徐雅梦 +2 位作者 于涛 王海磊 石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2-387,共6页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cr和qep A,对PMQR阳性菌株扩增blaTEM、blaSHV、blaCTX-M和blaPER,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 A、gyr B、par C和par E的突变情况;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与bla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株携带qnr B4基因。2株PMQR阳性菌株均接合转移成功,qnr B4和blaCTX-M-14、blaSHV-12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共同转移。PMQR阳性菌株均在Gyr A亚基和Par C亚基存在氨基酸突变,其相应的接合子以及受体菌均未发现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qnr B基因,qnr与bla基因能共同转移,造成多重耐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兰芳俊 吴娟 +2 位作者 何清雯 曹颖平 李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及其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7-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对左氧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200株,采用PCR检测qnrA、qnrB...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及其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7-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对左氧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200株,采用PCR检测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和oqxAB基因,对PMQR基因阳性菌株扩增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对PMQR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PCR法对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型;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实验菌株PMQR阳性率为29.0%(58/200)。其中qnr阳性率为5.5%(11/200),aac(6')-Ib-cr阳性率为20.5%(41/200),oqx AB阳性率为8.0%(16/200),qepA阳性率为0.5%(1/200)。58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CTX-M-1组32株(55.2%)、CTX-M-9组17株(29.3%)和TEM型1株(1.7%),未检出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PMQR阳性菌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系统发育分型结果显示A型有21株(36.2%),D型17株(29.3%),B2型11株(19.0%),B1型9株(15.5%)。ERIC-PCR显示PMQR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0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中PMQR基因以aac(6')-Ib-cr、qnr和oqxAB为主,且与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高度相关;此外PMQR菌株以非克隆播散方式在该院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1和qepA1的多耐药沙门菌的基因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邢燕 钱玉春 +2 位作者 张文艳 胡忠旺 孙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7-833,共7页
目的分析一株多重耐药沙门菌SM846的遗传背景,研究其对喹诺酮耐药的机制。方法测定SM846对14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用三代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耐药数据库注释SM846序列中的耐药... 目的分析一株多重耐药沙门菌SM846的遗传背景,研究其对喹诺酮耐药的机制。方法测定SM846对14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用三代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耐药数据库注释SM846序列中的耐药基因。使用NCBI的BLAST工具搜索与耐药质粒相似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SM846对14种测试抗生素中的12种表现出耐药,包括喹诺酮类抗生素萘啶酸和环丙沙星。SM846包含1条染色体和1条质粒。染色体序列不含可导致耐药的基因和突变,质粒携带13个耐药基因,包括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epA1和qnrS1。qepA1和qnrS1位于质粒内部的可移动原件I类整合子上。13条相似质粒的分析表明中国分离的此型别的质粒耐药性强于美国和加拿大分离的。结论QnrS1和qepA1基因通过IS6和可移动元件整合到质粒的I类整合子上,说明SM846可能迫于抗生素压力通过获得耐药基因来快速适应环境。中国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强,地区间的耐药情况差异,尤其是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提示我们应当继续监测各地区的耐药表现型,以制定本地的耐药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喹诺酮 质粒介导喹诺酮 qepA1 qnrS1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姜晓冰 于涛 王青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PMQR基因及ESBLs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PMQR基因及ESBLs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cr和qep A,对PMQR阳性菌株扩增blaTEM、blaSHV、blaCTX-M和blaPER,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 A、gyr B、par C和par E的突变情况;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与bla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0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株携带qnr S,1株携带qnr D,2株携带aac(6’)-Ib-cr。4株PMQR阳性菌株中有2株接合转移成功,qnr S1和blaTEM-1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共同转移。PMQR阳性菌株均在Gyr A亚基和/或Par C亚基存在氨基酸突变,其相应的接合子以及受体菌均未发现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qnr S、qnr D和aac(6’)-Ib-cr基因,PMQR与bla基因能共同转移,造成多重耐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晓波 林粼 +6 位作者 张加勤 赵元勋 郑港森 郑燕青 房丽丽 宋秀宇 吴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9-Ib-cr和qepA的分布情况。对包含PMQR的细菌,采用E.试验测定环丙沙星的MIC大小,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nrS、qnrB、aac-(6`).Ib.cr、qepA的检出率分别为14.93%、2.99%、2.99%和16.42%。8株细菌同时包含qn,和卵p4基因,其中2株qnr、qepA和aac-(6`)-Ib-cr同时阳性。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0.032~≥64μg/mL),其中8株(占61.54%)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64μgg/mL)。比对结果显示,环丙沙星MIC≤0.5μg/mL的3株细菌几乎未见染色体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而环丙沙星MIC≥8μg/mL的菌株全部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且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83位、87位~[1parC80位上。所有PMQ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膪和pa旭均未发现任何氨基酸序列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上检测到qnr、aac-(6`)-Ib-cr、qepA的分布与共存。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但染色体机制仍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突变主要见于gyrA的83位、87位及parC的80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 QNR aac-(6')-Ib-cr QEPA GY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杭亚平 宁长秀 +5 位作者 汪红 钟桥石 胡晓彦 章白苓 张楠 胡龙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CRKP 29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确定产物基因型。结果:CRKP中PMQR基因检出率为48.3%(14/29),其中qnrB 5株,包括qnr... 目的: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CRKP 29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确定产物基因型。结果:CRKP中PMQR基因检出率为48.3%(14/29),其中qnrB 5株,包括qnrB2 1株、qnrB4 3株、qnrB10 1株;qnrS 5株,均为qnrS1;1株同时携带qnrS1和qnrB4;有3株携带aac(6')-Ib-cr基因。所有PMQR基因阳性菌株均同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8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占57.1%(8/14),以blaKPC-2(4/14)及blaNDM-1(3/14)为主。结论:PMQR基因在临床分离的CRKP中较为普遍,以qnr基因为主,且qnr阳性菌株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率较高,均为多重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 碳青 霉烯类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科帆 吕晓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7-5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尿源性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中qnrA、qnrB以及qnrS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为控制产ESBL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对46株尿源产ESBL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法检测qnrA、q... 目的研究尿源性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中qnrA、qnrB以及qnrS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为控制产ESBL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对46株尿源产ESBL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法检测qnrA、qnrB以及qnrS的存在情况。结果 46株产CTX-M型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6.1%、19.6%、13.0%、60.9%和43.5%。46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2株含qnrB(4.3%),未检出qnrA和qnrS。结论尿源性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有qnrB的存在,且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严重,需参考药敏结果,不宜经验性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产ESBL且qnr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及尿源性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喹诺酮 QNR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源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研究概况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甘林 邓玉婷 +3 位作者 姜兰 谭爱萍 赵飞 张瑞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1-638,共8页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都有喹诺酮环结构,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药物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直接作用于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1],通过抑制这两种酶而阻断DNA的复制,从而发挥...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都有喹诺酮环结构,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药物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直接作用于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1],通过抑制这两种酶而阻断DNA的复制,从而发挥抗菌作用[2]。由于这类药物拥有抗菌谱广、高效、用药量低、给药方便、毒副作用低和与其他抗菌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等优点[3],广泛应用于人医临床、畜牧水产养殖的细菌病治疗中。目前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水产养殖动物常见病原如气单胞菌(Aeromonas)、弧菌(Vibrio)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质粒介导喹诺酮 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孔令超 李志国 +6 位作者 张瑞华 焦玉祥 马明杰 郭翠平 朱岩丽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影响,分别采用针对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影响,分别采用针对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与qepA 8个耐药基因的通用引物,对93株2012-2013年分离自山东省的禽源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并对其进行了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0.54%-86.30%);PMQR基因携带率达到60.21%(56/93),其中26.88%(25/93)的菌株携带2种PMQR基因,1.07%(1/93)的菌株携带3种PMQR基因;qnrA、qnrB、qnrC、qnrD与qepA基因未被检测到,qnrS、oqxA和oqxB基因在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较为广泛,其检出率依次为22.58%(21/93)、40.86%(38/93)和24.73%(2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敏试验 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气源性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丹 高丽丽 +2 位作者 胡家卿 艾文豪 柴同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2-1850,共9页
为了调查养猪场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气源性传播情况,本试验分别在5个猪场舍内及舍外上风向和下风向不同距离收集空气样品,并在舍内随机采集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质粒介导... 为了调查养猪场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气源性传播情况,本试验分别在5个猪场舍内及舍外上风向和下风向不同距离收集空气样品,并在舍内随机采集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qepA)为指示基因,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鉴定技术,分别对5个猪场不同样品中大肠杆菌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向舍外空气的传播情况。结果显示,5个猪场中的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等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呈现多重耐药。ERIC-PCR结果显示,46.34%(19/41)的舍内空气分离株与粪便分离株来源相同,其中73.68%(14/19)的分离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也相同;68.42%(26/38)的舍外空气分离株与舍内空气或粪便分离株来源相同,其中65.38%(17/26)的菌株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起源于舍内粪便的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能形成气溶胶污染舍内空气,并借助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不同距离空气中(≥400m),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卫生及社区居民的健康形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气溶胶 现状 质粒介导喹诺酮(PMQR)基因 遗传相似性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亚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2株犬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6种抗菌药物对犬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被检测的8种PMQR基因中,仅有... 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2株犬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6种抗菌药物对犬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被检测的8种PMQR基因中,仅有oqx A、oqx B、qnr S这3种耐药基因被检测出,检出率分别为9.80%、11.76%和14.70%,其中同时含有2种耐药基因的菌株检出率为8.82%,同时含有3种耐药基因的菌株检出率为4.90%;犬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71.57%、64.71%、4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源大肠杆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 物敏感性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晓波 吕晓菊 +5 位作者 陈慧莉 高燕渝 母丽媛 俞汝佳 杜蓉 牛菲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临床分离的120株肠杆菌科细菌检测qnrB的分布,同时研究qnr阳性菌株与blaSHV、blaCTX-M或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 Q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碱裂解变... 目的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临床分离的120株肠杆菌科细菌检测qnrB的分布,同时研究qnr阳性菌株与blaSHV、blaCTX-M或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 Q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PCR法检测qnrA和qnrB的存在,接合实验验证qnr的转移性。扩增qnrB全序列、测序。对所有qnr阳性菌株,采用nitrocefin法检测qnr阳性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多重PCR法检测blaSHV、blaCTX-M及多种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12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qnrA和qnrB的检出率分别为30.8%与27.5%,其中13株细菌同时检出qnrA和qnrB;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细菌及大肠埃希菌qnr的检出率分别为52.9%、59.3%和50.0%。17株细菌可扩增出681bp的全序列片段。测序结果显示,部分菌株包含qnrB1;另有4株细菌的qnrB序列相同,但与qnrB3相比存在3个位点核苷酸序列突变(201位A→T,271位T→G,498位G→A)而导致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存在2个位点差异,为新的qnrB亚型(qnrB6),GenBank注册号为:EF520349。所有qnr阳性菌均可使nitrocefin纸片变红色。qnr阳性菌中,49株(89.1%)包含blaSHV或blaCTX-M;约70.0%可检测到质粒型AmpC相关的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有18和16株细菌可扩增到blaDHA及blaEBC。结论我院临床存在qnr阳性菌株的流行,发现一种新的qnrB亚型(qnrB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喹诺酮 qnrB bla基因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市肉鸭源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建民 张瑞华 姜世金 《家禽科学》 2015年第11期17-20,共4页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肉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本研究将2010年以来分离自山东省潍坊市发病肉鸭的23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了质粒介导喹诺...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肉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本研究将2010年以来分离自山东省潍坊市发病肉鸭的23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了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潍坊市肉鸭源大肠杆菌对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4.31%~82.760%),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携带率达到58.19%(135/232),26.29%(61/232)的菌株携带两种产PMQR基因,1.72%(4/232)的菌株携带三种PMQR基因。未检测到qnr A、qnr B、qnr C、qnr D与Qep A基因,qnr S、oqx A和oqx B基因在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较为广泛,其检出率依次为19.83%(46/232)、41.81%(97/232)和26.29%(61/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潍坊市 肉鸭源大肠杆菌 敏试验 质粒介导喹诺酮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A1基因大肠埃希菌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俊芳 徐晓刚 +4 位作者 王明华 施耀国 张菁 王明贵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A1质粒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构建左氧氟沙星体外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体外感染模型中研究左氧氟沙星200、300、500、550和700mg每日1次对大肠埃希菌J53(不含qnr质粒...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A1质粒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构建左氧氟沙星体外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体外感染模型中研究左氧氟沙星200、300、500、550和700mg每日1次对大肠埃希菌J53(不含qnr质粒)和大肠埃希菌650T(含qnr质粒的J53结合子)的药效学,制定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目标值。结果左氧氟沙星上述5个剂量组对大肠埃希菌J53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500mg每日1次及以下剂量组均不能有效杀灭大肠埃希菌650T。用药结束后左氧氟沙星对细菌的MIC由给药前的0.4mg/L平均升高到2~4mg/L。但DNA测序并未发现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存在突变,细菌MIC上升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提示左氧氟沙星对携带qnr质粒大肠埃希菌的AUC/MIC需达到120或以上时方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动学-效学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