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被引量:82
1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8,155,共8页
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自我民族志。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的自传式个人叙事,这种个人叙事对个人亲身经历进行了描述并对个人的文化经历进行了反思性说明。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 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自我民族志。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的自传式个人叙事,这种个人叙事对个人亲身经历进行了描述并对个人的文化经历进行了反思性说明。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选工具。本文首先界定了自我民族志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民族志的由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四种表达方式以及主要的学术争论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对自我民族志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社会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质性研究方法 “唤起式叙事”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质性研究方法的特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82-85,共4页
研究方法进步是一门学科进展的最直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获得了重大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就整体而言,人们的方法意识并不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研究方法进步是一门学科进展的最直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获得了重大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就整体而言,人们的方法意识并不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加强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刊特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七位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从多个角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并于上一期刊发了这组笔谈的第(一)部分,本期刊出第(二)部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 价值 学科进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层创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蒋逸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9,共7页
层创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目的在于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跨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复杂性问题。层创方法是指事先没有确切的想法,通过人际互动、沟通、冲突和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是对社会经济变化、技术创新和研究范式转换所做的... 层创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目的在于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跨学科研究中出现的复杂性问题。层创方法是指事先没有确切的想法,通过人际互动、沟通、冲突和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方法。它是对社会经济变化、技术创新和研究范式转换所做的一种回应,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有助于增进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权力和权威问题的认识。层创方法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不同的质性方法有不同的层创程度,层创设计对质性研究方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创方法 层创设计 质性研究方法 范式转换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拓展——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需要用多元方法来解决现实情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语言问题。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唯量独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使用定量分析,面对众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情境,一味地追求把研究对...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需要用多元方法来解决现实情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语言问题。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唯量独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使用定量分析,面对众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情境,一味地追求把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数学模型为研究手段,以收集和分析量化数据为成果,导致很多文章和研究对量化数字盲目崇拜,似乎到了"无量不美"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方法 现实情境 应用语言学研究 多元方法 统计分析技术 盲目崇拜 定量分析 研究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融入质性研究——以“生成田野”为起点的功能评价与伦理审思
5
作者 马颂歌 左靖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1,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研究者已经创造出虚拟了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生成田野”。个案分析发现,在开放式深度访谈中,人工智能受访者需要全面的人物设定,其生成的访谈文本具有“对应倾向”“常识回应”和“关系模糊”特...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研究者已经创造出虚拟了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生成田野”。个案分析发现,在开放式深度访谈中,人工智能受访者需要全面的人物设定,其生成的访谈文本具有“对应倾向”“常识回应”和“关系模糊”特性,说明其信息供给能力强、关系供给能力弱。在阅读、摘录、分类等基础编码环节,人工智能编码的效率优势明显,但有“总结倾向”和“分析倾向”。在叙事、解释、分析等解析编码环节,人工智能表现出用学界常识批判文化持有者内部眼界的倾向,对本土概念解释失准,未能发现常识性悖论。投喂常识性悖论后,人工智能即可生成全面、系统、有新意的理论分析。基于人工智能在质性研究各阶段之“能为”,研究者应思考是否向人工智能让渡自身研究权利的“允为”问题,学界在“应为”方面可首先开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模拟的权限,允许研究者“真实”与“虚拟”双线并行,借虚拟访谈训练技术、适应情境,借虚拟分析提供线索、生发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方法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编码 人工智能访谈 生成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史视野中的质性研究:以方法意涵的构建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祎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28,共31页
本文尝试从思想史视角反思质性研究方法,以揭示被结构视角遮蔽的研究过程,从而探讨一种直面内心的反思性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思想史视角强调回到文本去阐释书写者赋予研究方法以意涵的思想过程。本文以"推论""充分必要性&... 本文尝试从思想史视角反思质性研究方法,以揭示被结构视角遮蔽的研究过程,从而探讨一种直面内心的反思性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思想史视角强调回到文本去阐释书写者赋予研究方法以意涵的思想过程。本文以"推论""充分必要性"与"意义"等三种方法论立场中的方法意涵构建过程为例展现这样的思想过程:方法论如何引导了对特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当方法论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时,书写者如何在原有方法论立场中发展对质性方法新的理解以捍卫方法论的合理性;书写者如何在强调与其他立场的区分中发展对方法的理解。本文由此揭示了看似相同的方法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涵和实践差异。一种围绕"意涵"展开的方法知识系统将有可能被建立起来。思想史视角为反思性的质性方法知识构建提供了可以付诸实践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视角 结构视角 意涵 质性研究方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性研究:领导学研究的方法创新
7
作者 张素玲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21,共1页
质性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深入领导活动和现象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领导者和领导活动,并在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情景化"的意义解释,发现和挖掘领导活动独有的特质和丰富性。质性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注重体验,质性研究不以... 质性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深入领导活动和现象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领导者和领导活动,并在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情景化"的意义解释,发现和挖掘领导活动独有的特质和丰富性。质性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注重体验,质性研究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理论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方法 领导学 创新 领导活动 亲身体验 意义解释 原始资料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石岩 张凯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2,共7页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维度的确定为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测评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由体育教师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构成。其中,沟通技巧...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维度的确定为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测评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由体育教师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构成。其中,沟通技巧包括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职业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沟通效力包括学生反馈和课堂氛围,沟通意识包括沟通动机和人文关怀;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处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深层水平,沟通技巧则是表面水平,沟通效力是评价,四者相互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教学沟通能力 体育教师 质性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往课程里面掺了“水”——高校“水课”形成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汪雅霜 郝龙飞 钱蕾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64-74,共11页
高校"水课"问题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谁往课程里面掺了水"。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校"水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1... 高校"水课"问题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谁往课程里面掺了水"。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校"水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10位学生和9位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编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课"是教师的个体特质、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本身的特征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个体特质包括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课程本身的特征包括课程时间设置和课程重要性。教师个体特质是"水课"形成的充分条件,教师教学设计是"水课"形成的必要条件,课程特征是"水课"形成的催化剂。"水课"是现有学分制教学体系下学生和老师"共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课 金课 课程体验 教学设计 质性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中的方法学:定性研究方法十年评述(2011-2021)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盈盈 王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8,共12页
本文综述的是中国大陆社会科学界在2011年至2021年期间有关“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旨在描绘最近十年的方法学生态,并对其中凸显的方法议题进行重点评述。基于对120余篇文献的分析与笔者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可以看到近年来定性/质性研究... 本文综述的是中国大陆社会科学界在2011年至2021年期间有关“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旨在描绘最近十年的方法学生态,并对其中凸显的方法议题进行重点评述。基于对120余篇文献的分析与笔者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可以看到近年来定性/质性研究方法在学界以及社会上的可见度有显著增加;除了译介的持续引进,结合中国情境与语境的原创性的方法论述亦有所增加。其中,个案法、扎根理论、口述史、访谈与叙事是聚焦较多的方法议题;日常生活的视野与整体性/总体性的知识生产是两个不断被强调的方法走向。此外,定性研究的开放性与具身性、田野调查的若干具体面向、对于经验世界复杂性的强调,以及对于相应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的认识与拓展可能性的探讨亦有所涉及。整体而言,有关方法学的研究生态正在生成之中。笔者亦期待在跨界的视野之下,可以出现更多更为扎根、更有洞见与启发、更具过程性与反身性分析的具体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方法 个案法 口述史 扎根理论 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的阴影”——兼论质性研究的实践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Lois Weis 闫晓庆 杜亮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全球化条件下急剧变化的经济结构给不同的社会群体带来冲击,一项关于一群生活在美国后工业化城镇中的中学生的前后跨度为15年的民族志追踪研究,揭示了如何从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理解阶级变迁过程,以及在去工业化时期,失去原有工作的白人... 全球化条件下急剧变化的经济结构给不同的社会群体带来冲击,一项关于一群生活在美国后工业化城镇中的中学生的前后跨度为15年的民族志追踪研究,揭示了如何从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理解阶级变迁过程,以及在去工业化时期,失去原有工作的白人工人群体如何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历史条件下,将自身重塑为一个独特的阶层。全球化时代的阶级重构过程与性别关系以及族群身份认同等因素之间存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关联。只有将社会群体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以及相邻群体关系中考察,才能深刻理解这些过程,这就是构图式分析法(compo-sitional study)。这一研究思路应当适用于不同国家与背景下的社会人群研究,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新兴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开展类似研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学校教育 工人阶级 质性研究方法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探索平台与应用程序?——走查法的方法溯源、现实图景与未来面向
12
作者 陈阳 吕行 杜莉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与应用程序研究的复杂性对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需要能够兼顾媒介技术物质属性与文化意涵的创新方法。本文聚焦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新兴的质性研究方法——“走查法”(Walkthrough Method),通过使用结构主题模... 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与应用程序研究的复杂性对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需要能够兼顾媒介技术物质属性与文化意涵的创新方法。本文聚焦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新兴的质性研究方法——“走查法”(Walkthrough Method),通过使用结构主题模型方法(STM),分析国内外使用走查法的291篇前沿经验性研究与衍生方法论文章,系统梳理了走查法应用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方法溯源、现实图景与未来面向。本研究归纳了走查法的七个主要研究主题,并提出在研究进路层面,探索平台与应用程序结构层面的赋权与去权、解析用户的多重能动性实践,以及实现平台与应用程序和宏观社会因素的融汇分析,共同构成了使用走查法探索平台与应用程序的三种重要进路。基于此,本研究还阐述了走查法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研究方法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应用程序 走查法 平台研究 传播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研究新理念与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27
13
作者 高志敏 贾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亦留下了探索空间。鉴于此,我们在先前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之研究新理念。为了促进该理念的应用和实践,对与之有关的&qu...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亦留下了探索空间。鉴于此,我们在先前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之研究新理念。为了促进该理念的应用和实践,对与之有关的"新旧"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并主要聚焦于质性研究方法。由此发现:新方法不仅与新理念有诸多吻合,而且通过其运用,还对新理念化为行动、付诸实践显示了一定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研究 新理念 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种学: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洪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0,89,共9页
人种学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源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我国教育研究界,但一直遭到质疑。然而,它在西方却被视为教育研究的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通过对人种学方法特质及其对教育研究影响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所... 人种学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源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我国教育研究界,但一直遭到质疑。然而,它在西方却被视为教育研究的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通过对人种学方法特质及其对教育研究影响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所主张的教育研究方法,已经契合人种学方法要旨。人种学虽非教育的唯一方法,但却是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种学 教育研究 质性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管理会计“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晨 汤谷良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2,共3页
近年来,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ANT)在国外管理与会计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术界不断涌现出一些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会计系统设计和推广等方面的运用成果。ANT关注社会一技术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或行动者如何共... 近年来,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ANT)在国外管理与会计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术界不断涌现出一些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会计系统设计和推广等方面的运用成果。ANT关注社会一技术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或行动者如何共同塑造技术形态、社会扩散和地理特征,是一种描述行动者相互作用、联系和影响的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相对于国外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探讨与运用颇为丰富的成果,国内学术界目前发表的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明显偏少,主要出现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林善浪等,2009;陈仁川等,2010),会计领域基本上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管理会计 综述 西方 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关注社会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观光的体验研究:广州亚运信使观光团案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苗学玲 郭庆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97-105,共9页
20世纪80年代,志愿旅游在西方兴起,分为度假为主的志愿观光和志愿为主的志愿旅游两个类别。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后者,而文章则聚焦前者的体验。根据志愿经验和意愿以及志愿活动的组织水平,志愿观光者被划分为四类,拥有不同的观光和志... 20世纪80年代,志愿旅游在西方兴起,分为度假为主的志愿观光和志愿为主的志愿旅游两个类别。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后者,而文章则聚焦前者的体验。根据志愿经验和意愿以及志愿活动的组织水平,志愿观光者被划分为四类,拥有不同的观光和志愿体验组合,而志愿活动也被划分为四类,带来不同的体验。搭便车者和失望的信使更靠近大众旅游者,旅途信使感受到团队互动的归宿感和凝聚力,但真正信使的志愿感受最为丰富,触及到志愿精神的本质。志愿活动能否对旅游者产生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志愿的需求和经验是首要因素,其次是志愿活动的设计和管理。文章最后为旅行社开发类似产品提供了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旅游 旅游体验 质性研究方法 志愿观光 广州亚运信使旅游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批判的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东方 张志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通过回顾当前欧美关于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间的论战,结果表明身体文化研究学者对于体育社会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已有所反思,并扩展了相关研究领域;认为两者间实乃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绝对的断裂;将相关论战置于我国的学术脉络下,呼... 通过回顾当前欧美关于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间的论战,结果表明身体文化研究学者对于体育社会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已有所反思,并扩展了相关研究领域;认为两者间实乃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绝对的断裂;将相关论战置于我国的学术脉络下,呼吁两者应该求同存异,反思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中的时间与空间向度,以社会记忆与社会空间为取向,在传统史学与地理学之外另辟蹊径,同时关注大众传播与媒体对于体育与身体文化的影响,更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批判性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身体文化研究 集体记忆 社会空间 质性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基于中英文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开彬 叶春丽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17-31,共15页
扎根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日趋丰富,发文量不断增加。通过对新闻传播领域的102篇中文论文和505篇英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研究聚焦互动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与扎根理论的适用特点基本一致。英文文献将这一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健康传播... 扎根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日趋丰富,发文量不断增加。通过对新闻传播领域的102篇中文论文和505篇英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研究聚焦互动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与扎根理论的适用特点基本一致。英文文献将这一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健康传播、家庭关系、组织/危机传播、社交媒体、新闻生产/报道等涉及传播互动、关系和心理/行为过程的研究中。中文文献的研究主题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用户/消费者线上行为、跨文化传播、群体事件等方面。同时,新闻传播领域扎根理论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将扎根理论与其他方法混用或只当成编码的工具;未从数据中提出研究问题;编码过程看不到提取类属和属性,变成了简单的归纳总结;没有理论抽样与理论饱和检验,或存在误解和误用;没有撰写备忘录或未能详述备忘录的作用等问题。未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扎根理论应用亟须规范研究方法,并增强对该方法的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新闻传播 质性研究方法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精神世界中的转化学习研究——基于生活故事的个案解读 被引量:1
19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55-55,共1页
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贾凡在其学位论文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成人个案故事出发,对成人转化学习及其背后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挖掘,对转化学习和精神世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运用访谈法对身在上海的十四位成年个... 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贾凡在其学位论文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成人个案故事出发,对成人转化学习及其背后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挖掘,对转化学习和精神世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运用访谈法对身在上海的十四位成年个体进行了为期八个月的跟踪访谈,最终选定了五位受访者作为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研究 精神世界 生活故事 个案 成人 解读 质性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6期728-728,共1页
现象学研究(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是一种基于现象学的哲学思想,运用归纳及描述的方式,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直接透过观察或参与者描述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分析现象的本质或基本结构,并解释其意义的一... 现象学研究(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是一种基于现象学的哲学思想,运用归纳及描述的方式,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直接透过观察或参与者描述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分析现象的本质或基本结构,并解释其意义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根据现象学学派,现象学研究被分为两大类,即埃德曼·胡塞尔的描述性现象学和马丁·海德格尔的诠释性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研究 马丁·海德格尔 社会学领域 埃德曼 质性研究方法 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