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O对心肌线粒体跨膜电位和质子转位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力 王孝铭 +2 位作者 朱世军 焦选茂 刘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本实验利用铁氰化钾脉冲法和Rhodamine12(Rh_(123))荧光染料流动透析法检测外源性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对心肌线粒体跨膜电位及质子转位的作用,发现随-产生浓度的增加、能化后跨膜电位差逐渐减小,质子泵... 本实验利用铁氰化钾脉冲法和Rhodamine12(Rh_(123))荧光染料流动透析法检测外源性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对心肌线粒体跨膜电位及质子转位的作用,发现随-产生浓度的增加、能化后跨膜电位差逐渐减小,质子泵出速度降低及H ̄+/2e ̄-比值下降;随产生系统与线粒体共孵育时间的延长,能化后跨膜电位差逐渐减小,质子泵出速度降低,电子传递速度减小.H ̄+/2e ̄-比降低,即产生系统对H ̄+泵出及H ̄+/2e ̄-比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丹参素对能化后膜电位差的下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推断对心肌线粒体膜的作用结果是使膜对质子的通透性增强,质子发生回漏,呼吸链电子传递酶系功能部分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膜电位 线粒体 质子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