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浆纤维素/质子型离子液体溶液的流变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凯 邓璐璐 +2 位作者 王学琳 石国民 邹光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
为实现棉浆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促进其高值化利用,以质子型离子液体([DBNH][Lev])为溶剂,制备了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纤维素/[DBNH][Lev]溶液;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制,测定了纤维素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 为实现棉浆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促进其高值化利用,以质子型离子液体([DBNH][Lev])为溶剂,制备了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纤维素/[DBNH][Lev]溶液;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制,测定了纤维素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态和动态流变行为,讨论了纤维素含量、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对均相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DBNH][Lev]溶液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对温度具有敏感性,且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该溶液在高频率下出现凝胶点,存在黏性流动为主的类液态向弹性形变为主的类固态转变,且温度越高转变点越向低频区移动,这为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流变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后续的纤维素加工工艺(如涂层、纺丝)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浆纤维素 质子型离子液体 溶解 流变行为 Cox-Merz定律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型离子液体N,N-二甲基乙醇胺丙酸盐的密度、粘度及电导率(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长平 李琢 +2 位作者 邹本雪 刘青山 刘晓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57-2161,共5页
在283.15 333.15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质子型离子液体N,N-二甲基乙醇胺丙酸盐(DMEOAP)的密度、粘度及电导率.讨论了温度对密度、粘度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参数的影响.通过经验和半经验方程得到了该离子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摩... 在283.15 333.15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质子型离子液体N,N-二甲基乙醇胺丙酸盐(DMEOAP)的密度、粘度及电导率.讨论了温度对密度、粘度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参数的影响.通过经验和半经验方程得到了该离子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摩尔熵及晶格能等热力学性质参数.由电导率和密度计算出了该离子液体的摩尔电导率.利用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将测量的动力粘度和电导率对温度拟合,得到了动力粘度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方程式.并通过Walden规则,建立了粘度与摩尔电导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型离子液体 密度 粘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用质子型离子液体复合隔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苗睿瑛 李建玲 +1 位作者 方勇 王新东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由酸碱中和法制得质子型离子液体α-甲基吡啶三氟乙酸盐,再经相转化将质子型离子液体与PVDF-HFP复合成(PIL)/PVDF-HFP膜.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复合膜电导率随温度增加而递增,室温电导率:8×10-3S/cm,30℃电导率:1×10-2S/cm,80℃... 由酸碱中和法制得质子型离子液体α-甲基吡啶三氟乙酸盐,再经相转化将质子型离子液体与PVDF-HFP复合成(PIL)/PVDF-HFP膜.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复合膜电导率随温度增加而递增,室温电导率:8×10-3S/cm,30℃电导率:1×10-2S/cm,80℃电导率:3×10-2S/cm.用计时电流法研究复合前后膜的甲醇渗透性能,结果显示,该离子液体复合前、后膜的阻醇性能无明显变化,但复合膜阻醇性能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C 质子型离子液体 PVDF—HFP 电导率 阻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型四氮唑离子液体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邱吉霞 马嘉华 +5 位作者 白梓静 师伟 高鹏 王雨萌 邓芙蓉 凡明锦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以取代四唑及乙醇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中和反应合成了6种质子型四唑基离子液体,研究了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四唑基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发现其在水... 以取代四唑及乙醇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中和反应合成了6种质子型四唑基离子液体,研究了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四唑基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发现其在水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不具有腐蚀性.利用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V)和三维轮廓仪研究了不同四唑基离子液体水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四唑基离子液体能有效提升纯水的摩擦学表现,特别是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5-苄基四唑-N-丁基二乙醇胺(BTBE_(2))离子液体时,可以使摩擦系数降低约66%,磨损体积降低约85%,并且极限承载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进一步通过接触角测试、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摩擦膜的状态、形貌和元素组成.研究发现,四唑基离子液体独特的富杂原子和质子型结构,有助于添加剂分子在钢/钢摩擦副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物理吸附膜,且能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构建含有铁氧化物的化学反应膜,从而有效提升纯水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润滑 质子型离子液体 四氮唑 三乙醇胺 摩擦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胺-TFSA型质子化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米泽豪 花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15-6030,共16页
开展了以质子化的正己胺(HHexam^(+))、己基乙二胺(HHexen^(+))及己基二亚乙基三胺(HHexdien^(+))为阳离子的TFSA[==(CF_(3)SO_(2))_(2)N^(-)]型质子化离子液体(PILs),即[HHexam][TFSA]、[HHexen][TFSA]及[HHexdien][TFSA]型PILs吸收CO_... 开展了以质子化的正己胺(HHexam^(+))、己基乙二胺(HHexen^(+))及己基二亚乙基三胺(HHexdien^(+))为阳离子的TFSA[==(CF_(3)SO_(2))_(2)N^(-)]型质子化离子液体(PILs),即[HHexam][TFSA]、[HHexen][TFSA]及[HHexdien][TFSA]型PILs吸收CO_(2)的研究。首先,选择密度泛函理论,在M06-2X/6-311G(d,p)水平下,对上述3种PILs的构型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其较稳定构象,结果显示,PILs的阳离子中N—H和阴离子中N原子间主要形成N—H···N型较强氢键。然后,分别利用其中最稳定构象,创建并优化PILs-nCO_(2)构型,PILs和nCO_(2)分子间主要形成N—H···O型弱或中等强度氢键。主要氢键部位N—H···O中N—H键的振动频率的变化值、电子密度值及二阶微扰能的计算结果显示,[HHexam][TFSA]、[HHexen][TFSA]及[HHexdien][TFSA]分别与2、3、4分子CO_(2)结合时将不再形成氢键网络。采用COSMOtherm软件计算的CO_(2)在3种PILs中的亨利常数(kPa)大小为[HHexam][TFSA](1.91×10^(4))>[HHexen][TFSA](1.68×10^(4))>[HHexdien][TFSA](1.51×10^(4)),即3种PILs对CO_(2)的溶解能力大小为极性头部具有3个氨基的[HHexdien][TFSA]>2个氨基的[HHexen][TFSA]>1个氨基的[HHexam][TFSA]。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PILs结构中氨基数目的多少对其吸收CO_(2)的能力有较显著影响,即随着PILs结构中氨基数目的增多,其对CO_(2)的溶解能力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胺质子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分子间氢键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中原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液体超滑体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6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146,共1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冯大鹏研究员团队从液体超滑的本质因素出发,利用质子型离子液体在多元醇水溶液体系中的水合离子化作用以及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HO-BNNs)表面抛光、自修复作用,首次实现了...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冯大鹏研究员团队从液体超滑的本质因素出发,利用质子型离子液体在多元醇水溶液体系中的水合离子化作用以及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HO-BNNs)表面抛光、自修复作用,首次实现了高应用载荷(>196 N)、高转速(>0.557 m/s)、点对点接触形式下钢/钢界面间的宏观液体超滑,摩擦因数低至0.004。该超滑体系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可拓展至其他多元醇水溶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发展中心 水溶液体 接触形式 水合离子 质子型离子液体 表面抛光 氮化硼纳米片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热点文章
7
作者 詹东平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电催化·ORR反应·氢键作用催化机制T.Wang,Y.Zhang,B.Huang,B.Cai,R.R.Rao,L.Giordano,S.G.Sun,Y.Shao-Horn,Enhancing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by Tuning Interfacial Hydrogen Bonds,Nat.Cat.,2021,4,753-... 关键词:电催化·ORR反应·氢键作用催化机制T.Wang,Y.Zhang,B.Huang,B.Cai,R.R.Rao,L.Giordano,S.G.Sun,Y.Shao-Horn,Enhancing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by Tuning Interfacial Hydrogen Bonds,Nat.Cat.,2021,4,753-762.麻省理工大学Prof.Shao-Horn及其合作者在Pt/C和Au/C催化剂上构筑一层质子型离子液体中间层,通过离子液体的p Ka值调控界面质子活度及其与ORR反应产物之间氢键的强度,大幅提高了ORR反应催化活性,论证了一种非共价键作用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价键作用 催化机制 电催化 质子型离子液体 氢键作用 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