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表外理财和资管业务对中国货币数量调控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纪敏 李宏瑾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共6页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猛发展且结构日趋复杂化,不仅加剧了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货币政策调控。针对银行表外理财的分析表明,近年来监管套利式资管业务的迅速扩张,确实提高了货币乘数,加大了中央银行有...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猛发展且结构日趋复杂化,不仅加剧了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货币政策调控。针对银行表外理财的分析表明,近年来监管套利式资管业务的迅速扩张,确实提高了货币乘数,加大了中央银行有效调控M2的难度。虽然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使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扩张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在落实监管政策过程中,货币乘数将更不稳定,监管部门与金融市场的博弈也将增加货币乘数的不确定性,致使货币数量调控的有效性越来越差。资管业务还使金融市场特别是加杠杆投资的非银行机构流动性需求明显上升且更不稳定,加大了银行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利差,以及由此引发进一步的杠杆套利和利差扩大。事实上的利率双轨制也与银行理财扩张密切相关。今后,应在补齐监管短板、减少金融市场监管套利的同时,加快利率并轨,理顺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推进货币政策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表外理财 资管业务 货币数量调控 货币价格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性目标利率选择——基于美联储的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洋 刘腾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5,共10页
在中国宏观金融调控的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选择利率调控模式和政策性目标利率。本文梳理了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控模式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比美联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本文探讨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控模式在... 在中国宏观金融调控的转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选择利率调控模式和政策性目标利率。本文梳理了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控模式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比美联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本文探讨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控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了中国基准利率的改革方向。本文采用GARCH(1,1)模型对中国政策性目标利率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只有改变基础货币注入的主渠道才能为中国实施利率调控模式创造条件,DR001目标能否成为中国宏观调控所对应的政策性目标利率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夜利率 政策性目标利率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货币价格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隐性利率双轨制及其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50,共9页
尽管目前中国已基本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作为货币调控和利率管理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仍以基准利率为主要参考,因而目前中国仍存在着隐性利率双轨制。本文从微观银行学理论出发,对中... 尽管目前中国已基本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作为货币调控和利率管理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仍以基准利率为主要参考,因而目前中国仍存在着隐性利率双轨制。本文从微观银行学理论出发,对中国隐性利率双轨制的特征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存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现有隐性利率双轨制使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完全放开管制的市场化水平,并压低了已经放开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模拟结果显示,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都将提高2—3个百分点,存贷款利差也将明显上升。今后应尽快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短端政策目标利率,稳定其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关系,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从而顺利推进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真正实现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促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长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双轨制 利率市场化 货币价格调控 金融市场利率 存贷款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启示
4
作者 纪淼 李宏瑾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2,共8页
为应对疫情冲击,澳大利亚于2020年3月宣布采用盯住三年期国债收益率,正式实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这一操作模式曾被美联储看好,然而仅不到两年,澳联储就退出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这主要是由于: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抬升,中长期融... 为应对疫情冲击,澳大利亚于2020年3月宣布采用盯住三年期国债收益率,正式实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这一操作模式曾被美联储看好,然而仅不到两年,澳联储就退出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这主要是由于: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抬升,中长期融资成本和澳元币值承压明显,不利于经济复苏;永久性套利机会导致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损害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易对私人部门形成挤出效应,央行为实现价格目标不得不膨胀资产负债表,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并威胁央行独立性;通胀压力持续上升,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难以为继。作为危机应对政策手段,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并不适用于中国。今后,在用好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应尽快明确隔夜利率操作目标和短端基准政策利率,始终坚持将物价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加大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改进货币政策透明度,完善与市场的沟通机制,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收益率曲线控制 中期政策利率 货币价格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实际利率视角下的市场利率偏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宏瑾 蔡键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根据泰勒规则所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对中国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估计,并以此考察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偏离程度。结果表明:中国的利率调控幅度小于物价变化程度,货币政策并不满足通货... 根据泰勒规则所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对中国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估计,并以此考察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偏离程度。结果表明:中国的利率调控幅度小于物价变化程度,货币政策并不满足通货膨胀稳定的泰勒原理;在考虑货币供应、名义汇率等因素后,中国的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1%-7.4%之间;货币市场事后实际利率长期低于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货币市场利率存在明显的负利率缺口,这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不是最优的。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货币政策逐渐转向价格型调控,中国利率政策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以确保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均衡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 利率偏离 价格货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9,共11页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由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商业银行面临定价基准和定价模式的转变,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凸显。本文在总结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地区八家商业...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由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商业银行面临定价基准和定价模式的转变,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凸显。本文在总结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地区八家商业银行的调研情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剖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尽早明确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利率,有序推动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逐步稳定新的政策目标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关系,为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提供充分的缓冲期;从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两方面入手,健全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中小型银行顺利完成利率定价机制转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突破预算软约束和行政干预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价格货币政策调控 政策目标利率 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定价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泰勒规则的中国均衡实际利率估算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宏瑾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共6页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2%~4.4%之间,与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今后货币调控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进行利率决策,以确保价格型货币调控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规则 均衡实际利率 价格货币调控 利率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