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行为责任:单位犯罪主体关系传统认识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志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2,共14页
单位犯罪主体关系结构上的“互斥”“依存”“包容”“同化”四元认知,直接导致了制度异化、适用不平等、存在处罚漏洞、阻碍刑事合规改革进程等不良实践效果。究其根源,对行为责任论的固守是传统主体关系认知得以形成的根源所在。单位... 单位犯罪主体关系结构上的“互斥”“依存”“包容”“同化”四元认知,直接导致了制度异化、适用不平等、存在处罚漏洞、阻碍刑事合规改革进程等不良实践效果。究其根源,对行为责任论的固守是传统主体关系认知得以形成的根源所在。单位固有责任论本土化为主体关系认知的合理化提供了正确方向,但由于行为责任论的思想桎梏,使单位组织体归责依旧离不开自然人的行为和意志,更无法化解同化认知带来的实践困境。转而以归咎的刑事责任为立场,以存在组织缺陷作为单位组织体的刑事责任前提,以没有履行法定或组织体义务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实现单位组织体、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三者刑事责任之间规范意义上的完全分离、平行追责,不仅可为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改革提供更为妥当的实体法基础,更可为刑事合规的“双不起诉”提供更大余地,满足“放过企业也放过企业主”现实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关系结构 四元认知体系 行为责任 归咎的刑事责任 三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刑事归责过程中须避免的四种关系认知陷阱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志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当前,我国理论界与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关系结构存在着互斥、依存、包容、同化四种传统认知模态。这些认知严重偏离打击和预防单位犯罪的立法目的,导致了对单位犯罪处罚上的不周延和量刑上的不均衡,致使刑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规... 当前,我国理论界与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关系结构存在着互斥、依存、包容、同化四种传统认知模态。这些认知严重偏离打击和预防单位犯罪的立法目的,导致了对单位犯罪处罚上的不周延和量刑上的不均衡,致使刑法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规范确证机能难以发挥,甚至引发了对单位犯罪制度的抵触。在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应当由行为刑法观教义学逻辑下的替代责任论转向归咎的刑事责任逻辑下的组织体固有责任论,并以后者为基础建立组织体、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三元分离、平行追责”的刑事责任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传统主体关系认知 归咎的刑事责任 三元分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成都的“满城”与旗汉分治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一石 王端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71-78,共8页
《清史稿·兵志》开宗明义地说:“有清以武功定天下。”最后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兵兴者、终以兵败。呜乎,宣非天哉!”这种逃避具体分析、把兴亡的责任归咎于天,读起来颇与千多年前“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论调可谓异代同谬。但... 《清史稿·兵志》开宗明义地说:“有清以武功定天下。”最后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兵兴者、终以兵败。呜乎,宣非天哉!”这种逃避具体分析、把兴亡的责任归咎于天,读起来颇与千多年前“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论调可谓异代同谬。但是它却深刻地表明:清统治者十分重视武力征服,重视暴力统治。入关以后,各省派驻的驻防八旗便担负着“以武功定天下”的使命。御制《将军箴》说:“八旗禁旅,生聚帝都,日增月盛,分驻寰区,星罗基布,奕禩良谟”。以八旗军驻天下交通要道是清王朝的庙谟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归咎 八旗军 清王朝 清史稿 交通要道 统治者 武功 成都 暴力统治 将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中浙东战役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41-45,共5页
浙东战役是清军1842年3月在浙江东部发动的,旨在收复宁波、定海、镇海三城的一次战役。对于清军在这次战役中惨败的原因,许多论者往往把责任归咎于清军主帅奕经战前准备不充分,战术应用不当等等。笔者认为,主帅奕经在战前进行了较充分... 浙东战役是清军1842年3月在浙江东部发动的,旨在收复宁波、定海、镇海三城的一次战役。对于清军在这次战役中惨败的原因,许多论者往往把责任归咎于清军主帅奕经战前准备不充分,战术应用不当等等。笔者认为,主帅奕经在战前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制订了较为适当的战术,战役的失败是由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值此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就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奕经 中国近代史 清军 战役 准备工作 宁波 责任归咎 英军 战争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