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省级财政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 1
-
-
作者
浙江省财政税务科研所课题组
-
出处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2期8-15,共8页
-
文摘
一、省级财政调控的意义和目标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要求,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由于财政分配直接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它在计划、信贷、价格等诸多经济调控手段中利益机制最为明显。十年改革,首先是从改革财政分配关系入手的。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上说,改革的进程与财政调控的方式、程度、手段无不具有密切的联系。而改革的深入,更有赖于财政调控机制的完善和调控手段的加强。
-
关键词
财政调控机制
财政收支
分配关系
省级财政
财政支出
宏观调控体系
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
预算外资金
预算管理体制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社会主义财政规律与财政宏观调控
- 2
-
-
作者
杨炳昆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53-58,64,共7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无论是对于企业微观经济的管理,还是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说,都是对于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以及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因此,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财政规律及其体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财政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地位,并且真正掌握社会主义财政规律的作用机制和运行特点。
-
关键词
财政杠杆
财政调控机制
财政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目标
客观要求
经济杠杆
市场机制
国民经济
财政分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方式
- 3
-
-
作者
童本立
-
出处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24-27,共4页
-
文摘
一、转换财政调控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精辟的论断,对新时期的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前,转换财政调控方式,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财政部门的一项迫切任务。所谓财政调控方式,是指为实现财政职能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预算、税收、财政信用、财政补贴和财务管理(如对成本开支范围的管理)等。
-
关键词
调控方式
财政收入比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
财政调控机制
财政职能
财政信用
经济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财政学体系的创新——评介《社会主义财政学》
- 4
-
-
作者
赵瑞君
-
机构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12-112,共1页
-
文摘
财政学体系至今尚未定论,是财政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黑龙江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刘海涛、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李列东两位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政财学》一书的体系安排颇有新意,对财政学的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社会主义财政学》全书内容包括绪论;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与作用;社会主义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社会主义财政收入概论;社会主义税收;利润、国债和其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概论;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财政学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社会再生产
体系安排
黑龙江省
财政调控机制
管理干部学院
国债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财政调节职能论
- 5
-
-
作者
陈定华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2期86-89,共4页
-
文摘
一、对现有财政职能说的几点商榷 财政职能问题,是近年来财政经济界研究的热点之—。目前,比较流行并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所谓的“四职能说”,即认为财政具有分配、调节、监督和资源配置这四种职能。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是: 第一,这种观点与传统观点相比,并无实质性区别。从形式上看,较之传统的“三职能说”(即财政具有分配、调节、监督这三种职能,也有人把分配职能一分为二成筹集资金职能和供应资金职能),“四职能说”增加了资源配置职能。固然。
-
关键词
财政调节
经济职能
财政职能
财政调控机制
三职能说
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分配
财政工作
财政目标
分配职能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