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财政不平衡对中国省际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成奎 柯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4,共8页
分税制改革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政府偏好有助于GDP增加的"硬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不平衡。运用中国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与... 分税制改革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政府偏好有助于GDP增加的"硬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不平衡。运用中国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与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实际上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绩效;在地理环境较差地区,财政分权对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的促进效应显著下降。缩小纵向财政不平衡、提高财政支出分权程度、教育财政支出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助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服务 纵向财政不平衡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税制与中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基于Hunter方法的测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庆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6,26,共5页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呈现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财政不平衡 分税制 汉特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县乡级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对1994~2005年的省、市、县乡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和财政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各级财政都处于纵向不平衡状态。相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纵向财政缺口越大,省级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缩小趋势,而基层政府... 对1994~2005年的省、市、县乡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和财政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各级财政都处于纵向不平衡状态。相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纵向财政缺口越大,省级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缩小趋势,而基层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扩大趋势。要矫正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不合理状态,一方面要从法律层次上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另一方面要彻底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构建起一种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地方政府 财政缺口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研究:1978-2003 被引量:16
4
作者 江庆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4,共7页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对1978-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1978-1984年纵向财政处于正向不平衡状态,1985-1993年纵向财政基本平衡,1994-2003年...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对1978-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1978-1984年纵向财政处于正向不平衡状态,1985-1993年纵向财政基本平衡,1994-2003年纵向财政处于反向不平衡状态。分税制后中央本级财政收支正缺口呈扩大趋势,而地方负的财政缺口也呈扩大趋势,而且中央财政的正缺口并不足以弥补地方财政的负缺口,在地方举债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为弥补缺口,地方政府扩大预算外收入是其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财政不平衡 分税制 财政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与纵向财政不平衡——来自新《预算法》实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美喆 柒江艺 刘寒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91,共10页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与直接效应相比,间接效应的动态影响更加持久。从空间特征来看,其他省份财政透明度对本省份纵向财政不平衡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也显著为负,新《预算法》的实施效果在地理距离相近及经济距离相近的省份间都存在溢出。因此,应当多维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理顺纵向财政关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过度竞争,打破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救助幻觉,防止纵向财政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预算软约束 纵向财政不平衡 新《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财政不平衡、地方政府行为与创新水平——基于我国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曙明 李莲青 韩月琪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3,共12页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各省垂直财政不平衡指数,探讨垂直财政不平衡影响创新的机制;同时,采用包含非...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各省垂直财政不平衡指数,探讨垂直财政不平衡影响创新的机制;同时,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创新效率,运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垂直财政不平衡对创新数量、质量、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垂直财政不平衡抑制了创新,而这种抑制效果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行为上:一是强化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行为,抑制了创新数量、质量、效率;二是推动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追求,抑制了创新数量、质量、效率。由于土地财政为创新效率提供了充裕的财力支持,掩盖了垂直财政不平衡对创新效率的真实影响,故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着遮掩效应。为此,我国应及时纠偏垂直财政不平衡机制,减轻地方政府对举债融资的依赖,合理认识土地财政的遮掩效应,最终提升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财政不平衡 地方政府行为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财政不平衡的经验分析
7
作者 陈志勇 张明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制度因素。人均GDP和城乡分割是导致地方财政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这两者的贡献率达到65%;次要因素为经济结构和人口密度。这些结果恰好验证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特征。
关键词 财政不平衡 地方财政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顾程亮 李宗尧 成祥东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5,共10页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定义的生态效率公式,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研究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总体而言...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定义的生态效率公式,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研究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总体而言,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即期作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滞后作用,一般滞后3年以上;基础设施将强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促进作用,弱化纵向财政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分地区比较,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均抑制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效率 纵向财政不平衡 财政支出规模 IV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不平衡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帆 吴俊培 龚旻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2,共15页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不平衡 均等化 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43,共7页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垂直不平衡的特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放开部分举债融资权限来填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举债融资许可期过度举债,政策收紧后又极力扩张隐性债务规模。从中...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垂直不平衡的特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放开部分举债融资权限来填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举债融资许可期过度举债,政策收紧后又极力扩张隐性债务规模。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和近十年来举债融资政策变迁来看,除了政治晋升和财政激励以外,"生存"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之一。未来要突破地方"生存型"政府导向,必须厘清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间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行"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并重的晋升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过程问责机制和官员终身问责制度,尝试引入"地方政府破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财政不平衡 “生存型”政府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的战略平衡与平衡战略
11
作者 陈淑魁 《财经问题研究》 1987年第5期18-21,17,共5页
(一) 自1979年以来,我国财政连续几年出现赤字,虽然险象屡生,终究没有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震荡,于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财政平衡的观念开始淡化,有的人认为国家财政出现一些赤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可以刺... (一) 自1979年以来,我国财政连续几年出现赤字,虽然险象屡生,终究没有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震荡,于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财政平衡的观念开始淡化,有的人认为国家财政出现一些赤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发展。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搞好财政平衡?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所周知,财政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核心,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国民经济各领域来看,财政平衡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从国民经济各方面关系来看,财政平衡涉及比例、速度、效益;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平衡 战略平衡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平衡战略 财政战略 财政赤字 财政不平衡 国家财政 平衡能力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12
作者 邵汉瑾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29-35,共7页
怎样看待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在认识上是不一致的。有人认为略有赤字与略有结余一样,都是财政收支平衡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正如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价值规律的破坏而是价值规律的实现一样,财政支出围绕财政收入上下作适应的波动。
关键词 财政收支不平衡 国家财政收入 赤字财政 财政结余 财政支出 平衡问题 财政收支平衡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 两大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权、地方债务与现代财政改革——基于财政分权不同角度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杰茹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2,共11页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从支出、收入和纵向财政不平衡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分权效应不能一概而论,提高收入分权,降低支出分权,缓解纵向财政不均衡,将有助于减少地方债务。构建现代政府间关系,"五五分成"后亟需增加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严格政府支出管理;同时适度放松收入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立法权,构建地方税体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水平 支出分权 收入分权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的长期效应分析——基于不同分权角度的新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杰茹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0,共14页
关于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的关系,理论界主流观点是财政分权会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另有观点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财政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大。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继而从支出... 关于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的关系,理论界主流观点是财政分权会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另有观点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财政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大。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继而从支出分权、收入分权和纵向财政不平衡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并搜集1998-2013年中国26个地方政府的省级面板数据,先后采用OLS和固定效应以及SYS-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尝试得出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提高收入分权,降低支出分权,缓解纵向财政不均衡,将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建议严格政府支出管理,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同时适度放松收入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立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水平 支出分权 收入分权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科技支出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宏微观机制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 被引量:83
15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1 位作者 任晓怡 吴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82,共12页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企业创新 晋升考核压力 创新增长压力 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城镇建设财政窘境看农村土地问题
16
作者 赵鑫 刘平 曾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352-7354,7372,共4页
通过对小城镇发展中政府债务和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分析,揭示出在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额资金需求面前,小城镇政府通过正常财政途径可以获得的财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披着合法外衣的土地征用和交易成为小城镇政府赖以解决燃眉之急的唯... 通过对小城镇发展中政府债务和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分析,揭示出在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额资金需求面前,小城镇政府通过正常财政途径可以获得的财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披着合法外衣的土地征用和交易成为小城镇政府赖以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选择。这是小城镇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解决土地资源问题,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和保障问题,必须通过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政矛盾来予以彻底解决。同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土地 财政收支不平衡 政府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
17
作者 林继肯 《财经问题研究》 1983年第3期17-21,35,共6页
积累和消费比例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全局的重要比例关系,虽然在有些方面和过程,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发行,但是,却在更深一层意义上决定着货币发行是否正常。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可以从国民收入... 积累和消费比例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全局的重要比例关系,虽然在有些方面和过程,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发行,但是,却在更深一层意义上决定着货币发行是否正常。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可以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与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积累基金使用的分配方向,影响消费品的供应从而影响币值的稳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关系对货币发行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发行 货币流通 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不平衡 消费比例 消费基金 国民收入分配 货币贬值 积累基金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凭证式国债发行缘何难
18
作者 钟延恺 陈向阳 《金融与经济》 1997年第7期64-,37,共2页
凭证式国债发行缘何难■钟延恺■陈向阳近年来,国债发行比较顺利,有效地缓解了财政收支不平衡,强化了货币政策效应,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今年凭证式国债发行形势不容乐观,进展不顺利。如德安县... 凭证式国债发行缘何难■钟延恺■陈向阳近年来,国债发行比较顺利,有效地缓解了财政收支不平衡,强化了货币政策效应,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今年凭证式国债发行形势不容乐观,进展不顺利。如德安县四家专业银行和财政局1997年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凭证式国债 国债发行利率 德安县 企业改制 投资渠道 承购包销 财政收支不平衡 企业职工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信贷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