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教育管理中的课程对目标的加权贡献指数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歌 田民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医学教育管理 课程设计 目标 加权贡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光路自动测量光谱透过率和彩色贡献指数
2
作者 秦积荣 杨永才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4-31,共8页
本文叙述用双光路自动测量镜头的光谱透过率和彩色贡献指数的控制电路,及利用微机算出和打印光谱透过率和彩色贡献指数的程序流程图。
关键词 摄像镜头 光谱透过率 彩色贡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耕地-粮食-人口关系的耕地贡献指数研究
3
作者 刘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901-6904,共4页
为了能够清楚的揭示耕地对人类的贡献性,了解区域耕地-粮食-人口的关系状况,提出了耕地贡献指数模型,并进一步将耕地贡献指数按从低到高分为低温饱、温饱、小康、富裕4种水平。利用耕地贡献指数对全国以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1个粮食... 为了能够清楚的揭示耕地对人类的贡献性,了解区域耕地-粮食-人口的关系状况,提出了耕地贡献指数模型,并进一步将耕地贡献指数按从低到高分为低温饱、温饱、小康、富裕4种水平。利用耕地贡献指数对全国以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1个粮食平衡区、7个粮食主销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49~2010年,我国耕地贡献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996~1999年一度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再次达到小康,但离富裕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各粮食主产区耕地贡献指数相对较高,2010年全部达到小康水平,部分省甚至达到富裕水平;粮食主销区耕地贡献指数整体较低且下降趋势明显,尤其广东、浙江、福建下降趋势较快;粮食平衡区耕地贡献指数普遍不高,大部分省仍处于温饱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贡献指数能够简便、快捷地反映区域耕地-粮食-人口之间的关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贡献指数 粮食主产区 粮食平衡区 粮食主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研机构科学贡献指数
4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40-440,共1页
关键词 高被引论文 贡献指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综合指数贡献率的攀枝花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代佼 杨玖 +2 位作者 陈美芳 孙建春 宗仁琴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2-58,共7页
选取2016—2022年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基于年度、季度、月度、小时时间尺度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率。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污染类型已由传统的单一工业型污染转变为复合型污染,且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布特征明显... 选取2016—2022年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基于年度、季度、月度、小时时间尺度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率。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污染类型已由传统的单一工业型污染转变为复合型污染,且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布特征明显。从季度尺度来看,第一季度细颗粒物(PM_(2.5))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第二和第三季度臭氧(O_(3))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第四季度二氧化氮(NO_(2))及PM_(2.5)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从月度尺度来看,O_(3)在3—8月的贡献较大,PM_(2.5)、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在1—2月及11—12月的贡献较大。从小时尺度来看,O_(3)在13—19点贡献较大,PM_(10)、PM_(2.5)、CO在8—13点贡献较大,SO_(2)在9—13点贡献较大,NO_(2)在8—12点及20—24点贡献较大。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建议攀枝花市按不同的时间尺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大气污染防控,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 综合指数贡献 大气污染特征 攀枝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NPP和固碳释氧量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6
作者 张红璐 唐国中 +2 位作者 崔岚博 王富强 赵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3,共8页
湿地的固碳释氧功能对区域大气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是湿地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为量化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能力并解析其驱动机制,采用CASA模型估算了2005-202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通过光合作用方程... 湿地的固碳释氧功能对区域大气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是湿地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为量化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能力并解析其驱动机制,采用CASA模型估算了2005-202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通过光合作用方程换算成固碳释氧量,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贡献指数识别了固碳释氧功能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及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2005-2020年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321.5 g/m^(2),总量为907.9 Gg/a,2005-2020年NPP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固碳、释氧量多年平均分别为309.3 g/m^(2)、836.4 g/m^(2),2005-2020年固碳释氧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看,固碳释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NPP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致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林地,其次为草地和农田;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和NDVI是固碳释氧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贡献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农田对固碳释氧功能具有正贡献,养殖池、盐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对固碳释氧功能为负贡献,2005-2020年养殖池、盐田、建设用地的贡献指数呈增长趋势,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城市化、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发展对于黄河三角洲湿地固碳释氧功能的消极影响在逐渐加强。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及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释氧 地理探测器 贡献指数 黄河三角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国家贡献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开煦 潘云涛 赵筱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4,共11页
本文选取国际大科学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国际大科学工程与贡献进行解构与融合,尝试对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贡献按国别进行界定与计量,探索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国家贡献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构建了包含物质贡献、财力贡献、人力贡献、学... 本文选取国际大科学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国际大科学工程与贡献进行解构与融合,尝试对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贡献按国别进行界定与计量,探索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国家贡献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构建了包含物质贡献、财力贡献、人力贡献、学术贡献四个维度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国家贡献评价体系,对各级指标进行了分解、定义与说明,提供了指标计算、汇总及呈现的方法,并以ITER计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科学工程 国家贡献评价 ITER计划 国家贡献指数 国家贡献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资本指数的构建: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经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章遵循"智力资本指数生成—智力资本指数分析—智力资本指数与国家创新能力互动机制探析"的路径展开框架分析。提出了构建智力资本综合及分类指数的9类指标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探讨智力资本指数与国家创新能力间的互动... 文章遵循"智力资本指数生成—智力资本指数分析—智力资本指数与国家创新能力互动机制探析"的路径展开框架分析。提出了构建智力资本综合及分类指数的9类指标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探讨智力资本指数与国家创新能力间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资本 耦合理论 贡献指数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省际贡献差异与空间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东景 冷伯阳 《水利经济》 2021年第5期44-49,81,共7页
应用贡献度指数、核密度分布曲线、中介效应模型和莫兰指数,分别考察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变化特点,工业用水重复率的中介效应,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全国工业用水强度持续下降的贡... 应用贡献度指数、核密度分布曲线、中介效应模型和莫兰指数,分别考察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变化特点,工业用水重复率的中介效应,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全国工业用水强度持续下降的贡献度差距较大,东中部地区的节水贡献度指数普遍较大但有所下降,西部地区的节水贡献度指数普遍较小但明显上升;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差距不断缩小,极化现象逐渐弱化;科技创新提升了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省际贡献,工业用水重复率产生了比较显著的中介效应;2006年以后,全国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省际贡献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且以低低空间集聚状态和高高空间集聚状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强度 贡献指数 中介效应 空间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127-128,共2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GDP 泰尔指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宗耀 孙希华 +3 位作者 徐新良 黄宁钰 吴晨 乔治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3-1322,共10页
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造成下垫面属性变化,直接引发区域热环境变化。采用2004—2006年、2014—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合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角度定量计算地级市和土地利... 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造成下垫面属性变化,直接引发区域热环境变化。采用2004—2006年、2014—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合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角度定量计算地级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季节、昼夜条件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CI),归纳不同城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的角色特征,度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和地级市热环境贡献度强度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在白天和夜晚作为城市群热环境源汇角色不同,根据贡献度指数的昼夜差异可分为昼夜热源型城市(CI>0)、昼汇夜源型城市(白天CI>0,夜间CI<0)和昼夜热汇型城市(CI<0);(2)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绝对值增大,对城市群热环境的源汇作用强度增加;(3)耕地和林地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最主要的源汇景观。在春、秋、冬季夜间,耕地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由源转为汇。(4)城市受内部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贡献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如林地在春、夏、秋季夜间对不同城市热环境分别表现为源汇景观。区别源汇景观的依据在于判定其是否能够降低区域热环境,因此源汇景观在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上可能会发生角色转变。研究结果对于基于植被分区的城市设计所进行的热环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热环境 贡献指数 源汇景观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晋鹏 陈学刚 +1 位作者 阿里木江·卡斯木 高鹏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演、重心转移模型、空间聚类分析以及计算贡献度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温度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土地利用/覆盖对热环境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研究区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0—2、>8等级上面积增加,2—4、4—6、6—8等级上面积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是<0的相对地表温度等级,面积减少最多的是6—8等级,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区分布有从中间向外围递增的现象。(2)1990—2018年间,研究区内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2—4、4—6区域的重心均表现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再向东北转移的趋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北转移,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的区域温度重心一直北移,空间上呈现等级越高越靠东的现象,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分布在中间,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短。(3)研究区内的LST在空间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整体上均表现为等级越高集聚性越强的现象;1990—2018年间,区域热岛的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空间尺度临界值逐年下降。(4)1990—2018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与水域面积增加,其余类型均在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为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最大的耕地面积。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贡献度指数从大到小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其中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正贡献,林地、水域、耕地为负贡献。贡献度值指数大小与面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反演 空间模式 贡献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勒市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
13
作者 陈静 王倩娜 +2 位作者 王妍方 包蓉 程希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为量化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综合运用InVEST模型和生态贡献指数分析评估弥勒市200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PLUS模型对未来土地覆被空间分布格局及生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1)2000—202... 为量化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综合运用InVEST模型和生态贡献指数分析评估弥勒市200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PLUS模型对未来土地覆被空间分布格局及生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1)2000—2020年生境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东西两山等级较高,而西北部丘陵、中部坝区等级较低的格局,平均生境指数呈波动式变化。(2)2000—2020年研究区56.21%的区域生境质量保持稳定不变,13.58%生境质量有所改善,30.21%的局部地区生境质量退化。(3)2030—2050年生境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预计2050年生境质量为差、中的区域面积将比2000年增加10.01%。分析弥勒市土地覆被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预测评估未来变化趋势,可为后续推进生境质量改善和明确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生态贡献指数 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及评价研究——以煤炭业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粮 施春艳 杨伟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和价值主张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评价与发展具有指导与启示作用。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从终极目标、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三个维度进行剖析,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和价值主张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评价与发展具有指导与启示作用。对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内涵从终极目标、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三个维度进行剖析,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8—2022年公开市场数据,对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的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表明,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耦合协调指数偏低,整体发展状态仍有极大提升空间;债权人对企业产生的共生贡献指数平均值为负数,说明整体上从银行等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并未对企业经营效果做出贡献,融资负债的效率亟须提高。而且,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程度越高的公司,发展状态与发展力越合理、健康且均衡,净资产收益率也较为匹配,企业发展越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耦合协调指数 共生贡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质量评估的高效强化联邦学习节点动态采样优化
15
作者 赵泽华 梁美玉 +2 位作者 薛哲 李昂 张珉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2-1561,共10页
系统异构性和统计异构性的存在使得通信开销和通信效率成为联邦学习的关键瓶颈之一,在众多参与方中只选取一部分客户端执行模型更新和聚合可以有效降低通信开销,但是选择偏差和客户端上的数据质量分布不平衡对客户端采样方法提出了额外... 系统异构性和统计异构性的存在使得通信开销和通信效率成为联邦学习的关键瓶颈之一,在众多参与方中只选取一部分客户端执行模型更新和聚合可以有效降低通信开销,但是选择偏差和客户端上的数据质量分布不平衡对客户端采样方法提出了额外的挑战。为此,提出数据质量评估的高效强化联邦学习节点动态采样优化方法(client dynamic sampling optimization of efficient reinforcement federated learning based on data quality assessment,RQCS),该方法采用沙普利值的贡献指数评估客户端上的数据质量,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智能的动态选择具有高数据质量且能提高最终模型精度的客户端参与每一轮的联邦学习,以抵消数据质量分布不平衡引入的偏差,加速模型收敛并提高模型精度。在MNIST及CIFAR-10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在减少通信开销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收敛速度,同时在模型最终准确性上也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深度强化学习 客户端动态采样 贡献指数 数据质量 通信效率 沙普利值 模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鸿波 田少国 +7 位作者 祖鹏举 曹满红 曲少东 董起广 李冰倩 姜泽玉 毕银丽 岳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277,共11页
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生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定量描述这种影响,该研究利用区域蒸散模型,计算神东矿区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_(NP),p),并利用MODIS17A3数据集(2001—2022年)... 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生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定量描述这种影响,该研究利用区域蒸散模型,计算神东矿区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_(NP),p),并利用MODIS17A3数据集(2001—2022年)表征实际净初级生产力(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_(NP,a)),同时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逐月净初级生产力栅格数据集(P_(NP,al),1988—2015年),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构建校正方法,对P_(NP,al)进行校正获取1988—2000年的P_(NP,a)数据,以二者之差(Huma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_(NP,h)表征煤炭开采的影响,评估了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对植被P_(N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利用GWR模型校正的P_(NP,al)数据精度约为0.76,校正后的P_(NP,al)数据与MODIS17A3数据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了校正模型精度的可靠性;②神东矿区的整体上P_(NP,a)和P_(NP,h)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恢复的趋势,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P_(NP))并未恢复至采矿前水平。采矿前P_(NP,h)均值和采矿后P_(NP,h)均值分别为21.50 g/m^(2)、-60.20 g/m^(2),P_(NP,h)<0表明矿区P_(NP)植被生长受到采矿活动的干扰,发生退化的矿井主要分布在高强度开采区域(以C计,下同);③1996—2022年神东矿区P_(NP)值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退化的占比分别为35.7%、8.2%,1996—2015年人类活动贡献率指数(Relative Contribution Index,I_(RC))主要集中在0.5左右,表明煤炭开采对植被退化占主导作用,2016年后光伏电站建设对P_(NP)的影响表现出促进作用。该研究有助于理解煤炭开采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神东矿区的植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环境 净初级生产力 煤炭开采 光伏环境效应 贡献指数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1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娜扎开提·阿不都米吉提 杨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地表温度是影响生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表温度可间接监测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选取Landsat TM/OIL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单窗算法定量反演2000,2005,2010,2015,2021年5期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温度,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分析地表温度的... 地表温度是影响生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表温度可间接监测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选取Landsat TM/OIL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单窗算法定量反演2000,2005,2010,2015,2021年5期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温度,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分析地表温度的空间转移特征,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 2000-2021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整体升高显著,22年间LST平均上升速率为0.44℃/a,在空间格局上,整个流域LST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温度主要以极高温、高温为主,其中,2021年高温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6%;(2) 2000-2021年各温区重心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转移,各温区重心迁移轨迹明显向中游靠拢,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多是流域地表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3) 2000-2021年研究区地表热环境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地、水体、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只有建设用地为正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反演 贡献指数 重心转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宁波城区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谢苗苗 周伟 +1 位作者 王仰麟 常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5-821,共7页
选取宁波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多光谱影像数据与Landsat ETM+热红外波段数据探求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效应。采用剖面分析方法表征宁波城区的热环境空间分异状况;通过热环境效应总体贡献指数与面积加权贡献... 选取宁波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多光谱影像数据与Landsat ETM+热红外波段数据探求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效应。采用剖面分析方法表征宁波城区的热环境空间分异状况;通过热环境效应总体贡献指数与面积加权贡献指数定量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的正负效应。结果表明宁波城区存在热岛效应,建设用地内部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工矿仓储用地、平房住宅、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与公共建筑用地对宁波城区热环境效应具有正向贡献,其中工矿仓储用地最为明显;水域、农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对于城市热环境效应具有减缓作用,其中水域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辐射温度 热环境效应贡献指数 宁波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涛 王菲 杜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135,171,共4页
构建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城市水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政府水环境治理投入绩效,分析城市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剖析了城市水环境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讨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 构建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城市水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政府水环境治理投入绩效,分析城市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剖析了城市水环境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讨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并提出包含进步指数、努力指数和贡献指数在内的城市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环境系统 综合评价 进步指数 贡献指数 努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4
20
作者 朱金凤 杨鹏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137,共3页
以沪市A股6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企业对政府、债权人的责任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ROA之间显著负相关;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与ROA、托宾Q之间显著负相关;... 以沪市A股6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企业对政府、债权人的责任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ROA之间显著负相关;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与ROA、托宾Q之间显著负相关;企业对公益事业的责任与托宾Q之间也为负相关关系;此外,公司规模与本期公司价值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公司前期绩效对本期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总资产报酬率 托宾Q 贡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