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纤维负载铈(CeCF)吸附水体中氟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慧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6年第6期9-14,共6页
将稀土铈(Ⅲ)负载于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CeCF。研究表明:CeCF对F^-的吸附容量为5.88mmol.g^-1;且铈与胶原纤维结合牢固,不易脱落。pH值对吸附有较大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2~3.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 将稀土铈(Ⅲ)负载于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CeCF。研究表明:CeCF对F^-的吸附容量为5.88mmol.g^-1;且铈与胶原纤维结合牢固,不易脱落。pH值对吸附有较大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2~3.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除PO4^3-外,溶液中的SO4^2-、NO^3-、Cl^-、CO3^2-基本不影响CeCF对氟的吸附;用pH〉12的碱溶液可使吸附剂再生。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F^-质量浓度为20mg.L^-1流速为0.7332cm^3·min^-1时,吸附穿透点为447个床层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胶原纤维负载铈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铈生物炭对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楠捷 黄洛佳 +4 位作者 申振国 苏朦怡 曹宁 陈淑迪 陈成广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45-48,共4页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缺氧热解制备了生物炭并进行了负载铈改性,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机理,探索了废水pH值、生物炭投加量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铈后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并且碱性条...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缺氧热解制备了生物炭并进行了负载铈改性,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机理,探索了废水pH值、生物炭投加量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铈后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并且碱性条件有利于铈改性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该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量为4.56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炭 负载铈 有机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负载钢渣臭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污染物去除效能
3
作者 张欣源 张帅 +2 位作者 张凤军 孙绍芳 王嘉斌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6-662,共7页
为了探讨浸渍-焙烧法制备铈负载钢渣臭氧催化剂过程中浸渍、焙烧条件对所制得催化剂的目标污染物环丙沙星、总有机碳去除效能的影响,基于钢渣比表面积较大且含有较多活性金属的特性,设计单因素试验解析所制得催化剂的环丙沙星、总有机... 为了探讨浸渍-焙烧法制备铈负载钢渣臭氧催化剂过程中浸渍、焙烧条件对所制得催化剂的目标污染物环丙沙星、总有机碳去除效能的影响,基于钢渣比表面积较大且含有较多活性金属的特性,设计单因素试验解析所制得催化剂的环丙沙星、总有机碳去除效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方差分析探讨所制得催化剂的总有机碳去除率对前驱液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4个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X射线衍射仪、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所制得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当前驱液中硝酸铈的浓度为0.20 mol/L、浸渍时间为4 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4 h时,所制得催化剂的环丙沙星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7.79%;相对于未添加催化剂与添加钢渣催化剂,添加所制得催化剂时的总有机碳去除率为53.48%,焙烧温度对所制得催化剂的总有机碳去除率的影响最显著;相对于钢渣催化剂,所制得催化剂的表面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氧化铈在钢渣中形成状态较好;铈元素以Ce^(3+)、 Ce^(4+)氧化还原对的形式负载于钢渣载体表面,所制得催化剂表面的羟基基团和羰基结构对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污染物去除效能 负载钢渣臭氧催化剂 浸渍-焙烧法 环丙沙星 总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负载硫酸铈催化合成苯乙醛缩乙二醇
4
作者 熊斌 范乃立 +2 位作者 涂媛鸿 廖维林 许招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以苯乙醛和乙二醇为原料,以硅胶负载硫酸铈(Ce2(SO4)3/S iO2)为催化剂,合成了苯乙醛缩乙二醇,考察了醛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稳定性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优反应条件为:苯乙醛0.1 mol,n(苯乙醛)∶n(乙二醇)=... 以苯乙醛和乙二醇为原料,以硅胶负载硫酸铈(Ce2(SO4)3/S iO2)为催化剂,合成了苯乙醛缩乙二醇,考察了醛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稳定性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优反应条件为:苯乙醛0.1 mol,n(苯乙醛)∶n(乙二醇)=1.0∶1.5,催化剂用量0.2 g,带水剂环己烷12 mL,回流反应2.0 h,苯乙醛缩乙二醇的产率可达9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苯乙醛缩乙二醇 硅胶负载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负载改性天然沸石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青霉素G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越中 张嘉雯 +3 位作者 魏健 段亮 徐东耀 王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改性天然沸石(NZ)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负载天然沸石催化剂(Ce-NZ),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青霉素G(PCN)。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Ce-NZ催化剂保持了天然... 以改性天然沸石(NZ)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负载天然沸石催化剂(Ce-NZ),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青霉素G(PCN)。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Ce-NZ催化剂保持了天然沸石的表面结构,Ce O2均匀负载在沸石载体的表面。Ce-NZ催化臭氧氧化水中PCN结果显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在PCN初始浓度为50 mg/L,臭氧投加量为6 mg/min,反应时间为2 h时,4%Ce-NZ催化剂对PCN的去除率为31%,比单独臭氧氧化提高了22%。随着Ce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高有限,最佳Ce负载量为4%;溶液初始p H对反应有显著影响,提高溶液p H可以提高催化氧化效率;制备的Ce-NZ催化剂稳定性较好,重复使用10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负载催化剂 臭氧氧化 制药废水 青霉素G(P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A分子筛负载Ce和γ-Fe_(2)O_(3)去除水中Sb(Ⅲ)和Sb(Ⅴ)的研究
6
作者 严振 邱兆富 +3 位作者 金锡标 王远 刘畅 杨骥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95,共10页
为深度处理水中的三价锑[Sb(Ⅲ)]和五价锑[Sb(Ⅴ)],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铈(Ce)、铁(γ-Fe_(2)O_(3))负载的4A分子筛新型吸附剂(4A@Ce-Fe)。Ce和γ-Fe_(2)O_(3)的负载显著提高了4A分子筛对锑的吸附能力,当铈铁质量比为1∶3、p H=7.0时,4A@Ce... 为深度处理水中的三价锑[Sb(Ⅲ)]和五价锑[Sb(Ⅴ)],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铈(Ce)、铁(γ-Fe_(2)O_(3))负载的4A分子筛新型吸附剂(4A@Ce-Fe)。Ce和γ-Fe_(2)O_(3)的负载显著提高了4A分子筛对锑的吸附能力,当铈铁质量比为1∶3、p H=7.0时,4A@Ce-Fe对Sb(Ⅲ)和Sb(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0.50 mg/g和10.03 mg/g。4A@Ce-Fe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3.70 emu/g,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Sb(Ⅲ)的吸附,而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等温线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Sb(Ⅴ)的吸附。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表明,Sb(Ⅲ)和Sb(Ⅴ)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4A@Ce-Fe在初始pH为4.0~10.0时有较好的吸附效果,Ce、Fe几乎没有溶出;共存Cl^(-)、SO_(4)^(2-)和NO_(3)^(-)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小,而共存HCO_(3)^(-)和H_(2)PO_(4)^(-)的影响则较大。XRD、SEM、BET、FTIR、XPS等测试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在4A@Ce-Fe上可能的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M—O—Sb配合物的形成对Sb的吸附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分子筛 负载 γ-Fe_(2)O_(3)负载 锑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其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甲苯性能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全 张浩 卜龙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将吸附材料分子筛粉末、吸波材料碳化硅粉末以及催化活性组分铜(Cu)、锰(Mn)、铈(Ce)盐溶液完全混合,通过制粒、煅烧后制得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微波辐照条件下,应用该催化剂进行了甲苯废气的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复合载体... 将吸附材料分子筛粉末、吸波材料碳化硅粉末以及催化活性组分铜(Cu)、锰(Mn)、铈(Ce)盐溶液完全混合,通过制粒、煅烧后制得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微波辐照条件下,应用该催化剂进行了甲苯废气的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的优化制备条件为:高岭土为粘合剂,掺入3%的碳化硅,铜锰质量比为1︰1(各5%负载量),铈的掺杂量为1.67%,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8h.反应温度210℃下,优化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的转化率达95%,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载体负载铜-锰-催化剂 微波加热 催化氧化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CO_2与O_2制合成气用Ni-Ce/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一兵 余林 +2 位作者 郝志峰 黄丽华 林维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03-907,共5页
利用 DTA-TGA、TPR、XRD和 XPS等表征手段 ,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 ,并结合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研究 Ni-Ce/γ-Al2 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无论浸渍法或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都具有较高的 CH4... 利用 DTA-TGA、TPR、XRD和 XPS等表征手段 ,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 ,并结合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研究 Ni-Ce/γ-Al2 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无论浸渍法或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都具有较高的 CH4转化活性 .这说明在反应过程中甲烷的活化仅与催化剂表面存在Ni物种相关 ,而与催化剂上 Ni Al2 O4的还原程度关系不大 .但对于 CO2 的活化 ,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在高温还原预处理和反应过程中 ,晶型不完整的 Ni Al2 O4所还原生成的新鲜态的、低价 Ni物种 ,具有较强的活化能力 .因此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 CO2 的转化率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Ni-Ce/γ-Al2O3 合成气 制备方法 催化活性 催化重整 二氧化碳 氧气 氧化铝负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u/Ti-Al-O_x催化氧化CO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奇杰 陶兴军 +3 位作者 沈建宇 俞建忠 沈岳松 祝社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186,共5页
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系列铜铈负载钛铝氧化物(Ce-Cu/Ti-Al-Ox)催化剂,研究Ce-Cu/Ti-Al-Ox催化氧化一氧化碳(CO)的性能,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铝(Al2O3)的掺入抑制了二氧化钛(TiO2)的颗粒长大,不仅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系列铜铈负载钛铝氧化物(Ce-Cu/Ti-Al-Ox)催化剂,研究Ce-Cu/Ti-Al-Ox催化氧化一氧化碳(CO)的性能,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铝(Al2O3)的掺入抑制了二氧化钛(TiO2)的颗粒长大,不仅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同时提高了铜铈负载二氧化钛(Ce-Cu/TiO2)催化剂的缺陷浓度,有利于催化剂表面反应气体的吸附以及催化反应的进行,因此适量添加Al2O3能明显提升Ce-Cu/TiO2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拓宽其活性温度窗口,添加20%(wt,质量分数)Al2O3制得的Ce-Cu/Ti-Al-Ox催化剂具有对催化氧化CO的最好催化活性,在140℃条件下,活性达到了98%,170℃以上活性达到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钛铝氧化物 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分解N_2O的催化剂工业中试应用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雨来 仇杨君 +4 位作者 于泳 程亮 宋永吉 李翠清 王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拟薄水铝石为载体,硝酸钴、硝酸铜、硝酸铈为活性组分制备γ-Al_2O_3负载钴铜铈复合氧化物(CoCuCe/γ-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进行工业中试的制备条件,使得催化剂机械强度和N_2O转化率达到最优化。结果表明,催化剂成型形状为五叶草形(... 以拟薄水铝石为载体,硝酸钴、硝酸铜、硝酸铈为活性组分制备γ-Al_2O_3负载钴铜铈复合氧化物(CoCuCe/γ-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进行工业中试的制备条件,使得催化剂机械强度和N_2O转化率达到最优化。结果表明,催化剂成型形状为五叶草形(内径3mm、外径8mm)、水粉比(去离子水体积与拟薄水铝石质量之比)为0.6mL/g、2.0%(质量分数)的硝酸作为胶溶剂、助挤剂配比(田菁粉质量与拟薄水铝石、活性组分质量之和的配比)为5%时,制备得到的催化剂机械强度和N_2O转化率达到最优化,满足催化剂机械强度不小于80N/cm、N_2O 90%转化率的温度不高于650℃、99%转化率的温度不高于750℃的工业中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催化分解 γ-Al2O3负载钴铜复合氧化物 机械强度 转化率 工业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